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铜与稀硝酸反应实验是高中化学教学的重要实验之一,由于生成的一氧化氮气体(无色)极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成二氧化氮气体(红棕色),使该实验按常规方法操作时难以达到理想的实验效果。为了解决此问题,虽已有许多同行设计了不少改进方法或装置,但也还存在诸如装置复杂,操作不方便,稀硝酸用量大等问题。为了简化实验装置,降低试剂用量,并达到较好的实验效果,笔者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2.
正1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的改进课本上关于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如图1,是将燃烧匙内的红磷从酒精灯上引燃再放入集气瓶中。在此过程中一方面集气瓶中的气体受热膨胀扩散出去导致实验误差较大,另一方面红磷燃烧生成的五氧化二磷扩散到空气中会污染空气。改进方法:如图2,取绿豆粒大小的白磷放在注射器中,注射器置于装有沸水的烧杯上方,利用水蒸汽使温度达到白磷的  相似文献   

3.
人教社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中,铜与稀硝酸反应[实验1-7],注重了尾气的吸收,但无色NO气体产物不容易观察,故对本实验进行如下改进。 ①实验原理:利用还原性气体,排尽空气,防止NO接触氧气,观察NO的颜色。  相似文献   

4.
沁阳县鲁村中学,初三学生李金霞,在实验教师张平勇指导下,根据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的实验原理,自己制作了一套测定空气中氧气约占五分之一体积的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5.
铜与浓、稀硝酸的反应是高中常见化学实验之一。根据教材实验装置,铜与浓硝酸的反应,很容易引起倒吸现象。铜与稀硝酸的反应,理论上应生成无色NO气体,在试管口与空气反应变为红棕色。但实际操作中,由于试管内不可避免的存在空气,生成的NO气体在试管内液面上就变色,看不见无色的NO气体。为此,对这两个实验进行了适当的改进,使操作简单,现象明显。  相似文献   

6.
人教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初中化学上册,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与老教材相比有较大改变,现象更明显,有利于学生理解和观察。但教师的操作并没有因此而变得更简单。由于要在空气中点燃红磷,生成的P2O5会污染空气,进一步与空气中水蒸气结合生成偏磷酸,会危害师生健康。又由于红磷是点燃后再伸入到集气瓶中,而橡胶塞与导管连接着,要快速完成该操作并不是很方便,稍有不慎,就会使测得的氧气含量准确性降低,甚至导致实验失败。为了加强学生的环保与创新意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我对该实验改进如下:  相似文献   

7.
在NO气体制备实验过程中,由于无色NO气体极易与空气中的O2反应生成红棕色的NO2,难以观察到无色气体NO生成。为此,笔者就如何使生成的NO气体与空气隔绝,并从节约意识和环保理念出发,对实验装置进行创新改进。  相似文献   

8.
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燃烧和灭火课题中活动与探究燃烧条件,由于热水中的白磷温度已高出其着火点,导管通人氧气对准白磷使其在水中燃烧,但这需要用制氧气的装置、药品、导气管,上课时,操作起来较繁琐,浪费时间。  相似文献   

9.
在化学实验研究中,有很多需要将物质点燃的实验,一般最简单的办法是用火柴或用酒精灯点燃。但笔者通过长期实践,发现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质量守恒定律的验证实验中白磷的点燃;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时白磷的点燃;白磷、红磷着火点高低对比实验中磷的点燃;可燃性物质与空气或氧气混合的点燃爆炸等。按传统的方法点燃方式均存在不足之处,如果改用电点火方式则可弥补,同时更能启发学生的创造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介绍几个电点火实验,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0.
在做钠在空气中燃烧实验时,许多学生在思考:镁在空气中燃烧时,不仅是与氧气反应,也能与二氧化碳、氮气反应。就金属活动性而言,钠比镁还,略强些,猜测加热时钠也能与二氧化碳、氮气反应。为验证学生们的猜想,我设计了下列两套装置。  相似文献   

11.
喷泉装置的另几个用途赵玉贵(山东新泰二中271212)喷泉装置除用于氯化氢、氨气的溶解性实验外,根据它的构造特点还有其它用途,现介绍如下.1.验证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百分比取一250ml干燥平底烧瓶,在瓶底放入豌豆粒大的白磷,烧瓶口塞上单孔橡皮塞,孔内装...  相似文献   

