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随着学界对李劼人《大波》研究的深入,对《大波》与“历史小说”之间的关联出现了质疑之声,而与之相关的李劫人与左拉的关系,李劫人是自然主义作家还是现实主义作家,其《大波》是自然主义的还是现实主义的等等问题,成为我们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论文借用当年的重要评论者——郭沫若与曹聚仁——的言说进行分析,指出了它们之间的差异,认为新旧《大波》都是对辛亥历史的不同叙事。  相似文献   

2.
贾平凹先生的长篇小说《极花》是一部饱含批判精神的现实主义作品,通过象征主义手法的使用,将"高跟鞋""极花""剪花花"等多种意象集中于小说女主人公胡蝶一身,表达了贾平凹先生对于乡村女性命运的关注以及中国贫苦农村发展现状的担忧。  相似文献   

3.
李劼人的长篇小说,以其"编年本"的形式,揭示时代发展的全景式笔法和对社会生活、地方风俗的精细观察与描摹,体现着法国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精神传统,正是在这里使李劼人与法国先驱者的名字发生了本质意义上的联系,也正是在这种意义上,人们称誉他是"东方福楼拜"、"中国的左拉"。  相似文献   

4.
作为曹禺艺术上最为成熟的一部剧作,《北京人》的成功除了剧作的现实主义倾向外,还要得益于剧中象征主义手法的运用。剧作中,破落的"曾宅"象征着父权及父权所代表的封建思想文化的衰微;象征着死亡的"棺材"是没落的封建阶级及罪恶的资产阶级的归宿;令人厌恶的"耗子"是曾家子孙生命状态的真实写照;"北京人"则象征着远古北京人、以曾家为代表的北京人及剧作家理想中的北京人。通过"曾宅""棺材""耗子""北京人"这四个典型意象的使用,剧作家不仅将曾家这座大院里的丑恶与善良、黑暗与光明生动地展现在读者眼前,同时也对落后阶级的结局做出了暗示。一个古旧的家庭行将就木,新的生活即将到来。  相似文献   

5.
李劼人新旧两个版本的《大波》在人物塑造、叙述策略以及地方文化表现方面都有着重大差异,这些差异造成了新旧《大波》在艺术特点上各自的缺陷。个中根源在于,李劼人在新旧《大波》创作的背后有一种共同的历史小说创作观误区,即在创作中把历史的现象总和看成了历史本身,这一点对于我们全面看待《大波》的艺术特点以及深入认识李劼人历史小说创作的内在机制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地域文化描写是李劼人小说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本文以《死水微澜》为例,探讨李劼人在其作品中如何发挥地域文化的作用,经由文化的细微变动中,将表现历史、展示巴蜀地域文化以及铺衍故事完美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7.
李劼人“三部曲”的修改和重写,是文学史上的重要现象,是对其文学观念和思想重构的努力.“三部曲”的修改和重写是建国后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过程中的必然选择,是为了满足革命现实主义指导下的创作要求,这既有时代选择的J必然性,又有个人淹没在时代潮流里的典型意义.  相似文献   

8.
李劼人的《死水微澜》与阿来的《尘埃落定》两部小说前后相隔数年,两部小说在女性描写上各有侧重,但又呈现出一些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历史小说的历史观和道德观有依附于正史的特点,但是这种特点在近现代已经开始动摇,30年代李劼人的《死水微澜》开创了以"风俗史"写历史的先河,为历史小说带来了新的风貌。而80年代莫言的《红高粱家族》突破了"革命历史题材"小说的红色经典英雄史诗叙事,成为了新历史小说的代表作。李劼人的《死水微澜》和莫言的《红高粱家族》,尽管书写于不同的年代,但都表现出了与传统历史小说不同的历史观和道德观,并较好地完成了史性与诗性的融合。  相似文献   

10.
2015年第4期:说"炫""炫"在当今是个高频词,前几年的"炫富"曾引发国人大范围的争论,后来陈光标的高调"炫慈善"又让人对"慈善"重新认识。如今,"炫"更是遍及普通人的生活,在微博、微信等平台时见众人"炫美食""炫幸福""炫友情""炫奋斗""炫成绩"……网上流传甚广的学霸"炫"错题  相似文献   

