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蒋金运 《文化学刊》2011,(6):158-164
以《约伯记》与《九辩》为个案,探讨中西元典包含的人生观,可以发现人类在人生价值的追求上呈现出不同特征。在道德方面,《约伯记》求真——真即德,《九辩》求善——善即德;在正义意识方面,前者注重人类的乐于世俗的、浓厚的人生欢愉,后者注重人的坚强意志和温柔敦厚品质及在现实生活中的积极进取的精神;在价值的终极追求上,前者是利己的,关注的是个人的世俗化的执着追求,关注的是个人的现实情感和生命体验突显和张扬,后者是利他的,关注的是一种超越世俗的执着追求,关注的是如何将人生价值寄托于人生理想的实现,将个人融入社会。  相似文献   

2.
《聊斋志异》被誉为我国文言短篇小说之王,在世界文学宝库中有独特的地位和价值。这本非同一般的书在作者蒲松龄成书后并没有刻印,而到乾隆中期,《聊斋志异》从作者家乡山东流传到浙江,在严州首次刻印。也就是说,《聊斋志异》的初刻本是在浙江建德刻印的。《骨茎琐记》说得很具体:“《梦阑琐记》云:《聊斋志异》,乾隆三十一年,莱阳赵起呆守睦州,以稿本授鲍以文廷博刊行。”  相似文献   

3.
《舶载书目》著录元禄到宝历时期传入日本的汉籍2490种,其中小说200种,白话小说占六成左右,文言小说仅为四成,正德、享保是舶载典籍的两个高峰期,分别对应着荻生徂徕"萱园译社"和伊藤东涯古义堂门人热衷唐话并嗜读白话小说的特定时期。自享保9年开始,舶载小说由文言小说为主转变为白话小说为主,此时冈岛冠山由江户萱园返洛,唐话风气自江户转移到京坂间,稗官五大家大多进入白话小说翻译或讲授的活跃期。  相似文献   

4.
《隋唐演义》是隋唐历史题材小说的集大成之作,由于题材来源的复杂性,作品中体现的历史观也比较复杂。作者继承了传统史学的道德理性精神,在总结隋、唐两代兴亡教训时肯定人事的作用,在对隋炀帝、唐玄宗失国原因的具体分析时也带有较浓的理性成份。但作者的历史观也有非理性的一面,对一些历史现象无法解释时将其简单地归之于天命和天数。用天命、天数来阐释历史是清初白话小说中普遍存在的现象,这既与明清易代的现实有关,同时也是这个特殊时期文人文化心态的一种折射。  相似文献   

5.
苏楷越 《文化学刊》2010,(3):186-189
<正>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以着力描写当代中国社会官场现状、展示官场复杂险恶、记录官员命运沉浮的"官场小说"应运而生。特别是当湖南作家王跃文的长篇小说《国画》推出后,一批"官场小说"更是接踵而至。从王晓方的《驻京办主任》系列到丁邦文的《中国式秘书》,从李国征的《后备干部》到吴国恩的《文化局长》、《宣传部  相似文献   

6.
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埃 德加·斯诺,一位著名的美国记 者和作家,传世佳作《西行漫记》 的作者。 南京大学教授汪应果认为: 有关中国的事情,常常要通过第 三只眼睛才能获得国际的承认。 在20世纪中国内战及抗日战争 中,正是斯诺通过他的《西行漫 记》,使世界了解了工农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从而了 解了红色政权……通过这些国际友人的第三只眼睛, 世界逐渐了解了发生在古老中国大地上的真实情况。  相似文献   

7.
正3月25日,由中国外文局与光明日报社共同举办,光明网承办,光明日报社出版,中国网,外文出版社和傅雷翻译出版奖评委会协办的"在中国最优影响的十部法国书籍"和"在法国最优影响的十部中国书籍"评选活动的揭晓仪式举行。《论法的精神》《社会契约论》《茶花女》  相似文献   

