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地理信息系统的教材建设为例,从专业培养方案和课程大纲出发,系统阐述了空间信息技术发展对教材的要求、人才培养对教材建设的要求、对现有教材的剖析、在教学改革中重构新形态教材等内容。在教学和实践中与信息教育技术融合创新开展课程内容建设,将新技术、新方法及科研成果及时融入教学中,采用动态增改和调整等多种策略更新教材内容,在“教材+线上资源+线下课程+实践创新”教学与学习资源环境下,重构地理信息新形态教材的深度、难度及广度体系。  相似文献   

2.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数纸融合的新形态教材的应用,有利于延伸纸面空间,拓展知识获取的途径,促进优质资源传播,已成为教材建设的趋势。本文以辽宁工业大学编写的工程图学新形态系列教材为例,介绍了图学课程新形态教材的编写思路及实践过程,为工程图学的教学改革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芳香植物应用技术是高职农林类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选修课。笔者阐述了该课程现有的教学资源情况以及建设新形态教材的必要性。提出了建设与网络数字平台对接的纸质教材、与掌上学习平台配套的数字教材、实物教材库等新形态教材,结合时代主题开发《芳香植物应用技术》教材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为了适应新时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需要,新形态教材建设已经成为教材改革的重要抓手。由于学前教育专业传统教材存在着形态单一、红色文化融入不够等不足,课题组以延安保育院为契合点,以红色教育教材研发为切入口,进行了实践探索。通过“师德为先,能力为重”建设教材内容、“教学做合一”建构教材新形态、“跨课程融合共享”探索实施路径,总结出了新形态教材研发的“四统一”模式,取得了一些经验和启示,以促进新形态教材的专业化、本土化建设。  相似文献   

5.
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传统教材因版面设计陈旧等问题已不能适应新时代教学改革与发展的要求。为了保障教师授课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新形态一体化课程教材开发和建设势在必行。以船舶电力拖动课程教材建设为例,在新形态一体化课程教材建设的选题开发及建设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唐健豪 《知识文库》2022,(11):121-123
<正>文章先分析了“互联网+”背景下高职建设新形态教材的重要性和技术支持,随后介绍了“互联网+”背景下高职建设新形态教材的特殊优势,最后介绍了“互联网+”背景下高职建设新形态教材的发展策略,包括科学编写教材内容、积极融入读者建议、大力开发多种形式智能终端、完善数字信息资源、优化应用模式,希望能给相关人士提供有效参考。“互联网+”技术发展,不但使人们生产生活发生了直接改变,同时也改变了现有教育路径,特别是信息技术应用于职业教育当中,逐渐成为目前职业教育的重点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7.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虚拟现实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高校对新形态教材的需求日益旺盛。文章从新形态教材的内涵、特征出发,重点阐述了高校新形态教材的表现形式,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多元化的建设队伍,做好数字资源的配套建设,与一流课程建设紧密结合,助力学生多元化发展,提高师生数字素养和能力,以及加强数字化资源版权保护等方面,提出了“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新形态教材建设策略。  相似文献   

8.
“1+X”证书制度是《职业教育改革行动方案》中的重要内容,建设“1+X”工业机器人集成应用证书培训的新形态一体化教材是该证书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针对工业机器人集成应用这一“X”证书等级标准所对应的21个岗位群,设计了12个职业工作领域情境和39个工作任务,并对12个职业工作领域情境与专业教学标准的情境进行了匹配。从培训的主教材、课件资源、视频资源、课程学习平台4个方面进行了新形态一体化教材的设计。实践结果表明,工业机器人集成应用证书培训能较好地延伸现有的专业教学内容,较好地实现“课岗证”融通,让学生比较顺利地获得工业机器人集成应用岗位群所需的职业能力,提升了学生就业的自信心。  相似文献   

