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长晚 《兰台内外》2010,(6):52-53
1924年,冯玉祥搬师北京,将溥仪逐出紫禁城并修改《清室优待条件》,使溥仪彻底沦为平民百姓。面对社会各界“杀了溥仪”的呼声,反对帝制的急先锋冯玉祥因何保全了溥仪的性命?省社科院研究员、溥仪研究专家王庆祥详解——  相似文献   

2.
佟银霞 《兰台世界》2016,(1):106-108
1934年溥仪称帝是中国近现代史上颇具特色和影响的事件。日本导演溥仪称帝与其"满蒙政策"密切相关,一是利用溥仪为实现日人心目中所设想的"满蒙帝国"奠定政治军事基础。二是出于占领东北后国际国内局势考虑,为其"满蒙"大陆侵略政策做舆论准备。三是利用溥仪建立一个所谓"满蒙"缓冲地带。  相似文献   

3.
溥仪配眼镜     
凡是见过末代皇帝溥仪照片的人都知道溥仪是戴眼镜的.视力不佳就配一副眼镜来矫正,这是一件在今天对我们来讲极为普通的事情.那溥仪当年配眼镜的情况又如何呢?  相似文献   

4.
由吉林省档案馆编辑、档案出版社出版的溥仪档案史料丛书《溥仪宫廷活动录(1932——1945)》一书,现已出版发行。 1932年3月,清废帝溥仪在日本帝国主义的扶持下,出任“满洲国执政”,1934年3月,  相似文献   

5.
北京退休警官史育才一直珍藏着末代皇帝溥仪的遗孀李淑贤寄给他的最后一张贺年片. 李淑贤与史育才的交情始于她和溥仪的姻缘.1962年4月30日,李淑贤与溥仪结了婚.  相似文献   

6.
<正>溥仪是清朝末代皇帝,辛亥革命后被迫退位。在之后的几年里,溥仪保留着皇帝尊号,依然在紫禁城内维持着小朝廷生活,直到1924年,被冯玉祥赶出紫禁城。从那之后,溥仪进入日本大使馆,投靠日本人,开始了流亡生涯。在日本人的安排下,溥仪先后从天津到营口,后来又辗转从旅顺来到长春。溥仪本人日夜梦想着要复辟帝制,清室旧臣们也盼望着有这一天,并积极地参与其中。他们的骨干分子有郑孝胥、郑垂、罗振玉、罗福葆,以及清室近亲熙洽,蒙古的王爷等一批人都热衷于复辟清朝帝制。此外,还  相似文献   

7.
1.《我的前半生》版权归属案 1964年,群众出版社出版了《我的前半生》,该书由曾为中国末代皇帝的溥仪先生提供素材并最后审改,群众出版社编辑李文达执笔,按二人共同拟订的提纲,历时4年才创作完成。当时,考虑到政治因素,经上级批准并征得李文达的同意,该书出版时署名为“溥仪”。20多年后,溥仪的遗孀李淑贤以溥仪继承人的身份主张只有溥仪对该书享有版权,并要求依法继承该书版权中的财产权;而执笔人李文达要求确认其合作作者的身份,并依法享有版权。该案的焦点在于:《我的前半生》是不是合作作品。  相似文献   

8.
“末代皇帝”溥仪的著作权再起官司。据北京铭德律师事务所透露,被称为“中国溥仪研究第一人”的吉林省社科院研究员王庆祥,一纸诉状将同心出版社告上了长春市中级人民法院,认为自己参与了《爱新觉罗&#183;溥仪日记》的整理注释工作,同心出版社2007年9月出版的《〈我的前半生〉附十年日记》中的《溥仪10年日记》侵犯了自己的著作权,要求索赔人民币10万元的经济损失和人民币5万元的精神损害抚慰金。法院已立案并将于6月19日在长春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审理。  相似文献   

9.
1924年10月,冯玉祥发动了北京政变.在鹿钟麟的大炮威胁下,11月5日,溥仪告别了这个满清王朝占据260多年的宫廷.从此,他永远地结束了在清宫的皇帝生活,从高高的云端坠落到了凡尘人间,从贵为天子的万岁爷变成一介"平民". 寓居天津 1925年2月24日,在郑孝胥和日本人的策划下,溥仪经北京东交民巷日本使馆,化装成商人,由北京前门车站乘火车匆匆逃往天津,落脚于旧日租界张彪之宅——张园.这天正是旧历二月初二,俗称"龙抬头",溥仪选择这一天,是期盼将来重新回到北京,恢复大清祖宗遗业.1929年张彪去世后,张家派人向溥仪收取租金.无奈,同年7月2日,溥仪被迫迁居乾园(今鞍山道70号).  相似文献   

10.
何立波 《档案天地》2010,(10):31-34
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伪满洲国寿终正寝。伪满垮台后,伪满“皇帝”溥仪的命运如何呢?随着俄罗斯解密档案的公布,揭示了溥仪被苏军俘虏后在苏联远东地区特别监狱中的生活的真实情况。  相似文献   

