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浅析中国山水画"水墨为上"色彩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早期绘画重视色彩的运用,山水画出现初期也遵循“随类赋彩”的法则。中唐时期,王维始用“水墨渲淡”。自此,以五墨代替色彩的“水墨画”和兼用平涂和晕染的“着色画”共同发展。宋以后,水墨画占据主导地位,中国山水画形成“水墨为上”的色彩观。这种观念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古代玄学思想的影响、墨的发明以及水墨画的绘画形式与古代文人“绚烂之极,归于平淡”心境之间的契合,  相似文献   

2.
“气韵”论自六朝谢赫提出后逐渐成为中国美学极其重要的理论,对中国传统绘画艺术创作具有指导性与总结性的意义。作为审美准则的品评标准同时又作为绘画创作过程的具体方法,“气韵”论在创作实践中的意义体现为“气韵”与笔、墨、势、意境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戏曲有其鲜明的民族特色,无论悲剧性题材、还是喜剧性题材、剧作家们都能运用巧笔使得悲剧性作品“悲戏欢作”,喜剧性作品“喜剧闹作”。形成了中国古代戏曲苦乐相间、悲喜相错的戏曲格局,集中体现了民族乐观的化品性。  相似文献   

4.
文房四宝     
“文房四宝”即笔、墨、纸、砚,相信对谁都不陌生。但如果要细数其渊源,则不是每个人都能娓娓道来。我国有着悠久的传统书法和绘画历史,因此,作为书法和绘画工具的“文房四宝”,是文人墨客书斋案头之必备。在“文房四宝”中,又尤以“湖笔”“徽墨”“宣纸”“端砚”为上上品。  相似文献   

5.
“文房四宝”是中国独具特色的书写工具,不仅有实用价值,也是融会绘画、书法、雕刻、装饰等各种艺术为一体的艺术品。在翰墨飘香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它们总是同文人士大夫的书斋生涯相关联。文人士大夫赋予了“文房四宝”深沉含蓄的魅力,“文房四宝”则成就了文人士大夫温文儒雅、挥洒激扬的风姿。两者水乳交融的结合,形成了中国文化特别是书画艺术无与伦比的意蕴,也使笔、墨、纸、砚在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中变得愈加完美和精致。  相似文献   

6.
中国文化的最高境界是和,包括人与人之和、人与社会之和、人与宇宙之和。中国艺术自觉追求表现天地之心,拟太虚之体,因而也把和作为最高境界。中国各门艺术的作品的组织都像阴阳五行一样,按照相又相成的“和”的原则组织起来的,如绘画中墨的浓淡枯湿,书法中笔的长短曲直,音乐的八吉克谐等。中国的“和”与“中”是联系在一起的,和即中和。所谓“中”,就是把多样或相反的东西构成一、和谐的整体。“中”在艺术上表现为对中心的追求。音乐项有主音,最好是它调,因为在五行体系里,宫是中。绘画饼整体性,首先是突出主要人物或主峰,…  相似文献   

7.
画河至元,仍处奇峰群山中。首先,用丁绍光的话说,即“文人画在元代达到了一个了不起的高峰”。元代文人画,强调书法基础,强调文学修养,强调诗书画三者结合,大多寄兴之作,逸笔草草,不求形似,吴镇称为“墨戏”,说“墨戏之作,盖上大夫词翰之余,适一时之兴趣”。倪港称其墨戏之竹,“聊以写胸中逸气耳,岂复较其似与非?叶之繁与疏?技之斜与直截!”.就花鸟画而言,南宋院体牡丹、芙蓉一类画题逐渐衰落,代之以“岁寒三友”,尤其是墨竹。元人善墨竹者甚多,著名者如李衍,其竹柔和中含劲利,婉媚中有刚正,传世野竹图,诡怪奇崛…  相似文献   

8.
乐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中说:“墨,书墨也,从土从黑。”这里所说的墨是天然墨。1980年,从陕西临潼姜寨村仰韶文化墓葬中出土了一套完整的绘画工具,有石砚、研石、水盂和黑红色铁矿石。这块铁矿石就是天然墨。  相似文献   

