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1 毫秒
1.
中国人对色彩的认识是与民族心理、民俗习惯及时代精神联系在一起,从属于中国传统的文化心理,形成系统的用色理论和方法。中国画色彩的运用正是在总结了各方面社会实践基础上产生的,它对中国绘画色彩学的进一步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近代以来,随着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冲击,西方绘画理论、技法被不断引进,使中国画的表现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但是中国画也由此发生着巨大变化,甚至受到某种限制。西方现代科学光色的研究成果运用在绘画上,成为写实画风的色彩理论依据,这一依据对中国画色彩的传统理论带来很大冲击。但是无论如何,"随类赋彩"或以情运色始终是中国画色彩发展的主线。  相似文献   

2.
中国画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绘画,它扎根于中华民族丰厚的土壤之中,历经数千年文化积淀、发展,已成为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瑰宝之一。它包含了中国人的文化素养、审美意识、思维方式、美学思想、哲学观念以及技法、理论等,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特色。《初中美术新课程标准》中初中阶段的中国画教学标准为"学习中国传统绘画的形式和方法,进行练习",对初中阶段中国画的教学提出了要求。  相似文献   

3.
中国画是具有中国艺术精神的、明显区别于其他画种的、有强烈个性特征的独立画种;中国艺术精神是中国文化的彰显;中国画个性特征是不同于其他民族绘画样式的独立的绘画艺术形式,只有中国艺术精神和中国画个性特征的完美结合,才能保持中国画的纯粹性,中国画在世界艺林中作为一个独立的画种也才有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历史悠久,其中书法文化是比较重要的一项,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流传至今。书法是一项历史悠久的艺术,早在很早之前就有人提出"书画同源"观点,它的意思是说中国绘画和中国书法关系密切,两者的产生和发展,相辅相成,相互影响着对方,一起发展。书法学习不但能够使学习中国画的学生陶冶情操,养成平和的心理素质,还能从艺术的层面,增加学生对美感的认知,从而提升学生的绘画水平。由此看出书法教学对于学生学习中国画是有很多好处的。文章写了三点,叙述了书法与中国画的联系,笔墨在中国画中的重要作用以及书法教学为中国话提供的有利填充。  相似文献   

5.
20世纪初,对传统文化的怀疑和否定,同样也影响着中国画的何去何从。黄宾虹的艺术实践是坚持绘画民族性和尊重艺术规律的时代性的具体体现,基于绘画发展观上的“宁迂毋妄”的主张是对中国画传统的重视和强调,是对艺术家的学术良知和社会责任意识的呼唤,本文通过对黄宾虹的画学理论和绘画作品的研究,从而确认黄宾虹这一理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美术专业开设的课程有国画、油画、素描、版画、色彩等其他画种,中西方的技法都有。虽然中西方美术在绘画方面有相通的地方,但是由于社会背景、文化习惯以及审美观念等不同,使中西方在绘画观点上存在较大的差异。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绘画专业的学生对中西方绘画观点的差异没有充足的认识,对中西方绘画的本质没有足够的掌握,绘画思维的转换比较迟缓。另外,西方的现代艺术文化不断进入我国,绘画专业的学生只是一味地追求个性而忽视了我国的传统文化理念,从而导致学生对绘画专业知识的掌握只是停留在材料性能和技法上。所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在结合民族绘画的基础上进行中国画的教学,分析中华民族传统绘画的特点,从而提高绘画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7.
素描作为中国画的精髓,是一种绘画情感表达的主要手法,在时代不断发展前提下,中国画观念也在不断更新,因此中国传统绘画中素描表现不断改变。一幅好的中国画应该具有时代笔墨语言,而其中素描的表现形式探索,使其成为中国绘画语言表达的重要手段,同时使得我国传统绘画更具有艺术性和时代美感。本文具体探讨中国传统画中素描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8.
中国画的变革究竞有没有底线?这条底线是什么?注重在绘画中经营诗的意象,笔墨技法营造意蕴相因相成不可分割,这是决定着中国画与西洋画的本质区别。中国画的审美价值体系以及技法体系也在极大程度上与其诗意化特征相关联。这应当是中国画的底线。因此,在美术专业的国画教学中,应该重视古典诗词和古代文论的教学,牢牢把握中国画的底线,设置相关的课程,彰显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9.
在全球化的进程中,中国画的现代性是一个突出的和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现代性作为一个世界性的概念,对于不同的国家和民族文化而言,有着不同的内涵和表现形式。对于中国画来说,其现代性是建立在与西方绘画相互碰撞的基础上的。随着时代和观念的变化,传统的中国画,尤其是中国文人画的审美取向、价值追求和表现方法等,都与现代性要求不相符,并与现代人的审美心理产生了较大差距。从根本上讲,中国画的现代性是其与西方绘画碰撞和交融过程中出现的一种具有现代意义的客观现象。  相似文献   

