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赵婷婷等人修订的《亲子关系调查问卷》和Spence学前儿童焦虑量表,对沈阳市、辽阳市、郑州市三座城市的普通幼儿园344名小班幼儿的亲子关系与其焦虑的关系进行了调查测量研究,主要发现:1)小班幼儿亲子关系发展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而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在亲子关系中亲密性这一维度上呈显著性差异,即独生子女的得分较高。2)幼儿焦虑中的分离焦虑这一维度存在着显著的性别差异,即女孩得分显著高于男孩;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强迫冲动障碍这一维度上呈显著性差异,即独生子女得分较高。3)亲子关系中要求性、反应性和亲密性因子与幼儿焦虑总分呈显著相关,其亲密性对幼儿焦虑有极其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采用《幼儿偏差行为问卷》测量了258名幼儿的偏差行为,并分析了幼儿偏差行为的发展特点.结果发现:(1)幼儿偏差行为可分为四类:不遵守规则、多动、冲动和注意力分散.(2)幼儿偏差行为存在性别差异,男孩比女孩更容易表现出偏差行为,并且男孩在不遵守规则、多动、冲动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女孩.(3)幼儿偏差行为不存在显著的年龄差异.研究者据此提出相应的教育建议,例如教师在引导幼儿改正偏差行为时要意识到幼儿偏差行为存在性别差异,在组织教学活动时宜充分考虑男孩偏差行为的特点,利用男孩的兴趣特点改善他们的偏差行为.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采用随机抽样法对上海市15所幼儿园小、中、大班共199名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结构及其发展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内部结构可分解为四个维度:社交主动性、亲社会性、语言与非语言能力以及社交障碍.(2)幼儿同伴交往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提高,其中发展最快的是小班到中班阶段,大班幼儿与中班幼儿的同伴交往能力无显著差异.(3)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发展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从幼儿园大班选取140名5-6岁幼儿,考察性别与情绪情境对幼儿情绪表达规则使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女孩在情绪表达规则知识、目标和掩饰策略使用上的得分均显著高于男孩;不同性别在情绪表达目标的选择上具有显著差异,女孩在他人定向目标上的得分显著高于男孩,男孩在自我定向目标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女孩;掩饰是幼儿运用最多的情绪表达策略。为促进幼儿情绪表达规则能力的发展,成人应注意引导幼儿关注对方感受,促进幼儿积极的交往方式;正确看待幼儿情绪表达的性别差异;接纳幼儿的情绪体验和行为方式。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采用事件取样法,对混龄背景中儿童的异龄同伴交往行为进行观察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年龄段儿童异龄同伴交往主动性不存在差异;儿童更愿意与异龄同性同伴交往;大、小班儿童在选择年龄相差1岁或2岁的同伴交往上不存在差异;儿童使用语言方式和非语言方式交往不存在年龄差异,但存在性别差异;儿童异龄同伴交往行为性质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儿童异龄同伴交往行为结果与交往时间存在年龄差异;异龄同伴交往行为次数反映了儿童异龄同伴交往的态度,要考察异龄同伴交往的质量,还需结合交往时间与交往结果。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以4岁-6岁幼儿为被试,使用《幼儿自我概念调查量表》考查了120名幼儿的自我概念发展特点。结果表明,不同年龄幼儿在自我概念发展上存在显著差异,4岁组幼儿自我概念认知得分显著低于5岁组与6岁组幼儿,5岁组幼儿与6岁组幼儿之间无显著差异。同年龄组的男孩与女孩相比,在母亲接纳、身体能力和认知能力得分上无显著差异,但在同伴接纳维度上女孩显著高于男孩。  相似文献   

7.
研究对沈阳市三所普通幼儿园355名3-6岁幼儿问题行为与其学习品质发展的关系进行了探究。采用已有的学习品质教师评定问卷和Conners儿童行为教师评定量表(TRS)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4-5岁是幼儿学习品质发展的关键期,幼儿学习品质的发展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2)幼儿问题行为随年龄增长而增多且有显著的性别差异,即男孩问题行为多于女孩。(3)幼儿问题行为中不注意-被动和多动指数因子与学习品质呈显著负相关,其不注意-被动对幼儿的学习品质有负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8.
同伴交往能力是流动儿童城市社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对从南通市8所幼儿园选取的587名幼儿的调查显示,流动儿童同伴交往能力发展滞后于本地儿童,但两者不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年龄段流动儿童同伴交往能力呈V字形发展态势;流动儿童比本地儿童更具亲社会性,但社交障碍更多,其语言能力也相对滞后;流动男孩在社交主动性、亲社会性上的发展优于女孩,而流动女孩在语言与非语言能力上发展更好,且其社交障碍随年龄的增长而减少.  相似文献   

9.
幼儿道德规则认知与行为是衡量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指标。本研究选取湖州市两所幼儿园小、中、大班共180名幼儿为被试,采用故事访谈法和观察法相结合的方式对其道德规则认知与行为的一致性进行研究。研究发现:1.年龄、性别对幼儿道德规则认知水平影响显著,年龄越大幼儿的道德规则认知水平越高,女孩道德规则的认知水平高于男孩;2.年龄、性别对幼儿道德行为影响不显著;3.在总体上,幼儿道德规则认知得分显著低于行为得分,说明两者在幼儿阶段发展水平并不一致。而且在遵守情境下,在三个年龄段上均是道德规则认知得分显著低于行为得分;在违反情境下,道德规则认知得分高于行为得分,除小班差异不显著外,中大班差异均显著;男孩、女孩在遵守情境下,道德规则认知得分显著低于行为得分;在违反情境下,道德规则认知得分显著高于行为得分。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巢湖市1所幼儿园的441名儿童为测查对象,运用幼儿同伴侵害问卷、师幼关系问卷(教师版)及儿童社交焦虑量表(SASC)来考察师幼关系在幼儿同伴侵害与社交焦虑关系间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女孩亲密性、满意度发展水平显著高于男孩,而男孩的冲突性发展水平则显著高于女孩;同伴侵害、社交焦虑及师幼关系年龄差异显著,但无性别差异;同伴侵害与亲密性、支持性及满意度呈显著负相关,与冲突性、儿童社交焦虑及年龄呈显著正相关;满意度与社交焦虑呈显著负相关;满意度在幼儿同伴侵害与社交焦虑关系间的中介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