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育是培养学生认识美、热爱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也称审美教育。美育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点和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如何在化学教育中进行美育,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正愈来愈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  相似文献   

2.
李菁 《甘肃教育》2003,(9):29-29
美育即美感教育,又称审美教育。蔡元培早就提出以美育代宗教的观点。1993年国务院颁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美育对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作用。”历史学科有着丰富的美育资源,中学历史美育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准确区分美与丑,正确对待人生。  相似文献   

3.
审美教育是教育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能陶冶人的情感,增长知识和才干,树立和发展正确的审美意识、健康的审美趣味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对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和身心健康成长有深刻影响。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美育因素,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感受、理解、鉴赏和创造能力。要积极创设课堂情境,使美育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同时,要走出课堂寻找美育素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寓教于乐,注意联系对比,让学生从感性到理性,又以理性回到感性,切实提高美育效果,全面提高学生的美育素质。  相似文献   

4.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同时都强调了我国的教育体制应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而美育作为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素质教育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与作用。提倡美育是培养和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接班人的基础。美育运用自然的,社会的,艺术的审美规律,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发展学生全面思维,激发学生对美的爱好和追求,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与健康的审美心理。  相似文献   

5.
《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 纲要》指出:“美育对于培养 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 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 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 重要作用。”加强美育,以美 辅德,以美益智,以美健体, 以美陶情,是学校全面贯彻方针、实现素质教育的需要。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没有美育,不可能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美育和德育关系密切。德育必须生动、活泼、形象、富有感染力,才能取得好的教育效果。美育可以训练培养人  相似文献   

6.
要加强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潘显华美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以美辅德,以美益智,以美促劳,以美键体,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正确的审美能力是人们在一定的道德意识支配下,依据一定的首德标准,在善与恶,美与丑,正确与谬误之间,自觉自愿地...  相似文献   

7.
谈谈幼儿的美育哈尔滨市师范附属小学校肖艳茹幼儿美育是培养幼儿审美能力的情感教育活动。在幼儿园教育纲要中,美育被列为教育任务之一。而萌发幼儿初步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对培养幼儿个性,促进幼儿全面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幼儿美育要从培养幼儿对美的兴趣开始,启发...  相似文献   

8.
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高等院校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人才的智能结构应该是:有求实、开拓、进取精神;有历史的、全面发展的辩证思想方法;有审美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和创造能力。其中美育应该在人才培养中确立应有的地位。《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强调:“美育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当代大学生,绝大多数思想活跃、敢于思索、朝气蓬勃、求知欲强。他们需要美、但不一定懂得什么是美?什么是文明?什么是粗鲁?少数人…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同时要“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审美教育占有特别重要的位置,它要求教师要充分借助教材中的美育因素,对学生在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诸方面进行审美教育,使学生逐步提高审美鉴赏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美育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点和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何昌东同志指出,“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这个论断是对美育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精辟论述和高度的概括。在美的领域里,神工陶铸的自然美令人心旷神怡;绚烂缤纷的生活美,  相似文献   

11.
在语文教学之中融入美育,能够净化学生心灵,发展学生健康个性,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审美能力。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加强美育,教师要有“美”的教学观念和“美”的修养,要注意挖掘教材中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因素,要运用多种形式和方法,引导学生去认识和体会教材中的“美,”以达到培养审美能力的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1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美育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道德情操,培养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我们要培养学生感受美、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在音乐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在教学中,教师除了注重学生音乐素质的提高,更要注重音乐对学生道德情操的陶冶。  相似文献   

13.
在语文教学之中融入美育,能够净化学生心灵,发展学生健康个性,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审美能力.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加强美育,教师要有"美"的教学观念和"美"的修养,要注意挖掘教材中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因素,要运用多种形式和方法,引导学生去认识和体会教材中的"美",以达到培养审美能力的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14.
也谈音乐欣赏课的教学西宁七中韩洁音乐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美育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作用。要提高认识,发挥美育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根据各级各类学校的...  相似文献   

15.
《中国教育改蕈和发展纲要》指出:“美育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作用。”在小学教学中,渗透美育,使学生在美的氛围中兴趣盎然、主动积极地获取知识,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是教师在教学中需努力探索和积极实践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6.
蔡元培曾经说过:“凡是学校所有的课程,都没有与美育无关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也明确指出:“美育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作用。要提高认识,发挥美育在教学中的作用,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不同情况,开展形式多样的美育活动。”可见,教育离不开美育。新时期的体育教学观,不仅要把美当成教学手段、工具来使用,而且要把美作为教学的一种存在方式,构建以生命体验为核心的欣赏型体育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7.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美育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作用。”近代教育家蔡元培说:“凡学校的课程,没有与美育无关的。”可见,政治课教学进行美育渗透不仅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途径之一,也是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新人及推进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  一、教学结构要展示逻辑美  “通过合目的、合规律的造形活动,可以将自然形式改造为美的形式”。(马克思语)政治教师要营造课堂教学美的气氛,进行美育渗透,其前提条件是根据教学…  相似文献   

18.
美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美育就是审美教育,其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操。一个身心健全发展的个体必须具备较为深厚的美学素养和高雅的审美情趣,而一个完美的教育体系应该要有系统完好的美育。但在我们目前的教育体制中,美育却是其中较为薄弱的一环,这应该引起我们格外的重视。  相似文献   

19.
审美教育是教育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能陶冶人的情感,增长知识和才干,树立和发展正确的审美意识、健康的审美趣味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对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和身心健康成长有深刻影响.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美育因素,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感受、理解、鉴赏和创造能力.要积极创设课堂情境,使美育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同时,要走出课堂寻找美育素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寓教于乐,注意联系对比,让学生从感性到理性,又以理性回到感性,切实提高美育效果,全面提高学生的美育素质.  相似文献   

20.
美育对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治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作用,思想政治课在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的同时,可以将政治课的科学性,思想性与审美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使德育与美充融合贯通,把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为培养新世纪人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