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儿童文学观演变之评述章红如何为幼儿选择适宜的儿童文学作品,如何为幼儿创作改编儿童文学作品,是幼教工作者必备的基本能力。这种能力是建立在儿童文学理论的基础上的,而儿童文学观则是儿童文学理论中的核心。因而,是否准确、透彻地理解了儿童文学观,决定着幼教工作...  相似文献   

2.
蒋风,1926年10月生于浙江金华,1947年毕业于英士大学,曾任《申报》记者;解放后长期在大学从事儿童文学的教学和研究,一生致力于中国儿童文学的建设,成就卓著,其专著《儿童文学概论》被日本儿童文学学会主编的《儿童文学事典》列为儿童文学发展史上的五本代表性著作之一;现任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中心主任,全国师范院校儿童文学研究会名誉会长,亚洲儿童文学学会副会长,“国际格林奖”评委,尽心于中国儿童文学人才的培养,和中国儿童文学与世界儿童文学之间的交流。蒋风的名字已列入《世界名人录》(伦敦剑桥世界传记中心)…  相似文献   

3.
在“儿童是独立的人”的认识基础上,周氏兄弟提出了以“儿童为本位”的儿童文学教育思想,强调儿童文学教育功能实现的前提是对儿童文学儿童性和文学性的尊重。由于强调儿童的成长与国家、民族未来的联系,鲁迅更关注儿童文学的思想教育功能,其儿童文学教育思想带有实用主义色彩。周作人的儿童文学教育思想则建立在对儿童文学的文学主体性的确认上,他以严谨科学的态度对儿童文学进行了系统而深刻的研究,探讨儿童文学与儿童成长的关系,他对儿童文学教育功能的理解超前、成熟,更具现代意识与科学品格。  相似文献   

4.
中国当代儿童文学,是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的继承和发展。是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儿童文学.当代儿童文学的进步,与当代中国不同地区对儿童文学发展的重视分不开,从而又促使不同地区、不同人们的儿童观、儿童文学观的发展和飞跃.儿童文学观念内容的根本性变化.为艺术思维敞开了广阔的大门,使当代儿童文学表现出多种美学情趣和多种风格发展的势头;并对当代儿童文学队伍的构成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5.
儿童文学体现了成人与儿童两种审美意识的互补与融合。本文从儿童观与儿童文学的审美意识,儿童情趣与儿童文学的审美意识,儿童文学创作与儿童文学的审美意识三个方面对儿童文学中的审美意识问题做了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高等师范院校加强儿童文学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儿童文学学科在国内高等师范学校还没有获得应有的重视和发展。具有多元功能的儿童文学与师范教育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如果说高等师范院校必须研究语文教育,它也就必得研究儿童文学。在中国现代教育的诞生期,儿童文学曾是一支改变中国教育性质的生力军。目前高等师范院校应重视儿童文学学科建设,加强儿童文学师资队位建设。儿童文学中蕴涵善绿色的生态教育思想,是功利主义应试教育的一种对抗。  相似文献   

7.
新世纪中国儿童文学学科建设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儿童文学学科艰难地走过了20世纪,进人新世纪以后,中国儿童文学学科面临着可喜的机遇,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机遇和挑战面前,儿童文学教学和研究者应该做些什么,又能够做些什么?本文以中国儿童文学教学的历史回顾为起点,深人分析了当今我国儿童文学教学的现状与面临的任务,对中国儿童文学教学进行了富有实际意义和可操作性的前景设计。  相似文献   

8.
儿童文学创作既有文学创作的共性,也有儿童文学创作的个性。儿童文学创作的共性是,它和成人文学创作一样,也是主体和对象的和谐统一、生命融合。儿童文学创作的个性是由儿童文学的作者和读者的不一致性(主要是读者的特殊性)决定的,儿童文学是成人写给儿童看的文学,读者(儿童)的心理特征、接受程度和审美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儿童文学创作。儿童文学创作的个性主要表现在创作主体的二重性、创作对象的限定性、文学形象的特殊性、创作风格的空灵性、语言表达的浅近性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朱自清的《中国儿童文学与现代化进程》运用现代化理论视角,以对儿童文学本性的认识和世界性儿童文学视野来梳理中国儿童文学的历史发展轨迹,提出了中国儿童文学不是“古已有之”而是发生于“现代”,中国现代儿童文学史中存在着两个“现代”等富于创见的学术观点。《进程》不但厘清了中国儿童文学许多重大历史事实,而且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若干有关中国儿童文学的深刘思想,显示了作者深逮的意识、敏锐的眼光和注重事实的治学精神。  相似文献   

