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依据中学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及教材内容、党和政府对政治教师主体责任的明确等,中学生"三观"教育的任务主要就落在政治教师的肩上。政治教师要以较高的政治素养和专业素养,遵循中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及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用中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通过深入贯彻思想政治教材中"三观"教育的内容,在思想政治课堂和实践活动中渗透正确的"三观",解决中学生"三观"中存在的问题等途径开展"三观"教育。  相似文献   

2.
赵誉涵 《考试周刊》2014,(66):177-177
<正>一、中学课堂教学现状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多表现为重"教"而不重"育",重"教"而不重"学",多"唯理性教育",缺"情感教育"。中学生越来越多地表现为知行分离,人格畸形发展。只关注中学生的智力培养,而忽视情商培养,越来越不适应当前素质教育的发展需要。作为一名合格人才,应具有基本的人格素质、知识修养、健康体魄和健全心理,既是有高智商(IQ),又有高情商(EQ)和行为能力(BQ)的现代人。新课标的三维目  相似文献   

3.
中学生"早恋"的问题是当前学校教育的热点问题。据调查,一般中学的学生普遍存在早恋现象,有的班级存在早恋倾向的同学多达十几个。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怎样对待中学生"早恋"现象?怎样帮助中学生平稳度过情感的"危险区"?笔者认为,班主任应因势利导,以疏导的方式来帮助中学生正确处理"早恋"问题。一、关注中学生的"青春现象",尊重他们的情感中学生,尤其是初中生正处在花样年华,这是一个充满幻想、富有诗意的年龄段。十多岁的学生无论是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特别是成人感的加强和性意识的觉醒,对异性产生兴趣和爱慕,向往异性是正常生  相似文献   

4.
李康 《教育教学论坛》2014,(23):260-261
中学生正值青春期,处于从幼稚走向成熟的关键期,这一时期是他们情感体验丰富且又易于变化的"危险期",也是他们情绪波动、心神不安的心理"断乳期"。在这一阶段,无论学习上还是心理上,他们面临和承受的挑战、挫折与压力都十分突出。因此,对中学生实施淬砺教育,培养他们顽强的意志、抗挫折能力和自强精神,对其健康成长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幸福能力"是个体追寻人生意义,实现人生价值的必备能力。班级文化建设是培养中学生"幸福能力"的有力抓手。通过对班级文化建设面临的现实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培养中学生"幸福能力"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并从"实现幸福价值引领、推进幸福环境塑造、打造幸福实践载体"三个角度,在理论和实践层面探究如何培养中学生的幸福价值认同、幸福心理体验和幸福成果创享等"幸福能力",进而为中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幸福奠定厚实基础。  相似文献   

6.
中学生有些不良行为是心理问题不是品德问题,更多的问题是心理因素和品德因素混在一起.教师要把握准心理健康标准,明确中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正确区分成长过程的正常行为与心理问题、品德问题行为的差别.重视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心理问题,不宜轻易使用"批评方法",应着力于对学生的心理进行探究,并加以疏导.  相似文献   

7.
杜亚军 《成才之路》2013,(20):38-38
现代中学生由于学习、人际关系、青春期心理、人格障碍等问题。表现为众多的"问题学生",对于这些"问题学生",我认为:"学生的智力不是问题,有问题的是他们的心理"。所以,应该给现代中学生进行心理"整容"。有这样一句话"用欣赏的眼光看学生,用尊重的眼光看老师"。而对于学生,欣赏他们是必要的。因为现代中学生不比八零后、九零后了。以前教育是"严师出高徒,棍棒出孝  相似文献   

8.
中学生作文中没有"真我"、"自我",没有鲜活独特的"个性",千篇一律,千人一面,长此以往,何谈创新?笔者从事中学作文教学多年,深切忧虑中学生作文个性化的缺失,分析其原因有如下几个方面:一、中学生世故化的从众心理一个人从他出生的那天起,就已经置身于一定的文化圈里了。生活以"巨大的经验体系"影响着一个人的性格发展。著名心理学家荣格将这种影响称作是人类关系体的"集体无意识",他说:"集体无意识是人的演化发展的精  相似文献   

9.
笔者运用专门设计的缓解中学生考试焦虑的"心理放松操",对学生进行辅导训练,探讨"心理放松操"是否能够有效地缓解中学生的考试焦虑.随机选取安徽省芜湖市某中学初三年级四个班共261名学生,分别进行两个多月的实验研究,对研究对象在"心理放松操"训练前及训练后分别用考试心态自我检查表进行检测并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心理放松操"能够有效地缓解中学生的考试焦虑,并且男女生之间无显著性的差异,适宜大面积地推广.  相似文献   

