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言的标记性是制约二语习得中母语迁移的重要因素。标记性是以有标记和无标记为两极的连续体,并和语言的普遍性紧密联系。母语负迁移的发生受母语和二语标记关系的制约。虽然标记理论对母语正迁移还缺乏关注,但它对正迁移仍然有解释力。有关标记性的认知因素会影响母语迁移。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了母语负迁移对大学生学习英语的影响,从语言及非语言层面对母语负迁移现象进行了分析,拟以语言学理论及英汉对比理论为依据.并提出了克服第二语言教学中的母语负迁移的应对策略。旨在引起人们对母语负迁移现象的重视,培养地道的英语思维方式.对大学英语教学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二语是指除母语外的第二种语言,而二语习得就是习得除母语外的第二种语言。根据传统语言学的观点,母语只对外语学习具有负迁移(干扰)的作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观点逐渐变得片面化,不能反映出语言学习的本质。基于此,以语言普遍性理论、早期二语习得研究理论和学生自身学习经验为基础,全面介绍语言迁移以及母语在二语习得中的作用,以期促进业界充分认识母语对二语学习同样具有积极的作用,并通过积极地开展母语与外语的双语教学,发挥出母语最大限度的正迁移作用。  相似文献   

4.
汪晓婧 《考试周刊》2013,(78):88-89
母语迁移是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一个颇受关注的话题。本文介绍了母语迁移理论,认为应该合理运用母语知识和母语思维促进其在二语习得中的积极作用;浅析了二语习得过程中的母语正迁移和负迁移现象。正、负迁移均不能忽略,应当正确对待,要有效促进正迁移,抑制负迁移。  相似文献   

5.
母语迁移是指学习者已经存在的母语语言知识影响其二语习得和发展的现象,可分为母语正迁移和母语负迁移。以顺应论为理论框架,从语境关系顺应、语言结构顺应及顺应的动态性等几个方面对英语写作中母语负迁移现象进行定性分析发现,二语写作母语负迁移问题是由于语言使用者忽视了二语写作的语境、语言结构以及文化习惯等因素的顺应而导致的。  相似文献   

6.
母语的迁移作用与第二语言习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习得的过程中,母语迁移是一种普遍现象,其影响可以从它在习得中的形式、内容、过程来研究和分析。母语和目的语的相似性与相异性及母语句式或用法的泛化导致迁移。对比分析理论认为语言迁移是语言学习过程中影响语言学习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过渡语与语言迁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过渡语是出现在外语学习过程中的介于母语和目的语之间的语言系统 ,具有系统性、渗透性、反复性和母语依赖性等特点 ,对目的语的学习有直接影响。语言迁移是指来自母语和已习得的其他语言对目的语学习的影响。它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母语向过渡语的渗透多属负迁移 ,目的语向过渡语的渗透多属正迁移 ,过渡语与语言迁移有着密切的关系。语言迁移包括语音迁移、音位迁移、词汇迁移、语义迁移和语篇迁移等多个层面。  相似文献   

8.
母语迁移对于英语教学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语言研究和语言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尤其表现在母语对英语语法学习中起到的干扰作用上。在学习英语语法的过程中有很多方面都涉及到了母语迁移问题。要想在语法教学中合理利用母痞迁移理论我们必须正确认识母语在英语语法学习中的作用,并且全面地看待语法现象和母语迁移的关系.从而找到更合理合适的语法学习策略。  相似文献   

9.
通过分析语言迁移不同时期的特征,概括理论成果,并回顾了母语负迁移研究的发展和演变过程,作者总结出母语负迁移对外语教学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0.
母语在外语教学中有“促进”和“干扰”两方面的作用,这种双重作用是一种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研究母语在英语教学中的正、负迁移作用,掌握语言迁移理论和语言的共性特点,对做好成人英语教学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研究表明,母语迁移是影响二语习得的重要因素之一.它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正迁移促进外语学习,负迁移则妨碍外语学习.本文通过英汉语对比,探讨了中国学生学习英语过程中母语在语音、语法、词汇、文化习俗等方面的负迁移对英语学习的影响,同时对母语的正迁移现象也做了一定的分析.在此基础上,还得出了母语迁移给外语教学所带来的一些启示.学习者们在今后的二语习得过程中应促进正迁移,避免负迁移,保证语言学习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语言学习中的母语迁移主要表现在语音、词汇、句法等各个方面。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应合理地利用母语的正迁移;进行英汉两种语言对比教学,提高英语教学的预见性和针对性;创设适宜情景,遏制母语的负迁移。  相似文献   

13.
语言迁移是外语学习中的一种普遍现象,在二语习得理论研究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也是第二语言习得整个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它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正迁移能促进外语学习,而负迁移增加了外语学习的难度。分析母语迁移对外语学习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二语习得过程中.母语迁移是一种无法避免的现象。母语迁移包括正迁移和负迁移。正迁移能够促进语言理解.加速语言学习.而负迁移则阻碍语言习得并导致语言错误。本文在回顾了语言迁移理论的基础上、从中国英语专业大学生的口语四级语料库(SECCL)中抽取了60位学生的口语考试文字稿作为语料.对中国大学生的母语迁移和口语失误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类和研究.并指出该研究结果对口语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在二外法语语言习得过程中,学习者的母语知识必然会影响到其法语的学习,根据语言迁移理论对母语为汉语的二外法语学习者在语音、词汇和语法汇学习过程中所出现的母语负迁移现象进行简单的分析,从而帮助学生克服由于母语知识负迁移所引起的学习困难,促进学生的二外法语的语言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一、语言迁移理论 我国著名语言学家赵世开曾指出母语的迁移是二语习得研究中的根本性问题.语言界对迁移问题的研究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这期间对语言迁移的研究经历了从兴盛到衰退,再由衰退到崛起的曲折反复的过程.直至1989年Odlin在<语言迁移>一书中给语言迁移下了一个简明而精确的定义:"迁移是指目标语与其他任何已经习得的(或者没有完全习得的)语言之间的共性和差异所造成的影响."也就是说迁移是指在语言学习中母语对目的语,或者是旧的语言知识对新的语言知识的影响.而这种影响又有正面和负面之分,因而也就有所谓的正迁移和负迁移.迁移体现在学习者负面上的影响被称作是负迁移;而体现在正面上的影响被称作是正迁移.主要表现为学习者套用母语模式或规则产生错误或不合适的目的语形式.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讨论了语言迁移的概念及母语在外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后,提出二语习得中母语正迁移的表现形式及其母语的恰当运用对二语学习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对比分析理论(ContrastiveA nalysis)指出,在二语习得过程中,第二外语学习者都会遇到母语迁移的问题。所谓的母语迁移(Native Language Transfer)就是指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母语对所学语言的影响。当母语的某些特征与目的语相类似或完全一致的时候,就会对学习语言产生有利的影响,我们称之为正迁移。然而当母语与目的语的某些特点迥异时,学习者若盲目地套用母语,就会对语言学习产生不利的影响,即产生负迁移或母语干扰现象。  相似文献   

19.
根据语言迁移理论,母语迁移问题在二语习得的过程中是不可避免的;母语对目标语习得的影响既有正迁移,也有负迁移.具体到英语教学,英语教师应在教学活动中采取恰当的教学策略,积极地运用正迁移的影响,努力克服负迁移的作用,达到提高学生英语学习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母语迁移现象无处不在。母语正迁移对于英语语法的学习起着积极正向的促进作用。针对现阶段小学英语教学中的问题,为促进小学英语语法学习,本文通过对比英汉两种语言体系在词法和句法方面的正迁移现象,对如何充分发挥母语的正迁移作用提出意见和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