8.
文学演进的历史长河中,当下呈现于我们眼前的多半是历尽淬炼后所得的结晶。然而,披沙拣金之余,文学史家们是否真能以眼前珍珠拼凑出时光隧道中曾有的光彩?《娇红记》便是一度被尘封的明珠。正当大量小说在明清两朝以各种千姿百态的面貌呈现世人面前之时,她却没人注意到。于是唐传奇到宋话本,元杂剧到明传奇,以至于明清小说的出现,众人都将这样的文学史演变合理化了。唐传奇如何进展到白话章回小说《红楼梦》的鼎盛问世?缺口被遗忘了。《红楼梦》的悲剧基因从何而来?或远溯自唐传奇中莺张相恋的蛛丝马迹,甚或归因于作者的天才英纵?本文将揭去《娇红记》千古以来面纱,针对它在小说发展史上的开创性与示范性进行深入讨论,以期还与《娇红记》该有的历史原貌与文学地位。  相似文献   

9.
校注小序《四库总目提要》云,“《烟霞小说》三十二卷(江苏巡抚采进本),明陆贻孙编。贻孙,苏州人。是书仿曾慥《类说》之例,删取《稗官杂记》凡十二种。中如杨循吉《吴中故语》、黄晔《篷轩记》、马愈《日抄》、杜琼《纪善录》、王凝斋《名臣录》、陆延枝《说  相似文献   

10.
该书经周有光先生亲自审阅,提高了年谱的可靠性和权威性。《周有光年谱》是作者范炎培先后十多次前往北京拜访周有光先生,积累了大量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并在周有光先生同意之下进行编写的。根据我们平常的认识,年谱一般是在身后编撰,而《周有光年谱》是在周有光先生健在时编撰,取名为"年谱"是得到了周有光先生同意的,而且二十三万字的年谱(打印稿是厚厚的一叠)经周老亲自审阅、亲笔修改后定稿而成。  相似文献   

11.
陈洪标 《文化交流》2010,(10):75-78
宁海作家浦子印销4.8万册的长篇处女作《龙窑》自出版后受到多方关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文艺报》《文学报》等媒体先后发表了对该小说的评论文章,雷达、李敬泽、陈思和等10多位作家和评论家对这部小说纷纷叫好.称该小说是“对时光深处的乡村和大地充满诗意的怀想”。  相似文献   

12.
历时九个月的中国化年于7月2日在法国巴黎凡尔赛宫优雅谢幕,通过“古老的中国”、“现代的中国”和“多彩的中国”三大板块,向法国公众展示了中国形象。法国舆论界认为,中国化年有力地推动了两国政治,化和经济各个层面的交流与合作。日前,本刊记采访了法国《世界报》驻华首席记柏滨,请看他对开放的中国以及中法化交流的印象。  相似文献   

13.
《诗经》行世至屈骚诞生,时间相隔二百余年。出于外交等政治场合的需要,《诗经》一直在各诸侯国之间流播传扬。楚国乃南土大国,与中原文化保持着较为密切的关系。作为《楚辞》的代表作家屈原,他曾担任楚怀王左徒,在内与楚王图谋国事,在外接应八方诸侯与宾客,他亦曾出使过齐国等地,自然深受《诗经》精神之影响。表现在屈骚中的"怨刺"精神与忧患意识、《诗经》体式及语言等艺术、比兴表现手法等,皆与《诗经》一脉相承。屈原是第一个受益于《诗经》精神的正式署名的中国诗人。由于屈原的努力,屈骚精神与《风》诗精神共同构成了"风骚"精神而光耀万代。唐代诗人崇尚《风》《骚》,化其精神为诗歌之养料,使诗歌呈现出风骨健朗、新鲜活泼的时代风貌,主要体现在精神闳美、性情纯美、人情贞美、语言新美、意境优美五个方面,从而构成了唐诗独特的审美意味。  相似文献   

14.
《故乡飘已远》,又名《那么多的酸模(野菜)都被谁吃了》以自画像的方式描绘了战争带来的一系列影响,同时也是朴婉绪自传小说三部曲的开篇之作,因此十分重要。作者朴婉绪是韩国现代著名的女性作家,她的一生经历了日本殖民统治和朝鲜南北战争,绝大部分作品都是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基础所撰写。修辞是交际活动中的一种言语现象,在小说《故乡飘已远》中,朴婉绪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交际理论以译入语读者为中心,注重读者感受。该文结合实例从修辞翻译角度探析李丽秋译本,研究在文学作品的韩译过程中如何使用修辞翻译策略,准确表达作者意图,引起读者共鸣。  相似文献   

