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穷人》以桑娜的活动为线索,按照故事情节的发展和场景的变换,分为三段。桑娜看望患病的邻居西蒙,发现西蒙已死,便把她留下的两个孤儿抱回自己的家中,决心尽一个“母亲”的责任,是全文的重点段落。教学中可否注意以下几点: 一、讲清桑娜入门之前的所想,突出桑娜与西蒙的息息相关。“桑娜想起了她傍晚就想去探望的那个生病的女邻居。  相似文献   

2.
《穷人》一文记叙了渔夫和妻子桑娜在邻居西蒙死后主动收养她的两个孩子的故事,表现了桑娜和渔夫勤劳、善良,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教学本文时.引导学生理解桑娜内心的矛盾.是本文的重点也是难点。为了突破这个重难点。我主要做了如下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3.
一、教学难点及分析《穷人》所在单元的重点训练为“恰如其分、真情实感”。教学时,要让学生懂得,作者怎样通过对桑娜夫妇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恰如其分的描写,真实可信地表现夫妇二人关心别人、帮助别人的高尚品质,使学生较准确、较深刻地理解桑娜夫妇准备抚养两  相似文献   

4.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1) 什么叫“沉思”?课文中桑娜两次“沉思”,各“沉思”什么? 答:“沉思”的意思是静默地想,深深地思考。课文中桑娜两次“沉思”,第一次“沉思”是由“古老的钟嘶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始终不见丈夫回来”引起的。沉思的内容有两点:第一点是,丈夫为了生活,生死不顾冒着寒冷和风暴去打鱼,但一家人也只能勉强填饱肚子,可怜的孩子们仍缺衣少食。唯一感到庆幸  相似文献   

5.
在《穷人》这篇课文中,我们发现作者使用省略号的地方很多,而且这些省略号大部分出现在桑娜的心理活动和语言描写中,这些省略号对突出桑娜的性格特点和表现桑娜纯朴善良的高尚品质有着独特的作用。例如:“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  相似文献   

6.
《穷人》一文中运用的叹词较多。准确地掌握这些叹词的读音,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有好处。这里就对课文中“哦”、“嗯”两字的读音谈一点看法。“哦”在课文中出现三次。一,渔夫拖着湿淋淋的鱼网突然出现在桑娜的面前,这时桑娜正为抱回西蒙的孩子而忐忑不安,文章写出了桑娜的心理,“‘哦,是你!’桑娜站起来,不敢抬起眼睛看他。”这里的“哦”应读“ō”,表示桑娜惊恐的心理。二,渔夫回家后,桑娜把西蒙死了的消息告诉他,渔夫如闻霹雳,“哦?什么时候?”这里的“哦”应该“ó”,表示渔夫的惊疑神情。三、课文最后,“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  相似文献   

7.
"你怎么啦?不愿意吗?你怎么啦,桑娜?""你瞧,他们在这里!"桑娜拉开帐子。桑娜收养了西蒙的两个孩子,从此以后,本来七个人生活的大家庭又多两位长得像"桑  相似文献   

8.
教学目标: 1.感受西蒙、桑娜一家的贫穷,体会桑娜的善良及忐忑不安的原因,体会渔夫的善良和坚强。  相似文献   

9.
“我?”析     
“我?”是部编五年制第十册《穷人》一课中桑娜说的一句话。“我?”桑娜欲言又止,没有正面回答丈夫的问题,而是改口说:“我嘛……缝缝补补,风吼得这么凶,真叫人害怕。我可替你担心呢。”沉默了一阵,桑娜才用试探的口气告诉渔夫西蒙丢下两个孩子死了。  相似文献   

10.
师:桑娜收养了西蒙的两个孩子后.心里是——生:忐忑不安的。师:请一位同学读第9~11自然段,其他同学边读边思考,桑娜在忐忑不安地想些什么。  相似文献   

11.
渔夫和他的妻子桑娜收养了邻居家的孩子后,他们的负担就更重了。渔夫和桑娜早早地就起来了,比原来起得还要早,可渔夫经常是很晚才回来,每天钓到的鱼也超不出几条。有一天,风和景明,渔夫钓了许多鱼,桑娜好好地做了一顿,不一会儿,喷香的鱼摆在了桌子上,虽然有  相似文献   

