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教材分析这篇讲读课文记叙了游双龙洞的全过程,重点介绍了双龙洞的特点,使人读了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课文与本单元重点训练项目——“理清文章的条理”有机配合,以游览观赏双龙洞的景致为线索,形成了条理非常清楚的写作思路。从整体上看,作者先交待了游览的时间和地点;接着写游洞途中的景色;然后描写游双龙洞;最后写出洞,直至游览完毕。其中,“游双龙洞”是文章的重点部分,其层次和条理也都很清楚。作者按“洞口→外洞→内洞→出洞”这一游览顺序,抓住特点,着力于外洞,孔隙,内洞的描写,突出了文章的重点。教学时,重点应放在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条理,了  相似文献   

2.
以《记金华的双龙洞》为例文突出思路教学,既能服务于该组课文“理清文章的条理”的重点训练项目,又可为下一个重点训练项目“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做好知识铺垫。为此,笔者试采用“举纲、抓目、练读三步走”的方法,弹好这首“前奏曲”。一、举“纲”——引向思路初读课文时,提出问题,引向思路:1.找出能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一句话。2.哪些自然段具体记叙了双龙洞的景物? 3.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叙述游览双龙洞的经过的?你能画出作者游览的路线图吗? 通过初读课文,让学生从整体感知入手,知道作者是围绕“游北山的双龙洞”一句,把一路上的山水胜景铺陈在读者眼前的。这就在初步感知课文大体内容的基础上,开辟了通向理清文章条理,明确作者  相似文献   

3.
五年制第八册中的《记金华的双龙洞》是一篇游记,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经过,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川景物的热爱。学习这篇课文,要使学生了解作者在路上和双龙洞的洞口、外洞、内洞分别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了解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的,从而不仅知道课文讲了些什么,而且知道是怎样有次序地讲清这些内容的,还要体会出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4.
《记金华的双龙洞》是一篇游记,记叙了作者叶圣陶游览金华双龙洞的情景,是按游览顺序记叙的。先写沿途所见的美景;继而写洞口、外洞;再写孔隙、内洞;最后出洞。在游览过程中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祖国锦绣河山的热爱。本文从如何理清课文教学顺序入手,从"尝试利用微课受新知"、"感悟本文表达的生动准确"和"盘活教材习得方法"三方面对本课的设计及教学进行反思,能够引发读者共鸣,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明思路抓线索突出重点──《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谈陕西华县教研室梁关勤《记金华的双龙洞》是一篇游记,和本组读写重点训练项目“理清文章的条理”紧密联系。因此,指导学生掌握课文记叙的游览顺序,抓住行文线”索,把握作者思路,培养学生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观察的能...  相似文献   

6.
袁方 《教师》2013,(36):107-108
这是一篇游记,重点足4—7节具体写游览双龙洞的经过:外洞——孔隙——内洞,整体教学思路也要遵循这样的顺序进行。这样才符合游记文体的教学特点,游记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领悟作芹的写作顺序与游览顺序。  相似文献   

7.
<正>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掌握"浙江、杜鹃、明艳、蜿蜒、聚集、孔隙、臀部、稍微、漆黑、观赏、盘曲而上、变化多端"等词语。2.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3.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教学重点:1.理清课文的条理。2.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及作者是怎样把由外洞进入内洞的过程写具体的。  相似文献   

8.
一、培养学生对作文的兴趣   1结合讲读课文,教给学生观察事物的方法,然后命题练笔。小学生知识范围狭窄,如果没有范文,学生面对作文题目就会陷入“老虎吃天无法下手”的困境。因此,我在讲读课文中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事物的方法,然后用学到的观察方法让学生去观察周围的事物,最后再让他们把观察到的东西写成作文。如我在教《记金华的双龙洞》时指出:这篇文章作者是按照立足点的变换进行观察,课文是按游览的顺序写的。先写游览的时间和地点,接着写路上的见闻,然后写游外洞的情景,再写游内洞的情景,最后简要叙述出洞…  相似文献   

9.
[作业分析] 课后作业第3题“按游览顺序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是重点题。这一题的训练要求不仅反映了课文的全部内容,而且集中体现了本组教材重点训练项目“理清文章的条理”的训练目的。 [训练方法]完成课后作业第3题要抓住以下几点: 一、抓游点——理清游览路线指导学生读课文,扫除生字障碍,依次找出作  相似文献   

10.
《记金华的双龙洞》达篇课文是叶圣陶先生早年写的一篇游记。他用准确朴素的语言,按游览的先后顺序,记叙了游览途中的美丽风光和双龙洞的壮观景象,表达了对祖国自然风光的热爱之情。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以读为基础,层次读文,解读文本,进行课文的学习。  相似文献   

