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初探惠东渔歌的文化价值及其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惠东渔歌属于口耳相传的韵体类民间文学,作为首批入选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歌谣类型,惠东渔歌有着独特的艺术特点,闪现着特有的价值光芒。文章着重阐述惠东渔歌艺术特色,社会历史、文化价值的同时,对如何加强保护惠东渔歌所采取的措施作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惠东渔歌"是指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沿海一带渔歌,惠东渔歌由于语系的关系与福建沿海的渔歌在本质和源头上一脉相承。闽南语系的语言决定了渔歌的旋律与风格。而惠东与汕尾海陆相连,曾经同属一个地区管辖,至今两地沿海的民俗、风情都十分接近甚至一样。因此,在音乐人类学视野下从地缘、历史与民俗风情、文化脉络的演变与传承对"惠东渔歌"进行分析,更能体现"惠东渔歌"即"南海渔歌"文化艺术的社会功能,以及传承发展与创新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惠东渔歌历史悠久,古代疍民们在海上捕鱼、回港避风、节庆、祭祀、婚丧等场合皆唱渔歌。中学音乐教学须开发和利用当地音乐资源,丰富音乐课堂,从渔歌文化融入中学音乐课堂的意义、渔歌文化引入在中学音乐课堂的措施两个方面探讨渔歌文化在中学音乐课堂中的运用问题。  相似文献   

4.
惠东渔歌发展路径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惠东渔歌历史悠久,品种繁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渔歌的文化生态环境受到强烈冲击,旅游音乐、学校教育、音乐创作、理论研讨是传承发展惠东渔歌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汕尾渔歌是我国三大渔歌体系之一“南海渔歌”的主要组成部分,来自广东省汕尾地区,汕尾地处我国东南沿海,是全国十大优良港口之一。汕尾渔歌俗称“瓯船歌”,主要在“瓯船渔民”中传唱。“瓯船渔民”亦称作“疍民”,疍民是以在海上生活为特征的特殊群体,习惯用歌唱来表达思想和抒发情感。汕尾渔歌是疍民世代相传的民间口头艺术,是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自上世纪20年代至今,人们对汕尾渔歌的发掘、传承、创新和发展作出了许多努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逐渐衍生出更多有益价值。目前看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未来的发展方向是社会共同关注和研究的热点,深入开展探索和研究,是国家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从发掘保护向纵深发展的目标方向。  相似文献   

6.
汕尾渔歌是我国三大渔歌体系之一“南海渔歌”的主要组成部分,来自广东省汕尾地区,汕尾地处我国东南沿海,是全国十大优良港口之一。汕尾渔歌俗称“瓯船歌”,主要在“瓯船渔民”中传唱。“瓯船渔民”亦称作“疍民”,疍民是以在海上生活为特征的特殊群体,习惯用歌唱来表达思想和抒发情感。汕尾渔歌是疍民世代相传的民间口头艺术,是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自上世纪20年代至今,人们对汕尾渔歌的发掘、传承、创新和发展作出了许多努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逐渐衍生出更多有益价值。目前看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未来的发展方向是社会共同关注和研究的热点,深入开展探索和研究,是国家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从发掘保护向纵深发展的目标方向。  相似文献   

7.
2009年侗族大歌入选“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为了宣传这一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共黔东南州委决定出版一本《侗族大歌》.我们很乐意接受撰写这本书的导读文章.侗族大歌是世界东方民间的和声艺术,是“一个民族的声音,一种人类的文化”.黔东南出版《侗族大歌》一书,比较全面地反映了这一民间音乐文化现象以及它能够成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因.我们从族群、社会学、文化学、价值学、历史与现实的角度对侗族大歌进行了解读,以便帮助人们对《侗族大歌》专集的理解.  相似文献   

