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灵娜 《天津教育》2008,(11):49-49
社会适应是指个人或群体调整自己的行为使其适应所处社会环境的过程。社会适应是一个个体社会化的过程。社会适应不是一个空泛、抽象的概念。一个自然人要成为一个社会人,必须适应自己生活于其中的社会的变化,在与他人的交往与互动中逐渐形成自我观念,协调人际关系;要学习和体验社会角色;学会承受各种挫折,在个体社会化进程中面对各种冲突并学会适应、合作与竞争;要学习各种规则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2.
体育教育与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时期体育教学的主导思想是健康第一。新的健康定义第一次提出了“提高学生对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的教学任务,正在实验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也开拓出了一个全新的学习领域———社会适应。因此分析研究学校体育对如何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是十分重要的课题。一、关于社会适应的基本概念1.适应的观念。适应是生物学概念,后来这一概念引入社会学,指一个社会体系适应自然和社会环境的过程。学校体育要适应社会,适应学生,学生也要适应社会及体育教学的要求。2.适应过程。社会适应的过程是一个个体不断社会化的过程。一个生物的人成为一个社会的人,他必须适应自己生活于其中的社会的变化,在与他人的交往与互动中逐渐形成自我概念,协调人际关系;他要学习和体验社会角色,学会承受各种挫折;面对各种冲突须学会妥协和顺应,合作与竞争;学习各种规则和价值观,这种学习和不断调适的过程就是一个个体适应社会,不断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的过程。体育活动本身所具有的种种特殊性及矛盾特征,如竞争与协同、胜利与失败、求胜欲望与规则限制、强烈的情绪体验与复杂的互动关系等等,使得体育活动在促进个体社会化、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方面具有不可代替的特殊功能。二、学校体育有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3.
心理健康是个体在各种环境中能保持一种良好适应能力和效能的状态.健康的心理是一个人适应社会的基本条件.青年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需要教育工作者对此引起高度重视.体育运动与心理健康教育有什么关系呢?我认为,体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发挥着积极作用,它不仅能增强学生体质,强健体魄,促进身体的正常发育和发展.还能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体育活动项目激励人们追求胜利,也锻炼人不怕失败和承受失败,使参与者得到各种心理体验和心理调整。因为一个人的社会适应和心理健康有着密切联系,体育锻炼是一种开放式、多以个体或群体参与、灵活性的活动。所以个体或群体为达到某种目的。会彼此配合、相互协调与对方进行较量,既开展竞争又必须服从规则;在参与活动时。相互接触和交往。可能承担不同的角色。  相似文献   

5.
心理健康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健康定义为“躯体的、心理的和社会适应方面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指没有疾病或身体缺陷”。心理健康是人类个体对其生存的社会环境的一种高级适应状态,是对社会影响所做出的一种调节功能。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指心理健康状态,个体处于这种状态时,不仅自我情况良好,而且与社会契合和谐;二是指维持心理健康,减少行为问题和精神疾病。  相似文献   

6.
所谓心理健康,是指一个人心理各方面以及和社会环境之间处于一种积极协调、统一的状态。心理健康是衡量生命个体健康与否的标志之一,也是一个人成长、成才的关键!幼儿时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黄金时期,关注和研究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是幼儿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7.
在当今社会飞速发展的背景下,交往能力是一个人必备的基本素质,同时交往是儿童的一种社会需要,是儿童实现社会性发展的必经途径。幼儿只有在与同伴、成人的友好交往中,才能在平等基础上协调各种关系,发挥个体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从而更好地认识和评价自己,为进入社会并适应社会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本质,在于个体与现实生活的各种关系世界的互动中所达到的一种协调、统一、完整、平衡的和谐状态,更是一个动态过程,个体性的适应与社会性的发展相互转化、促进,推动个体心理健康水平向更高层次发展,具体表现在大学生与自我、他人、环境以及角色四个方面,即与己、人、物、事的关系和谐.自我和谐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根本属性...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生活的扩展,心理健康愈来愈受到重视。语文课本中蕴含了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教育教学过程中,也会经常遇到适合心理辅导的情境,作为初中语文教师,有责任在语文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一.心理健康概述"心理健康"是指人对外部的各种环境能够通过不同形式去适应、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的一种心理状态。它是个体顺利实现社会功能的前提条件之一,同时也是社会发展对社会成员提出的基本要求。在日常教学  相似文献   

10.
"上了初中,我不再优秀。"是许多初一新生的真实体会。升入新学校,换了新环境,迎接新的学习任务,建立新的成长坐标,每一个初一学生都会遇到这个适应与发展的课题。一、学会适应实际上,适应与发展这两大重要课题贯穿着生命始终。社会适应能力良好也是人的心理健康和个性健全的重要标志之一。适应的目的往,如何与异性交往,如何与成长的文化背景相差较大、个性不同的人交往,如何处理合作关系与竞争关系等。对自身的适应。这方面的适应问题主要包括个体如何认识自己,即我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如何悦纳自己、发展自我,使现实与理想中的我达到同一…  相似文献   

