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排队教解题     
小学《数学》第二册有这样一道题目:放学路上,小军的前面有4个人,后面有3个人。路上一共有多少人?一年级小朋友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弱,不能理解题中暗藏的数量关系,往往容易误解成:4+3=7(人)。如果老师只是停留在书面分析上,学生很难接受。怎么办呢?在课堂上,我要学生按题意排队,学生就能明白其中的道理。让“小军”和7名同学(4名排在小军前面,3名排在小军后面)排队“放学”。问:“路上共有几人?”学生一眼就可以看出共有8人。又问:“有个同学算成4+3=7(人),错在哪里?”“他没有算小军。”学生轻松地列出了算式:4+3+1=8(人)…  相似文献   

2.
三年级有一位新来的数学老师。下课后,约翰问彼得:“你觉得这位新老师怎么样?”“我觉得他不可靠。”彼得说。“你真的这样认为吗?”约翰很疑惑。彼得说:“是的。昨天他说3+4=7,可今天他又说2+5=7。”  相似文献   

3.
第19届“希望杯”全国数学邀请赛高一年级培训题的第42题为:方程4^x+1—2^x+1sin.y的解是x=——,y——。  相似文献   

4.
《四川教育》2012,(2):65-65
仁寿县珠嘉乡三溪小学洪光村小李玉梅:小学高级教师。曾担任区级小学数学教研组长十余年。去年我破调入一所村小任教,接手二年级的数学科教学。在教学第一单元“表内乘法”时,练习题中设计有“2×3+5.4×5-8”等这样的乘加、乘减计算。学生做题时,我发现有的学生用乘法口诀算出积之后就会停下笔,用手指帮着计算加、减法,全班17名学生中近10名学生都是这样计算的。  相似文献   

5.
某出版社的义务教育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下册)“分式方程”一节中的例1如下: 例1解分式方程x+3/2x-4=3/4.  相似文献   

6.
灵机一动     
实物演示教应用题   “大光和小明每人有 10块糖,大光给小明 2块后,小明比大光多多少块 ?”这是一年级数学活动课的一道题目。学生一般这样思考:根据大光和小明每人都有 10块糖,大光给了小明 2块后,小明的糖就有 10+ 2=12(块 ),大光的糖就有 10- 2=8(块 )。所以,小明比大光多 12- 8=4(块 )。   有一个学生的想法与众不同,他直接用 2+ 2=4(块 )。我喜出望外,这正是我希望出现的简便方法。当问他怎样想时,他却答不出来。   我画出线段图,但大多数学生还是不明白。这是我没想到的。   我急中生智,从粉笔盒里拿出两支同…  相似文献   

7.
《一元二次方程》一章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要准确掌握这些内容,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利用求根公式分解二次三项式时,不能漏掉二次项系数例:把4x2+8x-1分解因式.解:方程4x2+8x-1=0的根是许多同学常常会漏掉二次项系数这个常数因子4.2要注意“失根”解一元二次方程,不仅要注意舍去“增根”,还要注意不能“漏根”.例:解方程(x-2)2=(x-2).许多同学在方程的两边都除以x-2得方程的根为x=3.这是错误的.因为在解方程的过程中忽视了x-2=0而失根.事实上,当x-2=0即x=2时,等式仍成立.正确的解法应为:3使用判别式时…  相似文献   

8.
由此想彼     
我是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儿子是一名二年级学生,我经常和儿子一起学数学、做数学。儿子正在做一道思考题:两根相同的筷子重叠一部分,总长是10厘米,重叠的部分是2厘米,求每根筷子长多少厘米?儿子在思考着,我也在思考解题方法:(10-2)÷2=4cm,4+2=6cm;同时还在想如何给儿子讲解解题方法。看着儿子专注思考的样子“,对呀,他在想什么呢?”于是,我就试探着问他:“想出来了吗?”儿子说:“是不是6厘米?”我连忙笑着问他:“你的6厘米是怎样得出来的?”儿子流利地说出了这样的算式“:10+2=12cm,12÷2=6cm。”我惊住了,没想到儿子的解题方法比我的还简单,…  相似文献   

9.
我需要理解     
马梦婷  张艳 《小学生》2009,(6):28-28
人们常感叹:理解万岁!我认为小孩子也需要理解。可我在二年级的时候就没得到家长的理解……有一次,我数学测试考了99.5分,心想:“耶!我考了99.5分,爸爸肯定会请我吃牛排的!说不定还会给我买自行车。”回家路上,我的脸上像开了一朵花似的。我一回到家,爸爸就笑着说:“今天考了多少分哪?”  相似文献   

10.
你会解答吗?     
初一年级1.如果当x一5时,ax’+bx+3的值是8,那么当x—-5时,ax’+bx+9的值是多少?.2.若a、b都是有理数,且al>W,则a与b谁大?3.若la+3内(b-2)’互为相反数,则a‘一_.。。。abah,。。。。4看abrto,则In十元十广大的值等于~””————”mlal怕卜fah”“————‘——”初二年级1.分解因式:2·解方程却。’+。+、一48,3·(X+1)(X+2)(X+3)(X+4)+36的最小值是、.4已知X+/灭I不一4,求/死7习的值.你会解答吗?@边冼  相似文献   

11.
名数学家、物理学家高斯在读小学的时候.他的算术教师出了一道题,要同学们计算1+2+3+…+100的值. .同学们马上开始把数字逐一相加,而高斯沉思了一会儿。就把答案写出来了.老师一看,答案是5050,一点儿也不错.老师很吃惊,就问高斯是怎么算的.高斯笑着答道:“我找到一个迅速求解的方法:1+100:101,2+99=101,…,50+51=101.这么一来,就等于50个101相加,也就是50×101.等于5050.”  相似文献   

