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现在许多老师动不动就随便"传唤"家长到学校,学生犯了一点错误,动不动就叫家长.诚然,在某种情况下教师确有请家长的必要,家长也应该配合老师的教育.但是,请家长到学校何必一定要在学生犯错误的时候呢?我认为,教师随便"传唤"家长的行为值得我们反思.  相似文献   

2.
坚持九个月     
正"老师,《家校联系册》除了霍同学病假没交外,其他全部交齐。"太棒了,这是我接这个班九个月来第一次听到如此完美的汇报。联系册上每位家长的"家长的话"和签名,完美得让我感受到了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重视——都是家长亲自签写的!我长叹一声,我真正感觉"教育不容易啊,教育需要耐心"的真谛。  相似文献   

3.
当下,家长越来越重视孩子的教育。家长的教育观念不同,方式也不一样,有的崇尚民主,有的秉持严格,有的提倡宽松。但是,每次孩子犯了错误,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往往会殊途同归,无意间说出一些"气话"。这些"气话",深深地扎根在家长心中,是他们教育理念的外在表现,反映了一个家长的教育心态和自身素养。看似轻描淡写,实则咄咄逼人。"气话"之一:"你给我……""你给我好好听着!""你给我把作业写了。""你给我把地板擦干净。"……  相似文献   

4.
"家长园地"是家园联系的一个重要渠道,为了使孩子们能在和谐一致的家园环境中健康成长,我们坚持出好每一期"家长园地",让它真正发挥作用.我班"家长园地"的主要内容除了向家长介绍教育教学内容及要求家长配合的事项之外,还有:  相似文献   

5.
每一个人都有考试没考好的时候,如果让爸爸妈妈知道了,几乎都是挨一顿打,或者是被家长骂几句,事就过去了.而我妈妈对我"教育"的方法你们谁也想不到,谁的家长也没用过这种方法,这种方法可把我苦死了.  相似文献   

6.
有一天下课后我回到办公室,看到同事正和一位家长怒目相对.经了解,王老师所带班级学生张某在校内吸烟、喝酒且屡教不改,于是他把学生家长请到学校配合教育.家长到校后,王老师痛陈张某的种种劣迹,还忍不住抱怨家长家教不严,随着语言越来越不投机,家长竟然愤而反击:"男子汉抽点烟喝点酒算什么呀?我的孩子出了问题我负责,你的责任是教好书!"家长的态度让王老师觉得十分委屈,认为无法与家长沟通,结果不欢而散.  相似文献   

7.
何谓"双面人",通俗的说就是表里不一.表:外表;里:内心.表里如一,即表面和思想完全一致.如果言行和思想不一致,就是表里不如一,就是双面人. 因为家长经常说一套、做一套,深感困惑的孩子忍不住写了一封<告家长书>,质疑家长的矛盾行为:"你们常常教育我要有爱心,要爱护小动物,但上回在路上看到流浪狗,你们怎么一脚将它踢开;你们常常教育我不要随地吐痰,乱丢纸屑、果皮,可你们怎么随地吐痰,乱丢纸屑、果皮;你们常常教育我要尊老爱幼,可你们为什么对楼下的那个奶奶那么凶;你们常常教育我要遵守交通法规,可你们为什么不去遵守,却总闯红灯……"  相似文献   

8.
卢士强 《班主任》2004,(6):42-42
"老师,凭你多年的经验,看我们家华仔还有希望吗?"此时,家长的脸上充满了真切和期待.看着低头默不做声的小华,我欲言又止.这个基础差,又缺乏上进心的学生一直是我的一块心病,多次对他进行批评教育也没起多大的作用.家长也渐渐失去了信心,打算让他提前弃学经商.但从家长那万般无奈的问话中,我分明感受到了隐含在家长内心深处的最后一线希望.  相似文献   

9.
初遇"星星的孩子" 新生入学第一晌,我从家长们手中接过一个个孩子后安顿到座位上,开始了新生的入学常规教育.没过几分钟,我就发现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孩子小安(化名).因为这个特殊的孩子,我班新生入学前两天的常规教育效果很不理想. 我决定与家长接触,问问小安的情况.家长介绍,小安自一岁半起突患自闭症.这些年,他们也很多次地带孩子求医问药,总不见好转.新生报名时,怕学校拒绝孩子入学,所以隐瞒了孩子的情况.哦,孩子患有自闭症!怪不得他的言行有些怪诞呢!  相似文献   

10.
我的儿子一年之后就3岁了,很快就要上幼儿园了,但孩子入园前后的教育问题让我这个做家长的感到无所适从.当我看到教育部颁发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时,欣喜异常.我认为,应该把这份真正的"育儿指南"送到每一个幼儿家长手中,指导他们更好地教育孩子. 《指南》让家长明白了自己应该如何对幼儿进行教育.在幼儿入园之前,家长就可以有意识地按照《指南》的要求去做.比如在身心健康方面,《指南》指出:"成人用恰当的方式表达情绪,为幼儿做出榜样.如,生气时不乱发脾气,不迁怒于人.成人和幼儿一起谈论自己高兴或生气的事,鼓励幼儿与人分享自己的情绪.允许幼儿表达自己的情绪,并给予适当的引导……"这些科学的方法对3岁以前的孩子同样有效.我学习了《指南》之后,就反思了自己平时不当的教育方法,明确了自己需要改进的地方.  相似文献   

