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郝东洋 《内江科技》2011,32(4):39-40
本文对多元化经营与上市公司价值以及控股股东与多元化经营的国内外的主要研究成果做了综述。并考虑到多元化折价的观点在相对普遍程度上已被接受,而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较为复杂,因此应将重点放在倍受争议的控股股东性质与上市公司多元化之间关系的研究上来。  相似文献   

2.
权圣容  吴贵生  格佛海 《科研管理》2012,33(3):89-95,112
多元化战略是企业扩展业务、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关键战略之一。然而,在不同的宏观环境下,关于多元化战略与企业绩效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往往得到不一致的结果。与以往的研究不同,本文采用固定的研究对象,但在截然不同的经营环境中,观察其多元化战略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通过利用韩国30家大型企业集团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前后14年(1990~1996, 1999~2005)的财务数据,以企业经营管理因素为自变量,企业绩效为因变量,衡量不同多元化程度的企业绩效差异。结果表明:(1)金融危机促进了企业对内部管理因素的重视,并使企业改变对于危机管理的态度;(2)危机之后,企业的经营因素与经营成果之间的正相关关系更加显著;(3)低多元化企业较高多元化企业表现出更好的经营绩效。  相似文献   

3.
徐朝辉  周宗放 《科研管理》2016,37(9):136-144
管理者的非理性行为—"过度自信"不仅影响企业多元化经营战略,且可能加剧企业信用风险。本文从行为科学视角,对管理者过度自信与经营多元化之间的关系及其对信用风险的影响进行了深入分析,并以深沪A股2009-2012年间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管理者过度自信与多元化经营程度显著正相关,与信用风险显著正相关,多元化经营在管理者过度自信与信用风险之间存在显著中介效应。同时,前期多元化经营程度显著正向影响管理者过度自信心理,而前期企业信用风险对管理者过度自信心理影响不显著。本文的研究结果对企业管理者自身行为修正与经营战略制订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多元化经营是一个公司的重要发展战略,对公司绩效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一直是战略管理领域的研究重点。文章根据学者对多元化与企业绩效的研究提出相应的假设,并以福建省上市企业2007、2008年末和2009年第三季度末共135个样本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福建省专业化经营的上市企业比多元化经营的上市企业具有更大的经济绩效,但多元化程度与经济绩效并无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5.
以在深沪证券交易所上市的企业集团为研究对象,实证研究表明,企业多元化与绩效存在一个倒"U"型的关系,即在多元化程度不高时,企业绩效与多元化程度正相关;当企业多元化程度过高时,企业绩效与多元化程度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6.
“最优多元化水平”假说是企业多元化研究中一种有代表性的命题。本文选择了沪深143家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以Jacquemin—Berry“熵”值测量法来度量多元化水平,对样本公司的多元化水平与其经营绩效进行了相关性考察和统计分析。得出的基本结论是,我国上市公司的多元化水平与其经营绩效之间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且无验证结果证实存在所谓“最优多元化水平”;但随着上市公司多元化程度的提高,收益水平波动似趋于减小,从而降低公司的经营收益风险。  相似文献   

7.
针对探索式创新、利用式创新及其平衡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现有研究多基于静态的视角和方法。应用遍历理论,采用"机器学习"的前沿方法,深入探究了探索式创新和利用式创新的平衡与企业成长绩效和企业财务绩效之间的多维度、阶段性和非线性的动态演化规律。结果发现:第一,对于企业成长绩效,当创新水平较低时,无论提升探索式创新还是利用式创新,都能够促使企业成长绩效较快提升;第二,对于企业财务绩效,当创新水平较低时,在利用式创新和探索式创新的交替作用下,企业财务绩效得到逐步提升,即在企业创新水平较低时,两类创新的平衡对企业绩效的提升不显著。第三,当创新水平较高时,无论是对企业成长绩效还是企业财务绩效,都适用"双元平衡"理论,即探索式创新和利用式创新的平衡更加有利于企业绩效的提升。  相似文献   

