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以美国修辞学家劳埃德·比彻的修辞缺失这一理论概念为基础,将公示语翻译视为一项应势而动,旨在解决缺失的修辞实践活动。为达到促进外国受众了解中国城市,塑造城市良好形象的修辞目的,分析当前城市公示语英译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探讨填补缺失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2.
我在旅游文本的翻译过程中,文化信息的有效传递是旅游资料英译中要解决的难题。根据彼得·纽马克的理论,认为旅游资料属于以呼唤功能为主的文章,其核心是读者,其英译而应以传递信息为第一要务。结合汉译英旅游资料,对功能理论在旅游翻译中的应用进行了具体分析。认为译者在旅游资料英译过程中应从译语读者的角度出发,最大限度地传递出原文的核心信息,根据译文的预期目的来决定自己的翻译策略与方法。灵活运用增译、省译、改写的翻译策略,使译文能够达到,较好的沟通交流效果。  相似文献   

3.
本文首先将古诗词中出现的色彩词汇分为非修辞性色彩词与修辞性色彩词,然后结合许渊冲先生的译诗“三关”论来探讨它们在英译中的处理。对于非修辞性色彩词,一般直译,但需注意色彩的变幻性和模糊性。而对于含特殊文化内涵的非修辞性色彩词,不应想当然地译为英语中相对应的色彩,而应采用意译,以求更忠实原文。还有一类词,虽本身不含特殊文化内涵,却也要采取意译,以使译文尽可能体现原诗的意关、音美和形关。对于修辞性色彩词,作者分别从借代、双关、比喻这三个角度出发,阐明英译时应体现该修辞的手法,这样才能使译文保持原汁原味。此外,对于一些非修辞性色彩词,翻译时如果能适当地运用修辞格,将使译文锦上添花。  相似文献   

4.
本文首先将古诗词中出现的色彩词汇分为非修辞性色彩词与修辞性色彩词,然后结合许渊冲先生的译诗"三美"论来探讨它们在英译中的处理.对于非修辞性色彩词,一般直译,但需注意色彩的变幻性和模糊性.而对于含特殊文化内涵的非修辞性色彩词,不应想当然地译为英语中相对应的色彩,而应采用意译,以求更忠实原文.还有一类词,虽本身不含特殊文化内涵,却也要采取意译,以使译文尽可能体现原诗的意美、音美和形美.对于修辞性色彩词,作者分别从借代、双关、比喻这三个角度出发,阐明英译时应体现该修辞的手法,这样才能使译文保持原汁原味.此外,对于一些非修辞性色彩词,翻译时如果能适当地运用修辞格,将使译文锦上添花.  相似文献   

5.
修辞是一门艺术,辞格的翻译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根据英语修辞的特点,可从翻译的角度划分为可译、难译、不可译三类。本文讨论了语义修辞格和结构修辞格的不同,针对这三类修辞格的特点,就如何采取恰当的、最接近原文的处理方法,使英语的修辞效果尽可能完美地传达到译文中作出了一些论述。  相似文献   

6.
生态翻译学将翻译视为译者适应翻译生态环境的选择活动,译文是译者对其生态翻译环境多维度适应与适应性选择的结果.以此理论为基础,探讨旅游外宣英译的翻译策略与翻译方法,指出在旅游外宣英译中译者应在参照译文可接受性的基础进行多维适应性选择转换,具体主要通过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才可能产出整合适应选择度相对高的译文.  相似文献   

7.
由于英语旅游公示语的语言特征非常简洁明了,因而汉语旅游公示语的英译也必须遵循符合这一语言特点。本文基于大量旅游公示语英译的例证,重点论述了旅游公示语英译的简洁策略,文章首先强调了简洁翻译旅游公示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然后提出了使英语译文简洁明了的一系列策略,如词汇策略,语法策略和句型策略等。  相似文献   

8.
在音韵、词汇与修辞、意蕴三个层面上分析格律诗英译中的翻译和变通问题。翻译诗歌要尽可能保留原诗的音韵之美,格律诗中的平仄押韵等与英诗的音步韵格之间存在可译性,因此应在不损原意的基础上表现出原诗的音韵之美;中国诗歌的用词、文法和修辞要有适当的译入语与之对应;上乘的译品能再现原作的意蕴。作者提出论点并结合大量翻译实例予以论述。  相似文献   

