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迟子建小说的想象艺术中,有关历史记忆的书写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作家通过对历史叙事题材的日常化择取、对编年体历史书写的戏仿和散文化的叙事风格,展现的不仅是那个独特时代环境下带有鲜明地域、文化印记的最为生动鲜活的人类生存场景,更多的则是作家对于现实社会的凝重思索和对人性温情的热切渴望。  相似文献   

2.
美国普利策诗歌奖获得者、桂冠诗人娜塔莎·特雷瑟维(Natasha Trethewey)以书写美国非裔历史见长,个体叙事的历史化是其诗歌历史书写的主要策略。本文以特雷瑟维诗歌中的个体叙事为研究对象,探讨诗人利用诗歌创作技法对个体叙事进行历史化的途径,进而分析这一文学实践的社会文化意义。本文认为,特雷瑟维诗歌中个体叙事的历史化主要从叙事者设置、跨媒介叙事和诗体、语言风格等维度进行,目的在于重申美国南方非裔个体及其代表的社会群体的历史话语权,以期美国"精神流亡者"的历史及社会权力回归。  相似文献   

3.
《史记》所记感生神话,因其内容本身与《史记》书写手法存在悖谬,历来备受争议.司马迁通过隐去叙述者、构建完整的故事情节以及还原故事场景等高超的叙事手法,实现了神话向历史的转化.历史叙事下的感生神话,则实现了神话为历史书写服务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理解历史文学:叙事塑形与历史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文史沟通的角度,把历史文学统一到追问生活意义的叙事本体论上,把握历史文学背后的历史意识取向,是理解和评价历史文学的关键。历史文学是叙事塑形艺术的一种,其基本内涵就是既占有史料又参照生活的故事新编和文学书写。历史事实本身已然逝去,"回到过去"的追踪固然可嘉,历史文学也不排斥去占有史料、辨析渊源的基本工作,但更值得注意的是历史文学的书写的立足完全在于当代生活,历史意识是历史文学得以成立的根本。当代中国历史文学的书写在历史意识和当代立场方面存在着不少缺憾,不少作品流于历史主义。  相似文献   

5.
张沛 《语文知识》2010,(1):36-38
《额尔古纳河右岸》是一部关于鄂温克民族生存历史的作品。不同于一般史诗性作品的书写表达,作者对民族历史和民族生存进行了多方位书写。从现代文明的历史进程中审视元文明的失落,以日常生活叙事介入历史书写,在"人与自然"视角下观察民族的生存状态及生命韧性,构成了鄂温克族生存历史的书写途径。  相似文献   

6.
一、历史书写的多元化无论是从哪个角度出发,人类对自己历史的书写从没有停止过,自希罗多德和修昔底德时代开始,西方的历史编纂就采用了不同的文体——寺院编年纪、政治回忆录、博古论文等等。长期以来占主导地位的方式是政治与军事事件的叙事,其形式是大人物——首脑与国王——重要事迹的故事。自从法国史学革命以来,对历史的书写发生了转型,社会史、心态史、文化史、经济史的书写渐渐获得了发展的空  相似文献   

7.
英国黑人女作家伯纳丁·埃瓦雷斯托在其创作的奴隶叙事小说《金色的根》中重新探讨了大西洋奴隶贸易的历史及影响问题.作者在本书中通过假想黑人和白人在大西洋奴隶贸易中的身份发生颠倒的故事,重新书写历史.本文将该小说放在战后黑人书写潮流的背景下,从小说的非自然叙事手法为切入点,探讨小说中不可能的故事世界和非自然的叙述行为,继而探...  相似文献   

8.
历史书写要求使用真实的材料,要求遵守历史学的基本规范,但这并不能保证历史叙事的真实性,有时却会带来谎言的结果,这就是需要我们深思研讨的历史书写中的谎言问题。  相似文献   

9.
家族叙事是当代文学的一个重要主题,作为当代女性作家创作的家族叙事又因其独特历史内涵与文学表征而存在.在女性作家所构建的家族叙事作品里,女性、历史、书写、个体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知识谱系,它们是宏大历史的缝隙处作家主体的个性张扬.  相似文献   

10.
历史记忆在某种叙事逻辑和结构的支配下成为历史书写。历史书写不仅反映出认识主体的价值标准和认同,更反映出社会风貌。校史书写和校史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大学的校史书写在不同阶段呈现出不同面貌,这既是基于中国人民大学发展的复杂性,亦是由于书写者和书写时代的不同价值取向,更是因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大学的角色转型。当代的校史书写和认同教育既要考虑校史的复杂性,又应该注意到中国共产党对教育建设的复杂探索。  相似文献   

