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1/4车辆模型为研究对象,建立了以悬架刚度和阻尼为设计变量,以车身加速度和车轮动变形两者最小为目标函数的多目标优化问题,在路面不平度输入的条件下,运用遗传算法和并列选择方法对问题进行求解。最后对比了优化前后悬架的性能指标(车身加速度、悬架动挠度、车轮动位移),车身加速度优化后比优化前的均方根值降低了约44%,轮胎动位移优化后比优化前的均方根值降低了约11%,对比结果表明通过本文方法实现的悬架最优化设计对改善车辆的乘坐舒适性及稳定性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为了优化被动分数阶电动汽车悬架的参数,引入车身振动加速度、悬架动挠度、轮胎动载荷和电机垂直加速度这4个平顺性指标,建立含分数阶被动控制悬架系统的三自由度1/4电动汽车非线性模型.利用蒙特卡洛(Monte Carlo)算法对悬架参数的不确定性进行仿真及灵敏度分析,并选取灵敏度高的参数,采用改进的粒子群优化(particl...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车辆主动悬架系统为研究对象,建立了1/4车辆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simulink模型,并设计了PID控制器,然后运用遗传算法对相关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实现了主动悬架的最优PID控制.最后对比了主、被动悬架的性能指标(车身加速度、悬架动挠度、车轮动位移),结果表明通过本文方法实现的最优PID控制器对于改善车辆的行驶平顺性和稳定性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为了获得更好的汽车平顺性,构建1/4汽车主动悬架模型,采用悬架动挠度、车身动位移、轮胎动载荷和轮胎垂直速度等4项指标进行近似衡量,提出基于改进萤火虫优化算法(FA)的汽车悬架PID控制,并与基于LQR控制、基于Fuzzy-PID控制下的汽车悬架平顺性进行对比。仿真结果显示,基于改进FA优化的PID控制的4项指标峰值均大幅降低,峰值最高下降36.1%,证明基于改进萤火虫优化算法的PID控制可提高汽车平顺性能。  相似文献   

5.
建立了半主动悬架支撑下1/4车的振动模型,推导了其运动微分方程,运用matlab/simulink工具箱模拟了汽车在40m/s和100m/s两种工况作用下B级路面的随机激励,并编写了1/4车模型在随机激励作用下频域响应求解的仿真框图程序。结果表明,带有PID控制器的半主动悬架与被动悬架相比,明显地降低了车身加速度,即明显改善了汽车平顺性:在时速为40m/s时,车体的振动能量峰值减少了69.8%;在时速为100m/s时,车体的振动能量峰值减少了65.5%;相较于高速工况下,半主动悬架在车速为中低速时,对于平顺性的改善的作用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6.
路面的激励作用会使车辆在行驶过程中产生颠簸和振动,严重影响汽车行驶平顺性和乘坐舒适性。建立了1/4汽车主动悬架数学模型,提出一种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控制策略。该方法利用了模糊控制鲁棒性强和神经网络控制收敛速度快的特点,对系统参数进行实时在线调整;同时,以悬架动行程、车轮动载荷以及车身垂直加速度为衡量指标进行仿真分析和测试研究。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控制策略可以有效减小汽车在行驶中因路面激励作用而产生的振动,大幅改善了车辆操纵稳定性、汽车行驶平顺性及乘坐舒适性,鲁棒性强,有一定可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对有限频段内汽车悬架系统的时滞反馈控制参数优化问题进行研究。首先,建立时滞加速度反馈控制下 1/4 汽车悬架系统力学模型,推导出车身和车轮加速度幅值的解析表达式;其次,通过对系统稳定性分析,得到关于反馈增益系数和时滞的稳定性分区图,以数值计算验证稳定性分析的正确性;最后,在有限频段内以最大车身加速度变化的百分比为优化目标,以反馈增益系数和时滞为优化参数,利用粒子群优化算法获得有限频段内最优反馈增益系数和时滞。实验结果表明,与被动汽车悬架系统相比较,最优时滞反馈控制下汽车悬架系统的隔振性能获得了明显提高,在最优时滞反馈控制参数取值下,有限频段内车身加速度幅值至少降低37.27%。  相似文献   

8.
为进一步改善车辆座椅乘坐舒适性,设计了3种分别基于负刚度结构单元(NSE)、阻尼结构单元(DE)及负刚度-阻尼单元(NSDE)的座椅悬架系统.建立了座椅悬架动力学模型,以悬架位移幅和座椅加速度的均方根值为评价目标,考察了不同设计参数对座椅乘坐舒适性的影响特性,并利用遗传算法对悬架设计参数进行了优化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基于NSE和DE单元的悬架设计参数对评价目标的影响较大,通过参数优化分析发现DE的阻尼力比NSE的恢复力低98.3%,说明DE结构单元对改善座椅隔振性能作用有限.但引入NSE结构单元后,NSDE悬架系统的振动位移幅和座椅加速度的均方根值明显减小,有效提升了座椅的隔振效果,提高了驾驶员的乘坐舒适性.  相似文献   

9.
为了分析和评价具有半主动模糊控制的重型卡车空气悬挂系统性能,基于Matlab/Simulink软件建立了具有16自由度的三维非线性动力学模型.以座椅的平均垂直加速度响应、驾驶室的俯仰和倾斜角及动载系数(DLC)为目标函数,用半主动模糊控制方法对不同工况下的车辆空气悬挂系统进行了优化分析.结果表明:在ISO D级和ISO E级路面上,当车速超过27.5 m/s时,驾驶室侧倾角对重型卡车乘坐舒适性影响非常明显;在ISO B级路面车速为20 m/s时,车辆座椅的平均垂向加速度、驾驶室俯仰角及驾驶室倾侧角分别降低了24%,30%和25%.此外,在不同路况条件下,车辆的动载系数均有较大的降低.特别地,在ISO B级路面车速为27.5 m/s且满载时,车辆驱动轴处的动载系数降低了27.4%.  相似文献   

