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第1课上学路上1、掌握课文后面田字格中的生字(下同,不赘)。读准多音字:倒。注意“胸”的笔画和“辫”字的间架结构。2、掌握“高高兴兴、迎风飘动、显得、更加、飞快”等词语。给下面带点的字注音;倒垃圾玉米倒了倒茶  相似文献   

2.
小学语文第三册(人教版)典型课例片断及评点江西省电化教育馆教材部评点:崔峦(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室主任、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科书主编)《归类识字(一)》第2课教学片断执教:孙宝珠(九江师范附小)一、认识“杨树”,学习生字“杨”。1.出示灯片“杨树...  相似文献   

3.
我说课的内容是江苏省编、译林版小学英语教材Book3,Unit1的第一课Lesson1。它是在新《英语课程标准》的指导下编写的。它改变了过去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 ,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的培养的倾向 ,注重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自主学习英语的能力。本课是新学期开学的第一节英语课 ,也是该单元的第一课 ,即情景对话课。主要内容是上课前教师组织教学时与学生的一段对话 :Welcomebacktoschool.Isevery oneheretoday?Whe…  相似文献   

4.
一、教材结构与编排修订后的第三册教材 ,基本上保持了原教材的框架结构。全册教材包括“识字学词学句”“课文”“复习”“写字”“口语交际”等内容 ,分两大部分编排。“识字学词学句”排在每部分之首 ,共 1 0课 ,每部分安排5课。接着是课文 ,五年制共 2 8课 ,每部分安排 1 4课 ;六年制 2 5课 ,第一部分安排 1 3课 ,第二部分 1 2课。其中包括 5首古诗和 4篇看图学文 ,5首古诗集中安排在第一部分课文的前面 ,看图学文每部分安排两篇。每组课文之后安排一个复习 ,共 8个。写字和口语交际各安排 8次 ,分别编排在复习之后。为便于学生识字、阅…  相似文献   

5.
一、说教材1.教学内容、地位和作用人教版小学英语第一册第62-63页第31课学说英语、听音模仿跟读和游戏三部分内容,是教学以Let's引导的祈使句和英语48个音标的开门课,此课可以用一课时进行教学。2.教学目标1)知识教学:使学生能听懂会说本课句型“Let'sgotoschool.”“OK”,能认读音标犤i:犦犤p犦犤b犦犤t犦犤d犦,并能进行简单的拼读,能口拼单词bee,tea.2)能力训练: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语言能力、发散性思维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能力。3)素质培养:培养学生仔细静听、注意观察、认真模仿的良好习惯和合作学习…  相似文献   

6.
《自然》第三册二——六课的内容,都是研究动物的一些生活习性。内容包括动物怎样吃东西、怎样保护自己、怎样运动等。这几课属科学讨论课课型。下面谈谈对这五课教学的几点看法。一、把握重心,区别异同第二至六课由于涉及动物生活习性方面的内容多、知识面宽。有的课学生略知一、二,但多是一鳞半爪,形不成概念,而且这些内容又不便于课堂上进行系统的观察实验,因此常以科学讨论的形式出现。由于有的内容在中学阶段还要作进一步的研究。所以,这几课的知识是“粗线条”式的作介绍。比如,在指导学生研究动物的生活习性时,虽然每种习性都有很多方式,每种方式又涉及多种动  相似文献   

7.
为了减轻学生负担和提高教学质量,今年秋季用的高小地理第三册,在付印之前,又把教材作了一些精简和修订。现在把这一册课本精简和修订的情况说明如下: (1)第三册(1957年第三版)原为25课,现在精简为21课。华南区“海南岛和南海诸岛”一课删去,关于海南岛出产橡胶的知识,放在农业课内讲授;“青藏区的交通”和“拉萨和日喀则”两课并为一课.删去了关于兰青铁路和日喀则的知识,精简了关于康藏公路,青藏公路和拉萨的过多的描  相似文献   

8.
一、本册教材共设置了13课,按照《课程标准》提出的内容,可分为5个单元。 第1单元(1、2课),让学生通过对具体人,即对革命领袖和爱国小英雄的认识和了解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对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讲,爱国主义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只有具体化、形象化,才易于接受,乐于接受。 第2单元(3~5课),从不同的层次和角度向学生进行团结友爱的教育。“爱集体”是学生能与这个  相似文献   

9.
理解编辑意图,掌握编排特点是搞好单元整体备课、教学的前提。现行小语教材编排设计的意图有二:“要有利于进行语文基本功训练”,①此其一;“要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②此其二。根据上述意图,全套教材分成一组一组(单元),作了合理安排,且各有其训练的重点,同时也体现了不同年级的不同特点。现谈谈第三册第十单元课文安排的几个特点。 一、安排三类课文,培养自学能力。 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教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讲是为了达到用不着讲”。其意思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学生有了这种能力就能终生受用。现行小学教材安排三类课文,充分体现了这一教育思想。本单元四篇文章,其中《蜘蛛》、《小虾》是一类课文,写了这些小动物的生活习性,并以观察动作为主,着重教给观察方法,观察要抓重点,捕捉特点,注意动作的先后顺序。《动物的过冬》是二类课文,  相似文献   

