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红军在长征路上的斗争是非常激烈、惊险和复杂的,既要同蒋介石几十万军队以及无数自然险阻进行斗争;又在同党内王明“左”倾机会主义和张国焘右倾分裂主义作斗争。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路线,克服了“左”和右的错误,冲破了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战胜了种种困难,终于完成了红军战略大转移的任务。长征以我们的胜利和敌人的失败而告结束,长征的胜利,是毛泽东正确路线的胜利,因而,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也得以确立和巩固。  相似文献   

2.
中央红军长征开端新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撤离中央根据地作为长征开始的标志似乎已成定论,然而大量事实表明,黎平会议前的红军突围转移是“西征”而不是长征,“西征”和长征无论是在战略方向、实际领导还是在其评价和结果上都根本不同。黎平会议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根本转折,是长征胜利的起点。因此,黎平会议才是红军长征的开端。  相似文献   

3.
70年前的红军长征,是在中华民族面临严重的生存危机形势下,在党和红军面临严重生死存亡危机的情况下进行的。各路红军在长征中与国民党军进行了多次战斗,战胜了自然界的各种艰险,克服了“左”倾教条主义,战胜了右倾分裂主义,维护了党和红军的统一。红军长征的胜利,开创了中国革命的崭新局面,具有极其深远的历史意义。长征胜利的宝贵经验,今天仍对我们有着深刻启示。  相似文献   

4.
<正>2016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80年前,社会危机四伏,日寇野蛮入侵,国民党反动派置民族危亡于不顾,向革命根据地连续发动大规模"围剿"。在生死存亡的严峻时刻,从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红军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和第二十五军进行了伟大的长征。中国共产党领导红军,以非凡的智慧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战胜千难万险,付出巨大牺牲,胜利完成了震撼世界、彪炳史册的万里长征,宣告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图谋的彻底失败,宣告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肩负民族希望胜  相似文献   

5.
1935年6月14日,中国工农红军一、四方面军,在懋功的一座喇嘛寺前的广场上胜利会师。两大主力红军的会师,无疑对红军的长征十分有利,但是,就在这关键时刻,在党内对于红军的战略方针问题上却出现了严重分歧。张闻天、毛泽东、周恩来等政治局同志确定的方针是北进到川西北建立根据地,从而占领陕甘宁地区。时任鄂豫皖中央分局书记兼军委主席的四方面军负责人张国焘,认为红军的“长征是失败了”,中国革命已经处于“总退却”阶段,因之极力主张红军向荒僻的康藏少数民族地区退却,无意创立新苏区根据地。他自恃兵强马壮,瞧不起经过浴血苦战,实力消耗…  相似文献   

6.
红军南下行动是长征过程之中的一次重大曲折,它同红四方面等主要领导人张国焘的分裂主义错误是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南下行动在根本性质上属于党内矛盾范畴,南下红军仍然是党领导下的一支人民军队;南下行动对于党中央选择落脚陕北和长征的胜利完成,对于党中央创建西北革命大本营的开拓性工作,发挥了重要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正>长征是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红军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革命遭遇空前危机的急迫形势下,为了保存革命火种而进行的战略大转移。我们党领导红军胜利完成震撼世界、彪炳史册的长征,宣告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图谋彻底失败,开启了中国共产党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斗争的新的伟大历程。毛泽东长征诗词蕴含着中国共产党人的万般豪情壮志,是中国诗歌宝库中的璀璨明珠,热情洋溢地  相似文献   

8.
彭德怀对长征胜利的重要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德怀同志对长征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他旗帜鲜明地支持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路线,同"左"倾机会主义和张国焘右倾分裂主义进行了坚决斗争,维护党和红军的团结,同时组织和指挥了多次重大战役,为发展和壮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探索了在敌强我弱的条件下战胜敌人的战略战术思想。  相似文献   

9.
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红二方面军胜利长征之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二、四方面军会师后 ,分两路挥师北上 ,继续长征 ,走过草地 ,沿途斩关夺隘 ,战胜无数艰难险阻 ,粉碎敌人的围追堵截 ,排除了张国焘的干扰破坏 ,终于在会宁实现了红军三大主力会师 ,宣告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胜利结束  相似文献   

10.
左宗棠西征是对中国西部发展有着深远影响的一次重要的军事行动。晚清特殊的国情,使就地发展西北农业经济成为左宗棠争取西征胜利的首要选择。历史证明,左宗棠西征极大地促进了晚清西北农业经济的发展。在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今天,以史为鉴,考察左宗棠西征对发展西北农业经济的贡献,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红军西征与党的民族政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36年5月,为了粉碎蒋介石的反革命阴谋,打退国民党军队对陕甘苏区的围攻,巩固和扩大革命根据地,争取西北抗日力量的大联合,推动全国性抗日运动的发展,迎接红二、四方面军北上,实现三大主力会师,开拓宁夏革命局面,创造新的根据地,党中央决定组建西方野战军,向甘肃、宁夏进军,进行西征战役。 西方野战军西征开始,红军总政治部主任杨尚昆于1936年5月24日签发了《总政治部关于回民工作的指示》,指导西征中的民族工作。“我红军目前向西行动,所经甘、宁两省地区有着  相似文献   