10.
通过多次实验和理论分析发现,高中物理教材利用公式α=ν22-ν21/2s 计算气垫导轨上滑块加速度存在的误区,利用作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α=2s(t1-t2)/(t1+t2)t1t2用改进方法测量气垫导轨上滑块的加速度并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1.
例1 汽车进站时,刹车后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的大小为2m/s2,前进了9m停下,求汽车从开始刹车到停止所需的时间. 解析(1)顺向思维: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v0,末速度vt=0,加速度a=-2m/s2.  相似文献   

12.
启事     
问题25.有一列汽车车队正在以v_1 =10 m/s的速度匀速行驶,相邻车间距为l=25m,后面有一辆摩托车以v_2=20m/s的速度同向行驶,当它距离车队最后一辆车s_0=25m时刹车,以α=0.5m/s~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运动,摩托车在车队旁行驶而过,设车队车辆足够多.求:(1)摩托车最多能追上几辆汽车?最多与车队中汽车相遇几次?(2)摩托车从赶上车队到离开车队,共经历多长时间? (sosololo@126.com)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车辆半主动空气悬架在不同路面下的平顺性和控制性能,以驾驶员座椅和车辆俯仰角的加权加速度均方根值为控制目标,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最优控制和车辆实际模型的机器学习方法.研究结果表明:车辆在72 km/h以上高速行驶时,软路面对车辆的平顺性有明显影响.基于机器学习,软路面工况下采用模糊控制的座椅和车辆俯仰角的加权加速度均方根值分别降低了30.20%和19.95%,而硬路面工况下无控制策略的座椅加速度和俯仰角加速度的加权加速度均方根值分别降低了34.36%和21.66%.这说明不同仿真条件下,该方法均能提高车辆的行驶平顺性.此外,为提高机器学习的效率,需要对其学习数据进行不断更新,以适应车辆的各种运行工况.  相似文献   

14.
以汽车半主动悬架为研究对象,建立了汽车二自由度1/4车体模型,提出了一种汽车半主动悬架的神经网络控制方法,设计了神经网络控制器,并利用MATLAB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该神经网络控制器用于半主动悬架的车身加速度和车身重心高度位移控制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
题目如图1所示,A、B两物体相距s0=7m,A在水平拉力和摩擦力的作用下正以vA=4m/s的速度向右匀速运动,而物体B此时以初速度vB=10m/s向右匀减速运动,加速度a=2m/s2,则经过多长时间A追上B()(A)7s(B)8s(C)9s(D)10s解析:多数同学的解答如下:设经过时间t物体A追上物体B,依据题意有vA·t s0=vB·t at2/2.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提高振动压路机的平顺性,提出了一种座椅悬架的半主动悬架(SAS)和准零刚度结构(QZSS)的组合.建立了3-D振动压路机的动力学模型,在弹塑性土壤各种工作条件下,对座椅的SAS和QZSS进行仿真与性能分析.将驾驶员座椅的加权加速度均方根值(aws)和功率谱密度加速度(PSD)作为目标函数,进行了试验研究,以验证模型的准确性.研究结果表明,与座椅的被动悬架相比,座椅的SAS显著提高了振动压路机的平顺性,而座椅被动悬架中添加QZSS比座椅的SAS更能提高平顺性.特别是QZSS添加在座椅SAS中,驾驶员座椅的aws和最大PSD值相比座椅的被动悬架分别降低了75.7%和74.3%.因此,将QZSS添加在座椅SAS中,可以进一步提高振动压路机的平顺性.  相似文献   

17.
针对不同悬架的性能特点,分别建立了被动悬架、主动悬架的车身与车轮两自由度振动模型,基于Matlab软件用白噪声法模拟了路面不平度随机输入,在此基础上,对被动悬架与主动悬架的性能进行了仿真对比.仿真结果表明:主动悬架能更好地衰减振动,因此具有更佳的平顺性.  相似文献   

18.
一、概念不清例1.(’96全国高考题)一物体作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时刻速度的大小为4m/s,1s钟后速度的大小变为10m/s。在这1s钟内该物体的 A.位移的大小可能小于4m B.位移的大小可能大于10m C.加速度的大小可能小于4m/s~2 D.加速度的大小可能大于10m/s~2 解答这道题,首先需要理解速度的概念和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作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1s钟后速度的大小变为10m/s”,说明1s后物体的速度可能为10m/s,也可能是-10m/s(即可能是匀加速直线运动也可能是匀减速直线运动),因而有:  相似文献   

19.
2009年江苏高考物理第7题原题为:如图1所示,以8m/s匀速行驶的汽车即将通过路口,绿灯还有2s将熄灭,此时汽车距离停车线18m,该车加速时最大加速度大小为2m/s2,减速时最大加速度大小为5m/s2.此路段允许行驶的最大速度为12.5m/s.  相似文献   

20.
一、利用解析法例1在一条平直的公路上,乙车以10m/s的速度匀速行驶,甲车在乙车的后面做初速度为15m/s,加速度大小为0.5m/s~2的匀减速运动,求两车初始距离l满足什么条件时可以使:(1)两车不相遇;(2)两车只相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