11.
历史学能不能进入历史,要看能否和现实发生交往,能否对人这一历史主体带来建设性的、反思性的、批判性的建构张宏杰的历史书写,实践着从知识历史学转向能力历史学,从精英历史学转向大众历史学,从教化历史学转向启示历史学的历史叙事路径。经由这样的转换,历史学进入了历史,历史接受了历史学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每个民族都在新的时代重新书写着自身的历史。基于不同的知识立场和情感立场构成不同的历史叙事。如何看待历史,关涉到民族精神的延传、文化复兴和未来发展的路向。价值合理主义的历史叙事即文化认同。文化认同表征强化着归属感和精神家园感。民族复兴首先是文化复兴,应以文化认同作为历史叙事的原旨和文化复兴的基点。  相似文献   

13.
90年代以来,由于时代变迁和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作家们自觉地对城市这一对象进行新的书写尝试。城市是现代化产物,以至于人们忽视了城市也有历史,如何将城市纳入现代性和历史化体系中成了关键,《长恨歌》和《繁花》让我们看到了城市叙事的可能。两者围绕大都市上海,在叙事、古典和现代结合、历史在场的处理等方面为城市书写提供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4.
"文革"结束后,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推进与政治转型的逐步展开,中国社会处在"后革命氛围"当中.在这一政治文化背景下,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革命历史叙事更加鲜明地呈现出多样的景观,在不同精神层面上展开了对经典革命历史叙事的重写,即革命历史再叙事.革命历史再叙事纠结在政治、市场、大众、知识分子等多重关系中.本文归纳、阐述了它们所表现出来的几种文化取向和书写方式--续写:文化怀旧中的英雄归来与神话再造;补写:历史疑惑中的思想偏转与话语突围;改写:批判视域中的理想解构与神圣祛魅;戏写:娱乐消费中的狂欢谐谑与传奇重构.当然这几种书写也常常相互纠结.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叙事实际上是根据唯物史观和一百多年来党的具体实践,对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以来至今180多年历史的书写。党的历史叙事内含科学性、政治性和文化性三重意蕴,经历了革命家个人撰史、中央层面集体学史、官方定期修史三个发展阶段,形成了始终坚持大历史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问题导向、坚持革命逻辑与现代化逻辑相统一的历史叙事范式。构建党的历史叙事,对明确党史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对党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对外讲好中国故事、展现人类文明新形态等发挥着重要现实作用。  相似文献   

16.
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以匠心的历史意识和叙事方式打开了中国作家书写历史题材的新思路。陈忠实的长篇小说《白鹿原》在对“民族秘史”的认识与表现上存在着与《百年孤独》的趋同现象;在艺术视角、叙事情境和结构模式方面两部作品又呈现出各具千秋的叙事策略。  相似文献   

17.
上世纪90年代的历史叙事对历史充满解构热情争颠覆欲望,它虽然是对革命历史叙事僵化历史现的反叛,但在打破意识形态神话的同时也导致历史价值尽毁.新世纪以来的历史小说把历史由背景推向前台,直接对历史发言,同时用理性反思取代历史解构,以敬畏之心书写历史,赋予历史多重意义,重新树立起历史的价值与尊严.  相似文献   

18.
孙斐娟 《柳州师专学报》2012,27(1):30-33,11
在市场经济和大众文化的影响下,革命历史叙事呈现出明显的娱乐化特征。富有吸引力的故事情节、世俗性的英雄人物和喜剧化的场景构成了当下革命叙事的大致样态。这种书写方式成功地满足了大众的审美心理,在市场上取得了成功。  相似文献   

19.
《盐道》是李春平最新创作的一部力求全方位展示巴山盐道历史文化的小说,他突破了以往对城市和官场的书写,开辟了一个全新的写作方向.我们可以发现,小说在叙事方式的选择、人物形象的塑造、地域文化和风俗的书写等方面都有着精彩的展示.这部小说在历史与文学写作的交织中,建立了一种清新明丽的叙事风格,塑造了一批“良”“善”的人物形象,再辅以独特的地域风俗和巫文化描写,探索出了一条用文学写作发展地方文化的全新道路.  相似文献   

20.
汤亭亭的《中国佬》采用改写中国的传奇故事和西方的文学经典、呈现有关过去的自相矛盾的版本、抵抗事实和想像的对立等叙事策略,整合传记与诗学,进行跨文类书写,颠覆统一叙事的观念,质疑并颠覆美国主流社会言说历史的权威,以不带权威的口吻建构有异于美国主流社会的另一个版本的美国历史,使不同版本的历史得以呈现,引发人们对历史的重新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