10.
一、教学“除法的初步认识”要防止的几个失误。1. 防止把“平均分”说成“分”。部编教材第三册第1页例1把6个桃平均分在3个盘里,每盘2个;例2把10个扣子平均分成2份,每份5个。讲解这两个问题时老师(特别是学生回答时)容易把“平均分”说成“分”,造成概念性错误。“分”是个大概念,它包括按比分(平均分是按比分中的特殊情况)和不按比分。这里讲的是平均分,即每份分得的数  相似文献   

11.
一)教学内容分析人教版“九义”教材小学英语第三册第5课是要求学生会用英语表达20以内的加法算式的课文。本课共分四部分 :会话 ,句型 ,“四会”词、句 ,小韵文。教学重点是 :“四会”掌握good,and,eleven用What'snineandtwo?It'seleven.难点是句子结构 :What's…and…?It's….(二)学生特征分析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 ,20以内的加法算式是非常容易的 ,而学生通过一、二册的英语学习 ,已能熟练听说数字0~60/70。在语音方面 ,已获得了发音和拼读的初步技能 ,操作计算…  相似文献   

12.
第1课春天来了1.比较“绵——棉”的字形;分析“柔、舒、随”的笔画和笔顺;指导“毯、泛”的书写。2.掌握“悄悄、软绵绵、舒展、泛起、快活、柔软、游戏”等词语。3.把课文中带“的、地”的词语抄下来,通过比较,体会“的、地”的用法。用“的、地”填空:欢乐__歌声欢乐__歌唱厚厚__地毯轻轻__摆动慢慢__走来柔软__枝条  相似文献   

13.
一、复习引入(一)这节课继续学习22课,齐读课题.(二)师生一起回顾第一课时内容.师:通过预习,我们已知道课文是围绕课题中的“毁灭”在写,主要从圆明园毁灭前和遭到毁灭这两方面来写的.在描写圆明园毁灭前的景观时,作者突出了它是一座——生: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相似文献   

14.
第1课长城一、掌握本课的生字(见教材后面的《难字表》。以下课文同)。比较“峪—浴、嘉—喜”的音、形、义。查字典,给加点的字注音:号称呼号了望了如指掌算了垛口一垛墙长城成长二、掌握“崇山峻岭、蜿蜒、盘旋、号称、气魄、呼应、了望、奇迹”等词语。说说“不过”在  相似文献   

15.
第1课八角楼上1.掌握课文后两道横线内的生字(其余课文同此,不赘)。比较“茅——芽、腊——蜡——猎”的音、形、义,并用这些字分别组词。2.掌握“每当、夜幕、降临、寒冬腊月、凝视、沉思、觉察、著作”等词语。比较“凝视——注视、降临——降落”的词义。找出“寒、薄、轻、亮、苦”的反义词。  相似文献   

16.
一、背景及问题描述 为了参加“2008年第九届全国中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精品课”展示与评选活动,我们就潘海玲老师的“My Home”一课进行了多次探讨研究。因为一些客观原因,第一次听课只有我一人,课后感觉整节课上得挺顺利,没有大波大折。可也没有意外收获,总觉得好像缺少了一点什么。  相似文献   

17.
一、课文简析这则寓言讽喻了那些拘泥固执,用不变的眼光看变化了的事物的蠢人。从而告诫人们要学会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掌握事物的变化过程,用合乎实际情况的办法处理变化了的问题。教学本课,应在正确流畅地朗读全文的基础上,重点导读二、四自然段,抓住关键词语的讲解,结合观察插图,帮助领会寓意。同时,学会本课生字词,分辨有关的形近字、同音字,掌握多音字“着”。  相似文献   

18.
这儿介绍了源自日本的“学习指导法”和源自“发现法”的“实验发现法”两种教学设计,意义不仅在于这一课或这种教材,而希望对教师设计其它各课的教法也会有启迪。  相似文献   

19.
这是一节单元总结课。单元总结课是一种难于把握的课型,目前主要有三种上法,一种上法是用单元检测的手段代替对单元的总结这是大多数老师所使用的一种方法;第二种比较难一点,就是对单元的内容进行比同求异,重在分析比较;第三种重在知识的积累和方法的点拨。我们今天采用的就是第三种方法。通过今天的单元总结课,我有下面一些体会:体会之一就是设计单元总结课首先要注意到紧扣单元教学的要求,或者说紧扣单元教学的提示,抓住单元总结课的中心突出它的重点。体会之二,老师要善于从课文中精选材料,精选非常美的材料,精选学生能够用的材料,或者一定要用的材料交给学生,来提高学生的能力。体会之三,就是要巧妙编织教学的程序。教学程序首先表现在思路清晰———先干什么后干什么,先是知识性的后是理性的或者先是知识性的后是方法性的。其次呢,就是课上下来要给学生以美感,把它编织好,就像一幅幅画面展现在学生面前。体会之四,单元总结课老师一定要注意给学生点拨一些学法,比如今天的“寻找美句”要求学生用分类摘录的方法,比如今天的背诵精段,要求学生先用多角度品析的方法进行品析,再比如说最后的口头作文,要求从课文里面学习三层式结构,这样通过学法的点拨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这对学生未来的阅  相似文献   

20.
第1课在艰苦的岁月里1.掌握课文后面两道横线内的生字(下同,不赘)。比较“差——羞、彻——砌”的字形。2.掌握“寂静、偎依、倾听、彻底、”等词语。辨析“寂静——寂寞、可能——也许”的词义。3.说一说课文中的哪些话,是作者以图为根据所作的合理的想象。4.观察一幅只有简单人物形象的图画,说出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