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凝结瞬间作永恒———随小平同志视察深圳摄影采访追记江式高1997年2月20日凌晨2∶30,我突然被电话铃声叫醒,编辑部传来了一个晴天霹雳:小平同志逝世了!我立即赶赴报社,编辑小平同志视察深圳的图片专版。面对一幅幅自己拍摄的小平同志在深圳视察的照片,我...  相似文献   

2.
何灵 《声屏世界》2005,(2):44-45
20014年8月22日是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纪念日,为表达广播人对当代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深切缅怀之情,江西人民广播电台联合四川、上海、北京、重庆、广东、广西、深圳和四川广安八家省市广播电台,分别推出了“追寻小平足迹”大型系列报道和《永远的小平》大型广播特别节目.通过新闻故事和鲜为人知的史料,用生动的音响再现小平同志不平凡的人生之路;  相似文献   

3.
"敢向时代潮头立,沧海一粟也永恒."这是7年前我们采写的<在大海中永生--邓小平同志骨灰撒放记>中的一句话.在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的日子里,怀念的潮水在神州大地涌动,我们再次体会到这一朴素真理的深刻内涵,再次感受到人民对小平同志的深切情感.  相似文献   

4.
2004年8月,为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一百周年,我社与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和中央电视台合作出版了一本口述历史<百年小平>.这部口述历史由邓小平同志的亲属、老战友和在其身边工作过的工作人员提供,真实再现了邓小平作为一个伟人的点点滴滴.然而,更为吸引人的是书中那五百多幅珍贵少见的照片.正是这一原因,该书一经出版,不仅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而且还吸引了韩国出版社的注意.  相似文献   

5.
<怀念>是齐鲁晚报青未了副刊2008年的新面孔,旨在构筑一个纪念平台,忠实记录逝者留下的生命印迹,纪念那些离我们而去的人.<怀念>秉承写实的风格,通过一件件触动内心最柔软处的故事,抒发生者对逝者无尽的缅怀.以细节动人,记录逝者留下的生命印迹,体现生者对逝者理性的人文关怀.创办一年间,<怀念>版社会反响强烈,赢得了广大读者的青睐,并在2008年上半年及下半年大众新闻奖评选中,两次获得优秀专栏奖(相当于一等奖).  相似文献   

6.
深圳报业集团将宣传报道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以下简称"特区30年")作为一个重大报道战役来打,2009年12月开始谋划,今年1月1日起推出专栏"鹏程当年今日话深圳"(<深圳特区报>)、"深圳日记"(<晶报>),两个专栏天天刊出,有时两个版,将办至年底.集团属下四大报:<深圳特区报><深圳商报><深圳晚报><晶报>和深圳新闻网还先后推出60多个专栏、专版(其中<深圳特区报>30多个)滚动刊出,有时十几个专栏、专版同时见报.  相似文献   

7.
为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一百周年,我们将陆续刊登一些邓 小平同志的照片及各界人士的回忆文章,再现他雄才伟略的领袖风采,实事求是、追求 真理的伟大精神,心系人民、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以表达对他的无限崇敬和怀念。  相似文献   

8.
百科全书是人类智慧的渊薮,知识的殿堂.在这些知识殿堂的里里外外,有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5年出版的金常政著<百科全书的故事:史话、编撰、评论、散记、怀念>写出了百科全书背后许许多多饶有趣味的故事.  相似文献   

9.
2009年1月4日,长江日报推出首期整版民调新闻,内容是<百家企业调查·就业>和<拉动内需·市民意愿>的组合.其后,基本上每周一期,或半版或整版.  相似文献   

10.
近日拜读了方厚枢先生<听老编辑讲那动人的故事--<编辑之歌>编辑札记>(载<出版发行研究>2009年第2期)一文,得知方先生的近况:八十有二高龄的他仍在为主编<编辑之歌--怀念远去的英才>文集的工作忙碌.  相似文献   

11.
2008年10月下旬,张广友同志病逝时,我正在外地,没能赶上送他,深以为憾.每在寂寞黄昏或漫漫长夜忆起战友,就只能面对他留下的最后一本著作<抹不掉的记忆-共和国重大事件纪实>,寄托心中的哀思和怀念了.  相似文献   

