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汉时期,有一位皇帝叫做刘恒,人们都称他为“汉文帝”。他是刘邦的第三个儿子,原本不是太子,却因为孝顺贤能,而被大臣们拥上了皇位。
  汉文帝即位以后,没有一点儿傲慢之气,侍奉母亲薄太后更是殷勤体贴。有一次,薄太后生病了,汉文帝心里非常着急,每天上完早朝,就急急忙忙去探望她的病情,盼着太后的身体能快些好起来。天气变冷了,汉文帝怕母亲着凉,就守在她的身边,以便随时帮她盖好被子。天气变热了,就帮母亲扇扇子,驱赶蚊蝇。自己困了,就依靠在母亲的床边打个盹儿,连衣服也不解开,以备母亲随时召唤。母亲口渴了,他连忙端过茶来。就连母亲喝药,他也要先尝一尝,试试这药苦不苦呀,烫不烫啊,觉得差不多了,才放心给母亲服用。  相似文献   

2.
借鞋     
我家里很穷,热天我是没有鞋穿的, 总是打着赤脚上学。和我同桌的阿香家 里有钱,热天她穿一双漂亮的凉鞋,凉鞋 上还有美丽的图案。我做梦都想要一双 凉鞋,就叫母亲帮我买。母亲说:"我们 穷,有书读就不错了,不要跟别人比。"母 亲不帮我买凉鞋,我就准备借阿香的凉 鞋穿。 我问阿香:"借你的凉鞋给我穿一下 好吗?"阿香说:"你让我考试得第~,我 就借凉鞋给你穿。"我说:"好,考试时我  相似文献   

3.
母爱深沉     
母亲去世前对我说的最后一句话是:"琳达,你确实发福了。"在那个时刻听到母亲的这句话,我不知道自己应该笑还是哭。母亲弗洛希的最后五年是在我家里度过的。她需要别人帮着穿衣服,夜里也需要有人照顾,但是每天早上9点起床后,她就会容光焕发:化妆、梳头,穿上精心挑选的衣服。她有个习惯,一边吃早饭一边看  相似文献   

4.
卖菜的哲学     
复读一年,我仍名落孙山。连老天爷也不可怜起我来,那段日子天气出奇的好,但我的心情却差到极点。母亲不善言辞,几乎每天都在重复着同一道程序:大清早起床,购菜、洗菜、卖菜……每天中午,我去市场给母亲送饭,都看到她面带微笑,用温和的语气与顾客谈价,认真地称秤,既快又好地装包捆扎。因此,顾客喜欢母亲,也喜欢母亲的菜,母亲的菜总是第一个卖完。有天中午,母亲说她有点重要事,要我帮她料理一下菜摊。太阳快落山的时候,母亲回来了。看到菜摊上仍是一大堆菜,母亲的脸色顿时沉了下来:“儿 啊,你不是一个卖菜的,妈妈也不愿…  相似文献   

5.
<正>慢慢地拔下褪了色的头绳,垂在肩上的,是稀疏的白发,拿把梳子,从前头梳到后头。奶奶知道我要帮她梳头发,拿面镜子开心地坐在凳子上。她照着镜子:"其实也没多少头发,都快成光头了。"我笑了笑,一丝苦涩藏在心里。记得小时候,她经常帮我梳头发。暖暖的天气,一把把温水浇在我的头发上,那时我还小,她抱着我,我横卧在他的腿上,一盆温水  相似文献   

6.
白姑娘     
正我家乡的小镇上,有一座小小的耶稣堂,还有一座小小的天主堂,乡人自由地去做礼拜或望弥撒。母亲是虔诚的佛教徒,当然两处都不去。但对于天主堂的白姑娘,母亲有一分好感,因为她会讲一口地道的家乡土话,每回来都和母亲有说有笑,一边帮母亲剥豆子、择青菜,一边用家乡土话教母亲说英语:"口"就是"牛","糖糕"就是"狗","拾得糖"就是"坐下"。母亲说":番人话也不难讲嘛。"我一见她来,就说:"妈妈,番女来了。"母亲总说:"不要叫她番女,喊她‘白姑娘’嘛。"  相似文献   

