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现代运动训练是由负荷——疲劳——消除疲劳——恢复——堤高构成的过程。恢复与疲劳在运动训练中有着同等重要作用。人们充分认识到,没有负荷就没有训练,没有恢复也就不会有提高。当今速滑强国高度重视恢复训练,这是因为大负荷训练给予运动页以极深的刺激作用,使疲劳程度加深,这就必须让运动员有足够时间和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促进恢复,及时进行疲劳消除,以保持运动训练节奏,提高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2.
速滑运动员运动性疲劳的消除方法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现代运动训练是由负荷--疲劳--消除疲劳--恢复--提高构成的过程.恢复与疲劳在运动训练中有着同等重要作用.人们充分认识到,没有负荷就没有训练,没有恢复也就不会有提高.当今速滑强国高度重视恢复训练,这是因为大负荷训练给予运动员以极深的刺激作用,使疲劳程度加深,这就必须让运动员有足够时间和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促进恢复,及时进行疲劳消除,以保持运动训练节奏,提高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3.
疲劳与恢复是人体在承受大运动训练中或训练后出现的一系列身体,生理反应。根据现代训练学的观点分析,疲劳判断及其恢复已成为现代运动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影响训练和比赛成绩的两个因素。  相似文献   

4.
贺东辉 《游泳季刊》2002,(4):30-31,14
恢复是种生理现象,“恢复”与“负荷”具有同等重要作用。尤其是现代训练负荷已达到相当大的程度,并从多方面去挖掘人体潜在能力,疲劳程度越来越深,如果不采取有效手段消除疲劳,会影响训练,破坏训练的系统性,甚至导致过度疲劳的产生,使运动成绩受到影响,以致于运动生涯的提前终结。  相似文献   

5.
运动恢复是指使用合理的恢复手段及方法加快运动员体力和精神疲劳的消除。修复运动创伤、恢复和提高机体的活力,为运动成绩的继续提高打下基础.如何快速消除运动疲劳,恢复身体的机能状态,一直是运动实践中的热点和难点,运动训练产生的疲劳.需要通过合理的恢复休息.机体机能才可恢复至超过训练前的水平,这一过程称之为“超量恢复,训练结束后,身体必须得到恢复和超量恢复.使机体水平得到巩固提高,为下次运动训练创造物质基础。科学研究证明。运动训练没有恢复就没有运动成绩的提高.运动恢复必须提到与负荷同等重要的位置。  相似文献   

6.
把疲劳作为运动训练近期的目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静华 《体育学刊》2002,9(5):11-13
阐述了训练与竞赛、疲劳与恢复之间的辩证关系及对营养补剂本质的认识,提出疲劳是运动训练的近期目的,没有疲劳的训练是无效训练,高质量的训练旨在创造最大限度的疲劳程度。只有疲劳后恢复一继续加大负荷产生新的深层疲劳一再超量恢复一使机体产生更高基础上的平衡,才能使运动成绩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7.
现代竞技运动恢复理论新说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崔越莉 《体育学刊》2004,11(1):121-123
结合现代竞技运动训练的特点,提出现代竞技运动恢复的理论基础、恢复原则和恢复方法,以树立“多维立体”的恢复观。  相似文献   

8.
在当前的运动训练中人们非常重视对运动员疲劳的判断,运动员的疲劳出现以及疲劳的产生如何尽快恢复,已成运动训练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显然对运动训练的判断和恢复有助于运动员运动能力的提高。本文在训练实际中经常采用有效的判断疲劳的方法及消除疲劳的手段总结如下:1皮划艇训练中对运动员疲劳的判断对运动训练有许多判断疲劳的方法,如:观察法,  相似文献   

9.
张玉山 《体育师友》2009,32(4):73-74
疲劳是竞技运动中必须的和必然的。在运动过程中,没有疲劳发生,就没有超量恢复;没有超量恢复,就不可能提高运动机能水平。运动恢复尤其对于青少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青少年运动员肩负着学习和训练的双重任务。一般疲劳大体分为肢体疲劳、内脏疲劳、神经疲劳。运动性疲劳出现时主要表现为肌肉、筋骨、关节酸困疼痛;脏腑功能失凋和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精神不振、困倦厌训、虚烦不眠等症状。所以青少年运动员在训练中产生疲劳时必须及时地予以消除,并通过机体适应产生超量恢复提高机体运动能力和运动成绩,并防止过度疲劳发生。以下是我结合理论学习,在中医专家的指导下经过实践并不断地总结得到的一点体会,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0.
<正>运动恢复是指使用合理的恢复手段及方法加快运动员体力和精神疲劳的消除,修复运动创伤、恢复和提高机体的活力,为运动成绩的继续提高打下基础。如何快速消除运动疲劳,恢复身体的机能状态,一直是运动实践中的热点和难点。运动训练产生的疲劳,需要通过合理的恢复休息,机体机能才可恢复至超过训练前的水平,这一过程称之为"超量恢  相似文献   

