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春是自治区交通厅办公室干部,由于工作关系,与新闻写作结下了不解之缘,自1986年至今笔耕不辍。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他已在全国各大报刊发表各类题材文章1090多篇。其中有27篇获中央新闻单位和自治区级新闻奖,108篇获各类有奖征文和优秀节目奖。从1990年起,已连续6年被《新疆日报》评为优秀通讯员。 李春的兴趣爱好广泛,对武术、书法、美术、声乐都有一定的造诣。国家武术队、自治区展览馆都曾想调他去工作,可他对新闻却情有独钟,有执著的追求。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要用自己手中的笔在群众与领导之间架起一座“互通式立交桥”。李春用其饱蘸生命热血之笔,为《新疆日报》等报刊、电台写出了一篇篇反映交通与人、人与路、上级与下级、群众与领导的时代颂歌。 10年前,李春写的第一篇反映我区交通行业为群众冬季乘长途客车排忧解难的报道被《新疆日报》采用后,他的新闻报道从此一发而不可收,在国内报刊上已先后发表1000多篇作品。谈起这些,他说得倒也简单,是一  相似文献   

2.
由自治区科委、自治区新闻出版局、新疆新闻学会联合举办的“自治区首届科技好新闻”评选,于最近结束。共评出1990年科技好新闻25篇,其中一等奖3篇,二等奖7篇,三等奖15篇。这次科技好新闻评选是对我区科技宣传工作的一次检阅,使我们看到各族新闻工作者在科技宣传中,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去年是“七五”计划最后一年,也是科技成果大丰收的一年。各新闻单位推荐的78篇作品,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较好地反映了我区科技事业发展的全貌。科技兴农、科技攻关、科技体制改革、科技扶贫以及双放工作、知识分子政策等等宣传既有  相似文献   

3.
俗话说,业精于勤而荒于嬉。勤奋努力是取得工作成就的前提和基础。毛拉·沙比提就是这样一位勤奋努力的人,他在新闻事业上不断进取、不断创新、不断完善,把自己所有的热情都投身到新闻工作中,把新闻工作当作自己毕生奋斗的事业。在20年的记者生涯中,毛拉·沙比提行程5万多公里,跑遍了天山南北,到过800多个乡镇,与基层农牧民面对面交谈,聆听他们的心声,及时反映民情,他用勤劳的汗水和智慧采写了一大批优秀的新闻作品。1993年以来,他采写的40多篇新闻作品获得全国、自治区及各行业好新闻一、二、三等奖,其中17篇新闻作品获得全国及新疆好新闻一、二、三等奖,他五次被评为新疆日报社先进工作者。经过竞聘,2006年他走上了维文通联部副主任的岗位。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名读者,当他拿起报纸来读新闻时,主要目的在于获得自己所需要的信息;一篇新闻如果没有足够的引起他关心的信息,那么,他就不愿意读下去。但是,作为党报,它的主要使命是宣传党的纲领、路线、方针和政策;如果新闻仅仅是提供信息,那么就不能达到宣传的目的,不能去指导、教育读者。在一篇新闻内,读者要信息,而编者要求读者接受某种观点,这就向我们提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如何处理好新闻与宣传的关系。   新闻和宣传是两种不同的社会现象,各有自己的特点。这主要表现在:新闻传播有关事实的信息,而宣传提供对事实的解…  相似文献   

5.
19年的夜班岁月,把他的鬓发抚得霜白;30多年的新闻生涯,在他的额头上犁出了深深的沟回;而时光馈赠他的,是他采写的一篇篇新闻作品被收进了一摞摞的专集;是他编发的稿件、主办的专栏.荣获中国新闻奖以及其他诸多奖项。他用在新闻领域取得的一个个成果,铺就了一条坦途,使自己顺利跨入“全国优秀新闻工作”的行列。  相似文献   

