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本篇主要从“史学关联”的视角,阐述马克思主义史学奠基人与西方史学的渊源联系。阐述19世纪40年代经典马克思主义史学诞生以后,它与西方史学从对抗到对话的历史过程,阐明马克思主义史学与西方史学既矛盾而又融通的关系,以及这种关系对近现代世界史学的发展所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史学的诞生(19世纪40年代前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篇阐述马克思主义史学产生的时代条件与思想渊源。阐述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历史理论,亦即它的主要部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以及马克思主义史学创始人在史学理论方面的遗产。阐明马克思主义史学的诞生对世界史学所发生的深刻变革与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3.
本篇阐述苏联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历程。阐述苏联马克思主义史学的成就,总结苏联马克思主义史学兴衰的经验教训,指出苏联马克思主义史学在20世纪世界史学发展进程中的历史地位与国际影响,主要是说明它对我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是我国学者进行教育史研究的前提假设,我们不仅要坚持这个理论方向,更需要探索在新时期中国马克思主义教育史学理论体系的构建,以便更好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对教育史研究的理论指导作用。构建中国马克思主义教育史学理论体系,必须发扬我国史学经世致用的优良传统,重温经典马克思主义著作,肯定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教育史研究中的主导地位,明确教育史研究对象的范围,进而对教育史学的目的、方法论以及价值诸方面作深入探讨,避免西方马克思主义教育史学理路体系的困境。  相似文献   

5.
我国有"华夏五千年,文史不分家"之说,西方史学又何尝不是如此?本文用西方古典史学,中世纪史学与近现代史学三个阶段的一些经典著作来阐述西方史学"文史结合"的传统,阐述文学因素对史学著作生命力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6.
本文阐释20世纪中西史学交流史上的三个问题:中国史学与20世纪苏东剧变前苏联马克思主义史学和西方史学两支史学潮流的相关度;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史学与西方新史学的关联;国际历史科学大会与中国的关系。任何形式的文化交流,其前提与基础在于相互了解,史学交流尤甚。当下,为了进一步开拓中西史学交流,不断地加深相互了解就显得格外重要,唯此,才能使中国史学在与西方史学交流中出彩,在与国际史学互动中前行。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史学中国化是一漫长而艰辛的历史过程,其中既有值得我们今天进一步弘扬的经验,也有我们值得记取的教训。只要我们全面准确运用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反对教条主义,坚持史学研究科学性与现实性的结合,坚持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方法论与中国传统史学及西方先进史学理论与方法的结合,坚持双百方针,鼓励多元化发展,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就一定能不断创新、不断发展,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史学对法国年鉴学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史学作为一种研究方法和手段对西方其它史学流派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法国年鉴学派在西方新史学的兴起和发展中影响最大、成就最显著,我们从该学派主要代表人物的一些言论、著述和实际行动等方面来佐证马克思主义史学对法国年鉴学派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马克思主义在全球范围内遇到了严峻的挑战,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历史命运,已逐渐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针对史学界出现的淡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的偏向,刘大年、龚书铎等著名史学家,进一步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价值以及史学与政治之间的关系等重大问题。正确认识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历史命运,对于继续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推动中国历史学的健康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史学概论"是一门讲授历史学理论和方法的课程,它对整个历史学的学习和研究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如何通过该课程的教学工作使学生认识和接受正确的指导思想,即马克思主义史学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结合笔者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尝试重点从课堂讲授和课后作业相结合以巩固课堂讲授内容、将课本知识和经典范文相结合以形成直观见解、比较马克思主义和非马克思主义理论以见前者科学性等三个方面进行探讨,以期对"史学概论"的教学工作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1.
构建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新形态,是时代的呼唤。在这个过程中,应旗帜鲜明地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理论指导,努力做到既立足当代又继承传统,既立足本国又学习外国。只有这样,才能在新的历史时期,科学阐释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新内容、新体系、新发展。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改革开放后 ,史学工作者对马克思主义史学在中国的发展过程、历史作用 ,如何准确理解和正确运用唯物史观及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本身进行了深刻反思。这一理论思考加深了人们对唯物史观基本原理的理解 ,明确了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方向 ,坚定了发展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信心 ,也促进了中国史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英国现当代知名马克思主义史学家蒂莫西·梅森以研究德国史见长,他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方法,对纳粹德国的劳工和妇女政策进行了深入剖析,在西方史学界产生了很大影响,对于我们深入研究德国史、广泛了解西方马克思主义史学家的史学理论和史学实践也颇具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史学源远流长,它萌芽于原始社会。结绳记事、口耳相传、神话传说和历史传说相互交织,成了这一时期中国史学的显著特征。中国史学形成于奴隶制时代。商周时代甲骨文、金文为中国最早的历史记载:到了春秋时期,《春秋》、《左传》相继问世,表明中国史学著作的撰写达到较成熟的形态。先秦史学是祖国史学催生和萌芽的时期,它为后世史学的勃兴和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史学的核心内容。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观点,它把历史的发展看作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的过程,它的动因在于人类社会的内在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生产关系要适合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唯物史观的创立是史学领域的一次革命,它揭开了历史神秘的面纱。  相似文献   

16.
朱志尧 《文教资料》2010,(6):104-105
历史研究是十分重视方法论的。这包括研究的角度、着眼点,思维的方式,以及表述的方式,等等,但是,无论什么样的方法,都离不开研究者所掌握的史实、资料和对待这些史实的态度。要认识研究近代史学的发展,从近代史学大师史学著作的史料选择便可见一斑。从文艺复兴时期的圭恰迪尼、马基雅维里忽视史料的来源,在史料的考证上落后于时代,到史料受到重视的博学时代,再到形成了系统史料批判方法。并以之作为衡量历史学家基本功的试金石的19世纪.西方学研究经过了漫长的发展阶段。从近代西方史学著作的史料运用这一侧面入手可以帮助我们深刻感受并认识到近代西方史学发展的脉络。  相似文献   

17.
本文试图借助民族主义的视角,关注当代西方民族国家史学的转型,以及民族主义对西方教育历史发展的深刻影响,进而反思近代以来西方教育史学历史发展的若干问题,以给我国学者研究西方教育史学提供一些启发意义。首先,教育史学者应从民族主义视角关注近代以来西方各国教育史家的教育史著述,研究民族主义思潮如何影响近代以来西方教育史学的发展。其次,应从比较教育史学的视角研究西方各国教育史学的民族风格。最后,还应关注民族国家史学的转型对西方教育史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孙波  裴根  郑晶晶 《文教资料》2005,4(26):137-139
本文立足于当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变化了的现实,从国家的阶级基础、统治方式、国家职能以及危机形式等方面追踪从经典马克思主义到西方马克思主义国家观的历史嬗变,力图阐释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对经典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继承、发展抑或修正。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一直以来是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重要领域,是国外史学理论研究中的马克思主义学派,讨论的问题大都与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有密切关系.但长期以来中国学者特别是从事国外马克思主义跟踪研究的学者不太注重对国外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研究,对国外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所讨论的问题和历史脉络了解不够,知之不详.本文介绍了近年来国外学者对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进行思想史梳理的研究成果,以增进中国学者对国外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历史及现状的了解,并为中国学者的历史唯物主义研究提供可资利用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20.
范文澜是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对于范文澜的研究,前辈学者已经有所建树,然置喙之处颇多。文章从儒学、传统史学、马克思主义史学、史家自身四个方面来论述范氏之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