8.
左占平  崔霞 《科技创业月刊》2011,24(14):56-57,62
多元化战略与企业经济绩效的关系已成为管理界研究的重点,而就多元化对广播电视类上市企业绩效影响的研究还很少,现实中很值得探讨。选择了合适的面板数据模型,建立了个体固定影响的变截距模型,对多元化战略与经济绩效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论显示,目前企业的多元化程度与经济绩效之间并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
基于A股上市的制造企业2009—2013年的微观数据,首先,从融资约束视角探讨了我国研发投入不足的原因;其次,构建了融资约束指数,并分别检验了研发投入对经营绩效和企业价值的影响效果;最后,探讨了融资约束对研发投入经济后果的调节作用。研究表明:我国制造业研发投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资金缺乏所导致的。研发投入与企业当期经营绩效存在负相关关系,但存在滞后性。研发投入却对企业价值存在显著的正向作用。融资约束显著影响了研发绩效。融资约束在研发投入的经营绩效影响方面相当于一个"扩大增幅器",而对研发的长期绩效表现出显著的正向效应。  相似文献   

10.
多元化经营环境下高层管理团队异质性与企业绩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按其业务的集中程度可以分为不相关多元化、相关多元化和主导业务企业,多元化经营程度不同的企业需要不同类型的高层管理团队与之相配:异质性的高层管理团队驾驭多元化程度较高的企业能取得更好的绩效;而同质性的高层管理团队在多元化程度低的企业中效率更高.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技术多元化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越来越引起学者关注,然而以往研究在考虑技术多元化这种组合资源的方式时,忽略了不同类型组织资源的影响。本研究以资源基础理论为基础,实证检验了技术多元化对企业绩效的作用,并且探讨不同类型的组织冗余资源对技术多元化与企业绩效关系的调节作用。采用创业板316家上市公司2009年-2012年的非平衡面板数据来检验假设。实证研究发现非沉淀性冗余资源会正向调节技术多元化与企业绩效的关系而沉淀性冗余资源负向调节技术多元化与企业绩效的关系,但是技术多元化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不显著。实证结果表明企业在采用技术多元化战略来获取竞争优势的同时,必须考虑到不同类型冗余资源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Research Policy》2022,51(8):104152
Economic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a country involves the accumulation of knowledge and dynamic capabilities. Past research has begun to investigate capability accumulation and macro-economic development of countries and sectors, and the role of new products in these processes. In this work, we focus on the firm-level process of capability accumulation and diversification in a developing country, namely, India. First, we explore the drivers of firm diversification strategies, and the effects of diversification upon firm performance in terms of profitability and sales growth. Second, we look at the idiosyncratic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products, trying to identify the synergies of a product line with respect to the overall product basket of the firm – i.e. the “coherence” of its diversification patterns. We observe that the future performance of firms crucially depends on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 products they produce.  相似文献   

13.
何郁冰  张思 《科研管理》2017,38(9):1-11
本文旨在研究企业技术创新的持续性对其绩效的影响。在回顾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关于创新持续性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和多元化强度对二者之间关系调节效应的基本假设,并利用201家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2006-2014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企业更重视挖掘型持续技术创新;(2)创新持续性与企业绩效之间呈现倒U型关系,二者之间的曲线关系在企业具备较高多元化强度时更加明显;(3)创新投入的持续性对创新产出的持续性有正向影响,但二者的协同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Using longitudinal data of Spanish manufacturing companies, we study the dynamic, bidirectional relationship between firm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R&D) intensity and corporate diversification in an organic growth setting. Our empirical approach accounts for the different sources of endogeneity. Although we find a positive linear effect of R&D intensity on related diversification, the effect of related diversification on R&D intensity assumes the form of an inverted U. Thus, the effect of related diversification on R&D intensity is positive, but marginally decreases for moderate levels of related diversification. Such an effect can become negative, however, for high levels of related diversification. Additionally, as a consequence of dynamics, the effects after one year are substantially lower than the overall effects that occur over several years.  相似文献   