9.
当下高校新形态教材建设方兴未艾。这种以纸质教材为核心、以互联网为载体、以信息技术为手段,将传统纸质教材与数字化资源有机融合的新形态教材,以其特有优势引领了教材建设的新趋势。结合教学团队实践经验,文章以信号处理系列课程为例,对新形态教材建设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和课程思政的提出,将各种信息化资源和思政元素有效融入新形态教材已成为必然趋势。阐述新形态教材在实际教学工作中的重要性,以“十三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电路基础》为例,重点分析该教材在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以期为新形态教材的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为进一步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深入开展职业教育"三教"改革,推进"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的教材建设,不断更新教材内容,推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充分发挥新形态教材在课堂教学改革和创新方面的作用,以Linux网络服务构建与管理课程为例,分析了目前Linux类教材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构建"书证融通"与"课赛融通"相结合,线上教学资源与线下教材相互融通的新形态教材建设方案。  相似文献   

12.
1、成果主要内容 (1)教材建设工作 1)组织我校教师向中国农业出版社、中国林业出版社、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科技文献出版社申报“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十五规划教材”等;截止2004年6月由我校主编、副主编、参编并正式出版的“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十五规划教材”达133种,其中《农业昆虫学》(植保专业用)取得了高等教育出版社“百门精品教材”的主编权;由其它出版社正式出版的教材达33种。  相似文献   

13.
教材是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载体。根据高职院校“字体设计”课程的特点,秉承“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职业教育理念以及“教材”“学材”“二位一体”的原则,探讨“工作手册+工作笔记+配套数字资源手册”活页式教材的编写。打破传统纸质教材的固有形式,编写过程把匠心教育的主线贯穿始终,基于职业能力要求设计框架,依据实际工作流程设计工作任务,并将其与数字化资源有机结合,让教学资源“动态化”,全面适应一体化教学的需求,为高职“字体设计”课程新形态教材开发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在教育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为适应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需要,满足新时代高校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建设综合运用多种介质、具有丰富表现力的新形态教材刻不容缓。研究梳理了国内新形态教材的发展现状,从促进未来高校新形态教材建设的角度,分析了目前我国新形态教材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加强国家统一规划、充分调动“双一流”高校教师的积极性、增强出版发行单位的参与度等方面提出了进一步促进我国新形态教材建设的相关建议,着力打造更加适应时代要求的新形态教材。  相似文献   

15.
基于《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办法》,在开发职业教育教材实践中,需要遵从规范,守正创新。教材开发团队要体现校企融合、双元合作,严格执行主编负责制、单位编写制和党委审核制;教材内容的编写要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课程思政,体现教学标准和职业标准,反映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要建设新形态一体化教材,特别注重教材的使用反馈及审核评价。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高职高等数学为例,以“新形态”为微教材建设内涵,明确了高职新形态微教材的建设意义,从微教材策划、微教材预算、资源包生成、知识可视化处理、资源平台对接等5个方面对高职新形态微教材建设进行探讨,并给出了高等数学微教材建设过程的具体介绍。  相似文献   

17.
《无机及分析化学》(第四版)教材的编写体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无机及分析化学”是为实现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整合、优化而由原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两大基础课程合并而成的一门基础理论课程。它又是近化学类专业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是建立相关技术人才整体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陈荣三教授主编的《无机及分析化学》是我国最早正式出版的教材,2006年该书的第四版作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正式出版。本文对该书第四版的编写进行了简要介绍。为适应当前教学改革的形势,编者在修订中遵循“加强基础,趋向前沿,反映现代,注意交叉”的现代课程建设理念,力求与生产实践密切结合。  相似文献   

18.
当前,诸多高职院校大数据与会计专业教材改革较为滞后,教学理念不转变使教材改革无方向、课程改革不彻底致使教材改革不匹配、产教融合不深入导致教材改革无特色。为解决这些问题必须适应课程模块化改革要求,积极探索新形态教材开发路径,调整新形态教材框架结构,重构新形态教材内容板块,突出新形态教材学习任务设计,打造新形态教材网上共享教学资源。  相似文献   

19.
《定量化学分析测试技术》是一门整合了工业分析检验专业的几门专业课程后的一门综合课程,在该课程的教材建设中从教材的编排、启发式的实验编写方法和专业英语的应用等方面来阐述教材的编写及如何体现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20.
课程教授内容的改革和建设成果要凝固到教材——教科书上,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正确地选用或编写教材、确定教学内容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教材建设是高等学校经常性的重要任务之一。邓小平同志在谈到教材工作时曾经指出:“教材要反映出现代科学文化的先进水平,同时要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没有教材或教材质量不高,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