8.
桐城渔歌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桐城歌”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生存于菜子湖水系区域内,既沾溉了桐城地区悠久的民歌传统,又受到特定自然和人文环境的影响。桐城渔歌继承了“桐城歌”最典型的“七言五句体”艺术特征,并保留着“桐城歌”传统的起句“程式”要素。桐城渔歌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应当以对待“非遗”的客观态度看待它,做好相关的传承与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9.
东洞庭湖渔歌历史悠久,是一种带有本土文化特色的民间艺术形式。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现代多元化文化生活的冲击,使原生态的渔歌素材、传唱日渐式微,抢救和保护东洞庭湖渔歌刻不容缓。将东洞庭湖渔歌的传承与岳阳文化旅游产业、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文化建设联系起来,以具有岳阳地方特色的洞庭渔歌融入岳阳的文化旅游业,从而丰富岳阳的人文景观,在欣赏自然景观的同时,更真切地感受岳阳的"水文化"和岳阳精神的魅力,提升岳阳旅游的文化品位,加快现代旅游热市的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10.
摇船调     
伍娜 《儿童音乐》2008,(9):58-60
教学目标:1.学生能在参与音乐活动《摇船调》中,体会对歌猜谜语的乐趣并感受歌曲的优美的情绪,从中获得愉悦的审美体验。2.能在看、听、模、唱、演、创等音乐活动中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摇船调》并感受四拍子音乐的韵律。3.能即兴创编歌词进行对歌表演,并拓宽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教具准备:课件、大歌谱、课题、响板、彩带  相似文献   

11.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教学是表现情感的教学。因此,教师应全面准确地把握教材中的情感因素。一部好的音乐作品,是作者凝情于笔、注情于音,经过艰苦的脑力劳动而创作的,充满着作者的希望、信念和理想。中小学音乐教材中的不同民族歌 (乐 )曲有着不同的风格和内涵。从所表达的主题来看,有热爱党、热爱祖国的歌曲,例如《彩色的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等;有歌唱大自然、表示人们对大自然的热爱的歌 (乐 )曲,例如《走向大自然》、《春江花月夜》等;还有歌唱珍惜中学时光的《中学时代》等。这些作品都具有思想健康、词曲优…  相似文献   

12.
《白沙细乐》是迄今仍流传于云南丽江纳西族民间的一部融歌、舞、器乐为一体的音乐组曲,2011年被列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从相关文献、民间传说和《关于〈白沙细乐〉的调查报告》来看,《白沙细乐》显然是受内地音乐文化影响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传承至今的《白沙细乐》也遇到了和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样的窘境,缺钱、缺人、缺生存的土壤。  相似文献   

13.
武宁打鼓歌是江西省武宁县及周边地区特有的一种民间音乐艺术,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歌词极具特色,不仅有表情达意的作用,更具有传统儒家美学思想的内涵,本文力图用传统儒家美学的一些理念来反观武宁打鼓歌歌词,从中举出几例有代表性的歌词做分析,通过进一步的了解和研究,以期为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宁打鼓歌的传承、保护尽献一份力量。  相似文献   

14.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美育,我校进行了如下探讨: 一、上好美育课。音乐、美术都是艺术性强的课,可称为美育课。如上一年级音乐课,教唱《洗手绢》歌时,领唱和试唱都当场录音并播放供学生评论,以提高审美能力。讲歌词中的“哎啰哎啰哎啰哎”时,注意启发学生联想劳动时的激情。教师还编排舞蹈,由一名学生手捧道具(玩具塑料盆、搓板和小手绢),  相似文献   