10.
刘柯 《职大学报》2009,(2):35-36
留白是中国传统绘画艺术千锤百炼的结晶.这种艺术思想源于传统的中国哲学思想中虚实相生的原理.中国画论关于黑与白的辩证关系,不仅使中国画主体更突出,形象更引人注目,更通过虚实的对立统一,扩展中国画画面的意境,使其意境更为深远,境界更为广博.  相似文献   

11.
黄胄以及同辈用速写或者素描来改造中国画的方式深化了现实主义对中国画的禁锢和约束,使中国画离本来追求意象表达的主旨越来越远,同时以现实主义为根本的写实主义写实方法又把中国画推向现代艺术的反面,这既不利于中国画对传统文人画的回归与借鉴,也不利于把中国画改造成为更加尊重自我感受的现代中国画新方向。  相似文献   

12.
刘代明绘画之道,一是善于吸取中国传统绘画中丰富的养料,笔墨之中体现出扎扎实实的中国画基本功。二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既源于自然又不拘泥于自然的真实,把对自然的领悟与情感融入到具体的物像之中。三是创新,在继承传统绘画的基础上,对中国画的构图造型、笔墨运用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  相似文献   

13.
劳伦斯·宾雍在诗学方面的造诣,直接影响着他对中国画的理解以及对诗画关系的思考。宾雍将“节奏”视为诗歌与绘画的基本原则,以弥合诗画形式间的差异。他又从诗学的视角对中国画的“气韵”作出了丰富的阐述,并从华兹华斯等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表达中发现了中西艺术有着沟通的可能性。宾雍对中国画的认识没有局限于艺术史的概述,而是在研究中体现出了一种跨文化的诗画关系思想,不仅为欧洲人欣赏中国画树立了一个新的审美和思维方式,同时也以独特的视角为中国画研究提供了富有启发的实践范本。  相似文献   

14.
近20年来,西洋传统绘画技法在中国迸发出新的生命力。本文从西洋传统绘画中丹培拉技法和油画技法两方面切入,对介于以上两种材料技法优劣性之间的"混合技法"进行研究,以期在此技法研究上对绘画创作提供更多可能性,为完善中国的西洋绘画技法体系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5.
中国画的写意性本质是建立在中国传统哲学基础上的.它在精神内核和表现形式上是完全不同于西方古典绘画写实主义的另一绘画范畴.在经历了上世纪末中国画发展的徘徊期之后,我们应该勇敢地走出西方写实主义和林林总总的现代主义理论遮蔽,在中国民族绘画与西方绘画平等进行对话的基础上,坚定地走自己的路.  相似文献   

16.
所谓中国画,大致上是指以水墨宣纸为媒材的绘画方式.从表现手法看大致可分为传统文人画方式、写实方式、抽象方式等,在当代艺术注重意念表达,材料、媒介居于次要地位的今天,在中国画从表现手法到材料经历千余年已臻于及至的状态下,拘泥于画种中的中国画发展空间确实有限.  相似文献   

17.
高校美术专业的中国画教学是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其主要特点有三:一是具备很强的民族性,二是具有很强的绘画性,三是具有世界性的东方艺术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的综合素质和对社会的要求日益增高,对中国画艺术的认识也普遍提高。而传统中国画的教育形式主要有二个方面,一是师徒传授的自学模式,二是画院体制。通过对传统中国画的教育形式的了解和认识,进一步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基础和基本精神,从而对现代高校中国画教学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文化宏观、整体的思维方式和独特的审美趣味孕育了中国传统绘画的生命精神.决定了传统绘画的空间意识和表现特性。中国传统绘画空间的表现特点主要体现在自由性、意象性、节奏性等方面,继承和拓展传统绘画的时空意识及艺术精神特征,对当代中国画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对于20世纪50年代在意识形态作用下的中国画,虽无法用纯美学的角度解读,但我们应打破惯有的"政治阐释的绝对视界"以及"去政治化"的极端对立,不能忽略中国画在其实践中自身的审美维度,"艺术为大众"的思想实现了传统文人画从对个人情感的伫立到大众人生的关照,使中国画在现代转型中突破了"雅"与"俗"的对立,为现代中国画的多元发展提供了选择,保持了当代中国画发展的生态失衡。  相似文献   

20.
站在世纪之交,很有必要对中国画在现代化大潮中的兴衰沉浮进行一次反思。中国画在20世纪的兴衰沉浮,是与中华民族的整体命运紧密相连的。考察中国画的发展变化,必须把它纳入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大框架中。自五四运动提出“打倒孔家店”到70年代批林批孔,中国画与中国传统文化一样,受到了不应有的冷遇。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画与中国传统文化一起被重新认识和评价。历经东西方现代化思潮的洗礼,中国画应把握当前的历史机遇,开拓一条既有时代文明水准又有民族之魂的通路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