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体育师友》2021,(3):70-72
"学、练、赛、评"是体育课程改革的立足点,运用文献资料法从价值内涵视角、课程模式视角、单元设计视角、教学实践视角等方面梳理有关"学、练、赛、评"的发展动态,对国内学者的诸多观点进行分析总结,以期更好地认识"学、练、赛、评"一体化内涵和相互关系,推进学校体育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2.
赵继东 《体育风尚》2023,(11):131-133
为了大力发展职业院校的体育教育,促进职业院校学生体质健康全面发展,践行全民健身与健康中国同行的发展战略,本研究通过研究高职院校中健步球教学的改革研究,提出学、练、赛、评在健步球教学的两个方面进行实践探索,从教师和学生这两个层面进行教学实践的拓展,有效地解决学练赛评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问题,进一步促进健步球在职业院校中高质量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正>《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课程理念中提出要落实“教会、勤练、常赛”要求,注重“学、练、赛”一体化教学。笔者以水平二《前滚翻》教学为例,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下探索落实“学、练、赛、评”的策略,有效提升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中国学校体育》2020,(2):38-39
<正>"教材三个一"是《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刚要》提出的一堂课的基本要求,主要包括单一身体练习、以此为核心的组合动作练习、游戏或比赛。[1]"学、练、赛、评"的课堂教学策略指向于学生在单一身体练习中"学",在组合练习中"练",在游戏或比赛中进行"自评"和"他评"。在水平四八年级的正面双手前掷实心球单元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在单一身体练习中近一步掌握正面双手前掷实心球的技术方法,在组合练习中习得该"技术"的应用方法以及所需体能的练习方法  相似文献   

5.
《体育师友》2020,(6):26-27
《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提出了"教材三个一",主要指单一身体练习、以此为核心的组合动作练习、以此为核心的游戏或比赛[1]。以"学、练、赛、评"一体化的方向,即在单一身体练习中"学",在组合动作中"练",在游戏或比赛中"自评"或"他评"。在区级教研活动中,体育教师在教学中紧扣"学、练、赛、评"环节,主题鲜明,亮点突出。文章以《立定跳远练习方法1》一课为例,阐述基于《纲要》的"学、练、赛、评"背景下课堂教学的要点。  相似文献   

6.
王志楠 《新体育》2022,(8):68-70
为了提升田径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田径运动兴趣,本文采用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法对中学田径项目“学、练、赛、评”一体化教学设计进行研究,阐述了“学、练、赛、评”内涵。研究结果表明:中学田径项目“学、练、赛、评”一体化教学价值有利于提升体育教师对体育教学全面认识、构建一体化体育教学体系和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田径项目教学设计应以“学”作为导向,重视传授、以“练”作为手段,发现问题、以“赛”作为反馈,改正问题和以“评”作为收尾,及时补救。  相似文献   

7.
<正>作为一名普通体育教研员,笔者认真观看了来自河北、广东和广西3位优秀体育教师带来的精彩小学足球展示课。3位教师较好地呈现了当前小学学段体育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之一——"学、练、赛",做到了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去指导自己的教学。那么"学、练、赛"到底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与价值?体育教师又该如何利用"学、练、赛"去促进学生专业技能的形成,并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具体培养?在此,笔者从以下3  相似文献   

8.
《中国学校体育》2020,(2):32-33
<正>当下,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只注重教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练"与"赛(评)",或只注重了学生的"练"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与"赛(评)",从而导致了"学""练""赛(评)"脱节或分离,出现了体育课成"训练课"等不良现象,"教教材""轻能力"等弊端屡见不鲜。如何落实"教材三个一",实现"学、练、赛(评)"课堂教学实践的一致性,让学科核心素养能真正落实在课堂上,笔者结合2019年12月在浙江省温州乐清育英学校举行的温州市  相似文献   

9.
篮球项目具有竞技属性、娱乐属性和体育属性。在初中阶段开展篮球综合教学活动,能助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学、练、赛、评”一体化教学模式具有重要价值,合理制订教学计划,能让学生在目标清晰、学练结合、赛练结合、评教结合的模式下,掌握更多的篮球技能和知识。本文简述“学、练、赛、评”一体化教学设计的原则,并从多角度探析构建初中篮球一体化教学模式应用的策略,旨在激发学生学习篮球的兴趣,提升其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10.
《中国学校体育》2020,(2):39-41
<正>在温州市体育与健康学科"促进有效学习"教学研讨暨浙江省"四地九室"体育名师工作室教学联盟活动中,笔者有幸展示了水平四(七年级)《立定跳远的练习方法1》示范课。本课依据《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以"学、练、赛、评"一体化为方向,把关注点放在促进学生思维运动的发生上,营造身体练习和思维练习共存的教学形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掌握立定跳远技术动作,又能知道如何练习立定跳远、如何评价这个锻炼方法等思维运动,进  相似文献   

