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韦庆远是我国的历史档案与明清史专家,是利用档案研究明清史的典范。他结合自身经验,总结出了许多中肯的关于档案及档案工作的经验和理论,对于当今的档案工作仍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考证了建国后明清档案编纂的发展沿革。建国后明清档案编纂工作主要分为四个阶段,本文对四个阶段编纂成果的基本特点进行分析,并对编纂成果特点进行研究,以期对未来明清档案编纂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韦庆远是我国著名的档案学家和明清史学家.本文着眼于韦庆远先生在中国档案史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分别从韦庆远生平及其中国档案史著述、韦庆远在中国档案史研究方面的贡献以及历史地位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4.
明清档案数量庞大,内容丰富。明清档案研究,对于完善档案学理论、促进明清历史的研究、揭示中国近代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的丰富内涵,具有重大意义。我国对明清档案的研究经历了几个阶段,研究视野逐渐开阔,在明清档案编纂、辨伪、标准化等方面研究成果倍出。展望未来,我们需要在明清档案研究的内涵、范围、方法及编纂研究方面不断拓展,以期进一步推动明清档案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琉球(今日本冲绳县),明清时期为中国的藩属国,清光绪五年(1879)被日本强行吞并。中国与琉球,一衣带水,两国关系源远流长,特别是明清时期,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往十分频繁。在这友好交往过程中,形成了大量的官方文书档案,这些文书档案既是中琉友好往来的真实记录,也是研究中琉关系不可或缺的宝贵资料。中国方面保存的中琉关系档案主要分藏在三个地方:一是北京。北京的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以下简称一史馆)为国家级档案馆,专门保管明清档案。一史馆所保存的1000余万件清代档案,其中中琉关系档案大约在3000件左右;二是台北。台湾地…  相似文献   

6.
档案编研是档案部门以馆藏档案为主要对象,以满足社会利用的需要为主要目的,在研究的基础上,编史修志、编写参考资料以及撰写专门著作的工作。高校档案编研工作是通过对高校档案馆藏的研究,按照一定的题目,对档案资料进行加工、整理、编纂,  相似文献   

7.
教育部批准立项的《中国档案事业史》包括有“一库”(知识库)“三史”(《中国档案史》、《中国档案管理史》、《中国档案学史》).本文对“三史”的总框架和主要内容以及少数民族“三史”的总框架和主要内容进行了论述,同时对于《中国档案文化史》的编写,提出了要继承已有的中国档案事业史、考古学、中国图书史和中国政治制度史研究成果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赵彦昌  唐莹 《档案》2008,(6):33-35
明清是中国最为繁荣富强的朝代,这两代曾经出现过无数令人欢欣鼓舞、令人赞颂或者令人悲痛气愤、世代悔恨的史实,研究这段彻底辉煌过也彻底败落过的历史,明清档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明清档案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的情况,是研究明清史珍贵的材料,是我国进行国际交往、生产建设和科学研究的参考材料,也是价值极其珍贵的文化财富峨这批珍贵的明清档案现存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少量在台北故宫博物馆)。几十年来,有一批档案学的前驱者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铸成了不朽的精神诗篇。  相似文献   

9.
近20年来,有关中国近代档案史研究的学术论文和专著约有百余篇(部),内容主要涉及档案史料、档案法规、行业档案、名人与档案四个方面的研究。笔者拟对这些学术论文和专著做系统梳理,并探讨在资料建设、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等方面的一些不足,以期对中国档案史的研究起到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章从明清档案本身所具有的特点出发,分别对明清档案标题的构成要求,外形特征(标朱)以及加标的内容等进行了探讨和阐释。  相似文献   