15.
曾德明  王媛  徐露允 《科研管理》2019,40(9):181-189
本文通过我国汽车产业200家企业1996~2010年专利、标准与企业性质的面板数据,采用负二项随机效应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相关和非相关技术多元化与企业技术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并检验了技术标准化能力对二者间关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相关技术多元化与企业技术创新绩效呈正相关,技术标准化能力显著负向调节二者之间的关系;非相关技术多元化与企业技术创新绩效呈倒U型关系,技术标准化能力显著正向调节非相关技术多元化与企业技术创新绩效之间的正向关系。研究结论丰富了技术多元化与创新绩效关系的研究,为我国企业构建合理的技术多元化战略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6.
多元化经营对R&D投入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分析多元化经营对公司价值产生影响的传导路径,国外学者越来越关注多元化经营对RD投入的影响。以RD投入作为影响公司价值的内在机制,探索不同多元化经营类型对公司RD投入的影响,结果发现:非相关多元化战略对公司的技术创新活动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而相关多元化战略显著地促进公司的技术创新活动。  相似文献   

17.
基于创业板上市企业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技术多元化广度和深度分别与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以及动态能力分别对两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技术多元化的广度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呈正相关;技术多元化的深度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呈正相关;动态能力正向调节技术多元化广度和深度与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企业经营范围的确定是战略管理的基础性问题,民营企业通常选择研发与政治关联两种核心能力来发展多元化战略。基于2007—2014年的中国民营上市企业的实证结果表明,研发和政治关联两种核心能力对于区域和产品多元化战略存在不同的直接效应,研发能力促进了跨区域和较为聚焦的产品。政治关联能力负向调节研发能力对于多元化的影响,两种多元化战略中政治关联效应明显。然而制度环境的改善扭转了政治关联的负向影响,随着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多元化战略中的研发能力效应再次显现。可见在制度环境不够完善的区域,如果追求本地为王和产品多元化需要娴熟的政治关联能力;而在市场化程度较高时,如果追求全国发展和较为聚焦的产品市场,研发能力则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This paper is explorative in nature. Based on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two different industrial settings (life sciences, LS;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t investigates network growth and firm growth in networks. We find a remarkable correspondence between a few fundamental findings of the ‘old’ stochastic approach to the analysis of firm internal growth, and empirically observed patterns of firm external growth through collaborative agreements. We show that scale-free behavior in real-world industrial networks can be accounted for by a general and parsimonious model, originally developed by Herbert Simon in 1955, based on entry and proportional growth. However, relevant departures from the stochastic benchmark are revealed that cannot be ascribed to the effect of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M&As) and growth autocorrelation. Moreover, different regimes of growth are found to be at work in the life sciences for originators versus developers of new business opportunities, reflecting the fact that growth is driven by specialization and division of labor in the processes of generation and attraction/development of technological opportunities.  相似文献   

20.
国际化战略、多元化战略与企业绩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晓波  周浩军 《科学学研究》2011,29(9):1331-1341
 以我国318家制造业上市公司1999-2008年期间的纵向数据,考察国际化、多元化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国际化程度与企业绩效之间存在着S型曲线关系。随着企业国际化程度的提高,国际化对绩效最初具有负影响,然后变为正影响,最后又转变为负影响。多元化负向调节国际化与绩效之间的曲线关系。在低度多元化企业,国际化与绩效之间存在着显著的S型曲线关系;在中度多元化企业,国际化与绩效之间存在着U型曲线关系;在高度多元化企业,国际化与绩效之间的关系变为略微向上倾斜的平坦直线。这表明随着多元化程度的提高,国际化对绩效的影响逐渐减弱。从整体上看,国际化程度与我国制造业企业绩效之间的S型曲线在起始阶段显著向下倾斜,这表明实施国际化战略对于我国许多制造业企业来说绝非易事,需要企业以长远的眼光看待国际化,并在国际化战略实施过程中付出持之以恒的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