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科书是教学活动的载体,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工具。通过对不同版本的历史教科书进行比较,有助于教学活动的拓展。历史教科书依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但各个版本的历史教科书在编排体例、内容结构上各有特色。历史教学是为完成历史学科的教学任务,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完成,是一种教师指导和学生学习相结合的双边活动。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结合不同版本历史教科书的知识内容进行比较分析,促进历史教学的有效进行。  相似文献   

2.
教科书是历史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所依托的文本。中学历史教师宜通过主题式、逻辑性和聚焦式等方法解读教科书,从而更好地把握课文主旨、构建知识框架、强化育人功能。对教科书的解读应服务于历史教学,更应指向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中学历史教学中 ,我们一直把历史教科书看得非常重要 ,认为历史教科书体现了中学历史学科的知识结构及其具体内容 ,是历史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基本凭借 ,学生进行历史学习的主要工具。这样认识历史教科书的作用 ,应该说是没有什么不妥 ,历史教科书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地位和功能似乎没有必要再加讨论。但是 ,历史教科书毕竟只是中学历史科的教学用书 ,尽管其作用非常重要 ,却不能过分夸大。在中学历史教学不断改革和创新的今天 ,重新审视和检讨历史教科书的应有的作用 ,辩证地、正确地看待和处理历史教学与历史教科书的关系 ,仍是有必要的。在…  相似文献   

4.
历史教科书编写问题,说到底就是教科书的内容和形式问题。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内容决定形式,历史教科书的内容对历史教科书的形式以及整个历史教学有决定性的影响。选择什么内容,讲述哪些史实和观点,是历史教科书编写中必须着力解决的核心和关键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5.
新一轮历史课程改革的实验已经进行了五年多,根据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编写的各种版本的初中历史教科书也在全国使用。这些新版教科书让人耳目一新,令师生们感到欣喜。与此同时,教师们在使用新版历史教科书中面临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也值得关注。其中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是:在历史知识点大量减少,历史知识的连续性被割断的情况下,怎么讲历史。我们在给基层的历史教师进行新教材新理念培训的过程中,有不少老师反映,课程改革以前是老师为学生梳理教材中的历史知识,现在是让学生自己梳理教材中的历史知识。学生对历史课不感兴趣这一老问题没有解决,新问题又出现了:以前一节课的历史知识点比较多,还能讲满45分钟的时间,现在知识点大幅度缩减,有时候不到20分钟就能把内容讲完。据一些市、县教研员反映,这种现象在县一级的中学历史教学中比较普遍。出现上述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处理好历史教学与历史教科书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历史教科书编写过程实质上是编写者依据历史课程标准进行再创造的过程。它直接关系着教科书的水平和质量 ,决定着教科书的风格和特色 ,影响着广大师生对教科书的评价。再创造既涉及教科书内容 ,又涉及教科书形式 ,而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是教科书形式的关键。《历史课程标准》 (实验稿 )明确提出 ,历史教学内容使用学习主题的呈现方式 ,可以更好地体现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反映历史学科的特点。采用主题式已成为各种版本教科书的共同选择。因此 ,如何对主题呈现方式进行再创造 ,编出各自的特色 ,成为各种…  相似文献   

7.
历史教科书描述的是过去发生的事情,由于大多事情离我们时间久远,地点遥远,跟学生的实际生活有距离,在中学历史教学过程中,应指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科学地阅读历史教科书,提出问题,解答问题,打造灵动的历史课堂,引来课堂教学的"一渠活水"。  相似文献   

8.
由于种种原因,现行初高中历史教科书中世界历史部分(或正文,或地图,或注释,或配套地图册、教学参考书以及学生辅导用书)有几个常见错误,本文试就这些问题的来龙去脉作一简要说明,供教师参考的同时,也希望以后的教科书编写者的注意。因篇幅所限,相关教科书恕不一一列举。  相似文献   

9.
说到中学历史教育改革,就不能不涉及历史教材,尤其是历史教科书的问题。因为一讲教学,就意味着要摆正“教师、学生与教科书”三者的关系。这已经是我们的一种思维定势。目前最新的研究成果(如“历史教材学”)表明,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教科书中心的位置仍不可动摇。“教学活动的媒介就是教材”,而且“历史课堂教学的核心,实质就是学生对历史教科书内容的感知、理解和运用。”于是说,  相似文献   

