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考试周刊》2016,(58):194-195
伊拉克战争结束后,该国并没有像美国预先宣称的那样变成"文明、和平、自由、民主"的国家,战后伊拉克国内局势依然动荡不安,治安状况堪忧。伊拉克新政府因此对原有国家警察队伍开始了大改组,试图重新组建起一支类似西方国家的高效警察队伍,以维持国内秩序,稳定政权和民心。然而事实证明,伊拉克警察已经成了国内外叛乱和恐怖势力袭击的首要目标,这也证明不解决其国内特有矛盾冲突,一味照搬西方民主制度对混乱的伊拉克国内局势来说起不到根本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伊拉克战争对世界局势产生了巨大影响。它对未来国际秩序、战争权、联合国和国际法、恐怖主义、伊拉克的未来都产生了影响。强调当今世界已经发生了重大转折,我们必须面对这一转折,重新认识世界局势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伊拉克战争已经结束,这场战争给伊拉克、美国、世界都带来了很多难以处理的问题.作为物理教师,在关注伊拉克局势的同时,我也从中捕捉了一些信息,编成一些习题,用在课堂教学和课后练习中,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现以2003年3月29日的《扬子晚报》国际新闻栏目中的有关信息为素材,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4.
1.2004年6月8日,联合国安理会以15票对零票一致通过美英向伊拉克移交主权的决议。即第1546号决议。美英2003年3月20日在没有得到联合国授权的情况下,发动对伊战争,继尔推翻萨达姆政权,伊拉克实际上处于被占领状态。美国在内外交困的形势下.被迫决定向伊拉克移交主权,并要求联合国新的授权和支持。这是在伊拉克问题上美国的单边主义碰壁以后不得不转向的政策调整。  相似文献   

5.
2004年春以来,伊拉克局势又呈现新的变化:逊尼派、什叶派联手,反美暴力冲突升级;美英态度变软,称要扩大联合国在伊重建进程中的权限;驻伊联军出现撤军潮,伊战联盟露出裂痕;美军虐俘丑闻激起世界公愤。在伊拉克人眼里,美国不是解放者而是占领者;美国盟友们也在伊战合法性倍受质疑的情况下发生动摇。美在伊处境艰难,疲于应付。伊拉克未来仍悬念重重。  相似文献   

6.
感知幸福     
2004年3月17日,美国情报部门截获两份电子邮件,邮件的主人是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的女儿拉娜和她的密友阿伊莎。前不久,英国《太阳报》刊登了这两封信。  相似文献   

7.
《职业技术教育》2007,(6):79-79
2006年12月6日,UNESCO-UNEVOC在总部波恩组织召开了一个圆桌会议,会议主要在德国对伊拉克资助1000万美元的背景下讨论伊拉克技术和职业教育与培训的重建问题。德国对伊拉克的这一资助项目从2007年1月1日开始,主要由UNESCO驻伊拉克办公室与当地和国际伙伴共同管理。阿拉伯地区技术和职业教育与培训发展的一些重要机构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8.
访问搜集相关资料。2.与家人一起通过新闻媒体继续关注伊拉克战况,并听听他们对战争的看法。很有意思的是,布置作业时,我听到几个孩子在悄悄议论:“第12课都还没学呢,怎么就要预习第22课呀﹖”我笑了,心想,小家伙,读了课文你们就明白了。3月24日星期一今天两节语文课,学习第22课《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这是一篇新增课文,是一个名叫雷利的中国孩子1996年11月写给时任联合国秘书长的加利先生的一封信。雷利在信中深情地缅怀父亲———一位为维和而献出宝贵生命的英雄,并代表中国孩子呼吁国际社会:一致行动,维护和平,制止战争。饱含着一个孩…  相似文献   

9.
如果说今年的伊拉克局势和去年有什么不同的话,我们首先要注意美国作用的调整。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在伊拉克什叶派领导人的坚持之下,美国和联合国被迫放弃了原定的选举方法,被迫接受了“单一选区比例代表制”的直接选举法。这一变更标志着美国和联合国试图通过“选区代表制”弱化什叶派的人口优势的企图彻底失败,什叶派在明年大选中夺得议会主导权已成定局。  相似文献   

10.
从政治和军事两个视角对伊拉克战争分析认为:伊拉克战争的性质与1991年海湾战争迥然不同;第六代战争初露端倪,震慑战初显成效;伊拉克战争是21世纪第一场“新帝国主义战争”.进一步强化了美国的单边主义和单极态势,多极态势在曲折中也有所强化,从而加剧了单极与多极之间的斗争和单边主义与多边主义之间的较量;伊拉克战争是美国“先发制人”战略方针的首次尝试,开创了“先发翻人”的恶劣先例,严重冲击了国际法体系的基础,损害了联合国权威,但联合国的作用依然不可替代;美国与伊斯兰世界的矛盾进一步激化;重划中东政治版图,加剧了中东局势动荡;导致大国关系的新一轮重组。  相似文献   

