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瞿秋白与许地山是青年时代的朋友,他们的友情是真诚、纯洁和高尚的。瞿秋白给予许地山的进步影响也是明显的、深刻的,他是许地山“心灵的挚友”。  相似文献   

2.
赵挚 《湖南教育》2009,(4):28-29
《落花生》是人教版第九册的一篇精读课文,作者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许地山。许地山出生于台湾一个爱国志士家庭。他小时候,父亲曾以"落花生"作比喻教育子女,给许地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3.
《解放者》与《东野先生》是许地山后期的小说。它们的独特性在于,戏剧性的情节、拥有独特精神世界的人物以及浓厚的宗教色彩使得小说具有神秘的气息。同时,许地山又将关注的视点落在现实生活中熟悉的人物、题材、主题之上,关注并观照小人物的生活和精神世界。许地山的小说超越时间、空间的限制,是一种总括性、充满诗意性的创作。而小说传奇的底色下,是许地山写实的追求,也是他沉静、执著人生追求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4.
《落花生》的作者是许地山先生。许地山,祖籍台湾省,父亲是爱国者。当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台湾时,他们全家搬到大陆。他在燕京大学求学期间,积极参加了五四运动,以后和茅盾、郑振铎等人发起文学研究会,发表和出版了《空山灵雨》、《缀网捞珠》等散文和小说集。《落花生》选自许地山的散文集《空山灵雨》。许地山喜爱落花生,赞颂落花生,他的笔名就叫做落花生。落花生也可以说是许地山人格的写照。在现实生活中,花团锦簇是一种美,清淡素雅也是一种美,后者虽然没有前者那样强烈,可是往往因为自然天成、意味幽深而更能给人以另一种美的享受。许地山…  相似文献   

5.
许地山是位基督徒,他的许多作品,或显或隐地表达了基督神学思想。他以文学的形式努力构建汉语基督神学思想,这是他的基督教信仰与他的中国文化观念相遇的产物。当我们尝试着揭示许地山基督神学思想的架构时,也同时完成了对许地山文本的深层阐释。  相似文献   

6.
生于台湾,长于大陆,留学于美欧,任教于港岛的许地山受西方文化影响很深,尤其是与宗教有着很深的缘分。然而,许地山毕竞是中国书生,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更是根深蒂固于灵魂和血肉。因此,基督之“博爱”、佛陀之“慈悲”和儒家之“仁爱”、道家之“修为”融合统一贯串于许地山之一生。“救赎意识”、“色空观念”一旦与“修齐治平”结缘的时候,则转换成一种悲剧精神。许地山的两部重要作品《空山灵雨》与《缀网劳蛛》便正好表征着许地山的这种“以出世的情怀做入世的事业”的悲剧精神。  相似文献   

7.
《空山灵雨》的心理学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地山作为五四时期重要的作家之一,其作品带有明显的宗教色彩与异域情调,散文集<空山灵雨>也不例外.研究者从宗教文化角度切入研究,对于许地山的许多文化现象揭示得很透彻.但对于许地山心灵的触摸,尤其是其漂泊心理的揭示,有待深入.文章从漂泊、孤独、死亡以及宗教文化心理四个角度来探究许地山的心灵世界,从而希望触摸其温情的人性关怀.  相似文献   

8.
《继续塑造美好女性的形象》是评论许地山1935—1941年间在香港的文学创作的文章。作者认为当年在香港大学任教的许地山的作品,除了针砭时弊、唤起民众抗日救亡的情绪外,更寄托了他对女性的看法,和对宗教的融和合一的观点。指出许地山这一时期创作之所以突出,在于它的内涵,而其内涵的突出之外,在于表现了贤慧美丽的女性,表现了他对这些女性的肯定和敬佩。这篇论文为我们提供了研究许地山作品的一些宝贵意见。  相似文献   

9.
在"五四"新文坛上,许地山是一个独特的存在。他的早期作品洋溢着浓厚的宗教思想和奇异的浪漫气息,绘制出一幅幅充满异域色彩的人生图画。佛教"生本不乐"的苦难观、顺应自然的处世哲学及基督教的宽容博爱与达观,始终是其早期作品中挥之不去的底色。但许地山却不是完全沉湎于宗教的虚无、逃避及厌世,而是渴望通过精神层面的思索与反省,去解决现实人生问题。宗教之于许地山,不纯然是信仰和归宿,而更像是救世济民的精神良药。这种对待宗教的理性态度,赋予了许地山早期作品独特的人道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10.
冰心和许地山均为文学研究会会员,同写“问题小说”,但二人风格颇多差异。即以《超人》和《缀网劳蛛》为例,前者注重宣传“爱的哲学”,是对现实的逃避和慰藉;后者侧重灵魂的升华,注重实现灵魂的救赎。冰心受理学影响,信奉人性善,这是她“爱的哲学”的根基之一;许地山的宗教情怀,使他树立了“生本不乐”的观念,主张乐生、顺生。精神上的差异也导致文体风格上的不同。冰心喜欢说教,许地山却热衷客观呈示。许地山比冰心显得更深刻和成熟。  相似文献   