12.
针对教学中制取少量氧气时装置较复杂且二氧化锰难回收的不足,本着操作简单、易推广的原则,利用一次性注射器和自制块状二氧化锰等开发了一套微型自动化定量制氧装置。改进后的装置具有简单方便、经济环保、应用面广、可控性强、教学效果好等特点。  相似文献   

13.
在初中生物教材中,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的验证,通常是用金鱼藻或其它沉没在水里生活的绿色植物,放在盛满清水的杯子里,把短颈漏斗扣在金鱼藻上面,再在漏斗和颈上套一个充满清水的试管。如图1a,然后,移动到光下,收集氧气;当气泡充满试管的1/2以上时,在水下,用拇指堵紧试管口,再把试管从水中取出,让试管口向上,放开拇指,迅速地把快要熄灭的火柴杆或卫生香放在试管口,火柴杆或卫生香立刻猛烈燃烧起来,说明试管里的气体是氧气。在多年的实验教学过程中,发现这种装置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因此.我作了以下的小改进(如图1b)。  相似文献   

14.
原实验采用开放式的装置如图1所示,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生成大量白烟,弥漫在教室的空气中,白烟中的五氧化二磷极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并与水反应生成有剧毒的偏磷酸危害师生的身体健康。因此,各版本的教材都注明该实验要在通风橱中进行,但教室内一般没有安装通  相似文献   

15.
在催比剂存在的条件下,氨跟氧气发生如下反应:按照教材的实验装置和方法演示,能较为明显地看到的现象是:铂丝继续保持红热,瓶中有白烟产生,但观察不到红棕色.经过对实验过程和发生的环境条件的分析,我们认为:反应在氨水液面上进行,反应器中存在大量的水蒸汽.另外,反应中亦有大量的水生成,在反应的条件下也成气相存在于反应体系内.一旦产物NO与反应器中过量的氧气反应:  相似文献   

16.
"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是九年级化学的一个重要实验,其实验原理中抽象的气压变化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利用气体压力传感器检测实验过程的气压变化,通过实验测得红磷燃烧前后集气瓶内的气体压强,进而求得空气中氧气含量,有助于学生对实验原理的深入理解,使学生学会运用"气压变化"原理分析和解决问题,并阐释了此研究对于中学化学实验及其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迷你制氧     
我校是国家级课改实验区的实验学校 ,九年级学生使用的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化学 )第 33页指出用双氧水制取氧气 ,但未要求具体制取方法。为了挖掘教材潜在的功能 ,笔者组织学生对双氧水催化分解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进行了探究。1 学生部分作品的装置图 (见图 1)图 12 操作要点①分别向A中加入适量 10 %双氧水溶液 ,向B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粉末。②通过挤压 ,使A中双氧水进入B内 ,反应制出氧气。③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3 优点①所制仪器制作简单、成本低廉、效果明显。②所用材料源于生活中的废弃品或易寻物品 ,有利环…  相似文献   

18.
1 仪器装置图 (图 1)图 12 仪器特点及用途(1)特点 :本仪器对传统电解水制氧法进行了革新 ,保持阳极的析氧反应不变 (40H- - 4e =O2 +2H2 O) ,而采用特殊材料制成阴极 ,它由防水透气层、导电网、导电基质和催化剂层组成 ,透气不透水 ,从而能选择性地吸收空气中的氧气并发生溶氧反应 (O2 +2H2 O + 4e =4OH- ) ,阴阳两极的电解总反应为O2 (空气中 )→O2 (纯净 ) ,能实现从空气中富集氧气 (纯度≥99 5% )。电解过程不消耗电解质 ,耗电省 (槽电压1 2V~ 1 4V)。通过电源开关控制反应的开始与停止 ,通过改变电流大小 (5A~ 15…  相似文献   

19.
正1关于"氧气性质"的实验创新设计(1)设计背景在探究氧气的性质时,一般会安排C、S、Fe三种可燃物燃烧的实验,通过在氧气和空气中燃烧现象的对比,得出氧气具有助燃性。通常的做法是在三个集气瓶中依次完成,现象短暂且不具有连续性,对比不明显,而且Fe燃烧时对操作要求较高,容易失败,硫的燃烧也会产生污染。是否可以在一个装置中完成课本中有关氧气助燃性的相关实验,并且可以随心所欲地进行操  相似文献   

20.
使用医用材料对传统的实验室收集气体的装置进行了改进,并以双氧水制取氧气为例把本套改进的微型装置与现有微型装置作了对比和分析。通过该项实验改进可以增强师生的创新理念,节省实验经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