11.
以运动心理学有关运动知觉的基础理论为研究理论构架,采用自然实验法,从运动速度知觉训练与篮球长传球技术结合角度出发,探讨运动速度知觉训练对篮球长传球技术训练的作用。结果表明,实验组的进步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遮蔽练习法对提高运动速度知觉与传球的准确性有非常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山东省高校高水平篮球队进行调查、观察、试验研究,从生理学的角度论述了篮球运动员的特征、体能训练对篮球运动的作用和我省高水平篮球队体能训练中存在的问题,为我省高校高水平篮球运动水平的提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篮球运动员的疲劳消除与运动营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篮球运动的特点及其能量供应特点分析篮球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产生疲劳的原因和机理,探讨篮球运动体能恢复的有效措施和运动营养措施,给篮球教学和训练中运动员的恢复与营养提供参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对篮球运动员选材的新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运动训练学的角度出发,利用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对篮球运动的选材进行研究和综述,并与运动竞赛相结合进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现有的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的选材指标不能充分体现篮球项目的特点;运动生理学指标中,肌纤维组成、血乳酸、心功指数、发育程度的分型、尿肌酐更能代表篮球运动的特点;运动心理学的选材指标中,认知焦虑、运动智力、意志力、敢为性指标与运动员的竞技能力相关密切。  相似文献   

15.
湖北省中学篮球教练员现状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学篮球教练员的数量和质量是影响中学篮球人才培养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全面了解湖北省中学篮球教练现状,促进中学篮球运动的发展,为国家培养更多优秀篮球后备人才,研究采取随机抽样的调查方法,在全省70 0多所中学中抽取了1 70所中学,以这些学校的篮球教练员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教练员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运动经历和业务培训状况进行了深入研究,并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6.
浅谈体育院校篮球教学训练中运动损伤的成因及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篮球运动的发展和普及,参加篮球运动的人越来越多,在篮球运动中难免会发生一些损伤。本文通过对篮球教学训练中常出现的运动损伤机理的初步分析,提出一些相应的预防措施,以避免或减少篮球教学训练中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对中国高师运动训练专业篮球专修的教学大纲进行研究,主要从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内容、教学时数分配、考核与评价和教材6个方面进行分析,旨在找出各高师运动训练专业篮球专修教学大纲6个方面的共同之处,为高师运动训练专业篮球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对全国女篮甲A运动员运动损伤发生原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甲A女子篮球运动员的中度损伤的主要原因有:带伤训练比赛、旧伤病未愈、对方故意伤人、训练量过大,身体过度疲劳、肌肉力量不足等因素。重度损伤的主要原因有:旧伤病未痊愈、局部负担过重、带伤训练比赛、运动负荷过大、训练量过大,身体过度疲劳等因素。  相似文献   

19.
马黎磊 《体育科学研究》2007,11(2):45-46,49
为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厦门市青少年篮球业余训练的状况,对厦门市体校和14所中学青少年篮球业余训练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各校学生中热爱篮球运动的同学很多,课余篮球活动开展的也十分广泛,各校对篮球代表队的训练较为重视和普及;由于教练员普遍学历较高,敬业精神较强,加上大部分学校领导重视,经费充足,因此师生相互间的评价较为真实;青少年的篮球基本技术参差不齐,学生对文化课和篮球训练之间的关系在协调和安排方面有待提高,家长的和班主任对篮球业余训练的支持还需要进一步沟通和加强。  相似文献   

20.
篮球运动产生的初期,是没有任何身体接触的,而且也是禁止身体接触的。但随着篮球运动的发展,观众要求的提高,比赛竞争性、对抗性的日益激烈,篮球比赛规则从身体不接触过渡到身体可以接触,进而成为了身体直接对抗。随之而来的就是比赛和训练中出现的各种运动损伤也不断增多。文章通过对日常和比赛中产生运动损伤进行分析,以加强防范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或避免损伤,从而保证篮球的训练与教学的正常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