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林语堂的享乐主义生存目的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语堂以享乐为人生的目的 ,同时认为地球是美丽的 ,人生就是天堂 ,足够人们享受和快乐地活着。林语堂要的是精神享受和物质享受的统一 ,是内在的持久平衡和具体的随时满足的统一 ,是简朴、闲适、和谐、艺术化、美而人性精神饱满的平常人的快乐和幸福。他强调个体人格完善对真正的享受和幸福的决定意义 ,这观点特别深刻。  相似文献   

2.
林语堂以亨乐为人生的目的,同时认为地球是美丽的,人生就是天堂,足够人们享受和快乐地活着。林语堂要的是精神享受和物质享受的统一,是内在的持久平衡和具体的随时满足的统一,是简朴、闲适、和谐、艺术化、美而人性精神饱满的平常人的快乐和幸福。他强调个体人格完善对真正的享受和幸福的决定意义,这观点特别深刻。  相似文献   

3.
从姚木兰的形象看林语堂的悲剧意识和快乐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京华烟云》是林语堂的代表作之一,在这部小说中,作者塑造了一位美丽而独特的女性形象——姚木兰。通过对姚木兰的婚姻与爱情的分析来阐释林语堂的悲剧意识和快乐哲学,即他认为生命是短暂的、脆弱的、虚妄的,但他又始终把个体的快乐和幸福追求当成人生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废都》是一曲游戏人生的悲歌,游戏爱情,游戏事业,游戏快乐,最终游戏人生。 *  相似文献   

5.
《废都》是一曲游戏人生的悲歌,游戏爱情,游戏事业,游戏快乐,最终游戏人生。  相似文献   

6.
<废都>是一曲游戏人生的悲歌,游戏爱情,游戏事业,游戏快乐,最终游戏人生.  相似文献   

7.
一代大家林语堂不仅是一位文学大师,更是一位美学文化大师。林语堂用其独特的视角,形成了自己本真的美学思想。其本真美学思想的核心内容是以热爱生命、幽默人生、中庸豁达、艺术游戏为主的本真美学,这种本真美学思想背后有着深厚的东西方文化渊源。  相似文献   

8.
幼儿时期是人生感官、语言、想象力发展的关键时期。阅读和游戏可以为幼儿的全面发展提供保证。于是,笔者开始尝试将绘本阅读与游戏结合起来,在绘本阅读活动中,融入游戏化的理念,努力体现游戏精神,努力将阅读变为快乐的游戏。  相似文献   

9.
正台湾作家罗兰一生崇尚淡泊,不追求功名利禄,她的散文《入世与幽隐》渗透着陶渊明式的飘逸与悠游的隐士遗风;飘荡着竹林七贤"弃经典而尚老庄,蔑礼法而崇放达"的居士潇洒;弥散着林语堂博士的道家精神气质和快乐哲学的人生追求。读后令人深思,振聋发聩,"想隐居是因为世界太浮华,想受人注目大概是因为自己有这份才情"。林语堂说的"踟蹰闹市说隐居",道出了人的天性,即一方面喜欢幽隐,一面卷入繁华,为世俗所累;一方面想要表达自己并得到别人的认可,另一  相似文献   

10.
游戏是人类一种极具魅力的活动形态,其存在是人类一种美好的存在,文明是在游戏中,并作为游戏而产生发展起来的,并永远也不脱离游戏。游戏精神是游戏的核心,是人类一种纯粹而美好的精神品位,有必要把它明确化,以便在全社会弘扬这种精神,为造就美好的人生和社会找到一条可能的途径。从游戏的特征出发,对游戏精神内涵作出了诠释。  相似文献   

11.
游戏是儿童的最爱,角色游戏是应幼儿角色模仿和扮演的需求而生的。老师是孩子的天使,儿童是快乐的天使。中国近现代教育家陈鹤琴说:"小孩子是生来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角色游戏充满童心、童趣、童态,她为孩子们插上天使的翅膀,在儿童的天空快乐地飞翔。儿童生活的核心是一种游戏精神,角色游戏追求的是一种过程的快乐,它成为儿童决乐的本质。作为我们幼儿园的老师如何在角色游戏的教学实践中来体现这种快乐理念呢?  相似文献   