11.
中国历史档案学是以中国历史档案为研究对象的学科。20世纪30年代,以故宫博物院文献馆为代表,近代从事明清档案整理的学人建立了历史档案学的初步规模,并开辟出具有典范意义的研究理路,即从衙署职司和文书档案制度入手研究历史档案及其具体分类整理。秦国经《明清档案学》以明清档案内容为中心,反映了历史档案研究在近代学人基础上开拓出的新路径。扩展外延与深化内涵,建立体系完整的中国历史档案学,是未来学科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赫兹伯格染色法分析邯郸学院收藏的太行山文书的材质。分析结果表明,此批文书档案的材质组成包括韧皮纤维、稻草纤维、竹纤维和木材纤维等,部分文书档案的材质由两种及以上纤维组成。通过统计分析,发现民间文书倾向于选择中国传统的麻纸和皮纸等韧皮纤维纸,官方文书在选纸上受造纸行业发展趋势影响较大。上述发现有助于扩展明清时期造纸史研究,同时为民间文书档案修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清代地方档案日益受到专家学者们的关注,它们不仅为学界研究增添了新史料,扩大了历史学、法学等学科的研究视野,还促进了清代地方档案研究由王朝中央向地方史的转变。本文首先阐述了清代地方档案的概念、整理现状;其次,对当前清代地方档案的研究成果进行主题分析,主要涉及清代地方档案与政治史、经济史、法制史、社会史、环境史、文化史所取得的成就,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清代地方档案整理与研究遭遇的困境与出路,以期进一步促进清代地方档案的整理与研究得到更为充分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张蕾  刘旭光 《档案学研究》2021,35(5):110-116
单士元的学术成就与故宫密不可分,在此他逐渐成长为明清史学家、档案学家和建筑学家,尤专注于档案工作实践与基础理论研究。在档案工作实践方面,他参与了故宫博物院自创立以后70余年的许多重要活动,如接收并整理军机处档案、整理内阁大库档案、编辑出版明清档案、抢救孔府档案、研究样式雷图档等。在档案基础理论方面,他重视档案的史料价值,创造性地提出建立档案目录学的构想,在档案释名工作中丰富档案目录学理论,成为中国档案目录学的创始人,为中国档案学的创立与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5.
明清时期的晋商对我国经济与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其产生的晋商档案更是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晋商的精神与文化如何在新时代与晋商档案资源结合起来,更好地传承下去,值得我们去深入探讨。数字记忆的兴起为晋商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一条新的路径。本文在分析晋商档案资源保存现状基础上,结合数字记忆理论,参考国内已有数字记忆项目提出利用数字技术开发晋商档案资源的设想,以期为晋商档案资源建设以及晋商精神的传播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李凤 《兰台世界》2020,(5):44-47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文学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红楼梦》的分析与探讨已不再只限于文学领域,《红楼梦》作为我国的经典文学著作,在内容上和红学研究发展过程中,都涉及了档案学学科的知识。多次明确提到"档子"这一名词,也体现了档案对贾府事务管理和社交活动等方面的帮助。简述《红楼梦》中提到档案的情节,对其中的档案进行分类讨论,探寻明清时代家族内部的档案管理情况,分析《红楼梦》中各类家庭档案发挥的作用,从而得出《红楼梦》对现代家庭档案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郑堂读书记》是清代周中孚所撰述的一部大型目录学著作,其中录有明清俗语辞书二种,评价总体上是中肯的;该书还录有与明清俗语辞书性质相类似的其他著作,可以由此窥见明清俗语辞书的学术基础与编纂风气。对《郑堂读书记》收录明清俗语辞书及相关文献应予肯定。  相似文献   

18.
谢国桢对目录之学有独到的认识,他将目录与学术发展、治史实践联系起来考察,发人深思。他采用辑录体体例,对明清野史笔记资料做了较为系统全面的搜集整理,编纂了《增订晚明史籍考》、《清开国史料考》等多部目录学著作,这些著作在数十年中引导和帮助了众多研究明末清初历史的学者。  相似文献   

19.
从汉字阅读的特点出发,系统地分析了从甲骨金文时期到明清两代的阅读史,区分了神谕时代、圣人时代、史官时代、诗人时代和小说家时代的各自特点,从而总结出明清以前从"神性"阅读主题到"人性"阅读主题的变迁。这在阅读史研究上是一种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