15.
曲彦斌 《文化学刊》2014,(6):91-104
《梨园话》是一部被盛誉为可与著名戏曲学大家齐如山的经典学术名著《中国剧之变迁》《中国剧之组织》"鼎足而三"的中国第一部戏曲词典,其作者方问溪在中国戏剧史和社会文化史上有其独特意义和价值。作者方问溪是一位出身五代相承戏曲世家的音乐学家。本文首次比较全面、系统地探析了《梨园话》的成书、编纂体例和性质、作者生平及其编纂本书的学术背景,以及《梨园话》的戏剧史意义和社会文化史价值。  相似文献   

16.
日本大正时期的著名作家芥川龙之介(1892-1927)的短篇小说《杜子春》取材于中国唐代小说《杜子春传》。文章在原作的基础上加入了作者的想象,无论在情节设置上还是人物性格上都有比较大的改编。通晓中国古典文学的芥川在文中添加了其他和中国文学相关的元素,这是原作中没有的。其中,引用吕洞宾所作的唐诗与原作有一字之差,应是参考了《西游记》的缘故。而文章结尾的场景设置可窥见陶渊明所描写的《桃花源记》中的桃源乡的影子。该文在先行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比对中国古典原著及作者的书信内容,来证实上述内容是源于中国文学。芥川的创作意图是为了使作为儿童文学的作品在内容上更加丰富多彩,同时也留给了读者想象的空间。  相似文献   

17.
河北定州清真寺现存的《重建礼拜寺记》碑,题为元人所撰,长久以来,被当作珍贵的元代伊斯兰教文献而屡屡为学者所引用。本文在姚大力先生论点的基础上,从碑文中《古兰经》"三千六百余卷"之误只能出自《大明一统志》、碑阴题名所见回回人人名的特点不符合元代的状况、《重建礼拜寺记》碑与同寺正德十六年(公元1521年)《重修清真寺碑记》碑有密切关系,以及由元入明中国伊斯兰教的巨大变化的背景等几个方面综合考察,认为《重建礼拜寺记》并非元人所撰,而是出于明人之手。并推测其撰文的时间在《大明一统志》成书的天顺五年(公元1461年)之后,具体说可能就是《重修清真寺碑记》的撰写年代——正德十六年前后。  相似文献   

18.
18世纪中后期,日本读本小说作家上田秋成创作了怪谈小说《雨月物语》。《雨月物语》中有3篇翻案自"三言",秋成在吸收中国小说文本元素的同时,能够在其作品融入日本传统文化等元素,对中国元素进行改造,使得《雨月物语》虽然翻案小说,却极具日本文化特色。本文对比《雨月物语》和"三言"的内容,论述上田秋成的文化改造创新手法。  相似文献   

19.
《中国小说史略》作为现代中国小说史的奠基之作,探讨其发生机制对还原现代中国小说史的早期建立历程将极具意义。从《史略》的符号化表达及鲁迅的符号化行为看,"五四"新文化运动作为《史略》编纂时最重要的历史语境与文化主体,促使鲁迅从编纂伊始及后续修订依此建构以"口语体"、"白话小说"、"俚语著书"为话语核心的知识结构及表达范式。这种编纂机制在"平民文学"、"民间趣味"等思想的进一步作用下,已有文化主体选择的意味,使《史略》得以有效地分析古代小说的起源、衍变及特征,进而影响其话语选择、思想主体、评价体系的建构。通过这种发生机制,《史略》最终建立了一套具备操作性的带有典范意义的中国小说史书写模式,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20.
正作者欧逸文是美国《纽约客》杂志的专职作家,从2008年至2013年为该杂志担任驻华记者,主要撰写关于中国的人和事。曾荣获美国"普利策新闻奖"。该书的主要观点有四点:一、中国开始进入"个人主义"的时代。作者认为,在传统观念里,"个人主义"这个词在中国带有贬义,给人自私的感觉,人们不会相信这样的人。但如今,中国人已经接受"个人可以改变自己命运"的观点。该书称,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