12.
英国语言教学包括英语教学和外语教学。游戏精神是一种自由自愿,合作互动的精神,是一种愉悦尝试,快乐体验的精神,是一种激发想象,实现创造的精神;这种精神具有合作性、体验性及创造性的特点。英国中学语言教学张扬游戏精神:合作互动,师生互通;快乐体验,学习无限;想象创造,体现个性。我们的英语教学可借鉴游戏精神:敢于创新,鼓励"游戏"之举;有效训练,培养"游戏"之能;多种尝试,激发"游戏"之趣。  相似文献   

13.
林语堂人生智慧集中表现为以一颗赤子之心优游岁月,主要通过他奉行的率性原则、快乐原则、简单原则和逃避原则得以充分地体现,使他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个特殊存在。  相似文献   

14.
幼儿快乐的源泉来自"游戏精神"。游戏是儿童期身心发展的必然产物,源自儿童内心的需求,与儿童精神发展水平、特点相吻合,是最自然的一种精神展示方式。游戏精神是让游戏回归儿童生活,倡导回归本真的教育,要尊重儿童的主体地位,关注儿童当下的快乐,让幼儿在游戏过程中持续体验到一种自娱娱人的、开放和自由的精神。  相似文献   

15.
游戏精神是一种使学生自由自主、自愿自觉的精神,是一种超越功利、使学生愉悦快乐的精神,是一种让学生在课堂展现中充分感受体验、想象创造的精神,是一种超越现实、从而使学生获得自我满足的精神。以游戏精神内涵为观照,在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游戏精神表现为:第一,在原初的意义上面对教科书的形式世界;第二,在教科书的文本世界中陷入对游戏的痴迷献身;第三,贯穿于教科书双重世界的游戏法则。  相似文献   

16.
游戏是一种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要求的快乐而自主的活动,能巩固和丰富幼儿的知识,促进其智力、语言等各种能力的发展。以游戏精神为灵魂,通过各种活动来实现课程游戏化。  相似文献   

17.
林语堂不仅是一位影响世界的作家,还是一位博学的学者,这最突出地表现在他对东西方艺术的浓厚兴趣和深入理解,也表现在他独特的艺术观和审美观。林语堂倡导以自由、快乐和优雅为主旨的“游戏的艺术观”,对东西方艺术的优劣长短也给予了细致的比较分析,并试图对二者进行有效的融合,以期达到一种更加健全和完美的世界性艺术。当然,对于如何达成这一融会的途径,林语堂并没有给出具体的设计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在近代史上,林语堂是一位与众有别的文人学者。他“脚踏东西文化”,徘徊于西方的基督教与中国的儒、佛、道之间,游移于当年的进步文化阵营内外,其复杂的思想,多变的品节,纷芜的言行令评论界争议不已。读一读《人生的盛宴》这部反映着林语堂大半个世纪对人生种种探索与理解的文集,人们会清楚地看到林语堂思想上的混乱导致他对人生的看法同样充满着矛盾与困惑。基督教的教义,  相似文献   

19.
昔金圣叹有“不亦快哉”33则,林语堂、梁实秋、李敖皆作有“不亦快哉”,快人快语,各有所乐。而我也有人生读书之“不亦快哉”20则,虽本人是小人物,但小人物亦有小人物的快乐。  相似文献   

20.
书目     
<正>民族的幽默:"一般人不能领略这个尘世生活的乐趣,那是因为他们不深爱人生。"《吾国与吾民》林语堂著江苏文艺出版社林语堂将"幽默"一词引入中国,也将幽默之精神贯穿于其作品的始终。《吾国与吾民》一书用坦率幽默的笔调、睿智通达的语言娓娓道出了中国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