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是人教版生物必修一第二章第三节的实验。教科书建议使用人口腔上皮细胞做材料,进行固定、酸解、漂洗、染色等一系列操作,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但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按照教科书所示的实验方法难以做出预期的实验结果。常见口腔上皮细胞整个被染成粉红色,既没有出现甲基绿的颜色,也不能清晰分辨RNA  相似文献   

2.
经济植物DNA提取与纯化的三种方法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优化适于普通院校实验室条件下开展经济植物DNA提取与纯化的实验方法。方法:1.标准操作,DNA浓度和纯度都较好,但耗时,设备条件要求高。2.优化简易操作,DNA浓度和纯度虽较不理想,但依然符合实验要求,而且省时,经济、易操作。3.Wizad^TM clean-up system试剂盒方法。DNA浓度纯度较理想,但价格昂贵。结果与讨论:优化简易操作省时、经济、易操作、此方法适用于教学实验和科研课题中对大量材料的处理。  相似文献   

3.
<正>"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2章第3节内容,本实验可以帮助学生认识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理解DNA和RNA结构的差异,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控制中心等知识,克服对微观结构认识的困难,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但是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本实验很难达到预期效果,即细胞核呈蓝绿色或绿色,细胞质呈红色。按照教材中的实验步骤,通常情况下细胞核与细胞质均被染成红色。  相似文献   

4.
在做"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时,发现实验现象不明显,细胞核和细胞质都被染成红色。通过对实验问题的分析,提出以下改进方法:染料要过滤,以免视野中出现颗粒杂质;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直接染色观察,不需盐酸水解;用质量分数为4%的盐酸溶液水解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再用质量分数为1%的NaHCO3清洗。  相似文献   

5.
“DNA粗提取与鉴定”实验是学生认识与构建DNA相关知识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对实验材料与方法的改进,简化了实验的操作步骤,解决了原实验材料难得,操作繁琐,学生难以完成,且效果不佳的问题,拓宽了高中生物教材DNA粗提取实验的取材途径,并且还提高了学生的实验兴趣,提高了实验成功率,获得了较好实验效果。  相似文献   

6.
曾计 《广东教育》2008,(1):40-44
一、实验原理:1.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甲基绿使DNA呈现绿色,吡罗红使RNA呈现红色。利用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将细胞染色,可以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相似文献   

7.
新教材人教版高一化学氯气的制备及性质实验主要存在如下不足:一是装置复杂,操作烦琐,药品用量较大;二是实验装置是敞口或半敞口,氯气容易泄露;三是验证次氯酸的漂白性需要进行两次实验,易造成环境污染.针对上述原因,本文在阅读大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设计两种操作简单、现象明显、无气体泄露的绿色、  相似文献   

8.
中和热的测定实验是中学化学中重要的演示实验之一。教材演示实验存在以下不足:实验结果误差大:温度变化度数可能在橡皮塞内而无法读数;装置保温效果不好;操作较繁琐。因此,笔者对该实验进行改进,使实验操作简便,效果良好,以适合教师演示和学生实验。  相似文献   

9.
根据绿色化学理念,对实验室制备氯化亚铜进行较全面的研究与探索,找到了制备氯化亚铜的最佳条件与途径,并使实验基本达到了绿色化学实验的要求。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实验不仅大大减少了药品的用量和废物排放量,而且实验操作更简单,实验现象更明显。  相似文献   

10.
高中化学教师在化学学科的教育教学中,应积极地引入、渗透绿色化学教育理念,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及化学实验操作与知识理解水平,才能改善高中化学绿色实验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前人类社会正面临着严重的环境危机,绿色化学理念是中学化学实验教学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我们可以从减少药品用量、药品重复使用、模拟化学实验、改进实验装置、规范实验操作、实验微型化和树立绿色化学意识等方面入手,让学生在学习化学实验的过程中,树立良好的保护环境意识和习惯。  相似文献   

12.
“实验操作向导卡”是以中学理科的实验报告为基本模式,根据小学自然实验的特点和研究内容,将实验中的器材准备、安装方法、实验程序、要领、实验中需观察的现象及推论等内容编成卡片,让学生根据卡片内容进行实验和观察,以达到实验的目的、效果。 当前小学生自然实验中存在的问题比较多,主要是:不敢做,不会做,乱做。针对这些情况,我受微机网络导航和文件操作向导的启示,设计、运用“实验操作向导卡”,规范学生的操作行为,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实验操作向导卡举例 岩石的风化、磨囚作用的实验操作向导卡 …  相似文献   

13.
对“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从染液配方、材料选择和实验步骤三个方面进行了改进,既能使学生熟练掌握完整实验步骤,又能降低操作难度,提高学生实验成功率,保证实验效果。  相似文献   

14.
人教版高中生物第二册“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实验,让每个学生亲自动手去模拟制作DNA的分子结构,这有利于学生加深理解和认识DNA分子结构的特点。在准备这次实验时,我们发现该实验在实验方法操作上存在需要探讨的地方。下面是笔者对这个实验的几点看法及相应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5.
“DNA粗提取与鉴定”是现行高中生物学课程的必做实验。实验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学会DNA粗提取和鉴定方法,观察提取出的DNA。但由于实验材料和试剂不易获得,实验成本昂贵,而且实验方法步骤繁琐。对学生的技能要求高,很多中学,尤其是农村中学无法开设此实验。经过几年与学员一起摸索和实践,总结出一套最简易的DNA粗提取与鉴定方法,降低了成本、简化了操作步骤,完全能达到实验的目的及要求。现将实验的简易步骤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苏丹Ⅲ在脂肪中的溶解度比在酒精中的溶解度大,当用苏丹Ⅲ的酒精溶液处理含有脂肪的生物组织时,酒精中的苏丹Ⅲ进入脂肪中,将脂肪染成橘黄色,从而可用苏丹Ⅲ来鉴定脂肪。生物组织中含脂肪越丰富,实验材料自身的颜色越不易影响所要观察的橘黄色。实验效果则越好,花生种子是最好的实验材料。  相似文献   

17.
樊彦伶 《新课程研究》2009,(11):128-130
本文从绿色化学的角度,从教育心理学、化学实验系统等方面来探讨在化学实验教学中规范实验操作的必要性和措施。  相似文献   

18.
谢梅容 《广东教育》2002,(11):44-44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是验证DNA是遗传物质的主要方法之一。本实验中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分为五个步骤:一、噬菌体用尾部的末端(基片和尾丝)吸附在细菌的表面;二、噬菌体通过尾轴把DNA全部注入到细菌的细胞中,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留在细胞的外面,不起作用;三、噬菌体的DNA在细菌体内,利用细菌的化学成分合成出噬菌体自身的DNA和蛋白质;四、新合成的DNA与蛋白质外壳,组装出很多个与亲代一模一样的子代噬菌体;五、子代噬菌体由于细菌的解体而被释放出来,再去侵染其他的细菌。如何记住这五个步骤呢?关键记住五个动词:吸附…  相似文献   

19.
陈敦 《华章》2011,(12)
通过建立仿真实验环境,进行实验模拟操作的研究解决了不当操作带来的危害性,提高了实验演示效果;借助电子阅览室进行研究性激发同学们主动学习和研究的积极性;有机化学的教学与绿色化学的概念相结合,提高了产物的产率,减少了污染和危害.  相似文献   

20.
绿色化学实验是在绿色化学思想的指导下,用预防化学污染的新思想、新技术和新方法,对常规的实验进行改革。在绿色化学实验的研究中,我们对“氯气与金属铜的反应”这个污染较严重的传统实验进行了绿色化设计与实践,并在实践中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