9.
“一笔画”和“一画”是中国绘画,特别是中国写意山水画创作的最高境界,其强调一笔之中意、笔、墨的高度统一,物与我、我与画的浑然一体,与中国古典哲学的天人合一之精神相一致。这是中国画的精髓,也是中国画与西方绘画最本质的不同。  相似文献   

10.
中国绘画艺术博大精深,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中国绘画艺术形成鲜明的民族特色,产生了自身独特的和谐美特征,并长期屹立于世界民族艺术之林,本文从中国哲学、美学,中国绘画的线条,中国绘画的色彩出发,对中国绘画艺术的和谐美进行了浅析.  相似文献   

11.
自1840年英国侵略者发动了侵华的雅片战争,古老的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重大变化,进入了近代。随着沿海的上海、广州等地在坚船利炮下的开放,新的绘画市场的形成,中国山水画风格亦随之发生了变异,这种变化以海派山水、岭南山水、太平天国壁画山水尤为典型。  相似文献   

12.
西方绘画色彩理念与中国画色彩装饰性的同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绘画具有悠久的历史和鲜明的民族风格,与欧洲为代表的西洋绘画,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两大绘画体系.中西绘画观念互相影响,既有相同之处,又存在差异.西方色彩理念丰富了中国画的色彩,使中国画的色彩更加具有民族性和世界性.  相似文献   

13.
中国画论是中国画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中国画学是它的学科性称谓。作为最具民族特色的绘画理论,中国画论的系统性、丰富性、完整性、实践性与学科性,是世界上其他民族难以企及的。它不仅是世界艺术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中国绘画创作实践的基石。中国画论的自发性写作由来已久,而作为学科其自觉性的理论研究还是在明代以后。明清之际是中国画学研究的酝酿期,学科特征初显。20世纪上半叶诸多学者、画家的不懈探讨,无异使它的学科性质更加明朗,为我们今天的画学学科建设奠定了宝贵的学术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中国画是中华民族精神明结下的丰实硕果,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是国粹。其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有着独立的艺术性和独特的关学观及以意为先,以线造形,以形写神,神形兼备,以达作品气韵之生动的最高境界。民族性愈强,世界性欲强。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研究徐悲鸿中国画艺术角度出发,论述了其中国画艺术特点及成就,并详细分析了形成中国画艺术特点的原因以及对我国现代绘画所产生的影响。从而对其作出科学的评价。  相似文献   

16.
中国画在独特的地域和历史文化背景下 ,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和流派 ;在工具材料、笔墨含义、审美情趣和技法理论诸方面都有着本民族的特色。  相似文献   

17.
写意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产物、民族的艺术观和艺术方法。水彩画的写意硅,既是该画种语言特色的发挥。又是民族艺术精神的体现,它承载着民族的审美意识和艺术的表现形式,它将西方水彩画的审美观念和艺术方法有机的融合其中,使水彩画出现了勃勃的艺术生机,形成了既是传统的,又是现代的民族水彩画艺术图式。  相似文献   

18.
中国画的技法是以“骨法用笔”作为支撑,艺术的基本表现手段是线。在学习传统技法,吸取西画中有益的因素,融汇借鉴的同时,研究方法,掌握规律,用简洁的线条及其技法概括出物象的形神。教学重点应强调中国画造型基础应以线为根基,培养学生以线去造物写形的能力,创造出具有时代特征和民族气派的现代中国画来。  相似文献   

19.
当今西方的主流艺术是观念艺术,其中不少是装置艺术和行为艺术,所以有人说,如果按西方的眼光看来,讨论油画已经是一个过时的话题了。而在中国,油画已经形成了一大艺术形式,正与中国传统的国画分庭抗礼,是两大画种之一,并且有力地表达着中国人的情感与生存,具有无穷的生命力。当国际多元文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环境的来临,我国文化背景发生重大而又深刻的变革,油画的民族化问题越来越成为焦点,于是,油画的创作便转向了与文化网络相互联系的关注,以本民族意识来对油画艺术进行关照,学习西方油画和油画民族化没有先后之分,它们同时存在于一个过程之中。  相似文献   

20.
略论中国油画的民族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油画要走的道路,我们必须理清思路,调整状态,研究民族的哲学与文化,用具有民族精神、现代意识的艺术作品来构建中国油画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