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最近,多次听到有校长们沾沾自喜地吹嘘,说他们学校“没有杂音”。我们认为,这是非常危险的。没有杂音,也许就意味着一言  相似文献   

2.
李彬 《湖北教育》2010,(2):36-36
如今。学校工作总结日渐沦为“鸡肋”。究其原因就是总结的作用还没有发挥出来,学校领导只是把它当成学校管理餐桌上的最后一道菜,认为宴席散去。一年的工作也就圆满结束。其实,学校工作总结会不是一年“最后的晚餐”,而应该是学校管理辞旧迎新的一道“套餐”。近几年。笔者在年终总结会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将总结会的形式做了创新。  相似文献   

3.
从整体来说,贵州的高校相对“较弱”,没有“211工程”院校,也没有“985工程”院校,但这并不能说明贵州就没有好的大学和好的教育,如贵州大学就是一所按国家“211工程”框架建设的重点大学,  相似文献   

4.
人们对一所学校的期望值,往往转移到对校长的人品和能力的要求。随着这种期望值的越来越高,对校长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在实际工作中,校长的事情虽然没有千头万绪,但也十分繁杂,责任十分重大。究竟怎样做校长?我实行了“三三制”,觉得是很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学校教育制度是教育的一项基本制度,但"学校"是什么? 至今既没有界定,也缺乏探讨.因为没有给"学校"定好位,以致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教育改革和发展在涉及到学校时,不少观念都存在疑惑,不少现象都无法解释,不少措施都无法落实.给"学校"定好位,不仅是教育改革和发展之急需,同时也是学校在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问题.为此,笔者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学校"定位问题,谈些个人不成熟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生源是学校发展的命脉,没有学生自然就没有学校。如何留住学生?“堵”肯定不行,只有强化“自身造血”功能,才能遏止学生“转学”。  相似文献   

7.
"后进生"的全面素质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后进生”通常由于家庭、学校、社会或个人亚健康等原因,没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思想品德不规范,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成绩差,动手能力不强,没有自信心,更谈不上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对他们的教育,多数老师是先头痛后心痛。但是,我们没有理由轻言放弃,只有面对学生,扎实做起。  相似文献   

8.
在学校管理中,不少学校都弥漫着一种"埋怨"的情绪.学校管理者大会小会总是批评:办事太拖拉,做事不用心;管理不到位,执行不得力;做事太计较,没有责任心,等等.  相似文献   

9.
一、德风学校创建 德风学校创建于一九三一年冬.解放前,由五个自然村组成的君子布乡的教育事业极其落后,虽各村有私塾设立,但开办并不正常,更没有一间完整的校舍,多数少年没有入学.  相似文献   

10.
我们大中小学的教室里,都张贴着学生守则.有的学校甚至还要求学生一字不差地背下来.但是,仔细研究一下,就会发现这些守则几乎全是学生的义务.学生的权利呢?没有明文写出来.学生有没有权利?当然有,不仅有,还很多,教育法、义务教育法都有规定.那么,教室里为什么只贴着一张"学生义务书",而没有"学生权利书"呢?  相似文献   

11.
雅斯贝尔斯"大学的观念"简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长树立为同志们服务的思想当校长的,要树立给同志们服务的思想。只有有权人给权利小或没有权利的人服务,才是真民主,否则就是假民主。  相似文献   

12.
目前,一些教师有进行“教科研”的需要,但是很长时间里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没有表现的舞台,渐渐地没有了教学的激情和热情。校长,应该积极创设这样的土壤,为教师的成长提供服务,提供引领。校长要参与“教科研”的活动。 校长是“教科研”的积极参与者、支持者、组织者。校长在管理中,要多下一线去“观课”,积极参与“议课”。这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评价,而是一种引领和激励。校长的办学思想和行动,影响着教师的“教科研”积极性的激发。  相似文献   

13.
高校实行"宽进严出"的必要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实施“宽进严出”有利于合格大学生的培养由于扩招使得一部分在“严进宽出”条件下根本不可能上大学的高中毕业生有了上学的机会 ,同时也造成了目前在校大学生素质上的参差不齐。为数不少的学生刚进入大学时 ,没有了高中时期教师的严厉看管 ,没有了要参加高考的巨大压力 ,这一突然的“宽松”使得他们对所面临的大学生活很茫然 ,甚至有些不知所措。同时由于长期以来的观念 ,认为已经跨进了大学校园 ,以后的道路便是一马平川 ,立即以数倍的轻松来弥补为参加高校入学资格竞争付出的“代价”,以数倍的放松来弥补因参加高考而被迫的紧张 ,进…  相似文献   

14.
李迪 《河南教育》2005,(4):44-44
我们班搬进“陋室”其实不是学校领导的初衷,同学们当然也不乐意搬。可新学期新生太多,每个班级都超过了50人,所有的教室都占满了,还是不够。于是学校决定让不满40人的二年级班级,从宽敞明亮的大教室搬进办公楼上课。我们班只有37人,自然在搬家之列。办公楼是个新楼,但作为我们班教室的那间房子既没有多媒体设施,又没有空调,三面是墙壁,一面留窗户,房间小了许多,天花板也低了些。经过我对学生摆事实,讲道理,一番苦口婆心,“搬家”进展得还算顺利。但“新”教室里明显弥漫着一种郁闷气息,一整天,同学们上课、复习均无精打采。第二天,我走进教…  相似文献   

15.
孩子心中只有自己,没有他人.抓住社会生活事件和幼儿自身的生活事件,帮助孩子走向"大社会",带领他们到更广阔的环境中去放飞心灵的翅膀,感悟体验人间的真情真爱.  相似文献   

16.
加拿大心理学家汉斯·塞利说:“就像我们渴望获得承认一样,我们害怕受到谴责。”然而,批评伴随人的一生.随时随地都会发生。作为社会的人,人们需要彼此了解,需要从别人那里得到对自我行为与能力的评判。来纠正自己的言行,改善自我。因此,可以说.人的一生是在批评中长大成熟起来的。一生中,几乎没有人能做到从不批评别人,也几乎没有人从不受到别人的批评。在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批评更是一种司空见惯的重要的管理和教育手段。  相似文献   

17.
近两年,笔者参加了新申报的 省实验小学的验收工作,作为验收 组的成员,有幸走进一些学校,与 学校师生零距离接触,感受学校的 特色创建。 学校扫描: A校是基础条件好的一所学校。 但学生好思而不踏实,没有形成良 好的学习习惯。为了使学生能够坐 下来学习,学校从书法兴趣小组得  相似文献   

18.
奕天 《师道》2007,(6):35-36
七嘴八舌 从初三开始,除了某些节假日,我几乎就没有睡过懒觉。学习任务太多,学校老早就要求我们到校,还实行点名制度。我们要早起,家长也跟着受罪。我妈和我爸轮流叫我起床,还必须提前半个小时就开始“轮番轰炸”。真是非常受不了,所以我每天都重复的一句话就是“让我多睡一会儿”。[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校长对学校的管理切忌只坐在办公室里"孤芳自赏".没有来自一线的意见及建议,所出台的措施及制度是没有"根基"的,充其量也只是校长的"单相思",到时因无法执行而被迫"流产",校长的"公信力"便丧失了,以后的"政令畅通"便多了些"绊脚石".  相似文献   

20.
学生如果在学校发生了什么意外伤害事故,不管学校、老师有没有过错,往往都会受到家长莫大的责难和主管部门的百般怪罪.当前,学生的安全问题业已成为学校的第一要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