12.
新世纪以来,欧美国家流行的"社区报"受到我国新闻界的关注,吸引了业界和学界去研究探索.2001年8月10日,作为全国城市社区传媒试点的深圳<南山日报>打出"社区报"的旗号,同城<龙岗日报>也很快跟进;2004年2月8日,号称"中国第一张社区报"的<巷报>在吉林省长春市推出;2004年3月,<华夏时报>第四次改版时调整都市报定位,号称要打造"中国第一份商圈社区报";长沙<东方新报>也在2004年下半年开始社区报探索.  相似文献   

13.
4月29日,<威海晚报>封面版推出了<51年最晚春雪>的大幅新闻照片,以独特视角记录了4月28日仙姑顶玉仙宫开园之日惊现大雪的奇观,很多读者看后惊呼"同处一座城市,竟然不知道当天下了这么大的雪!"细心读者不难发现,这4张拍摄于仙姑顶的主打照片均为一人所摄,他就是<威海晚报>"市民即时拍"专栏的铁杆作者、拍客网上点击率颇高的拍客陈世杰.  相似文献   

14.
从“情义男”到“薄情汉”——兼论典型报道的客观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汶川大地震"背妻男"事件回顾 2008年5月15日,在汶川地震过去的第三天,英国最具影响力的报刊之一<每日邮报>在头版刊登了一张题为<给妻子最后的尊严>的照片,这张照片是美籍华裔摄影师沈淇徕于2008年5月14日在四川省绵竹汉旺镇的地震灾区拍摄的,照片上一个叫做吴加芳的中年男子将妻子石琼华和自己绑在一起骑在一辆摩托车上.  相似文献   

15.
2008年6月18日,第四故事媒体公司宣布和哈珀·柯林斯出版公司合作,推出"阿曼达计划",引起包括<出版商周刊>、<福布斯>和<克莱思·纽约商业>在内的众多媒体的关注,都认为它和其他出版商推出的类似项目一样,预示着未来童书出版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6.
2002年1月19日,青岛电视台的电视直播车开进了青岛市档案馆,由青岛电视台、青岛广播电台联合推出的一档直播节目--<直播青岛>在此拉开序幕.首期节目--"历史的回声"的摄像机镜头对准了档案馆丰富的馆藏.这是为纪念1992年1月18日小平同志南巡讲话而推出的特别节目.  相似文献   

17.
1984年西方出版了第一本<邓小平文集>.在这本文集出版时,小平同志写了<序言>.在<序言>中,他以充满激情的语言写道:"我荣幸地以中华民族一员的资格,而成为世界公民.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他接着说:"中国人民将通过自己创造性劳动,根本改变自己国家的落后面貌,以崭新的面貌,自立于世界的先进之列,并且同各国人民一道,共同推进人类的正义事业."这些话体现了一位经历艰苦卓绝战斗的伟大爱国主义者和国际主义者的宽广胸怀,表露了他将继续进行不屈不挠战斗的决心.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改革开放大业发展的重要关头,1992年1月19日至23日,邓小平同志视察深圳。深圳经历了一段最辉煌的日子。我们受组织的委派,全程参加陪同小平同志在深圳视察,有幸目睹一代伟人的风采,尽自己应尽的责任,努力把老人家重要的讲话精神及时、准确、完整地记录、采写、整理,并参与组织、策划、宣传报道,感到无比的荣幸和欣慰。这次小平同志南巡并发表极其重要的讲话,新闻报道的浩大声势及所取得的良好效果,是共和国历史上的浓重一笔。关键在于要有强烈的政治敏感和高度的责任感小平同志要再次到深圳经济特区来视察的喜讯,中共深圳…  相似文献   

19.
深圳于2006年12月推出了<深圳市民生净福利指标体系>(以下简称<指标体系>),标志着一个把收入分配与公平、安全水平、社会保障水平、公共服务水平、人的全面发展水平等系统厘定与分项实施的创新型民生城市建设进程的正式启动,这是和谐深圳、效益深圳和国际性城市建设的新内涵、新维度、新导向.本文试从深圳特区报新闻热线的角度,系统分析30个月内所接收到的66099条报料信息,深入研究<指标体系>产生的民意基础、推进效果与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20.
《新闻三昧》2008,(1):29-29
2003年10月11日3时20分,穆青辞世,中国新闻界陨落了一颗耀眼的巨星.3天以后,大型画册<穆青摄影>从深圳空运到北京,封面照片是壮观的川西北四姑娘雪山.为了拍摄这张雪山照片,这位81岁的老人勇敢地翻越了海拔4500米的巴朗山.遗憾的是,他永远没有可能看到这本凝聚自己心血的画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