11.
继江苏南京“许地山先生逝世切周年纪念会”(191年)和“许地山先生诞辰lin周年纪念会”(p四年)之后,p田年9月,回归祖国后的香港召开了“许地山教授学术研讨会”。该会由香港大学与香港中华文化促进中心联合主办。与会者有大陆、香港、台湾以及日本、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的学者,约刀余人。会议由原港大中文系讲座教授、系主任赵令扬先生主持。参加会议的祖国内地代表为我省台湾与海外华文文学研究会副会长王盛教授,还有(许地山研究集)编者之一杜汝森先生、电视文学专题片(许地山与(落花生人的编导之一标宪泽先生。许地山先…  相似文献   

12.
谭树卿 《文教资料》2012,(32):66-69
本文拟以学界对许地山先生的文化研究为中心,把对许地山先生的文化研究历程具体划分为宏观文化研究、佛教文化研究、基督教文化研究、道家文化研究、地域文化研究等研究角度。以此为切入口,企求尽可能详尽地勾勒出对许地山先生的文化研究的轮廓。  相似文献   

13.
许地山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着鲜明特色的一位作家.前人对许地山的研究更多地停留在其作品的异域特色、宗教色彩,尤其是宗教对其人生观的影响等方面.许地山小说的现代主义意味主要体现在作家"生本不乐"的人生观;人物形象不计后果,勇往直前的奋斗精神;人物之间的难以沟通,各自为战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许地山作品以其强烈的神秘主义色彩著称于世,而这种神秘主义表现为对宇宙自然的亲近、向往,以及自然神赠与人类的种种奇妙的“回应”。以许地山一系列小说为参考文本,列出神秘主义在许地山作品中的具体表现形态。并分析许地山思想中这种神秘主义的主要成因。  相似文献   

15.
论宗教文学与许地山作品的叙事艺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地山是中国新文学史上一位独具特色的作家,其作品受到宗教文化的深刻影响,叙事艺术上也从宗教文学中汲取了一些有益的手法,许地山的作品直接引用宗教典故、宗教词汇,同时大量借用宗教文化的意象、原型、隐喻了深刻的宗教义理。另外,许地山还借鉴了宗教变文,讲唱文学的文体形式,所有这些方法都为作品从内容上更好地表现许地山受宗教影响的思想起到了不同寻常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人要做有用的人, 不要做只讲体面, 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落花生》《落花生》的作者是我国现代著名的作家、学者许地山。他出生于台湾一个爱国志士家庭。许地山小时候,父亲曾以"落花生"作比喻教育子女,给许地山留下了深刻印象。1921年许地山开始创作时,就以"落华生"作为自己的笔名,勉励自己要做一个具有花生品格的人。落花生即花生,也叫长生果。我国栽培极广,以黄河下游各地为最多。因为在地上开花,花落以后能钻进地里结出果实,所以叫"落花生"。  相似文献   

17.
招夫养夫是一个充满人生困境的习俗。许地山与贾平凹都看到了这一习俗里隐藏的文学价值。他们对之各取所需,许地山借以画出春桃那收破烂的人间圣母的光辉,贾平凹则在其特殊的伦理与良心的扭曲中挖掘天狗们的灵魂深处的井水。对比之下,他们的写作姿态也更加地明显,许地山那现实主义的转向在贾平凹冰冷的镜底终于现出了浪漫主义的骸骨。  相似文献   

18.
许地山的“落花生”精神河南/翁德伟许地山是一位富有爱国主义和民主主义精神的现代作家。1893年2月出生于台湾,1941年8月因劳累过度,心脏病猝发而逝。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正在燕京大学读书的许地山写文章、开会、演讲,在示威游行中冲锋在前,不畏...  相似文献   

19.
中国新文学拓荒者之一的许地山,其世界观与艺术实践都较复杂, 其作品在中国文坛独树一帜.茅盾在《落华生论》中,以独特新颖的评论视角、辩证的评论思维、灵活别致的表达方式,恰当地论述了许地山及其作品,肯定了许地山对中国新文学的历史性贡献.  相似文献   

20.
许地山在五四新文学发展史中占有特殊的地位,本着为人生的理想,借助宗教救苦救难的羽翼,使其成为五四时期比较另类的作家。他的小说有很大一部分是抒写女性苦难的,本文便是以许地山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为切入视角,从中探讨其艺术观和人生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