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我国宏观调控效果的思考:一个凯恩斯主义理论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凯恩斯主义是指以英国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凯恩斯的理论为基础,一个主张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以实现充分就业和经济增长的当代西方经济学派。其实质和核心就是凯恩斯主义的宏观调控理论,这一理论从20世纪30年代以来对资本主义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客观地认识、评价其基本理论,从中借鉴有用的东西,对于研究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调控失灵问题具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多渠道转移农民就业,是发展农村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目标之一。"为加快宜兴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我们以提高广大农民的技能素质和实现充分就业为目标,以人力资源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经济发展新增就业岗位为依托,坚持"实际、  相似文献   

3.
营口市是全国沿海中等城市中率先通过专家论证的充分就业试点城市,目前创建充分就业城市方案正在实施中.采取多种对策,落实积极的就业政策,优化劳动力供求结构,突出以创业带动就业,以实现营口市充分就业城市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一、什么是瑞典模式从总体看,所谓瑞典模式是指以改良的社会民主主义理论为指导、以充分就业和社会平等为目标、在工人运动推动下由社会民主党与工会共同奉行的一种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它的基本构成要素包括:改良的社会民主主义理论、充分就业和社会平等的最高目标、福利国家的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团结一致的工资政策和劳动市场政策、限制私  相似文献   

5.
失业是困扰市场经济国家的一个重要经济社会问题,实现充分就业是一个国家实行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之一。国外经济学家长期关注失业问题,各派学者深入探讨了产生失业的原因,并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失业理论和就业政策。文章在概述有关失业理论的基础上,对解决我国的失业问题作应用分析。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在我国产出(GDP)持续增长的同时,失业率也在逐渐上升.本文从政府宏观调控旨在实现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等目标出发,以1998年和2008年实施的两轮积极的财政政策为例,说明我国宏观经济政策在促进就业增长方面的不足,进而认为在我国这样一个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国家,政府在制定宏观经济政策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应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努力促进就业的增加.  相似文献   

7.
目前,一般市场经济国家都把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作为宏观经济政策的四个目标。这四个目标之间既存在着密切联系,也存在着矛盾和冲突,要想同时实现是非常困难的。因此,必须根据一国不同的经济条件和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分清轻重缓急,相机抉择这四个目标之间的优先次序,实现这四个政策目标的和谐。  相似文献   

8.
西方失业理论与我国就业问题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实现充分就业是一个国家实行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之一 ,但在现实生活中 ,即使在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中 ,也不能完全消除失业现象。西方经济学家长期关注失业现象 ,各派学者深入探讨产生失业的原因 ,并形成各流派颇具特色的失业理论和就业政策。这些理论与对策建议对分析、解决当前中国的就业问题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探讨高职学生充分就业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高职教育已占普通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高职毕业生充分就业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息息相关.文章分析了高职学生充分就业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关系,高职学生就业的现状及问题成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实现高职学生充分就业、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十六大报告在马克思主义基础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理论方面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提出了二十一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在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面提出了新的经济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