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2,4-D在明胶/壳聚糖微球中的包埋与释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明胶/壳聚糖复合物为水相,液体石蜡为连续油相,农药2,4-二氯苯氧乙酸(2,4-D)为芯材,Span80为乳化剂,通过醛交联,采用反相乳液法制备了2,4-D-明胶/壳聚糖微球.考察了制备条件对微球形貌及包封率的影响,并研究了2,4-D在微球中的释放性能.结果表明:当Span80为1mL,油水比为4:1,用一定量甲醛与戊二醛的混合物为交联剂,芯壁材比大于1:14时,制备的微球形态圆整,表面光滑,分散性较好.该复合微球中2,4-D的包封率为70.8%,具有良好的缓释性能,作为一种新型农药剂型可望在农业领域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2.
以壳聚糖为原料,通过乳化交联工艺制备壳聚糖微球,应用显微镜等考察其理化特性,利用统计学方法对微球粒径分布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壳聚糖微球的理化特性受工艺条件如醋酸浓度、壳聚糖的脱乙酰度、壳聚糖醋酸溶液的浓度、交联剂的用量等因素的影响,还受到体系温度、搅拌速度和反应时间等条件的影响;通过乳化交联法可制备得到窄分布壳聚糖微球.  相似文献   

3.
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以聚乳酸为基础材料,以明胶为乳化剂,制备出了形态较好的聚乳酸微球。重.最考察了油/水体积比、搅拌速率、乳化时间、PLA浓度、乳化剂浓度对微球的形成及其粒径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经优化制备的聚乳酸微球光滑、圆整、分散性好,为下一步载药微球的制备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以液体石蜡作连续相,Span-80作乳化剂,以戊二醛为交联剂,在W/O型乳化体系中制备一种新型微球—卡铂壳聚糖/葡甘聚糖复合微球,探讨了制备工艺条件对微球形状性能的影响;通过显微镜观察,药物包裹率测定,药物释放量检测等分析了微球特性,评价了微球中卡铂的缓释性能.结果表明:制备的复合微球球形良好,球体表面光滑,微球中卡铂的包封率为39.13%,微球中的卡铂在生理盐水中具有一定缓释性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制备BSA壳聚糖一海藻酸钠肠溶微囊并测试释放特性。方法:以微球的包封率为制备工艺优化指标,利用复凝聚法,通过正交实验筛选微球的最佳制备工艺奈件制备微球。结果:最优条件为牛血清白蛋白和海藻酸钠的比例为1:6,壳聚糖的浓度为0.1%(g/m1),氯化钙的浓度为1%(g/m1)以及搅拌时间为1h。结论:BSA微囊在小肠中对蛋白有一定的缓释效果.交释效应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将壳聚糖作为功能载体,苯胺为模板分子,交联剂选用环氧氯丙烷,液体石蜡用作分散介质,吐温-80用作乳化剂,利用乳液聚合法制备出苯胺壳聚糖印迹微球.印迹微球粒径分布均匀,为50-80μm.采用正交试验对印迹微球的合成条件进行了优化,在乙酸浓度为1%(v/v),环氧氯丙烷用量2.5ml,转速为1100r/min,模板分子苯胺用量为3ml的条件下合成的印迹微球对苯胺吸附量为8.87mmol/g,非印迹微球对苯胺的吸附量为2.13mmol/g.红外测试证实了环氧氯丙烷参与了交联反应且模板分子苯胺被印迹在微球上.考察了苯胺印迹微球的等温吸附和吸附动力学.Scatchard分析得到一线性方程,说明合成的印迹微球表面具有选择性的吸附位点,最大表观吸附量11.43mmol/g.  相似文献   

7.
以Tween-80为乳化剂,乙醇或正丁醇为助乳化剂,油酸乙酯或乙酸乙酯为油相通过滴定法制备药用微乳液,绘制伪三元相图.选择合适的微乳体系进行环丙沙星的增溶实验.结果表明助乳化剂的碳链长度,油相的结构以及滴加顺序对微乳的形成均有影响;微乳区中合适比例的微乳体系对环丙沙星具有较为明显的增溶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白藜芦醇羧甲基壳聚糖微球的最优处方。方法:采用乳化交联法制备微球,以成球性、载药量、包封率为评价指标,应用单因素和正交设计试验优化工艺处方。结果:优化所得处方为:白藜芦醇与羧甲基壳聚糖质量比为1∶1,羧甲基壳聚糖浓度3.5%,溶液p H 7,司盘-80用量6%,固化剂用量为1m L。优化处方制备的微球近似呈球形,表面较光滑,载药量、包封率分别为22.7%和45.4%,微球粒径在10~100μm范围内。结论 :该处方制备出的微球具有较好的载药量和包封率。  相似文献   

9.
壳聚糖微球制备及其固定化β-甘露聚糖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脱乙酰度91%的壳聚糖为材料,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制备壳聚糖微球,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壳聚糖微球形态与结构,筛选出具有较好形态及表面结构的壳聚糖微球固定化β-甘露聚糖酶,以酶活回收率为参考指标确定了固定化该酶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当采用透平油为分散介质,壳聚糖浓度2.5%、戊二醛浓度为0.42%时,固定化酶的酶活回收率最高,达到63%。  相似文献   

