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学习能力的培养中,质疑能力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质疑即提出疑难问题,学生的主动质疑有利于集中学生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智力,也可以引导学生的思考方向,扩大思维广度,提高思维层次,但更重要的在于可以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如何思考。那么,中学化学教师在教学中究竟应当如何去培养和激发学生质疑的能力呢?一、教师要挖掘教材养成设疑的习惯1、在教学过程的最佳处设疑。因为适当的问题设置能够唤起学生的多种需要,并能促使学生激发相应的学习动机;选择好的设疑时机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信息…  相似文献   

2.
《中学生物教学》2017,(8):18-19
<正>设疑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设置疑问,是课堂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手段。好的设疑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思考问题,防止思维误人歧途;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活学生的思维;能够使教学中的各部分内容之间融为一体,增强教学的逻辑性和整体性。因此,课堂教学中高质量的设疑对构建高效课堂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设疑的质量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1创设问题情境,发出疑问  相似文献   

3.
“学贵有疑,疑则有进”。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说过:“学问,就是学习问问题。”心理学认为:激发是使个体在某种内部和外部刺激的影响下,始终维持兴奋状态的心理过程。质疑即提出疑难问题。激发学生质疑可以集中学生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可以启发思维、发展智力;可以反馈评价,调控教师的教学;也可以引导学生的思考方向,扩大思维广度,提高思维层次。本文试以地理教学为例论述设疑教学、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几条途径。  相似文献   

4.
随着新课改改革在教育教学中的深入开展,教师引导学生,使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教师可以运用设疑启智、营造创新氛围;不断改进教法,开发创新思维;课堂中设疑布阵,引导创新思维;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进行积极评价,鼓励创新思维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5.
常文芳 《河南教育》2004,(11):39-39
探究性学习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作用主要是“导学”,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设疑并引导学生质疑。设疑可以使课堂教学目标问题化,把问题作为探究性学习的出发点。问题是思维的起点,疑能促思,有问题才会有思考,通过设疑展示教学目标,可以调动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之中。巧妙的设疑能唤起学生的参与欲望,使学生及时进入角色,并能给学生以思维的支撑点,让学生围绕几个主要问题去读书思考,以免分散精力,偏离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6.
质疑能力是指善于发现问题,善于提出问题的能力.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可能性或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像力.”质疑,可以集中学生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质疑,可以反馈评价,调控教师的教学;质疑,可以引导学生的思考方向,扩大思维广度,提高思维层次,但更重要的在于可以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如何思考.朱嘉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其有疑;有疑者,须教其无疑,到这里才是长进.”那么,在教学中怎样“教其有疑”,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呢?下面谈谈我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尝试.  相似文献   

7.
设疑是教学过程中设置疑问,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探究的一种方法。设疑得法,学生的思维就能沿着正确方向逐步展开,新的知识结构就能与学生的思维过程协调吻合。设疑决不是简单地提出问题,进行庸俗的师生对话,而是一种有目的的方向明确的思维引导。下面就如何从不同的需要出发进行设疑谈一点浅见。 (一)告诫性设疑。由于受定势思维的影响,学  相似文献   

8.
提出问题是一种创造,是思维活跃的表现,是独立思考的开始。学习物理的首要环节就是提出问题。因此,当学生的学习兴趣被诱发出来时,教师只有通过精心"设疑",引导学生质疑、探究,才能激活学生思维,让课堂充满创新活力。  相似文献   

9.
质疑即提出疑难问题。质疑可以激发学生思维活动,保持学生注意力的稳定,开拓学生的思维领域;可以提高学习兴趣、启发思维、发展智力;也可以引导学生的思考方向,提高思维层次。但更重要的是,质疑在于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如何思考。作为中学教师,不仅要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好奇心,也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不断提出问题。那么,中学化学教学中教师究竟应当如何质疑,如何去培养和激发学生质疑的意识呢?  相似文献   

10.
设疑是指在教学的关隘之处,有意识地创设疑问,布置疑阵,以激发促使学生深入思考探究的一种教学方式。结合笔者多年的教改实践,谈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设疑。 逆思设疑 学而无疑的原因之一,是思维呆板单向。在学生学习了概念和规律之后,可引导学生从反面多向进行思考,强化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培养思维的批判性。如代数第一册介绍了不等式组解集的四种情形,这是学生很熟悉的,因而感到学而无疑,平淡无奇,为此可提出如下问题:  相似文献   