12.
王晶 《辽宁教育》2001,(1):86-88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读了《穷人》这篇文章,大家有什么感受?   生:《穷人》这篇文章很感人.文中的桑娜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邻居,这种品质很可贵.……  相似文献   

13.
《穷人》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材第十二册的一篇课文,讲的是渔夫和妻子桑娜,在邻居西蒙死后,主动收养她的两个孩子的故事,真实地反映了沙俄专制制度统治下的社会现实,表现了桑娜和渔夫勤劳、善良,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记得那次公开课上,为了让孩子们感受桑娜一家生活穷苦艰辛,我先放手让同学们自读自悟,然后集体汇报交  相似文献   

14.
王晶 《辽宁教育》2001,(2):86-88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读了《穷人》这篇文章,大家有什么感受?   生:《穷人》这篇文章很感人.文中的桑娜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邻居,这种品质很可贵.……  相似文献   

15.
小学语文第十册中的《穷人》一文,记叙了这样一个故事:渔夫和他的妻子桑娜在生活十分穷困的情况下,同情、关心并收养了邻居西蒙遗留的子女。课文朴实、生动,读后给人以心灵美的教益。课文的主人公——渔夫的妻子桑娜,是一个朴实勤劳善良可敬的妇女。桑娜出现时,正“坐在火炉旁补一张破帆”。在她的操持下,这间渔家小屋“地板  相似文献   

16.
小学语文第十册《穷人》是讲读课文。文中对穷人的品质通过桑娜收养孤儿进行了集中反映。课文中渔夫出现的很晚,时间也很短,仅有与桑娜的两段对话。要使学生认识穷人的品质,分析桑娜具有代表性,分析渔夫则带有广泛性。因此,在教学中如果不注意引导学生去发现渔夫的品质之美,课文的中心就要变成“桑  相似文献   

17.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读了《穷人》这篇文章,大家有什么感受, 生:《穷人》这篇文章很感人。文中的桑娜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邻居,这种品质很可贵。 生:这篇文章篇幅很短,字数不多,但反映的内容很深刻。 生:文章对人物的心理活动的描写很精彩。 师:看来文学巨匠的作品的确不同凡响,初次品读就让同学们收获不小,老师真为你们高兴。动人的故事情节,感人的艺术形象,令每个读者难以释怀。那么,就让我们深入学习课文,一同走近以桑娜一家为代表的穷人们的内心世界。对于这篇文章,你还想了解些什么?学会些什么?请同学们自读课…  相似文献   

18.
五年制小语第十册6课《穷人》塑造了一位朴实而又不凡,贤慧、慈爱、贫穷集于一身的母亲——桑娜。这种塑造主要是依靠对桑娜的“想”和“说”的描写来完成的。对“想”和“说”作一浅析,将有利于我们对人物的“立体”分析,使人物的轮廓更清晰,本质更清楚。一、“想”,既是情节的一部分,更是对人物思想的透视。课文开头,描述了屋外波涛轰鸣,狂风怒吼,桑娜在思念着清晨出海打鱼,至今未归的丈夫,为丈夫出海打鱼迟迟不归而恐惧不安,心惊肉跳。桑娜的“想”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中展开的,也是融于这样的心情之中的。  相似文献   

19.
《穷人》这篇课文,写的是穷苦渔夫和他的妻子桑娜关心邻居西蒙,并把西蒙死后遗留下的两个幼儿抱回家抚养的事,赞扬了穷人宁愿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高尚品德。课文先写渔夫的妻子桑娜在寒风呼啸的深夜,焦急地守在小屋里,等待出海捕鱼的丈夫归来,接着写桑娜看望生病的女邻居西蒙,发现西蒙已病死,便把她的孩子抱回家以及这样做后  相似文献   

20.
《穷人》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篇短篇小说。课文记叙了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桑娜与渔夫主动收养已故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的故事,真实地反映了沙俄专制制度下渔民的悲惨生活,赞美了桑娜和渔夫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