11.
李劼人因"大河小说"独占中国文坛一角,小说中大胆而叛逆的女性群像因为表现出鲜明而执着的现代追求,一直备受论者关注。但由于传统的影响、时代的局限、地域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又使这些女性又不可避免地带有"未完成"的现代特征:她们的反叛以男性依附为基础,自觉或者不自觉地回归传统,呈现出不彻底性。同时,作家本人在塑造女性群体时的无法突破的思想困境,也造成了"大河小说"女性的"旧式"。或许正是因为这种"未完成"的过渡性,使李劼人的"大河小说"的意蕴变得更加丰厚。  相似文献   

12.
随着翻译研究的不断深入,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理论方法来探究与文学翻译相关的现象和问题。伽达默尔阐释学的三大哲学原则,即"理解的历史性""视域融合""效果历史"对文学翻译产生了很大影响。研究的文本来自德国著名诗意现实主义小说家特奥尔多·施笃姆的重要代表作品《茵梦湖》的三个中译本。通过对比分析郭沫若、巴金和杨武能三个中文译本,证明伽达默尔阐释学的三大哲学原则对文化翻译的指导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李劼人文学创作与法国自然主义的关系,对于理解李劼人的文学创作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无论在其历史小说的模式上,还是在女性人物的塑造上。在李劼人成熟时期的作品中,不难发现李劼人的历史书写具有浓厚的自然主义的因素与气质,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可以说李劼人是法国自然主义精髓的真正呈现者。  相似文献   

14.
【岳麓谈新·开栏词】岳麓传统,尤尚"博学多思""知行互发""实事求是""明体达用"。今岳麓人承其志,组编历史教科书,参与中国历史新课改,可谓激扬文字、励精图新。岳麓书社与本刊合办"岳麓谈新"专栏,邀中学师生赐稿参与,以岳麓版历史教科书内容为主要依托,探讨课改的新理念、新思想、新内容、新方法、新实践,一切皆求力行新课程之"新"。岳麓谈新,以文会友,交互协商,用心谈新。岳麓谈新。热忱期待您参与!  相似文献   

15.
在银河另一端的比斯特(Beast)星上,有一个单独完成进化、自称比斯特人的种族,这个种族在海、陆、空领域建立了各种各样的文明……在这个神秘星球上,散落着一种名为"圣物"的神秘立方体。这个神秘立方体由"顶部""躯干""底部"三个部分构成,如果能收集  相似文献   

16.
笔认为:浓浓的成都情结,是李劼人小说独具艺术魅力的主要原因。本探讨了李劼人成都情结的成因及表现,认为蜀化的熏陶、丰厚的生活积累、独特的人生体验、对家乡的绵绵深情、法国学的影响,是形成李劼人小说成都情结的主要原因。在作品中成都情结主要表现为:用成都话,写成都人,言成都事。  相似文献   

17.
《雾都孤儿》的作者查尔斯·狄更斯是19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他特别注意描写生活在英国社会底层的"小人物"的生活遭遇,深刻反映当时英国复杂的社会现实,为英国批判现实主义的开拓和发展作出卓越的贡献。《雾都孤儿》是查尔斯·狄更斯批判现实主义小说的代表作,通过批判现实主义的手法揭露维多利亚时期的社会问题。本文从《雾都孤儿》塑造的人物形象及影响因素出发,分析维多利亚时期批判现实主义的特征及在《雾都孤儿》中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8.
教学目标1.积累相关的文言词语;了解"说"这种文体的特点;2.理解"千里马""伯乐""奴隶人"的深层含义;了解托物寓意,以事寓理的议论方法;3.了解作者对古代封建统治者压抑摧残人才的愤慨之情,树  相似文献   

19.
正近日,听了南通市祝禧老师执教的《水》一课,深受启发,下面做些赏析。【片段一】师:(出示:水平如镜、清泉潺潺、碧波荡漾、洪水滔滔)请同学们读读这几个词语,选择一个或几个说说读了以后的感觉。生:"清泉潺潺"让我们听到了悦耳的水声。生:"水平如镜""碧波荡漾"让我看到水的不同形态。生:"碧波荡漾""洪水滔滔"都写了水,但给人的感觉不同,前者让人愉悦,后者让人心惊。……  相似文献   

20.
在总结前人思想的基础上,通过对战争领域的深刻洞察,《孙子兵法》提出了"兵无常(成)势""因敌而制胜""因敌变化而取胜""必以全争于天下""兵者诡道""兵以诈立"的因变思想。这一因变思想,是对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极大肯定,是其疑天而取人思想的逻辑发展,体现了历史的进步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