11.
从伊拉克战争看欧美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欧美之间在中东问题上的分歧由来已久 ,在当前的伊拉克危机中表现得尤为突出。欧美之间在伊拉克问题上的分歧 ,并不是因为双方存在巨大的利益冲突 ,而是双方在中东地区的利益差异 ,即双方在对待伊拉克的根本目标上是一致的 ,分歧在于实现目标的手段和作法。欧盟主要国家在伊拉克问题上的立场 ,与欧盟在中东地区的特殊利益密切相关 ,包括经济、安全、对外政策取向和欧盟对中东局势的某些特定的考量。即使是坚定地站在美国一边的英国 ,与美国的出发点也并不完全一致 ,与其他欧盟国家也不存在根本冲突。欧美关系的基本性质仍旧是“盟国关系” ,欧盟国家在对伊拉克战争 ,特别是战后重建的问题上仍将与美国合作。  相似文献   

12.
从2003年3月20日美国向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发射一枚导弹到5月1日美国总统布什在林肯号航空母舰宣布战争结束,这场历时42天的伊拉克战争画上一个句号。而这场战争爆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仅是美国推行全球扩张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出于对中东战略地位重要性的认识,但更为重要的是美国想控制中东的石油,以此与竞争对手打一场经济战,遏制竞争对手的崛起。可以说,美国是为了利益而战。  相似文献   

13.
伊拉克和伊朗长期以来存在着领土纠纷、边界冲突,阿拉伯河对伊拉克来说具有重要的经济和战略意义,对其国家安全至关重要。复兴党是有着强烈的民族主义意识,一贯推行强硬的外交政策,它刚一上台执政就在阿拉伯河问题了提出绝不放弃主权的要求。为何到1975年伊拉克向伊朗作了让步,签订了这一对它来说是丧权辱国的阿尔及尔协定?本文重点从当时它的国内国际因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这是一幅时事政治漫画。画中自行车前端的车杠深陷在泥中,后面的车轮被一根牛角样的楔子挡住,自行车图形是“伊拉克”的英文拼写“IRAQ”,这表明美国在伊拉克问题上已经深陷泥潭。骑在车上、身穿绘有美国国旗图案T恤衫的人是美国总统布什。虽然他在伊拉克问题上进退两难,却装模作样地摆出很乐观的姿势。  相似文献   

15.
中东地区内的矛盾又分为两个焦点。一个是伊拉克,另一个是巴勒斯坦。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从2004年伊拉克的战事发展趋势来看,当地反美武装抵抗运动同国际恐怖主义网络结合是一个重要变化特征。什叶派武装同美军的抗衡不时地得到扎卡维领导的基地组织分支的配合;基地武装力量在费卢杰遭受围攻时也得到伊拉克其他城市武装力量的呼应。  相似文献   

16.
美国总统布什于1月11日公布了“伊拉克新政”,核心是向伊拉克增兵,这与外界对美国可能从伊拉克撤军的猜测大相径庭。增兵计划的出台,是美国中东战略调整的重要表现,让伊拉克局势充满变数。伊拉克战争结束后,美国主导的伊拉克战后政治和经济重建举步维艰,安全形势日趋恶化。教派冲突愈演愈烈,爆炸和自杀性恐怖事件接  相似文献   

17.
美国麻省大学经济学教授大卫·科兹认为,美国发动对伊拉克的侵略战争有三个相互关联的原因:一是美国决心要控制世界最重要的石油产地,现在伊拉克的石油储量仅次于沙特阿拉伯.二是美国想把伊拉克变成其卫星国,将伊拉克作为工具来控制整个中东地区.三是美国要显示强大的军事力量,以恐吓任何可能的、潜在的对手.美国侵略和占领伊拉克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而是美国正在变成一种新的侵略性的帝国主义的一个例证.  相似文献   

18.
新闻背景:2006年12月30日,当地时间凌晨6点零5分,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侯赛因被执行绞刑。14位伊拉克官员在场,行刑地点在巴格达以北一处美军基地内。萨达姆在2003年4月被推翻,同年12月被捕,2004年7月第一次被送上法庭。2005年10月19日开始,以“反人类罪”对萨达姆进行庭审。2006年11月5日,伊高等法庭判处萨达姆死刑。  相似文献   

19.
老北 《良师》2010,(1):17-17
2009年5月9日,马拉松最慢世界纪录被菲尔·帕克——英国一名下身瘫痪的伊拉克战争老兵刷新了:他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拄着拐杖行走,历时14天,完成了42.195公里的马拉松赛程。此前的纪录是2003年由英国一名白血病患者创下的.时间为6天4小时30分56秒。  相似文献   

20.
李福厚 《初中生》2005,(14):12-13
2004年10月22日上午11时,我国首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磁悬浮列车"中华01号",在大连一条铺设在绿色草坪中的暗轨上,缓缓运行了具有历史意义的56米.这表明,中国在磁悬浮技术研究领域已跻身世界先进行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