11.
随着《浙江省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的不断持续探究、实践深入,在学校体育教学“教会、勤练、常赛”的要求下,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成为学校体育教学远大的发展目标,任何环节和步骤都要围绕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来开展。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倡导有运动量、有技战术、有比赛的“三有”体育课堂。作为课堂体育教学中最关键的三个环节,要实现一体化设计、系统化执行,探寻“学、练、赛”一体化精准课堂教学实施方略,以促进提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学科效能双重提升,促进学习者在体育运动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的同时,逐步有序推进“三有”课堂的实施和开展。  相似文献   

12.
<正>在江苏省高中体育与健康优秀课评比活动中,笔者作为观赛教师,对各位参赛选手过硬的运动技能、新颖的教学方法、有效的教学手段,合理的教学评价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让笔者对高中体育课堂教学中学、练、赛一体化的落实有了更深的理解。一、学:自制自编,辅助学习目标达成  相似文献   

13.
林新舜 《新体育》2023,(20):64-66
“学、练、赛、评”教学模式属于一种新颖、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高校田径训练中应用该教学模式,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田径成绩,促使学生熟练掌握各种田径知识以及田径技能,同时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积极意义。本文首先分析了高校田径训练模式现状,随后分析了“学、练、赛、评”教学模式在高校田径训练中的运用意义,同于提出了“学、练、赛、评”教学模式在高校田径训练中的具体运用策略,希望对高校田径教学的深入改革以及教学目标的实现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国学校体育》2021,(5):87-89
<正>学校以《浙江省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提出的"学练三个一"为依据,围绕"教会""勤练""常赛"开展各项学校体育工作。以"扎实练、别样评"作为阳光操场实践策略,结合课程内容创设多种大课间体育活动方法,以达到"勤练"的目的;通过全员运动会的"以赛促评",为学生提供"展示舞台",着力让每一名学生成为身心健康的阳光少年。  相似文献   

15.
<正>本届活动展示的优秀体育课凸显了"学、练、赛"一体化设计与实施的特点,且效果显著。这一举措是深入推进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发展的航标,是学校体育课程改革深化的有效路径,也是解决、攻克当前体育教育教学改革热点、难点、关注点的一把钥匙。那么,"学、练、赛"一体化的内涵是什么?如何在体育教学中有效落地?在此,笔者以水平三(五年级)《肩肘倒立》一课为例进行剖析,与同仁探讨。  相似文献   

16.
陈静 《新体育》2023,(16):62-65
本研究以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理念为指导依据,紧密围绕“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这三个核心素养培养为目的,以健美操课程为例,为提高高中健美操教学质量,笔者尝试构建高中健美操课程“学、练、赛”一体化的模式,并分别从课程教学目标、内容、实施、评价等四方面进行阐述,经过实施测评,结果显示,“学、练、赛”一体化模块在高中健美操课程应用实施下,学生体能指标中的800m,仰卧起坐,肺活量,坐位体前屈,跳远等数据均有明显提高;健美操专项技能四项指标:柔韧、力量、平衡控制和动作连贯性也均显示出明显差异。经观察,学生的人际交往、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等核心素养也有所提升。  相似文献   

17.
<正>随着《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指导纲要(试行)》和《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相继出台,“教会、勤练、常赛”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笔者基于学习进阶,阐述初中体育“学、练、赛”一体化推进策略,以期促进“教会、勤练、常赛”的真正落实。  相似文献   

18.
对新课程标准中五个学习领域目标理解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课程标准根据三维健康观、体育学科本身的特点及国内外课程发展的趋势,将不同性质的学习内容划分为身体健康、运动技能、运动参与、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五个学习领域,它们亦可称为课程的具体目标.五个学习领域目标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在原来的体育教学大纲中就有的,如身体健康目标、运动技能目标,另一种是在新的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如运动参与目标、心理健康目标、社会适应目标.下面本文就每个学习领域目标进行一一分析.  相似文献   

19.
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制定了五个方面的水平学习目标与内容标准,怎样将结果性目标(主要是“运动技能”、“身体健康”方面的具体目标)与体验性目标(主要是“运动参与”、“心理健康”、“社会适应”方面的具体目标)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有机结合起来,有效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全面发展,是教师在教学计划方案设计过程中应关注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20.
张伟 《体育教学》2024,(3):30-32
基于高中体育课堂的“学、练、赛、评”一体化的实践,以高一田径跨栏跑的技术方法为例,探索一体化教学的实践效果。通过以单一身体练习为切入点,组合练习为基本点,游戏或比赛为突破点,课堂评价为提升点,有效提升体育课堂的教学效果,符合高中学生的身心健康,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协调和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