11.
<正>【教学目标】1.学习“臀”“蜒”等6个生字的读音,会写“窄”“额”“端”等15个生字,积累“聚集”“宽广”等15个词语。2.默读课文,理清作者游双龙洞的顺序,试着画出简单的路线图。3.重点聚焦描写由外洞进内洞的部分,体会作者把孔隙的狭小和自己的感受写清楚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小学语文教材中选用的大部分课文是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的记叙文,内容丰富多彩,写作方法也各具特色,是作文的最好范文。因此,写作文,要从认真学习课文入手,学习作者写文章时段落与层次的划分,修辞手法的运用。根据课文内容及其写作方法的不同,让学生可以练习写句子、片段、篇章;可以改写、仿写、扩写、缩写、写读后感等。下面谈一点教学中的尝试:一、仿写。《记金华的双龙洞》是一篇游记。作者是按观察的顺序记叙的。作者通过仔细观察、体验,从外到内写出了各处的景物特点和真实感受。学习这篇课文,可让学生回忆自己游览某一地方…  相似文献   

13.
本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是“文章的层次”。围绕重点训练项目安排了四篇课文、一篇例话和一个基础训练。 “文章的层次”是指文章的中心思想是怎样一层层表达出来的。要求在分段、概括段意、了解文章主要内容和归纳中心思想的基础上,理清作者的思路,明了文章分几层意思,按怎样的顺序表达中心思想。  相似文献   

14.
以阅读为基础,指导学生学会观察,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一、有针对性地指导阅读,教学生按一定顺序观察事物。学生在写“游记”一类作文时,常有这样的毛病:见到什么写什么,没有重点;想到哪写哪,没有条理。针对这些情况,我从指导阅读做起,让学生了解作者是怎样观察和记叙事物的。如在指导学生写《游梁山》一文前,我就先指导学生阅读叶圣陶先生的《记金华的双龙洞》。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让学生绘制出作者游览示意图,弄清作者游览  相似文献   

15.
《记金华的双龙洞》是一篇游记。"了解游览顺序,体会作者将见闻、感受相结合写景物的表达方式"是本课的教学重难点之一。在全国第九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中,来自江西的甘密老师是这样引着学生走进"双龙洞",感悟"游记"这一文体特点的。师:这是——(课件出示图片)生齐:金华的双龙洞。师:叶圣陶爷爷曾经游览  相似文献   

16.
一、导游式板书这种板书根据游记文章的特点 ,采用导游的方法 ,抽出文章的线索 ,即所谓“文章一大篇 ,抓住一条线” ,使学生认识循“线”而进 ,增进理解。如讲解《记金华的双龙洞》(人教版第8册第19课) ,可设计如下板书 :此则板书 ,把作者的游程按顺序展现在学生眼前 ,使学生仿佛同作者一起行进在去金华双龙洞的路上 ,一起攀登 ,一起游览金华双龙洞 ,饱览祖国河山壮丽景色。二、总分总板书它是抓住课文布局特点及景物变化 ,在授课结束后进行小结而设计的 ,给学生以纲举目张的认识 ,如《桂林山水》(人教版六年制第11册)便可以这样设计 :这则…  相似文献   

17.
五年制小语七册第3课《草地夜行》是一篇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课文。文章情节生动,形象感人,可读性强,学生爱读。同时,它是本组教材重点训练项目“怎样读懂一篇课文”的重点课文。为使学生既受到文章思想感情的陶冶,又完成基本技能的训练任  相似文献   

18.
教材分析这篇讲读课文记叙了红军在长征途中飞夺泸定桥的事迹,表现了红军战士为了谋求人民的幸福而英勇战斗,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课文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它是第2单元“理清文章的条理”这一训练重点的进一步落实和深化。作者按照“夺桥原因→→抢时间(飞)→攻天险(夺)→渡河成功”的思路,有条有理地记叙了红军飞夺泸定桥的经过。文章的重点是“抢时间”和“攻天岭”两个部分。通过教学,要使学生理解:在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时候,还应注意根据事情的特点,抓住重点来写。因此,它又是对第九册第5单元“详写和略写”这一训练项目的复习巩固。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19.
培养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文爱美,郭聿涛一、在观察中阅读*1.整体和具体感知*如《记金华的双龙洞》一课,作*者是以“游记”的写法,记叙了游览*金华双龙洞的经过。要求学生通过阅*读,按观察叙述的顺序,理解文章内*容,并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但是,*学生单纯...  相似文献   

20.
在理清课文条理的基础上编写提纲——《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广东顺德市教师进修学校宋家东张滴珍《记金华的双龙洞》是第十册第三组教材中的第一篇讲读课文。本文是1957年叶圣陶先生游金华的双龙洞后写下的一篇文质兼美的游记。文中记叙了作者游览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