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感悟是指人们对自然和社会中某种现象产生的一种顿悟性认识。感悟作文是以触发、培养和应用学生的感悟为目的的有别于技法作文的一种作文形式。它以获得感悟为出发点,以表达感悟为终极目标,触发学生感悟,让学生有“感”而写,有“悟”而发,不作无病呻吟,抒写“本”我、“真”我,变“要我写、我厌写、我懒写”为“我要写、我想写、我能写”,从而上升到“我活写、我巧写、我乐写”的境界。  相似文献   

2.
初中多以写记叙文为主,笔者在这里就学生怎样写好记叙文,根据多年实践,谈谈如下的思考。我认为,要想把记叙文写好,就必须在“真”、“情”、“美”、“新”四个词上狠下功夫。  相似文献   

3.
目前语文教学。每堂课都书声琅琅,学生读得声情并茂,这是一件好事,也是应该达到的境界。“读”是“本”,是“源”,但不应该是“唯一”。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语文教学。要指导学生扎扎实实地练好基本功。字、词、句、篇。听、说、读、写样样都不能马虎。所以在学生阅读的同时。巧妙地穿插写。这正是现代语文课堂的需要。“读写结合”是语文教学的“根”。我们要找准写的生长点。激发学生的情感,激活学生的思维,写出语文的精彩。  相似文献   

4.
刘旺 《考试周刊》2010,(55):49-49
由“教”到“不需要教”,中间的过程长短不一,在语文教学中要想缩短这一进程。教师就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不失时机地教给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①中职作文教学初探,中职学生的作文课出现“老师望文心叹、学生说文心烦”的现象。⑦打消学生写作文的念头,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回归自然,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使学生由原来的“要我写”,变成“我要写”。③增加训练时间,给学生自由的写作空间,拓宽立意范围,指导学生品评优秀的文化艺术品。  相似文献   

6.
在当前新课改的前提下,政治课要想真正“活”起来,“动”起来,我们就要引进“大政治”的概念,即政治生活化,生活政治化。“写”乃是各种能力的基础,因此,在我的政治课上,“写”成了重要角色。通过“写”,使学生学习兴趣激增,从以前怕上政治课到现在等着上政治课。笔者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培养和提高学生“写”的兴趣和能力。  相似文献   

7.
每到期末年尾,总免不了写这样或那样“总结”。对这写“总结”不少教师颇有微词:教师从早忙到黑夜,那有时间写?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盘学生,有啥好总结?真的是那样的吗?我倒觉得,总结要写,并且要认真地写,总结因“写”才灵动。  相似文献   

8.
吴宗彦 《山东教育》2005,(34):29-29
今天要上的作文课是“假如我会克隆,我要……”我先让学生交流课前查阅的有关“克隆”的资料,了解什么是克隆,克隆在医药、基础医学、农业、畜牧业等方面的作用。然后讨论自己准备写“克隆”什么,“克隆”的东西对人类有什么益处。让学生扮演“校园电视台”的小记者,采访“小科学家”——同学们的“克隆”理想。孩子们的思路渐渐打开了,便开始动笔写却来.  相似文献   

9.
最近,我阅读了《江苏教育》(2007年第11期)海安县曲塘镇中心小学陈进春老师写的《“小题”也要“大做”》,文童主要谈习题开发,陈老师讲了两点:一是“小题”能“大做”吗?二是“小题”怎样“大做”呢?文童最后是陈老师的思考:“小题大做”要注意些什么?主要写了三点:一是教材中哪些习题需要开发?二是所开发的习题难易度如何把握?三是开发的习题怎样组织学生练习?我认同陈老师的三个注意点。但我认为还有一点非常重要.就是习题开发时。价值引领不可缺失。下面结合我听的一堂课,谈谈对这个问题思考。  相似文献   

10.
《小学语文》2011,(6):17-17
2011年第四期的(《习作:为何而作.为谁而作?》让我面对作文教学豁然开朗。第一,习作教学应从生活需要出发,解决学生为什么要写的问题。作文教学时,教师应创设情境,让学生意识到写作是交际应用的需要,是情感倾泻的需要。引导学生将习作与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写的同时体味到“写”和“成功”的快乐。第二,习作教学要站在学生的立场上。生活是习作的源泉,同样也是作文语言的源泉。教师在命题时,  相似文献   

11.
倪呜 《小学语文》2014,(3):38-39
记得我在写“教学理念”一栏时,不假思索地写下了“让学生需要我,让学生可以离开我”这句话。在这一理念的指引,我自然而然立足于学生之“需要”去审视教学内容、审度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12.
《中文自修》2010,(4):46-47
题目看似简单,但所赋予的信息在审题时不可忽略,“一路”一词需写出一段经历或展现一个过程。“与你”两字要读出“与你”的一个对象,要从。我”或“他”的角度入笔叙述。“同行”则包含两个信息,一是重点写“你”的故事,二是“我”或“他”需是亲历者,或是旁观者。按常识,用第一人称“我”的视角写,比较讨巧。  相似文献   

13.
什么是“写”?“人为什么要写”? 在习作教学中,重视对学生习作“兴趣”的培养已成共识。  相似文献   

14.
在现实的作文教学中,学生们常常说“我不知道写什么”,又有人说“我怕把作文写偏了,写离题了”,其实,写作文不应局限于话题本身,而应当由话题展开去,写点有广度、有深度的东西。因为学生中“怕写偏、怕离题”而不敢动手写的心理,必然会造成事例的“小”“少”,写出来的作文也是或者内容贫乏,或者言之无物.具体表现在:  相似文献   

15.
孙丽华 《新作文》2004,(10):34-35
作教学是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应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与实践性,变“要我写”为“我要写”。作教学中如何体现“双自主”呢?实践证明下面四种课型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6.
众所周知,向老师“报告”,在小学生中是常有的事,甚至是他们的一大“需要”。让学生在切实的“需要”下作文,能变学生“要我写”为“我要写”。  相似文献   

17.
一次课上,我让学生誊写作文。巡视时,我发现有个学生竟然竖着誊写。当教师的都知道,要求学生誊写作文,不仅是为了让学生练字,也是为了培养认真书写的态度和习惯。我问他为什么这样时,他竟振振有词:“是在学古人啊!古书不都是这么写的吗?”听他这样说,其他学生都看着我,有的还“不怀好意”地笑了笑,似乎在说:“他就这么写,看你怎么着?”  相似文献   

18.
多少年来,学生的习作训练,都是在老师规定的题目、限定的内容、指定的方法中进行的,发挥不出主动性和创造性。我在学生习作训练中,以激发习作兴趣为前提,让学生轻松自如地用“我”之笔,写“我”之见,抒“我”之情,扬“我”之趣,效果颇佳。一、注意命题的针对性习作命题要尽可能  相似文献   

19.
学生毕业前的最后一节课,我微笑着走上讲台,让学生随意写一个最难写的字。学生有的写“夔”字,有的写“棱”字,有的写繁体字。我笑着摇摇头,在黑板上写下了大大的“人”字。  相似文献   

20.
教学“竹”字时,经验告诉我学生容易把第五笔“横”写成“横钩”。为防患于未然,我指导学生一笔一画地写,写到第五笔时特意强调这一“横”要写得笔直,丝毫不提“横钩”二字,以防误导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然而,作业收上来仍有学生写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