12.
前阵子,小侄子看到我回家了,就跑过来玩.他读幼儿园中班.我随意问了他一个一年级的加法问题:1+8=?他很快告诉我答案是9.我来了兴趣,又问:1+9=?他想了一下,答10.我说,那1+10呢?没有想到他望了望我,很快答11.我刻意加大难度,说,9比20少多少呢?他趴在椅子上,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我说,你要不要掰一下手指头呢?你先想一想,9比10少几呢?我刚说完,  相似文献   

13.
一、在新课的导入中激趣 1.故事激趣。小学生最爱听故事.在引入新课时.把数学知识贯穿于故事之中.能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如我在教学“末尾有零的有余数除法”时,是这样引入的:“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一个‘八戒分桃’的故事。”学生们一听要讲故事.个个兴趣盎然.全神贯注。“一天.八戒带着20个小猴子到花果山摘了90个桃子.然后对小猴子说‘90个桃子.20个人来分.每‘人分4个,剩余的就给俺老猪吧’。他怕小猴子不相信,就列出了一道算式:90+20=9+2=4……1,  相似文献   

14.
由此想彼     
我是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儿子是一名二年级学生,我经常和儿子一起学数学、做数学。儿子正在做一道思考题:两根相同的筷子重叠一部分,总长是10厘米,重叠的部分是2厘米,求每根筷子长多少厘米?儿子在思考着,我也在思考解题方法:(10-2)÷2=4cm,4 2=6cm;同时还在想如何给儿子讲解解题方法。看着儿子专注思考的样子“,对呀,他在想什么呢?”于是,我就试探着问他“:想出来了吗?”儿子说“:是不是6厘米?”我连忙笑着问他“:你的6厘米是怎样得出来的?”儿子流利地说出了这样的算式“:10 2=12cm,12÷2=6cm。”我惊住了,没想到儿子的解题方法比我的还简单,…  相似文献   

15.
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下册的第四章第4.3.2小节我们学习了完全平方公式:(a±b)^2=a^2±2ab+b^2。  相似文献   

16.
五年级数学教材里有一节“用字母代替数”,意在从小学高年级阶段就开始逐步培养学生的代数意识.把学生以前接触到的诸如加法结合律的字母表示(a+b)+c=a+(b+c)、正方形的周长公式c=4a等.结合新的例子,通过本节内容。将学生的算术观念提升到代数表示方向上来。在一所县城小学参加校本教研活动时.有机会听到了这节课。教师的教学设计还算有新意.在培养学生的代数意识方面,这节课似乎不尽如人意。学生的任务单上设计有开放性的问题:“你还有什么问题要问老师和同学们。”快到下课时,一个学生站起来问:“老师,请问x+c等于多少。”可能是受到教材里引用了加法结合律的影响。教师略加思索后答道:“等于c+x。”  相似文献   

17.
趣味数字诗     
宋代大诗人苏东坡不仅善诗,而且还喜欢画画。一次,他画了一幅题为《百鸟归巢图》的酒后,他的诗友文伦叙为此画题了这样一首“数学诗”:“天生一只又一只,三四五六七八只。凤凰何少鸟何多,啄尽人间千万石”。分析此诗,不难看出下列的“数学含义”,即首句含有“1+1=2”的算式;而第二句则包含着“3×4+5×6+7×8=98”的算式。这两道算式所得之数的和是“100”,正好同画题之中的“百鸟”的“百”相吻合。由此可见,这首诗不但富有文学韵味,而且还蕴含数学情趣,再加上题写在画上,“三味”合一,有谁能说这不是一首好诗?  相似文献   

18.
沈子兴 《现代教学》2013,(1):116-116
案例:“分数四则运算” 近期,我听了一堂六年级数学“分数四则运算”氅课。执教教师提出两道题:计算(1)3/4-0.25;(2)2/3-0.55。很显然,这两题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明确在进行四则运算时,何时化分数,何时化小数?教师在教学时首先让学生自己思考,然后进行班级交流。  相似文献   

19.
当我把9岁的儿子带到美国,送他进了那所离公寓不远的美国小学的时候,我终日忧心忡忡。这是一种什么学校啊!学生可以在课堂上放声大笑,每天最少让学生玩两个小时,下午不到3点就放学回家,最让我开眼的是根本没有教科书。那个金发碧眼的女教师看了我儿子带去的中国小学四年级数学课本后对我说:“我可以告诉你,6年级前,他的数学是不用再学了!”不知不觉一年过去了。儿子的英语长进不少,放学之后也不直接回家了,而是常去图书馆,不时就背回一大书包的书来。问他一次借这么多书干什么,他说:“作业。”一看儿子打在计算机屏幕上的标…  相似文献   

20.
一天,妻子单位的同事带他儿子来我家玩,他儿子在上学前班,非常可爱。我出10以内的加法题考他,他答得非常正确,我们都夸他聪明。当我出3+7=?时,我读二年级的女儿抢着说:“等于1。”妻子同事的孩子说:“不对,是等于10。”我妻子马上变了脸,先用手摸摸女儿的额头,然后训斥道:“你今天没发烧,怎么胡说八道?”女儿争辩着说:“就等于1。”妻子更气愤了,扬起手给了女儿一个耳光,骂道:“你真是越读越蠢了。”女儿抛下一句“就等于1”冲进了房间。“女儿今天是怎么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