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主要采用了文献资料法、对比分析法以及逻辑推理法,从中国男子篮球职业化发展的角度来探讨八一男子篮球队的衰落.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篮球职业化进程经过14年的探索,正在健康有序地进行.当CBA正在朝着职业化和市场化前进,资金、人员流动、外援以及球迷、市场运作已经形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八一队不能进入市场、不能进入流通显得与时代格格不入.八一队衰落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受自身体制所困;后备人才培养不力;联赛高水平外援的冲击;主力球员的伤病;以及教练员的执教水平有待提高等多方面原因造成的.  相似文献   

2.
2002-2003赛季CBA总决赛八一队制胜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通过对2002-2003赛季CBA总决赛四场比赛中八一队和广东宏远队队伍结构、技战术运用进行统计与分析,结合常规赛中两队之间两场比赛情况,研究认为:八一队在战斗力、比赛经验、意志品质、核心队员作用、第一节和第四节比赛得分、教练员临场指挥能力等方面优于宏远队.其中战术安排得当、主力队员大赛经验丰富、斗志顽强、刘玉栋的核心作用是八一队获胜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通过CBA03-04赛季总决赛广东队和八一队全部4场比赛的技术统计,对双方的主要攻防技术和能力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证明:广东队队员实力强大,新老交替也已完成,队员在中锋、二中锋、后卫位置上发挥均好于对手;八一队在前锋位置上发挥好于对手,但是由于老队员体力下降,造成技战术水平下降,投篮命中率的下降,是八一队失败的主要原因,如何赶快提高年轻队员的实力,是八一队要尽快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中国篮球CBA联赛从1995年开赛至今夺得总冠军的球队分别为八一队、上海队和广东队。以中国男篮甲级联赛三支夺得总冠军球队为案例分析,其中八一队8次冠军,上海队1次冠军,广东队7次冠军。通过对三支俱乐部的分析,找出其制胜因素,从而为我国其它篮球俱乐部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2006—2007赛季CBA总决赛广东队失利的4场比赛中广东队与八一队队伍结构、技战术运用进行统计与分析,研究认为:广东队在比赛经验、战术运用、心理素质方面与八一队存在一定差距。投篮命中率偏低、第四节比分偏低、外线防守偏弱、心态不稳、教练临场指挥能力欠佳是广东队失利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CBA近三个赛季广东队与八一队攻防技术和能力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查阅2003~2006年CBA职业联赛广东队与八一队三个赛季总共25场比赛的技术统计资料,对双方的主要攻防技术和能力进行了对比与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广东队赢球主要是阵容整齐,投篮命中率高,篮板球好,配合默契,防守积极,但失误较多。八一队失利主要是因为投篮命中率低,篮板球拼抢少,老队员年龄较大体力不支,年轻队员技术和经验不足。  相似文献   

7.
2005-2006CBA总决赛广东队获胜的诸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2005—2006赛季CBA总决赛广东队和八一队五场比赛双方队伍结构、技战术运用进行统计与分析,认为:广东队在阵容结构、战术的安排和运用等方面均优于八一队,其中第二节和第三节的得分多、篮板球控制出色、投篮命中率高、两位外援发挥出色,这些都是广东队获胜的因素。当然,广东队主场解说员的激情解说和扣篮次数多也是不可忽略的因素。  相似文献   

8.
2006—2007赛季CBA总决赛广东队与八一队胜败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2006—2007赛季CBA总决赛广东队与八一队5场比赛的技战术运用及心理素质进行统计与分析,从而归纳出两队胜败的原因,结果表明:广东队在战术,心理素质以及创造三分球投篮机会的能力等方面与八一队还有一定差距,但在创造二分球投篮机会的能力,争抢和保护篮板球能力,快攻等方面占有很大优势;两队的场均失误率都比较高,都需要引起重视,特别在处理关键球方面是广东队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2006-2007赛季CBA联赛总决赛已经落下帷幕,在紧张激烈的5场比赛后,八一队最终以4:1的总比分大胜广东队。通过对5场比赛的技术统计资料对比与分析。表明:八一队赢球主要发扬我军顽强的战斗作风,稳定的场上心理素质和经验,灵活多变的战术以及扎实的技术功底。广东队失利主要是因为场上失误较多,年轻队员技术和经验不足,心理状态控制不佳。  相似文献   