10.
根据美国科学家札德的模糊集理论,我们认为“儿童文学”的概念是一个模糊集。其根本原因,一是与概念涉及的对象——儿童文学创作的复杂情形有关,儿童文学创作是儿童直觉的产物。二是在去除了儿童文学一切花叶的鲜活气息所得到的主干和枝的东西也必然是干巴巴的,不可能准确地指涉对象本身。三是儿童文学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它多姿多彩,博大精深,每一个理论家受到历史的局限,都只能站在一个特定的点上给儿童文学下定义,要让一个固定的有局限的概念去阐释不断发展变化的儿童文学创作过程,也是不可能的事。  相似文献   

11.
晚清:儿童文化研究的新地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几年儿童文学研究界开始自觉进入儿童文化研究的领地,这是一个令人欣喜的学术动向。儿童文学本来就是儿童文化之要素,而且对儿童文化之研究有助于立体地认识儿童文学之发生与发展,有助于整体地审视儿童文学的美学世界。晚清至五四时期,是中国儿童文学的发轫期,也是儿童文化研究的一个新地带。  相似文献   

12.
昆明师专民族儿童文学研究所是由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正式批准的,从事儿童文学教学和研究的研究机构。是目前全国高校中为数不多的儿童文学研究机构之一。民族儿童文学研究所从2001年成立以来,在学校领导的直接领导和支持下,致力于儿童文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在树立专业形象、学术形象、教学形象等方面作出了积极的努力,并得到业内同仁的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13.
我是狐狸妈妈。我儿子今年8岁。我希望来这里跟家长们交流一下陪儿子读书的心得体会,也希望大家拿出自己的亲子阅读体验,共同分享。儿童节前夕,《人民日报·海外版》发表的《视像化对儿童文学是祸是福?》引发热议,随着漫画、影视、电子游戏等视像文化来势汹汹,视像文化虽然给儿童文学带来新气象,扩大了儿童文学的传播环境,丰富儿童文学的当代形态,但它同时挤压儿童文学的阅读空间,窄化儿童文学的艺术生态,最终影响儿童阅读文字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赵静 《教育科学》2003,19(2):29-31
通过对20世纪早期中国儿童文学史与中小学语文课程发展史的透视,能清楚看出儿童文学与中小学语文教育之间的互动关系。学校教育的需要是中国现代儿童文学产生的主要推动力之一,课程实践客观上促进了早期儿童文学创作的发展,同样,儿童文学的理论与实践为儿童文学成为语文教育的课程资源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5.
具有多民族地域、区位特点的云南儿童文学创作,与全国相比,不仅毫不逊色,而且走在前列。本文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云南儿童文学创作作了宏观的分析,阐明云南儿童文学对边地风俗、自然风物、民族精神的展示,以及人与自然的母题等方面的特点,并针对云南儿童文学今天的成绩提出对新一代儿童文学作家的培养问题。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卡通电影对儿童文学的冲击为切入点,分析了市场经济中儿童文学的生存状态、美学判断和人文尺度,对比了卡通电影与儿童文学两者的文化品格和经营机制,以求儿童文学获得更广泛的发展与更强的艺术生命力。  相似文献   

17.
呼唤儿童文学精品●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浦漫汀编者按:最近,党和国家领导人号召繁荣儿童文学创作,培养儿童文学大家,这无疑是广大孩子所盼望的。那么,如何振兴中国的儿童文学呢?本刊特约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副理事长浦漫汀先生谈谈见解。当前,我们面临的是个全方位的竞...  相似文献   

18.
安徒生童话:中国现代儿童文学之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安徒生童话是中国儿童文学最初的理想范式。中国现代儿童文学建设者们正是借世界一流的儿童文学经典作品尤其是安徒生童话所蕴有的现代儿童文学理念开启了中国文学的新形式——现代意义的儿童文学。安徒生童话所具有的纯正而丰富的儿童文学艺术因素不但深刻影响了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的诞生,而且成为中国儿童文学长期遵循的艺术典范。安徒生童话是中国现代儿童文学之源。  相似文献   

19.
前不久,在“中围儿童文学新主流阅读趋势研讨会”上,儿童文学理论家、评论家,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泉根先生曾谈到:“我始终很奇怪。为什么我们这么多的教育家提倡素质教育却从来没有谈过要强调文学教育。文学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必要性、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儿童文学作家、评论家,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樊发稼先生也说:在未成年人教育中,“儿童文学大有其用武之地。儿童文学的功能之一就是要用感人的作品,来启迪、感染、诱导孩子,使其善的本性不受污染,  相似文献   

20.
来自亚洲13个国家和地区的200余名儿童文学作家与学者参加了在中国大连召开的第六届亚洲儿童文学学术会议,各位专家学者心系儿童,放眼世界与未来,围绕以“和平发展与新世纪儿童文学”的会议主题,就儿童文学的现状与未来前景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和研讨,既有具体的关于儿童文学文学形态和文学特征的探讨,也有宏观的对于儿童生存状况及儿童文学在人类文明进程中的重大意义的思考,此次会议是对亚洲儿童文学发展的是一次大总结,一次大促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