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对云南省昭通市威信县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白苗)芦笙制作技艺进行调查、了解,从芦笙的历史源流、传说、文化价值及制作流程等方面进行了归纳与分析,针对威信苗族芦笙文化面临失传的危险现状,提出了相关的保护、传承与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在探究了苗族芦笙的起源发展后,以芦笙技艺制作传承人——昭通市大关县王杰锋为考察研究对象,从保护传承人的角度对芦笙制作技艺的传承与发展提出了一系列的观点,以期能为有效地保护、继承和发展这一传统工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贵州苗族地区学校引入苗族芦笙乐舞课程的价值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贵州苗族芦笙乐舞传承现状为研究背景,采用田野调查、定量、定性等研究方法,从民族音乐学和音乐教育的角度对贵州苗族地区学校引入苗族芦笙乐舞课程的价值进行了研究与思考,目的是为贵州苗族芦笙乐舞传承和贵州苗族地区学校的校本课程建设提供参考。研究认为在贵州苗区校园中,芦笙乐舞文化具有文化传承、健身、娱乐、促进本民族凝聚力和各支系团结等价值。  相似文献   

4.
芦笙与苗族人民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芦笙伴随着苗族迁徙,芦笙是苗族信仰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芦笙是苗族民族文化精神的象征。  相似文献   

5.
民族音乐文化是民族本质最完美的音乐表现,苗族的芦笙音乐所包涵的苗族历代人民的情感和精神便是苗族历史文化的灵魂,是苗族人民聪明才智的开发点。苗族芦笙这种集歌、舞、乐为一体的艺术形式,是在其特有的生存环境下产生、发展和传承的,它所具有的艺术风格、美学思想等也将与本民族的特有习俗、图腾崇拜等多种因素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研究苗族的芦笙音乐文化将有助于激励当地人民对自己民族的音乐文化形成强大的凝聚力,更深层次的保护和发展专属自己的文化精髓。  相似文献   

6.
芦笙文化是苗族人民在悠久的历史长河创造出的一种以芦笙乐器为中心的独特的民族文化。按照马克思“美的规律”的揭示,芦笙文化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当代审美价值,寄寓着苗族人民乃至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与和谐生活的情感追求。  相似文献   

7.
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与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广西融水苗族芦笙舞文化的内涵、传承与发展途径进行了研究.发现芦笙舞文化对广西苗族人民的民族性格、生活态度以及精神面貌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其方式可以通过完善政策保障、加大资金的投入、打造品牌效应、借助学校教育传承来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8.
孟蒙 《安顺学院学报》2013,(1):107-108,130
运用人类学田野调查的方法,以岜沙苗族的传统节日为背景,对岜沙苗族传统体育"打火枪"、"跳芦笙"、"坐秋千"等项目的文化进行了研究,提出岜沙苗族传统节日体育文化应顺应时代要求,传承与发展并行。  相似文献   

9.
锦鸡芦笙是苗族鸟图腾支系的一种集舞曲一起的民间艺术,目前濒临失传的境地,作为人类精神财富的一部分,应通过资料征集、工艺和舞乐传承教育等加强抢救保护和传承。  相似文献   

10.
锦鸡芦笙是苗族鸟图腾支系的一种集舞曲一起的民间艺术,目前濒临失传的境地,作为人类精神财富的一部分,应通过资料征集、工艺和舞乐传承教育等加强抢救保护和传承。  相似文献   

11.
坡会是融水苗族自治县传统的民族节日。芦笙曲和踩堂舞是坡会的主体活动,作为节日期间集中展现的民族艺术,蕴含着独特的审美文化。在审美人类学的视野下,通过分析民族节日的审美语境,将其放入社会文化背景中,对坡会的审美文化及其内在意蕴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苗族服饰工艺传承方式及其特点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淳美斑斓的苗族服饰是苗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它蕴含了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记录了苗族历史发展,被称为是苗族"史书"。苗族服饰能获此美誉,是与其工艺传承方式及其特点密不可分的。以凤凰县山江镇黄茅坪村苗族服饰为例,对苗族服饰工艺传承方式及其特点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民族极富艺术才华,中国苗族、侗族的刺绣、蜡染、织锦在中国南方民族服饰工艺文化中享有盛名。为深入探究中国民族服饰工艺,从而促进现代服装设计发展,作者以《中国民族服饰工艺研究》为课题,以苗族、侗族为例,以其文化的历史背景和产生的必然性为出发点,从中国民族服饰工艺相关概述入手,对其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究了中国民族服饰工艺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策略,即积极学习中国民族服饰工艺文化,以民族特色为基础,塑造自己的品牌。  相似文献   

14.
苗族芦笙舞“滚山珠”,产生于苗族历史上的迁徙过程中,活跃在黔西北地区小花苗社会里,国家文化部称之为“贵州高原的明珠”,2006年被列为国家级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文章在田野调查和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对“滚山珠”的历史脉络进行了梳理,对其功能进行了分析,对其特征进行了概括,较为清晰、全面地呈现了这一特殊文化事象的全貌。  相似文献   

15.
湘西苗族刺绣是民族工艺的珍品 ,它的产生源远流长 ,在独特的生存状态中形成了独特的审美范式。湘西苗绣取材广泛 ,寓意丰富 ,工艺精湛 ,针法讲究 ,风格浪漫 ,情趣淡雅、古朴。体现了湘西苗族同胞纯情 ,乐观的传统美德 ,对于湘西苗绣的研究 ,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和社会学价值。  相似文献   

16.
采用调查法、献资料法等,对三峡库区土家族、苗族、蒙古族、侗族、仡佬族、回族、满族等20多个少数民族主要居住地:酉阳、秀山、彭水、黔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与石柱土家族自治县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挖掘和整理出了具有代表性的传统体育项目:天地球、芦笙舞、摆手舞、竹铃球、铜铃舞等。并略作分析,试图为三峡库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健康发展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从文化入手探讨工艺与工艺文化,阐述工艺文化的释义、内涵与范畴。论及工艺文化来源于社会生产,产生于社会实践,是社会文明的标志。在此基础上,深入探讨工艺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关系,论证一个民族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工艺文化。在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提醒人们关注工艺文化,重视工艺文化,借助工艺文化的发展来让自己的国家变得更加强大。  相似文献   

18.
沈从文小说与苗族盘瓠崇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从文在湘西苗乡长大,且自身有着苗族血统,他的小说创作深受苗族盘瓠崇拜的影响。作为盘瓠崇拜实体的狗是沈从文描写得最多最鲜活的动物,他笔下的狗或是男女性爱的隐喻,借其雄强的生命力来对抗现代都市男性的“阉寺性”,或是湘西苗族文化的守护神,抵御外来文化对苗族文化的冲击。盘瓠崇拜赋予了沈从文小说以独特的民俗文化内涵。同时,汉文化的影响也是沈从文不可回避的,其对苗族盘瓠崇拜的叙写不同程度地涂抹了一层汉文化的色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