7.
在大学渎体育系的儿子利用国庆长假回家帮一辈子守着田地的母亲秋收。儿子身高体壮,在母亲的眼中仍是个孩子,儿子有这份孝心,母亲很知足,她不愿儿子帮她多于农活儿,宁愿自己多于一天。儿子心疼母亲靠种田维持他读大学很不易,执意要利用假日包揽家中所有的农活儿。  相似文献   

8.
录取通知书     
母亲递给他一张北大的录取通知书。他很开心,邀请亲朋好友大摆筵席,充满了喜庆。七天后他躺在冰冷的病床上,带着微笑闭上了眼睛。之后,母亲帮他整理遗物时,发现他日记本末页的泪迹上有清晰的字迹,"高考前我就知道了自己的病情,所以考试那天我没去。不过还是谢谢你,妈"。  相似文献   

9.
妈妈的账单     
小彼得是一个商人的儿子。有时他得便就到他爸爸做生意的商店里去瞧瞧。店里每天都有一些收款和付款的账单要经办。彼得往往受遣把这些账单送往邮局寄走。他渐渐觉着自己似乎也已成了一个小商人。有一次,他忽然想出了一个主意:也开一张收款账单寄给他妈妈,索取他每天帮妈妈做点事的报酬。某天,妈妈发现在她的餐盘旁边放着一份账单,上面写着:母亲欠她儿子彼得如下款项:为取回生活用品20美分为把信件送往邮局20美分为他一直是个听话的好孩子20美分共计:60美分彼得的母亲收下了这份账单并仔细地看了一遍,她什么话也没有说。晚…  相似文献   

10.
有人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对话。”如今想来,这话一点不假。有一天,我吃完中饭,闲着没事,于是拿出《我是五好小公民》这本书来,在“孝顺父母”篇中,看到了《孝子汉文帝》一文。历史上颇有名气的汉文帝刘恒,虽出身在帝王之家,可他仍然孝顺父母。在母亲长达三年的患病期间,只要一有空,他就陪在母亲床边,亲自为母亲煎药汤,每次煎完,自己总是先尝一尝,看看汤药苦不苦,烫不烫,自己觉得差不多了,才给母亲喝,并且日夜守护在母亲床前。每次看到母亲睡了,他才趴在母亲床边睡一会儿,直到母亲病情好转为止。读了这个故事,我不禁想到…  相似文献   

11.
埃丽的发夹     
在洛德很小的时候,母亲就病故了,在家里的墙上,挂着母亲一张照片。照片上的母亲,有一头瀑布一样披散开来的长发,妈妈的长发真漂亮,她活着该多好啊。看着母亲的照片,他总是忍不住这样想。16岁那年,他和一个叫埃丽  相似文献   

12.
邓通的下场     
邓通是蜀郡南安人,本来只是御用船只上的一名水手,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巧的是,汉文帝一天做梦梦见自己想要上天却上不去,恰好有个水手从身后推着他上了天,汉文帝回头看见那个人衣服腰带后面穿了个洞。梦醒以后,汉文帝就按梦中的形象去找那个人,随即见到了邓通,恰好他的腰带后面也穿了个洞,同梦中一模一样。一梦之缘,邓通得以发迹,博得了汉文帝的恩宠,汉文帝前后赏赐他十几次,共计上亿的钱币不算,还把四川严道的铜山赐给他,准予他铸造钱币。自那以后,“邓氏钱”通行天下,邓通也因此靠上了汉文帝这棵大树成为一方富翁。并被封为上大夫。  相似文献   

13.
正[开开心心——阅读]母亲为儿子整理衣服时,发现儿子衬衣袖子上的纽扣松动了,她决定帮儿子钉一下。儿子很年轻,却已经是一名声誉日隆的作家。天赋和勤奋成就了他的今天。母亲因此而骄傲()——她就是作家的母亲!屋子里很静,只有儿子敲击键盘的嘀嘀嗒嗒声,像是在为他行云流水的文字伴奏。母亲能从儿子的神态上看出,他正文思泉涌。她在抽屉里找针线时,不敢弄出一点声响,唯恐打扰了儿子。  相似文献   