15.
设计意图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经常出现许多有趣的“一问一答”小游戏,如“小猫怎么叫--喵喵喵喵喵”“喂喂喂,你在哪里呀--哎哎哎,我在娃娃家”等,这种互动方式增强了幼儿与他人交流的乐趣,提高了其应变力和创造力。最近的一个欣赏活动中,幼儿被富有浓郁壮族气息的歌曲《对歌》吸引住了,歌中不仅有对唱形式,还有优美婉转的曲调、热闹欢畅的对唱情景以及诙谐活泼的歌词,让他们既感到新鲜也很有试唱的兴趣。《对歌》是电影《刘三姐》的插曲,原歌词内容对中班幼儿来说比较难以理解,所以,教师从中班歌唱教学目标入手,把歌词改编成幼儿熟悉的名字问答,让幼儿进一步熟悉歌曲旋律及对唱要领,轻松融入热闹而富有生活气息的对歌场景和民间游戏情境中,大胆表达对音乐的感受并体验少数民族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6.
蒙古族多声部民歌是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文在简单介绍蒙古族多声部民歌的外延的基础上,以《珍贵的诃子》、《孔雀》和《书前序歌》为例,分析了蒙古族潮尔哆与说唱音乐的基本特征,对蒙古族潮尔哆与说唱音乐的旋律、结构等进行了简单的比较。  相似文献   

17.
由于美学思想的不同,西洋音乐主要朝两个方向发展,一是标题音乐,另一是绝对音乐(或称纯音乐)。传统的中国音乐的主流,似乎一直只朝标题音乐的方向走而未见开出绝对音乐之路。传统的乐曲如《十面埋伏》、《平沙落雁》、《高山流水》、《苏武牧羊》等均为言之有物的标题音乐,就算是现代创作的筝曲如《战台风》、《东海渔歌》、琵琶曲《狼牙山五壮士》,甚至是以西洋乐器演奏的《梁祝》、《牧童短笛》、《黄河协奏曲》等,均脱离不了标题音乐的框框。中国人喜欢命名、叙事,这多少受儒家道德的音乐观和文以载道的思想影响。 若从内容来…  相似文献   

18.
灵峰寺苗族音乐一般流传于黔西北,其民歌包含情歌、婚事歌、丧葬祭祀歌、思念歌、祝酒歌、曲艺歌、叙事歌曲及诓娃娃歌等,这些产生在特定时代的历史产物,有悠久的历史背景和传统文化遗迹。其原始的劳动生活方式决定了歌曲的原始性,且赋予了歌曲特定的内容和形式,锻造出本时代民歌的灵魂。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中国的音乐文化生态正发生巨大变化,传统音乐形式及其生存环境受到严重威胁。面对如此境地我们应该提高社会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19.
音乐小词典     
[陕南民歌] 指陕西省南部地区民歌。这一带的民歌十分丰富,有山歌号子,船夫号子,花鼓子,八叉,孝歌以及坛歌等,其中尤以山歌、民歌最为常见。山歌又称茅山歌、通山歌、草歌子、姐儿歌、班子歌以及山歌调子等。每逢薅草锄秋,满山遍野酿成一片歌海。内容以爱情为多,随编随唱随流传,以七字句为主,节奏较自由,曲调开朗,装饰音、滑音,拖腔特多,风格独特,老山林的味道浓厚。较著名的山歌有《南山竹子》、《白云头》、《十打戒指》等。民歌的内容有劳动生活,爱情故事、历史传说,逗趣取乐等。曲调细腻优美,节奏平稳丰富。常用征调式。因受地区方言的影响,陕南民歌也有其独特的音乐语言,浓厚的地方色彩。较流行的民歌有《放羊调》、《顺采茶》、《十对花》、《拜新年》等。其他还有号子《抬石头》、《九道拐》;各种《花鼓子》以及风格别致的凤县民歌《长工调》、《苦媳妇》等也颇著名。. . . . . . .  相似文献   

20.
孟加拉国     
孟加拉国音乐中.如果从宗教信仰来看的话,主要有穆斯林音乐和印度教音乐:穆斯林有《巴提雅利》和《什利甘》等传统民歌,以及在穆斯林节日中的歌唱等。印度教徒有仪式歌《普什吉多曲》供奉谷物和村神的仪式歌《多什甘》《巴多甘》等。然而,孟加拉穆斯林和印度教徒之间,具有不可想象的深刻关联,因此,在文化和社会方面也不能截然分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