11.
对心理健康标准的解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外心理健康专家对心理健康标准做了各种研究与论述,他们在心理健康的人应具有哪些特征方面没有取得一致的意见。但是,所有专家都认同心理健康的人是社会适应良好的人。对什么是心理健康,不能从个体的表面特征来加以描述。而应从心理健康对个体适应社会生活的作用来考虑。  相似文献   

12.
世界卫生组织于 1 94 8年成立时公布的章程中说 :“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症状 ,而且是一种个体在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完全安宁状态。”其中隐含之意便是 :心理健康与生理健康是同等重要的两个健康因素。一、心理健康的含义及现状所谓心理健康 ,是指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全感 ,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认可的形式适应的心理状态。也就是说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 ,既要能应付多变的社会环境 ,也要能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积极主动地改变或创造社会环境。据有关资料显示 ,我国精神病的患病率 ,2 0世纪 5 0年代为 2 % ,70年代为 7% ,80年代仅仅 1 …  相似文献   

13.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能保持平静的情绪,敏锐的智能,人际关系适应,反应适度,有适应于社会环境的行为。心理卫生是保持与增强人的心理健康的一门科学,它旨在根据心理活动的规律,采取各种措施,保护和增进心理健康,培养健全的性格,提高机体对社会生活的适应能  相似文献   

14.
健康不仅包括身体健康,也包括心理健康.<世界卫生组织宪章>就开宗明义地指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病态,而且是一种个体在身体上、精神上、社会适应上健全安好的状态."这表明人的健康不仅要重视生理健康,而且更要重视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5.
常淑敏 《现代教育》2004,(11):55-57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所下的的定义,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几个层面。其中,心理健康指的是个体的心理活动处于正常状态下,即认知正常、情感协调、意志健全、个性完整和适应良好,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最大潜能,以适应生活、学习、工作和社会环境的发展与变化的需要。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现代人越来越关注自身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6.
杨成军 《中国教师》2009,(Z1):378-378
有听力障碍的聋哑学生由于身体的缺陷造成自己与人交往不便,进而产生自卑感,不愿与人交往,我们应加强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为他们回归社会主流奠定良好的基础。本文以这个问题为中心,论述了通过各种方法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聋生适应社会能力  相似文献   

17.
1.健康的内涵1.1健康的概念WTO(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下的定义是:“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而且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都保持良好的状态,才算得上真正的健康。换言之:健康是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健康的三维组合。其中:身体健康:是指人的体能良好、机能正常、精力充沛的状态。作为学习领域的身体健康,要求学生了解与运动有关的营养、环境、卫生保健等知识,发展体能,提高身体健康水平。心理健康:是指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对各种环境的良好适应,对自身潜力的挖掘,以及健全人格的发展等。其含义是:一是指心理健康状态处于…  相似文献   

18.
在当今社会,竞争日益激烈,人们的生活和工作节奏也不断加快。这就需要学生逐步具备健康的心理状态和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所谓心理健康,一是指心理健康状态,个体处于这种状态时,不仅自我感觉良好,而且与社会处于契合和谐的状态;二是指维持心理健康、减少行为问题和精神疾病的能力。所谓社会适应能力,指个体为了适应社会生活环境而调整自己的行为习惯或态度的能力。新课改理念认为,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能力是体育与健康课程功能和价值的重要体现。那  相似文献   

19.
交往 ,是人类生存必备的技能。胡适先生曾提到 :“其实个性与人 ,不过是千分之一 ,而千分之九百九十九是社会的” ,交往是人类存在的方式 ,是人的基本要求之一 ,同时 ,交往也是个体走向社会化的必然要求。个体只有在集体中 ,在与他人的交往中才能逐渐获得社会的共同规范、道德准则、生活方式 ,从而适应社会 ,逐渐变成一个社会的人。小学生 ,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 ,交往是其成长的基本要求 ,也是社会的需求之一。为努力寻求有效的交往方式与途径 ,以培养小学生良好的交往习惯与能力 ,笔者从小学生交往的意识、心理承受力、原则、方式、范围、能…  相似文献   

20.
健康是人们迎接二十一世纪挑战的重要条件。人的健康,包括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以及社会适应三个方面。人的心理健康,由于社会、文化背景等原因,不易确定,一般来讲,是指人在生活中能保持敏锐的智力、坚强的意志、和谐的人际关系以及稳定的情绪,适应周围环境的能力。对于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美国加州心理研究所德博拉罗斯爱博土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人每天可以慢跑八公里和摄取各种健康食品,但是同亲属或同事发生一次争吵就能毁掉他几天生活的质量。”可见,心理健康多么重要。因此,关注儿童的心理健康,已成为家庭教育关注的焦点,为孩子从小创设健康、积极、民主的家庭教育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