14.
一个母亲和十来岁的孩子走在大街上,突然间从旁边的街道上跑出一个孩子,他冲着母亲和孩子深鞠一躬,嘴里面说道:"不好意思,是我错了,请求你们的谅解。"莫名其妙地接受了一个陌生孩子的道歉,母亲有些糊涂,但很快地,她认为这个道歉的孩子可能是自己儿子的校友,可能他们在班里出现了误会。本能地,她对这个鞠躬的孩子说道:"没事的,下次注意就好。"然后那个孩子一溜烟消失在人群里。  相似文献   

15.
正我看过这样一个故事:孩子上小学,可是最近他总是迟到。老师找了他的母亲。母亲没有打骂孩子,临睡觉的时候,母亲对孩子说:"孩子,告诉妈妈好吗?为什么你那么早出去,还要迟到?"孩子说他发现在河边看日出太美了,所以他每天都去,看着看着就忘了时间。第二天,母亲一早就跟他去河边看日出。她说:"真是太美了,儿子,你真棒!"这一天,他没有迟到。傍晚,他放学回家时,他的书桌上有一只好看的小手表。下面压着一张字条:因为日出太美了,所以我们更要珍惜时间和学习的机会,你说是吗?爱你的妈妈。从此,孩子再也没迟到过。  相似文献   

16.
《大中专文苑》2011,(7):9-9
母亲的物品总是放得井井有条,如果她叫我帮她拿什么,她会详细地说出放在什么地方,按照她说的,一下就可以找到。相比之下,我的东西就比较乱,总是忘记放到哪里了。大约十三岁的时候,母亲有一次警告我,说要把我所有的抽屉都倒空,让我重新把里面的物品整理好。然而,她终于没有那样做,而是教我把不要的东西扔掉。  相似文献   

17.
正有些人对你好是因为你对他好,而有些人对你好是因为懂得你的好。在这个匆匆尘世,有谁会选择与你相守相伴?相伴是一种方式,也可以变成一种习惯,更可以是与生俱来的一种本能。相伴的温暖,铭记于心。那天回家挺晚的。路上的行人稀少,虽有万家灯火,却依然是一个深邃的夜。回到家中,母亲正坐在沙发上看书——她等我已经很久了。她说,一天没吃水果吧?帮你削一个。①  相似文献   

18.
幽默两则     
理想职业 贝蒂是个懒姑娘,她既不努力学习,也不帮母亲做家务。 “贝蒂,你长大了干什么工作呢?”母亲问,“你太懒了,没有任何工 作适合你。” “但我知道有一份工作适合我,”姑娘说,“我要当圣诞老人。” “你要当圣诞老人?”母亲挺惊讶,“为什么呢?”ol en 丽莎是个家庭主妇。她喜欢翻来复去地安排屋里的家具。“越变越 好了,”她常说,“这样看上去不是好多了吗?” 但她丈夫约翰却不以为然,他找起东西来太麻烦了。“你知道,亲爱 的,”他经常说,“如果你让东西呆在原来的地方,我就感激不尽了。”但 是丽莎不予理会。 一天夜里,约翰被敲门声惊…  相似文献   

19.
我的父亲是个哑巴,身材是二等残废——1.62米,皮肤黝黑。就这个模样,他还是个抢手货,很多媒婆上门来为他提亲,他还挑肥拣瘦的,后来,他看中了我的母亲。我母亲毫不迟疑的答应这门亲事,并不是她看中了我的父亲,她是看中了他的家庭。我爷爷是小学教师,每月有一百多块工资,奶奶、父亲都是好劳力,家里没有吃闲饭的,日子在方圆几里内是比较好过的。而母亲的家里很贫穷。母亲进我家门后,初来乍到,只图日子好过,她与哑巴父亲的关系说不上亲密,可大面上还过得去。第二年就生下了我,奶奶高兴得脸上都绽开了花,欣喜地说:是个男孩,我们张家的香火续上了…  相似文献   

20.
亲尝汤药刘恒是汉高祖刘邦的第三个儿子。开始时刘恒被封为代王,薄太后是他的生身母亲。刘恒照顾母亲尽心尽力,无微不至,每天嘘寒问暖,不敢有丝毫的懒惰和懈怠。随着时间的流逝,刘恒的母亲年老体衰,经常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