11.
在课堂上,好的设疑能叩开学生思维的大门,引导学生探求知识的真谛.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为学生设置适当问题,引导其进行深入思考,既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精神,也能够使其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完成既定的英语学习任务.本文着重对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设疑方法进行探讨,以期提高课堂效率.  相似文献   

12.
学生主观能动性的体现在于学生主动地学习,主动地思考问题。而老师应该更好地发挥主导的作用,引导学生在学习中主动去发现问题,然后解决。于是学生的质疑就尤为重要。学生怎么样才能形成质疑的学习方法呢?老师应该做出正确的引导。引疑的方法很多,本文仅谈谈同向思维引疑、反向思维导疑、比较思维设疑、创造思维质疑。  相似文献   

13.
"为学之道,必本于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可见,思是为学之本,启思是为教之本。课堂设疑是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设疑不当,必然堵塞学生思路,窒息课堂氛围,限制学生的思维发展;设疑得法,可以启迪学生积极思维,实施探究式学习,提高学习兴趣和效率。本文结合绘本教学实例,探讨了如何通过标题、提问、品读、续尾设疑,让学生在好奇、参与、感悟、创编中积极主动地去探究、讨论、辨析和解疑,并以此促进学生思维的敏捷、灵活、深刻和创新。  相似文献   

14.
疑在何处?     
设疑,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故意设置一定的疑难或问题,以引起学生的思考和注意。从教育心理学的观点看,善于设疑,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从而诱发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在阅读教学中,教师究竟如何设疑、疑在何处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寻求答案、提升思维?1.紧扣疑难点设疑疑难点是指课文中学生易被迷惑、分辨不清之点和难以理解之处。它们往往是理解课文内容的关键,也是学生思维容易受阻的地方。教师应通过设疑对学生思维及时加以疏导。例如,《七根火柴》的主人公是无名战士,但作者却花了不少笔墨…  相似文献   

15.
<正>质疑即提出疑难问题。激发学生质疑可以集中学生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可以启发思维,发展智力;可以反馈评价,调控教师的教学;也可以引导学生的思考方向,扩大思维广度,提高思维层次,但更重要的在于可以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如何思考。作为中学化学教师,  相似文献   

16.
问题是思维的试金石。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通过设置疑问引发学生的思考,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因此,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就疑问引发思考,并积极的体验学习的过程。本文围绕四个方面阐述如何设疑引思,旨在激活学生的思维。  相似文献   

17.
课堂提问是教师在课堂上有目的地设疑,以引导学生定向思考的一种教学手段,也是教与学过程中师生双边信息交流的一种重要途径。课堂上教师一个巧妙的提问,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能够打开学生思维的闸门,诱发学生思考,使学生思潮翻滚,收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远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因此,教师充分重视课堂提问,千方百计提高提问的艺术和质量,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对话和互动,引导学生回忆、对比、归纳和创新,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相似文献   

18.
教学实践表明,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才能更好地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语文教学要教给学生针对文本不同情况质疑的方法;教师要通过“研疑”“、择疑”和必要的“设疑”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把“解疑”落到实处,达到认真研读课文,全面思考、深入理解,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开启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9.
黄鹏 《中学物理》2021,(2):27-28
教学中,从教师活动(包括预设前置、问题设疑、引导合作、反思评价)和学生活动(前置学习、问题激疑、自主建构、反思小结)两条明线出发,以学生的思维发展这条暗线的达成为目的.通过判断理解、问题激疑、建构释疑、反思调整和应用提高五个思维环节来培养初中生的物理批判性思维.从"问题引导"到"问题解决",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得到了培养和...  相似文献   

20.
设疑是教育教学中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活学生思维、化难为易,从而提高教学效率的作用。然而在实施教学过程中,许多老师在设疑时往往会出现低效、无效甚至产生负面效应的问题。设疑作为趣味教学的一种手段,如何提高设疑的有效性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中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