9.
从目的论的角度看旅游手册的汉英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论是功能翻译理论中最重要的理论,认为翻译方法或策略必须由译文预期目的或功能来决定。本文主要以旅游翻译领域的相关研究成果为基础,以德国译界功能派的翻译理论目的论为指导来对旅游资料的汉英翻译进行探讨,旨在探讨旅游手册翻译的策略。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使翻译界人士重视和改进旅游手册汉译英的水平,提高旅游资料汉译英的质量,使其达到最佳的宣传和交际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英汉语言中的修辞是翻译中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也是翻译中的一个难点。同时还是衡量译文质量优劣的一个主要标志。因此在翻译时,应根据语境对语言进行多角度的体味、锤炼与加工,使译文显示出原文所具有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诗词历史源远流长,是我国文学宝库中最为宝贵的珍藏,历来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青睐。对于古诗词的英译,已是自古有之。由于译者主体的不同,译文和方法也千差万别。英国著名翻译理论家彼得·纽马克对自己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并借鉴其他一些跨学科的知识提出了“语义翻译”(semantictranslation)和“交际翻译”(communicativetranslation)理论。用纽马克的翻译理论来指导古诗英译,不但可以使译品更富有诗意,而且也会丰富翻译理论。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客栈》译文的辩证评析,分析了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翻译策略及译文的行文特色。本文认为,在灵活采用翻译方法以忠实再现原作内容和风姿的同时,应当尽量传达出原作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3.
通过解析《聊斋志异》中对不等值词的翻译来探讨如何才能把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不等值词翻译地既准确又能体现中国文化特色。一些中国文化中特有的词汇应如何翻译,该采取何种翻译方法,为翻译者在翻译不等值词方面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儒林外史》是中国最优秀的古典小说之一,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儒林外史》英译本的研究亦日益成为学界的兴趣。本文就《儒林外史》中"茶文化"的英译进行探讨,再现杨氏夫妇在译介时所具备的高度文化敏感性和跨文化意识。  相似文献   

15.
Ethnophaulism因其意义对指称对象具有侮辱性而视为语言污垢和禁忌.目前国内基本采用术语racial slurs,还没有研究者使用Ethnophaulism.文章厘清Ethnophaulism在国外研究的缘起,分析了国内研究者对其的使用和翻译,认为译名可暂定为种族贬语.  相似文献   

16.
教学翻译是语言习得的一种手段,翻译教学是培养职业翻译人员的途径,两者的教学目的不同,因此在高职翻译教学中应有所侧重。从翻译教学的职业培训理论出发,教师在高职翻译教学中应重点训练学生的"信息"理解和表达能力,理解过程中的分析能力,表达过程中的优化能力以及资料查找能力。  相似文献   

17.
学术界对翻译的本质及翻译的对象等问题所持观点不一而足,有必要从翻译研究本体论角度出发加以探讨,梳理中国翻译史上“直译”与“意译”旷日持久的纷争,并指明应在语旨、语义及语形的层面实现“意”译的回归。  相似文献   

18.
翻译中的伦理问题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翻译伦理的研究正在成为国内外当代翻译理论研究的一个焦点。从公元前三世纪至今,各种《圣经》译本不断涌现。本文选取不同时期《圣经》翻译的几个重要版本,从伦理的角度简析《圣经》翻译史。文章指出,各个时期《圣经》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运用了不同的翻译策略和原则,译者的翻译伦理观受到自身的价值判断以及当时社会思想的影响,不同时期的版本体现了不同的翻译伦理。  相似文献   

19.
翻译是把一种不熟悉的语言,转换成为我们熟知语言的一个过程,但是在这种过程中,除了要掌握一定的词汇量、语言所处的环境背景和该国家的文化历史以外,还要讲究正确的方法,再利用这种方法做到由难入简。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结合翻译的标准,探讨如何运用归化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处理英汉、汉翻译中的不可译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