10.
以壳聚糖为原料,三聚磷酸钠(TPP)为交联剂,乙酸乙酯为油相,司班80和吐温80为分散剂的乳液交联法制备壳聚糖微凝胶.FTIR表征微凝胶结构.研究结果发现,当醋酸浓度为0.13mol/L,壳聚糖溶液浓度为2.5%,交联剂与壳聚糖的质量比为0.15,油水比为1.20:1时,壳聚糖微凝胶的溶胀能力最大.此条件下制得不同分子量壳聚糖的微凝胶,其溶胀能力随壳聚糖的分子量减小而增大,且微凝胶具有pH值和盐敏感性.  相似文献   

11.
采用锐孔法,以羧甲基壳聚糖、阿拉伯胶和海藻酸钠为基质材料制备了啶虫脒缓释微胶囊,以微球的药物包封率为制备工艺优化指标,通过L9(34)正交实验得出微球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啶虫脒与羧甲基壳聚糖质量比为1∶1、海藻酸钠溶液质量分数为3.00%、氯化钙溶液质量分数为3.00%、质量分数为3.00%的阿拉伯胶溶液25.00 mL.所得微球对啶虫脒的释放有良好的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12.
以壳聚糖为分散剂,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Fe3O4磁性粒子,通过多次实验总结出最佳工艺条件:反应液的初始浓度为Fe3+0.15 mol/L,Fe3+/Fe2+(物质的量)之比在1.70~1.75之间;25%NH3.H2O作为沉淀剂,并过量20%~30%,溶液pH=9~11;反应温度35℃,反应时间60 min,搅拌速度3 000 r/min。用壳聚糖作分散剂,其最佳用量为每60 mL载液0.040 0 g,温度控制在50℃左右,在pH值为1.0的条件下进行包覆。在该条件下制得的壳聚糖磁性微球放置17个月,无明显分层现象。利用了IR、TG-DTA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等方法对产品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3.
从石油污染土壤中分离到4株对柴油、正己烷等烃类具有乳化作用的细菌。对4株菌的耐盐碱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这4株菌株均能耐受较高的盐碱环境并产生生物乳化剂,其中菌株FB-8的乳化活性最高。将菌株FB-8进行发酵培养,采用盐沉法从发酵液中提取到生物乳化剂粗品,得率为1.62g/L,该物质能够在高盐碱条件下乳化柴油。分离到的4株菌可用于石油污染盐碱土壤的生物修复。  相似文献   

14.
通过实验对尖孢镰刀菌NC03摇床发酵产脂肪酶的培养基组成和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得出最佳产酶培养基组成配方为:蛋白胨5 g/L,酵母膏6 g/L,NaH2PO43 g/L;橄榄油250 mL/L,吐温80 25 mL/L。最优发酵条件为250 mL的摇瓶装液量50 mL,培养温度30℃,发酵时间84 h。经过优化后发酵液脂肪酶酶活力最高可达到11.32 U/mL,较优化前提高了3.0倍。  相似文献   

15.
根据金属切削液的基本理论和发展趋势,针对金属切削乳化油存在的不足,提出了采用20#机械油作基础油、采用精脂酸和松香与混合碱(NaOH和KOH按1∶1质量比形成的混合物)反应后形成的混合皂作乳化剂、采用低分子醇(如乙醇)作乳化稳定剂、加入复合型的防锈剂和极压剂来生产新型金属切削液方案,通过单因素实验方法和正交实验方法对乳化剂、防锈剂、稳定剂和极压剂进行了比选,确定出了适宜的乳化剂、防锈剂、稳定剂和极压剂及其用量.  相似文献   

16.
复合果蔬汁澄清处理工艺的好坏直接影响其品质,添加澄清剂是常用的处理方法,壳聚糖作为常用的澄清剂,便宜且处理效果好又快。本文以壳聚糖为澄清剂,首先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了四个单因素的最佳值:壳聚糖添加量0.08-0.12g/L,澄清温度40-50℃,澄清时间50-60min,复合果蔬汁pH值3.3-3.75,每个单因素各自处于最佳值时,复合果蔬汁的透光率和出汁率均在97%以上。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佳工艺参数为:壳聚糖用量0.1g/L,澄清温度48℃,澄清时间55min,果蔬汁pH值3.5,在此条件下复合果蔬汁的透光率为98.8%。  相似文献   

17.
研究石油污染物对日本三角涡虫的急性毒性、摄食及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石油污染物对日本三角涡虫的24hLC50、48hLC50分别为83.47g/L、56.83g/L;≤6.67g/L的污染物对日本三角涡虫摄食的影响随污染浓度的增大与染毒时间的延长而增强;≥10.00g/L的污染物对涡虫再生的影响显著(P〈0.05),且随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影响逐渐减小。表明日本三角涡虫可作为检测石油污染物对水体污染程度的指示生物。  相似文献   

18.
以环氧氯丙烷作为交联剂,合成了聚乙二醇交联壳聚糖.用红外光谱(FI-IR)对交联壳聚糖进行了结构表征.研究了不同条件下交联壳聚糖对铅离子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当溶液pH为6、吸附时间为60 min、吸附温度为40℃、吸附剂用量为30 mg时,交联壳聚糖对溶液中Pb2+的吸附效率较高,吸附在交联壳聚糖上的铅离子可用1 mol/L的稀HCl洗脱.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测定,该法对Pb2+的检出限为0.72μg/mL(3σ,n=8),相对标准偏差为2.1%(n=5,ρ=5μg/mL),线性范围为0-20.00μg/mL,加标回收率在97.8%-102.6%之间.该方法用于奶制品中铅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