11.
1959年12月4日,抚顺战犯管理所召开第一批特赦大会,当最高人民法院的代表宣布第一个特赦犯人是"爱新觉罗·溥仪"时,溥仪激动地走上台,颤抖着手接过特赦令,失声哭了. 几天后,溥仪回到北京,暂住在他的五妹家.12月14日,周恩来总理在中南海西花园厅接见了第一批特赦人员.周恩来在与溥仪谈话时说:"你小时候当皇帝,后来张勋复辟,这都不是你的责任.以后到东北,那你就有责任了."溥仪听后,连连点头,他认为,周总理对他过去的评价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12.
罗振玉(1866-1940),浙江上虞人。字式如、叔言、叔蕴,号雪堂、贞松老人等。谥号恭敏。1911年辛亥革命后避居日本。1919年回国,寓居天津。1924年,奉清废帝溥仪之召,入直南书房。同年11月,溥仪被驱逐出宫,即策划将溥仪送至日本使馆,继之又设法将溥仪秘密送往天津,住日租界张园。1928年迁居旅顺。"九·一八"事变后,积极参与筹备满洲国,任伪满监察院长等职。1937年6月退休,1940年病死旅顺。一生重视教育,搜集整理甲骨、铜器、简牍、佚书等  相似文献   

13.
张宗昌,字效坤,山东掖县人。第二次直奉战争后,他在张作霖的支持下,先后担任了苏皖鲁剿匪总司令、山东军务督办、安国军副总司令兼直鲁联军总司令,不仅是一个穷凶极恶的反共反人民的反动军阀,而且是溥仪寄托以复辟希望的重要人物。现从馆藏《溥仪档案》中选发张宗昌与溥仪的来往信函九通,供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14.
1932年3月1日日本侵略者在我国东北炮制傀儡政权伪满洲国,开始了对我国东北人民的殖民统治。日本侵略者在以武力镇压东北人民反抗的同时,于1932年7月25日成立伪满协和会,开展以伪满“建国精神”、“民族协和”为中心的思想宣传,欺骗东北人民,泯灭东北人民反满抗日的思想意识,服从日本侵略者的殖民统治。伪满洲国元首执政溥仪担任伪满协和会名誉总裁。直到1945年8月17日,伴随着伪满洲国的垮台,伪满协和会才随之自动解散。伪满皇帝溥仪兼任伪满协和会名誉总裁时间长达十四年,对于伪满协和会各项职能的发挥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通过研究溥仪伪满协和会名誉总裁的身份,能够进一步揭示伪满头号汉奸溥仪的全貌。  相似文献   

15.
1945年,日本投降,溥仪被苏军逮捕,于1950年移交中国,以叛国和协助侵略者发动战争罪在抚顺战犯管理所关押改造近十年,1959年被特赦。由于长时间的与社会隔绝,不通世故、不习劳作的溥仪闹出了一连串让人啼笑皆非的笑话。  相似文献   

16.
<正>1932年3月9日,溥仪就任伪满洲国"执政"。1932年3月10日,溥仪以书信的方式,同关东军司令官本庄繁签订了出卖东北主权的《溥仪本庄协定》,可以说它是《日满议定书》的基本文本。规定伪满洲国的国防、治安、铁路、港湾、航空等由日本管理;日本所需设施由伪满援助;日本人可以充任伪满官吏,任职、解职均由关东军司令部决定。此  相似文献   

17.
正1942年,伪满洲国成立10周年,南京的伪中华民国不能不有所表示。于是,5月4日汪精卫率领代表团访问伪满洲国,以示恭贺之意。30年后仇人相见溥仪与汪精卫两人素有世仇。说家仇,是汪精卫曾经冒死刺杀溥仪的亲生父亲载沣;说国恨,是汪精卫曾经是辛亥革命的领袖人物。  相似文献   

18.
末代皇帝溥仪的英文教师雷金纳德·F·约翰斯顿(中国姓名为庄士敦)先生是苏格兰人,曾获英国牛津大学文学硕士学位。自1898年起。庄士敦历任香港英总督私人秘书、英国租界地威海卫行政长官等职务。他曾遍访中国名山大川,熟悉各地风土人情,还通晓中国历史,对儒、墨、释、老都有研究,是个“中国通”。1919年3月,由李鸿章之子李经迈推荐,经当时的民国总统徐世昌与英国公使馆联络,庄士敦被清王室正式聘为溥仪的英文教师,入宫执教。当时溥仪是十四岁的少年。庄士敦的到来,使清末小朝廷发生了一系列的震荡。因为庄士敦不仅仅教授溥仪英国语言,还向他灌输西方文  相似文献   

19.
溥仪抑留苏联的五年期间,是他思想剧烈变化的时候。这时的他为得到苏联的认可,不得不作出一系列的举动,来表明自己的决心。而对中国的惧怕,让他拼命地想亲近苏联,而这一切的前提就是彻底鄙弃日本,所以,这一时期的溥仪做出了一些在外人看来不可理解而又十分可笑的行为。究其根本,是决日、亲苏、惧华等多种情绪夹杂在一起构成了溥仪抑留苏联期间主要的思想轨迹。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数千年的封建社会中,晚清末代皇帝溥仪连同他的王朝已被历史尘封在故纸堆中.而他鲜为人知的"私塾"轶闻,却让我们见识了少年溥仪的可爱天性.他宛如邻家一位很"淘"的孩子,顽皮中透着率真,嬉闹中常惹事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