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初中电路问题的分析一直是教师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学生认为学物理难的一大因素,本文针对初中阶段电路及电表的特点,通过三个步骤轻松解决电路分析问题,即通过电路简化、电表对应、电路判断  相似文献   

2.
主要是从dE/dt=0出发,对不同的电路问题进行探讨,从而得出电路的微分方程。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高考对电路问题的考查多集中在电路的变化、电路故障的检测、含电容电路以及含电表(理想或非理想)电路问题的分析上,以选择题或填空题的形式出现.  相似文献   

4.
放大电路引入自举电容C可改变电路的有关特性,本文以OTL放大电路为例,阐述引入自举电容后,对电路性能的影响,这是文献[1],[2]涉及而未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曹金良 《物理教师》2003,24(10):22-23
串并联电路的识别是否正确,直接影响到电路规律的应用,而这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历来是个难点问题.本文从加强学法指导的角度,谈谈笔者在教学中的做法及体会. 常见的初中教材与串并联电路是这样定义的:“把用电器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的电路,叫做串联电路;把用电器并列地连接起来的电路,叫做并联电路.”根据这  相似文献   

6.
指出确定晶体管单管放大电路组态时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了讨论,给出确定的一般方法及单管放大电路的通用电路.  相似文献   

7.
针对学生在分析电路故障问题时的困惑,文章从"简单电路"和"家庭电路"两方面提出相应的分析处理方法,帮助学生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在电路的学习中,同学们往往觉得串联电路的识别很简单,计算题的难度也不大,而它的电路变化题和电路故障分析题通常比并联电路难。但若巧用串联电路分压原理,就能方便快捷地解决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9.
在直流电路中,当开关接通或断开,改变电路结构时,或者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键,改变某一部分电路的电阻时,电路中各部分的电流、电压和电功率都会随之发生变化.正确分析此类动态直流电路问题的方法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0.
在电路分析问题中必须处理好的一个细节就是识别电路,如果电路判别有误,那么一切努力都会付诸东流.而要正确识别电路结构,就必须熟练掌握两种基本电路的特点、性质和必要的推论.  相似文献   

11.
判断电路的连接方式是学习电路问题和进行电路计算的基础。判断电路连接时,不能单从电路形状去判断,应抓住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基本特征分析识别,可通过下面几种方法去判断。  相似文献   

12.
针对电路基础知识难学难教的特点,对叠加定理进行深入研究,可以强化电路基本定律和基本分析方法在课程实施中的融合。教学实践表明,深入理解叠加定理能激发学生学习电路的兴趣,培养其利用电路分析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后续学习打好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高瑛 《天中学刊》2001,16(5):111-111
简单电路就是各部分是以串、并联形式联接的电路 ,复杂电路就是至少有一部分电路既不是串联也不是并联的电路 .简单电路一般采用串并联公式进行分析与计算 ,对复杂电路 ,要应用基尔霍夫定律去分析 .因此 ,要解决电路问题 ,首先要分清电路的类型 .实际电路的形状既不规范又很复杂 ,如何迅速区分电路类型是化简、分析、计算电路的前提 .本文就二端无源网络谈两种电路的特点和区分方法 .简单电路与复杂电路的特点图 1 ( a)是一个简单的混联电路 ,假定电流从 a点进 ,b点出 ,各支路电流的流向显然是 a→ c→ b,即不论电路参数 (各电阻的值 )如何 …  相似文献   

14.
针对电路课程实验教学的特点和实验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引入仿真软件NI Multisim10.0构建虚拟电子平台,对等效电源电路、谐振电路和三相电路进行实例探讨。实践表明,学生在这个虚拟实验平台上动手搭建电路并进行仿真,不仅提高了动手能力,也提高了实验教学的效率。  相似文献   

15.
吴秀花 《考试周刊》2013,(60):137-138
<正>解答电路问题时,首先要明确电路的组成部分,而弄清用电器的连接关系是关键(才能找出用电器之间的电流、电压、电功率等的关系)。电路问题可以分为直流电路问题和交变电路问题,也可以分为部分电路问题和闭合电路问题,即直流电路问题有部分电路问题和闭合电路问题;交流电流问题也有部分电路问题和闭合电路问题。部分电路问题的主要解题依据是部分电  相似文献   

16.
袁秀青 《中学生电脑》2006,(12):I0020-I0021
电路分析是学习电路的难点和关键,也是解决有关电路问题的“入场券”。现列举几例,供同学们在应用中作参考:  相似文献   

17.
初中物理电路问题是电学知识的代表,是学好电学部分的基础,学生丢分较多,其原因主要是学生不会分析电路,不能准确地判断电路的连接方式,准确辨别串联、并联,还是简单电路。在教学中,我从实物连接和电路图入手,帮助学生掌握好串并联电路的特点,总结了识别电路的常用方法,分别是电流法、拆除法。  相似文献   

18.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是两种最基本的电路连接方式,正确识别串联、并联电路是正确分析解答电路问题的基础和关键,是学习电学的难点.为了帮助同学们突破难点,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识别电路的方法,供学习时参考.  相似文献   

19.
在建立电压并联反馈电路模型基础上,推导出放大电路中的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输出电阻的精确计算公式。提出了新的计算方法,从而解决了放大电路计算不方便,精确度不高、准确性不够的问题。进一步揭示了基本放大电路、反馈电路元件参数对反馈放大电路的影响关系。给设计出高性能放大电路及电子仪器指明了方向,同时使电压并联反馈电路的计算更方便。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静态电路和动态电路的特点及区别的分析与归纳,让学生掌握动态电路的简化方法,从而达到让学生能够对复杂的动态电路和静态电路轻松解析的目的,进而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