10.
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中 ,历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呈现出许多新态势 ,尤其是历史教科书的面貌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本文从历史教科书内容入手 ,着重探讨了历史教科书的内容范围、呈现方式以及选择历史教科书内容的标准等问题 ,希望能给历史教科书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1.
历史教科书插图包括文物图、遗迹图、历史地图、历史照片等,是历史教学的重要资源,是历史教科书中架设感知与思维的桥梁。历史教学中恰当运用插图,不仪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提升其审美意识和美学涵养,而且还能为运用者提供“腾挪辗转的空间”,丰富课堂教学。因此,我们应充分挖掘教科书插图及其文字说明,引导学生最大限度地提取有效信息,促使其养成分析、论证历史问题的能力。由于教科书插图在教学中有特殊意义,所以相关插图的选取就特别重要,应该慎之又慎。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我国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初中历史教科书从体裁、内容、结构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这种变化与教材的编写体制、现代教育理念、史学研究的发展密切相关。未来初中历史教科书的编写应围绕着如何变历史学科体系为历史教学体系这一中心,把历史科学自身的逻辑顺序改造成为适合于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结构的学科逻辑顺序;同时加强对史料的运用,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3.
从叙事学和教学论的角度对中美两国历史教科书共同编撰的《启蒙运动》一节内容进行了对比研究,并指出教科书内容建构要关注新课程理论的渗透;教科书内容建构取向要从讲授式转变为发现式;教科书内容建构要围绕历史核心知识概念进行。  相似文献   

14.
陈思瑜  李月琴 《历史教学问题》2023,(2):17-22+193+224
历史教科书作为教师进行历史教学的主要依据,是学生学习历史、认识历史的重要载体。分析历史教科书的叙述内容,可以透视一国主流阶层对他国的认知,了解该国对待历史上双边关系等国际问题的态度。在菲律宾历史教科书中就有大量关于中国历史的描述,本文通过近些年来在菲律宾中学所使用的不同版本有关亚洲历史教科书的研究,勾勒出教科书所呈现出的中国形象,以期把握当代菲律宾青少年对中国社会的理解与认识。  相似文献   

15.
历史是生动的、丰富多彩的。尽管历史教学不同于历史研究,历史教科书不同于历史著作,但以教科书为依据的历史教学也同样属于历史学的解读范围,也同样需要生动地再现历史,而不是枯索说教。作为历史教育的文本,中学历史教科书该如何编写,一直是历史教育届普遍关注的课题。  相似文献   

16.
历史教科书是政府意志的体现,新版历史教材按历史发展的时序排列,精选了一些素质教育必需的经典知识引发了历史教学的变革。在历史教学中,要正确对待某个特定阶级的政治斗争的结论,学习上防止先入为主的观念。  相似文献   

17.
当前历史教学存在两个极端:一是完全照本宣科式,乏味枯燥;二是脱离教科书,苦涩难懂。笔者认为,这两种极端都不可取,教学时应正确处理史料和教科书的关系,史料之于教科书有以下几种作用:其一,借史料引出对教科书传统观点的质疑;其二,史料可以佐证教科书中的观点;其三,补充教科书知识使其丰富且连贯。处理好史料与教科书之间的关系对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8.
美国非常注意培养中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利用历史上的典型案例,通过历史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决策能力。本文以美国的初中历史教科书《世界》和高中历史教科书《世界历史:与现在的关联》等为例,对此做些介绍,与大家共享。  相似文献   

19.
历史教科书是教师从事历史教学工作的基本凭借,是教学中最基本、最主要的教学用书,也是学生学习历史的主要工具,是学生应掌握的最基本历史知识。历史学科是一门知识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尤其与哲学、政治、文学、地理等学科关系更密切。图文并茂是历史教科书的特点之一。插图包含许多显性与隐性知识,是历史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插图也是历史高考测试的内容之一,特别是近两年来,历史  相似文献   

20.
新课改以来,中学历史教科书由"教本"向"学本"转变的趋势日益明显。学校历史教科书逐渐成为学生"获得知识和能力,陶冶意识和情操"的特殊脚本[1]。"学思之窗"栏目就是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指导下应运而生的。它包括史料和问题两个部分,体现了新教科书全方位提升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编写思路。深入挖掘"学思之窗"栏目的教学价值,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以及教师的教学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具体而言,设置"学思之窗"栏目的教学价值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