12.
“文革”的理论和实践,在中共九大上得以充分肯定:林彪取代刘少奇,成为毛泽东选定的新接班人;“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一整套理论作为概括形成的“文革”的重大理论成果,得到广泛宣传。而“九一三”事件的爆发,则在客观上无情地宣告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纽论和实践的彻底破产。此后,无论怎样强硬地坚持和宣传“文革”取得的伟大胜利,都已是难以取信于民了。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同志的七律诗《吊罗荣桓同志》发表后,许多同志在解释“长征不是难堪日,战锦方为大问题”两句诗时,都把“战锦”释为战锦州,这一解释值得商榷。 长征,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是具有重大意义的战略大转移。毛泽东同志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一文中,对长征作了很高的评价,指出长征是宣言书,是宣传队,是播种机。长征的胜利,宣告了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围追堵截的破产,并锻炼和保存了我们的党和红军。可以说,如果没有长征的胜利,中国革命的胜利是不可想象的。 既然长征是那么艰苦,那样困难,在我们党的历史上,乃至中国历史上又有那  相似文献   

14.
红二十五军长征胜利到达陕甘边,与陕甘红军合编为红十五军团,迅速投入到陕甘根据地的第三次“反围剿”斗争中,取得了劳山战役的胜利,为中央红军胜利到达陕甘起到了先导作用。这一战略行动不仅增强了陕甘边的革命力量,使两支红军部队得到了整合,同时,为党中央将祖国的西北建成中国革命的大本营作出了贡献。文章还就红二十五军与陕甘“肃反”的关系谈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5.
一九三一年四月,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统治的中共中央,派张国焘等来到鄂豫皖边区。五月十二日,成立中共鄂豫皖中央分局,张国焘任书记兼鄂豫皖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取得了鄂豫皖党政军的领导地位。从此,他顽固地推行王明的“左”倾冒险主义,特别是在肃反和红军第四次反“围剿”中犯了严重错误,结果使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绝大部分丧失,成千上万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惨遭杀害,对此,张国焘负有不可推卸的主要责任。可是,他在《我的回忆》一书中却散布种种谬论,妄图用谎言欺骗不明真相的读者。  相似文献   

16.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张国焘在鄂豫皖苏区开展的大规模反“改组派”斗争,杀害了大批优秀党政干部、红军指战员和革命积极分子。这场在革命阵营内部开展的反“改组派”斗争是一起历史冤案,它也是直接导致鄂豫皖苏区第四次反“围剿”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孙殿英屯垦青海问题再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殿英屯垦青海问题,表面上看是本世纪30年代“开发西北”思潮中的重要举措之一,实际上在“屯垦”名义下,国民政府和孙殿英各有打算,国民政府以孙殿英屯垦青海问题来试探回族军阀,并由此初步确立了在西北农依重回族军阀的政策,正是国民政府在孙殿英屯垦青海问题上的投机性政策,导致了西北历史上振动一时的“孙马大战”,与此同时也宣告了孙殿英图据西北计划的破产。  相似文献   

18.
通道转兵前红军作战方向选择上的斗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道会议是我党历史上一次极为重要的会议。这次会议纠正了到湘西与二、六军团会合,建立新苏区的错误方针,制定了转兵西入贵州,向敌薄弱地区前进的正确方针红军由此转危为安,红军长征战略方向的正确制定也由此奠定了基础。通道转兵的胜利实现,是毛泽东、周恩来等同志与王明路线执行者长期反复斗争的结果。斗争的焦点集中在第五次反“围剿”的作战方向选择上。红军退出江西根据地之后,王明路线的执行者顽固坚持退却中的逃跑主义,执意沿着赣、粤、湘、桂区境山区夺  相似文献   

19.
一九三六年十月,红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后,右倾逃跑主义路线头子张国焘,为了达到继续分裂党、分裂红军,发展个人势力的目的,假借中央名义,以“建立河西根据地”、“打通国际交通线”为名,擅自命令红四方面军西征。一九三六年十月二十六日晚,红四方面军从靖远县城西河包口(虎豹口)强渡黄河①,后因胡宗南的军队赶来强占了渡口,结果只有九军、三十军和五军,共计二万多人渡过了黄河②。过了黄河的这三个军,便组成西路军,向河西走廊进发。一九三六年冬,红五军作为西路军的先头部队,进入冰天雪地的河西走廊,解放了高台县城,建立了临时苏维埃政权,后来该军被敌人的绝对优势兵力所包围,经过血战,绝大多数将士英勇牺牲。长期以来,特别是在林彪、“四人帮”横行的日子里,对红五军这段历史的研究,成为人们不敢  相似文献   

20.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将台堡地区实现了大会师.它标志着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最后胜利,也进而促成了西北局面的变化.本文拟依据历史文电,对三大主力会师的经过和意义作些考察和探讨,以纪念长征胜利60周年.一、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的经过1935年,一、四方面军会合后之所以未一道北上,主要是因为四方面军的主要领导人张国焘坚持南下所致.后来二、四方面军会合后重新北上,除其他因素外,张浩和由他体现的共产国际的权威,实在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据我们看到的材料,1936年1月16日,张浩(林育英)致电张国焘,告知“共产国际派我来解决一、四方面军的问题”,“我经过世界七次大会,对中国问题有详细新的意见,准备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