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俊梅 《科教文汇》2010,(25):159-159,169
教学原则是教学改革的灵魂与指针。高职课程的基本教学原则是"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要求高职英语教学内容必须吸纳职业与就业内容,"以能力为本位"要求高职英语必须加强实训与模拟教学。  相似文献   

2.
高玉环  王瑮 《科教文汇》2014,(33):133-134
高职院校英语校本教材开发是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校本教材根据不同专业的需求,以就业为导向、职业为背景,以学生英语实际水平为基础,设计教学内容、教学任务,强化听说能力、模拟职场应用,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职业素养。本文从校本教材开发的必要性、开发原则及教学实施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3.
高职院校英语校本教材开发是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校本教材根据不同专业的需求,以就业为导向、职业为背景,以学生英语实际水平为基础,设计教学内容、教学任务,强化听说能力、模拟职场应用,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职业素养。本文从校本教材开发的必要性、开发原则及教学实施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4.
最近几年国家越来越重视高职教育,然而高职毕业生待业人数呈现逐年增长的态势,高职毕业生就业难已经成为社会和政府共同关注的问题。其中教育教学改革相对滞后是很重要的因素。本文将以高职学生的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服务专业、注重应用、培养能力”为原则,浅谈高职院校数学教学应如何针对高职生的特点改革现行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快速发展,就业压力日趋严峻.英语的应用能力作为国际交流所必需的能力,是企业对应聘者基本的要求.但是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目标的高职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弊端已经显现出来.因此,高职院校大学英语教学亟须改革,进行“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本文探讨了如何在当前情况下,进行“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英语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6.
王晓成 《科教文汇》2020,(12):187-188
随着高职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对高职大学英语听说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听说教学一直是我国英语教学的薄弱环节,其现状却并不乐观。本文从就业为导向的视角,剖析了高职大学英语的听说教学现状,提出了实效提高英语听说能力的教学策略,以期提高学生听说技能,满足其未来岗位需求。  相似文献   

7.
"以就业为导向"是我国目前职业教育教学的重点。以就业为导向,就是将专业知识与就业相结合,是理论联系实践的重要表现形式,也是构建行业英语与基础英语相融合的高职英语教育体系的关键。高职行业英语改革过程,是一个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的过程,同时也是将就业融入高职教育体系的重要过程。本文以高职行业英语为切入点,简要浅析高职行业英语教育教学的具体举措。  相似文献   

8.
赵锦玲 《科教文汇》2010,(23):180-180,187
针对高职英语阅读中存在的教学思想方法落后,缺少课外阅读,以及学生阅读效能感缺乏的问题,笔者认为只有树立全新的教育观念,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增强学生的阅读效能感,才能真正使高职生乐于阅读、善于阅读英语。  相似文献   

9.
以高职教育培养目标为指导思想,深入探讨和实践以市场为导向的高职英语教学与训练模式,力求达到培养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吕秋薇 《内江科技》2009,30(5):158-159
高职教育的蓬勃发展引发了人们对高职生就业问题的关注,高职生就业面临严峻的形势是客观事实,高职院校应从自身的人才入手,通过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承受压力的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入手,打造高职生的就业核心竞争力,使之成为高职院校为高职生抢占就业市场的强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11.
英语听说能力在语言层面和社会层面都处于基础地位,高职英语教学就其应用性而言对于听说能力的培养既有优势也有挑战。本文以英语教学法为导向,分析高职英语常用教学方法的实施,从中探寻有效的听说能力培养措施。  相似文献   

12.
英语听说能力在语言层面和社会层面都处于基础地位,高职英语教学就其应用性而言对于听说能力的培养既有优势也有挑战。本文以英语教学法为导向,分析高职英语常用教学方法的实施,从中探寻有效的听说能力培养措施。  相似文献   

13.
我国法学专业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结合法学专业高职生就业现状的特点,反观我国高职院校法学专业高职生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必须以就业为导向,并从淡化专业、加强实践教学、以市场为导向设置专业、提高师资队伍素质、转变教育观念几个方面来推动法学专业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相似文献   

14.
随着高职教育改革的深化,高职院校越来越注重内涵建设。尤其是2004年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发布以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成为高职院校的中心工作。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提到了重要地位,笔者认为,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贵在实践,首先要围绕核心能力提升为中心改革课程体系;其次,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建设,设置职业核心能力的课程,进行职业技能的培训;第三,以就业为导向,积极开发社会资源,搞好校企合作;第四踊跃参加各级各类社会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5.
《科技风》2017,(5)
高职教育是以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为目标的,它坚持以就业为导向。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具备英语语言能力的高职人才备受用人单位的青睐。英语作为高职教育课程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基于职业能力培养视角亟需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才能适应越发激烈的市场竞争。本文从高职英语教学模式现状分析入手,通过阐述当前高职英语教学模式改革的必要性,提出了基于职业能力培养视角进行高职英语教学模式改革的相关对策,旨在为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实现学生顺利就业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6.
以就业为导向 探索高职英语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英语作为高职高专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课在构建高职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原先的高职教育模式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当前就业市场的需要,因此,本文以就业为导向,来探索高职英语教育的出路,以期能找到更合适的办法。  相似文献   

17.
高职生的就业问题一直是高职院校自身乃至整个社会所关注的问题,而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社会能力是高职毕业生能够顺利就业的前提。通过对高职生就业能力的现状分析,提出了从班主任角度上要重视高职生社会能力的培养,并就这一问题上对班主任的工作做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8.
根据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培养理念,经过几年的教学改革和探索,对高职《机械制图与AutoCAD》的教学进行了全面的思考,创建了一种以能力为本位,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工作任务驱动教学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9.
张莹 《中国科技纵横》2011,(14):213-214
文章从就业能力的定义出发,以高职院校学生为例,分析了高职学生存在缺乏职业生涯规划,对自己所学的专业不精通,缺乏实践经验,对职业信息了解不足的就业阻力,针对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提出作为学校就业指导人员必须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指导工作,帮助高职学生提高就业能力,从大一年级起,尤其要重视职业生涯规划;引导学生以自学为主,力求精通自己的专业;重视社会实践和技能培训;加强就业指导和职业道德教育。这为更好地提高高职生就业能力提供了经验与建议。  相似文献   

20.
刘晓慧 《科教文汇》2013,(29):93-94
本文选取天津五所高职院校为调查对象,以相关的外语学习动机理论为基础,通过问卷调查高职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在就业导向下分析外部动机和内部动机对高职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并提出激发内部动机的建议,以持续提高学生英语语言水平和就业竞争力,满足企业对英语技能的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