11.
家长会是沟通学校与家庭的渠道,是联结教师与家长的纽带,是促使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的重要措施.但家长会历来是学生怨、家长烦的会.学生们甚至把"今夜有暴风雨"作为家长会的代名词.传统的家长会囿于教师讲、家长听,家长问、教师答的模式,效果往往不太明显.如何开好家长会,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起来,让"暴风雨"变成"毛毛雨",让孩子们更好地成才呢?我尝试让学生成为家长会的主人,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减负"以来,对作业量的多少,老师、家长、学生的看法不一,就像陈老师,一直认为自己是"根据班级大多数学生的水平设计和布置作业的",也遭到了家长投诉.但不管怎样,家长投诉,说明他关注孩子的教育,老师应欣慰.陈老师遇到这样的投诉,我认为可以这样解决:  相似文献   

13.
特需服务是我园围绕"优质教育每一天,优质服务每一刻"的承诺,从关注幼儿的需求出发,推出的为家长排忧解难的新举措.通过设立"特需服务卡",并在园内各部门畅通流转,使家长的实事需求,在第一时间得到有针对性的解决,体现"特事特办"、"急事急办"、"难事众办"的服务宗旨,成为为幼儿、家长提供优质教育服务的绿色通道.  相似文献   

14.
张增丽 《班主任》2004,(2):38-38
开学那天,当我从学生手中接过一张张家长通知书的回执时,我惊喜地发现,每一张回执上的"家长意见"一栏都写得满满的."尊敬的张老师,感谢你一年来对孩子的精心教育和培养……""尊敬的张老师,你是一位教学有方的好老师,孩子能跟这样一位好老师上学,真是很荣幸……"家长们似乎也学会了赏识,多是赞美之词,使我的虚荣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徜徉在家长一句句褒奖之辞中,我有一种飘飘然的感觉.  相似文献   

15.
家长朋友:这封信,我想和家长朋友们探讨"家长怎样主动和老师配合"的问题。教育孩子特别需要学校和家庭共同配合,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指出:"生活向学校提出的任务变得如此复杂,以至如果没有整个社会,首先是家庭的高度教育素养,那么不管教育付出多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满的效果。"近些年,学校从关门办学发展为重视家庭教育的作用,大量举办家长学校,提高家长素质;然后又进一步认识到家长也是教育的主人、教育的生力军,开始走向学校和家长的合作。在家校合作中,我为什么强调家长要"主动"和老师配合呢?  相似文献   

16.
武茗 《语文新圃》2008,(10):19-20
几年前的一个周末,我照常去中文学校.因为有点事.稍稍晚了一点到.结果发现,往日热热闹闹的家长休息室竟没有见到几个人,我便问一位在看小婴儿的女士:"人哪里去了?"她说:"都在下面教室听讲座呢!"我这才想起来.今天有一个关于如何教育孩子上名牌大学的讲座.请来了刚刚考上哈佛,耶鲁和其它名牌大学的中国学生和家长们来谈经验体会.反正也找不到人聊天,我便想下去看看.……  相似文献   

17.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只有家校形成合力,教育才能事半功倍.   有多少个家长就有多少种想法,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就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长.如何将家长们"拧"在一起?我努力通过沟通和交流影响家长,使家校认识统一.……  相似文献   

18.
理念:学校不是教育的独行客 在学校中我们常看到这样的场面,听到这样的对话:"老师,我的孩子全靠你们了."是家长的信任还是家长面对教育的尴尬和沮丧?难道仅用老师的双手就能托起孩子的明天?这到底是教育的荣幸还是教育的悲哀?德国有位哲人这样说:"国家的明天与其说掌握在当权者手中,还不如说掌握在家长的手中."学校的教育不应是教育的独行者.我们尝试改变,力求突破,家访无疑是最直接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9.
理念:学校不是教育的独行客在学校中我们常看到这样的场面,听到这样的对话:"老师,我的孩子全靠你们了。"是家长的信任还是家长面对教育的尴尬和沮丧?难道仅用老师的双手就能托起孩子的明天?这到底是教育的荣幸还是教育的悲哀?德国有位哲人这样说:"国家的明天与其说掌握在当权者手中,还不如说掌握在家长的手中。"学校的教育不应是教育的独行者。我  相似文献   

20.
"啪",鸡蛋碎了,真可惜!虽然鸡蛋有着"坚硬"的外壳,但也难以抵御外界的力量.看着碎了的鸡蛋,让我不禁想到我的那35个孩子,他们不正是家长们的"宝贝鸡蛋"吗?于是我灵机一动,一场"鸡蛋宝宝"的"感恩"教育活动开始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