10.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目前遭遇"瓶颈期",如课程流于形式,活动浮于表面,课堂中学生过分活跃,课程活动难以组织和开展,课堂纪律失控等等.本文结合相关课堂实例分析了当前心理课堂的"乱象",并从提升心理教师专业素养、完善心理健康课课程标准和评价体系两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1.
<正>目前,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引起家长、学校、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加以规范管理。魏书生说:"学生心理健康,长大后便能与人和谐相处,能承受工作中的挫折,为人民为国家做出较大的贡献。反之,心理不健康,即使考上大学也会活得心力交瘁,做不成什么像样的事情。"在班级的日常管理中,班主任担负着心理辅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社会学的调查方法,调查得出"当代中学生对张爱玲作品的接受程度有所提高",在此基础上,本文以"文学教育的重要性"、"当代中学生接受心理的变化"等为主要论点,论证了"张爱玲作品能够入选中学语文教材"。同时,本文也为张爱玲作品入选中学语文教材、张爱玲作品的课堂教学提供了一些有效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中学生通常被称为"风暴期"、"叛逆期",他们的身体结构和思想意识都在发生巨大的变化,价值观尚未形成,面临着来自生活的、学习的、人际关系的等各种压力,容易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他们是否接受良好的教育,拥有健康的心理是影响人生是否幸福,社会是否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中学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期.本文主要谈论了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三种方法,即因材施教--坚持个别辅导的原则;发挥个性--坚持自我的原则;挫败教育--坚持创设适度困境的原则.  相似文献   

14.
针对中学生在"心理断乳期"遇到的学习、生活、情感等方面的挫折,通过创设积极情境、开展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激发学生的积极情绪和教育学生合理运用积极的心理调控方法等途径来帮助中学生战胜挫折。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四个方面——发展性心理教育、心理教育的宗旨、心理教育的内容、心理教育的实施方式,论述了中小学心理教师在开展这项工作中需关注的问题。上期刊登了文章的前半部分,在这部分中作者提出"心理教育是主体性的、发展性的",心理教育的宗旨是"优化心理机能,提升精神品质,形成和谐人格,服务人生幸福"。本期请您继续关注。  相似文献   

16.
正蔡元培先生说"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冶感情为目的者也。"语文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辨别和发现生活中的善恶、美丑,并学习如何将自己的发现述诸于文字表达,以期达到教化的最终目的。根据中学生审美心理的特点,可将中学语文教学中审美施教的方略归结为以下三个步骤:一、学会欣赏读贺知章《咏柳》"二月春风似剪刀",就会想到正是那个"使用剪刀的人",那个裁出盎然春光的"妙手",才有眼前的万丛新绿、勃勃春色。引导学生在美的感悟中,得到思  相似文献   

17.
随着西藏社会经济的不断繁荣发展,社会深层矛盾日益突出,成长中的藏族青少年面临着各种复杂的心理冲突和压力。与其他地区相比,西藏地区的生活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和学生心理有着自身的独特性,如果照搬内地心理教育模式,可能会面临许多问题和困难。因此,通过整理近年来西藏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文献,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提出建构西藏中学生心理教育的具体目标与任务,并通过积极开展讲座、心理宣传落实到位,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相渗透,设立"心灵之约"和"悄悄话"信箱等具体途径,以及通过"家校"合作、"社校"合作有效弥补学校心理教育短板、形成合力的方式,为藏族中学生幸福生活和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随着西藏社会经济的不断繁荣发展,社会深层矛盾日益突出,成长中的藏族青少年面临着各种复杂的心理冲突和压力。与其他地区相比,西藏地区的生活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和学生心理有着自身的独特性,如果照搬内地心理教育模式,可能会面临许多问题和困难。因此,通过整理近年来西藏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文献,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提出建构西藏中学生心理教育的具体目标与任务,并通过积极开展讲座、心理宣传落实到位,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相渗透,设立"心灵之约"和"悄悄话"信箱等具体途径,以及通过"家校"合作、"社校"合作有效弥补学校心理教育短板、形成合力的方式,为藏族中学生幸福生活和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李光 《考试周刊》2007,(43):88-89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已引起教育界的普遍重视。本文就当前中学生不良心理状况来分析在体育教育教学活动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并进一步提出可行性建议进行探讨,为全面实施"健康第一"的体育教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正>思想品德课是学校德育的主阵地,德育追求的思想境界是无痕教育。思想品德教师在注重知识教学的同时,在思想品德品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需要从课堂管理入手,从心理健康教育的外部渗透。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尤其重要,这直接影响当代中学生的人生价值取向。根据当代中学生价值观的现状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使之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不仅要教给学生书本上的"知识点",更要教给学生人生的"知识点",让学生在人生道路上不迷惑、不迷路。思想品德课应把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