10.
对CBA优秀前锋队员技术结构特征与综合能力的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描述性统计和多元分析法对CBA优秀前锋运动员的技术水平进行分析并给出总体评价,进而得出前锋队员各项技术在CBA各单项技术前22名中的比例和影响前锋运动员比赛技术水平主要受地面进攻或获得进攻机会因子和控制空中优势能力因子综合作用,用因子分析法得出综合能力得分和排名,结果是排在前几名的球员大多来于冠、亚军广东队和八一队,其中第一名是杜锋(当年MVP奖获得者),这与他们的实力和表现趋于一致。  相似文献   

11.
对中国男子体操队在2006年亚运会、世锦赛和世界杯总决赛三大赛事上的表现及成绩进行研究,针对中国男子体操队的实力状况,对其今后的发展进行了分析,旨在为中国男子竞技体操保持优势地位、实现2008年北京奥运会比赛目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运用录像分析与统计方法,通过对第五届女足世界杯赛中中国女足与世界强队防守能力的比较,发现中国国家女足在防守的各项综合指标上与世界强队有一定的差距,这也是中国女足在世界杯上没有取得理想成绩的一个很重要因素,应进一步去总结和提高。  相似文献   

13.
周珂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11):1570-1572
运用文献资料调研、录像观察、专家访谈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第14届世界男篮锦标赛上的中国队和与赛队的进攻速度进行统计和比较,找出差距,进而对中国队和与赛队不同获球方式的进攻速度进行细分比较,深入分析我国男篮进攻速度慢的原因;并针对中国男篮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在以往研究基础上,结合现实情况,围绕中国射击射箭队备战2012年伦敦奥运会这一中心,作者从比赛天气、科学研究、力量训练、学习型教练员团队、训练场地标语设置、备战动员和金牌目标等方面提出了个人见解和建议,以期能为中国射击射箭队备战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与方法在专业运动队管理中运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专业运动队发展的动力之一在于管理,在专业运动队管理中引入人力资源理论,是对市场经济化趋势日益明显的现代社会条件下,如何更好地发展专业运动队的客观认识。通过借鉴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与方法并结合专业运动队管理的实际,对人力资源管理在专业运动队管理中运用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现代游泳训练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于科研保障,完善的科研保障是教练员和运动员进行科学化训练、不断提高运动水平的重要因素.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游泳科研已初步建立了科研服务保障体系.但是在实际的运动训练实践中也发现还存在很多问题,因此队国家游泳队的科研保障体系进行优化和完善,对于备战2008年奥运会,不断提高我国竞技游泳运动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国家队的科研保障体系在运作中还是存在以下的问题:1)科研与训练管理不协调;2)科研攻关能力不强;3)科研服务不够深入.根据存在的问题,在实践中采取了以下措施对国家队科研保障系统进行优化与完善:1)科研保障系统层次化、制度化;2)科研攻关实践化、联合化;3)科研服务个体化、专业化;4)科研经费投入的效率化.  相似文献   

17.
第28届奥运会中国男篮防守技战术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拥有世界级中锋的中国男篮在2002年世锦赛仅获第12名,与世界强队在防守上的差距始终是我队的软肋.对第28届奥运会中国男篮的6场比赛作了研究,并与2002年世锦赛的7场比赛做了比较.结果表明:中国男篮在防守战术的数量及变化、防守第一阶段的效果、后场篮板球的控制等方面有了质的飞跃.在无干扰投篮、对方在限制区接球、联防和全场紧逼的质量等方面还存在极大的提升空间.为在北京奥运会取得更好成绩,作者提出了续聘外教、鼓励球员出国、吸纳外员、变封闭式训练为开放式训练、转变全国各级教练员的防守理念、改进防守技战术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第29届奥运会男子体操比赛成绩的统计,分析了世界体操强国在新规则下的整体实力,了解目前各体操强国的现状,为中国体操队实现2012年伦敦奥运会夺取更多的金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以2015年女排世界杯夺冠为契机,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和数理统计的方法,通过观察、收集、整理中国女排在技术、战术和非技术、战术因素的相关资料和数据,以备战里约奥运会的视角,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深入了解本次世界杯中国女排的技战术水平,探究女排夺冠的制胜所在。为中国女排在全面备战里约奥运会的关键时期里优化技、战术训练,改善弱势技术环节,实现里约总目标、总指向提供学理依据。  相似文献   

20.
抽样调查和数据统计分析发现,延边朝鲜族中学体育教师队伍的现状存在教师总体使用效益不高而个体教学负担过重,教师队伍的学历、职称、年龄结构很不合理,专职教师数量不足,整体素质偏低,教师流失倾向比较严重,教师队伍缺乏稳定性的多方面问题。通过分析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从而提出改变这一现状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