6.
(一)沈阳军区后勤部政治部一名叫冯义华的战士给函授中心负责同志写了一封信和两篇言论习作,要求对他的习作给予评改。笔者受领此任,试作评改如下。先看这封信。XX:您好!我是一名业余爱好写作的基层小战士,工作之余总爱舞文泼墨,自己解除了苦闷,也给自己带来了一定的收获。一年来在函授学习中我严格按照教材提纲中的规定,认真学习了教材的内容,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可以说是受益非浅的,在每期的函授通讯中我都仔细翻阅,也打至阿零的突破。但是却没有给函授中心写过一篇稿子,刚收到的第11期函授通讯看到有一篇函授学员李志写的…  相似文献   

7.
一五四医院业余报道组去年一年之所以能在全国各地报刊见稿百余篇,这得益于“信息政委”的支持。景政委早在当协理员时,就是新闻工作的有心人。他非常留心报纸上的好信息。每天的报纸他都认真阅读,对“工作动态”、“医疗纪录”等,有价值的信息便剪下来,精心整理归类,贴进自制的剪报本。此外,他D袋里还随身装有一个“信息日记”本,在科室里检查、指导工作的同时,只要发现医疗第一线有价值的报道线索,他都习惯地记入“信息日记”里。目前,他的信息库已初具规模,厚厚的剪报本堆起一尺多高,里边收藏各类信息已达万余条。为了把信…  相似文献   

8.
作品如人,人如作品。这是解放军西安政治学院学员何书远留给我的最深印象。何书远原在云南省军区从事新闻报道工作,地融文字、摄影、摄像为一体,使单位的新闻报道工作红红火火,他本人也硕果累累。10年来,他在省以上报刊发表作品630多篇(幅),并多次在全军、全国获奖。他的作品中无不透出他为人求实,对新闻求真求精的精神,这也许就是他成功的奥秘。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何书远自搞新闻报道的那天起,他就告诫自己要保持新闻的真实性.不是自己亲眼目睹或经过深入细致的采访、核实准确的事实坚决不报。一次,他为了拍到一些战士在猫耳…  相似文献   

9.
他入伍第一天,被授予少校军衔。他入伍第一年,就立功受奖。他就是河南省社旗县人武部政工科科长田杰。这位朝气蓬勃的年轻人,在一年之内,利用业余时间,在省以上报刊发稿60多篇,其中在懈放军报》发稿6篇。他被河南省军区政治部评为1996年度优秀通讯员,南阳军分区为他记了三等功。田杰虽然入伍只有一年时间,但在人武战线上工作已有16个年头了O16年来,他在新闻报道工作上不懈努力,开拓进取,在各类报刊电台发稿700余篇,四次立三等功。他是1982年从河南大学毕业分配到社旗县一个乡镇武装部工作的。1983年他采写了女民兵张瑞杰自办家…  相似文献   

10.
两年前,他还是一名搞新闻报道的“门外汉”,时常为能否发表一篇小稿而发愁;两年后,他不仅在新疆军区电视新闻报道领域小有名气,而且自己采写的稿子也在军报上有了一席之地。两年来,他凭着对新闻报道的挚爱和孜孜不倦的追求,凭着谦虚好学的精神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共在中央级媒体发表稿件81篇(条),省级稿件153篇(幅、条)。由于工作成绩突出,他荣记二等功1次。他就是新疆军区某师政治部宣传科战士报道员宋功山。出生在安徽的宋功山从小就受到徽州浓郁文化气息的熏陶。1999年12月底参军后,爱好写作的他经常忍不住提笔写军营生活的点点滴滴,并…  相似文献   

11.
秋天的收获     
最近胡永其同志送来《风雨海棠红》书稿的清样,邀我为这本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的剧作选写一篇序言。我与他交往已有好几年了,知道他一直在戏剧创作的园地里辛勤耕耘,如今他的剧作出版,我一来表示祝贺,二来也顺便谈一点自己的感想。  相似文献   

12.
在南京军区司令部直属队有这样一位军事干部——近10年来,他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写论文、搞报道100多篇,其中10多篇在全军和军区获奖。他连续7年被军区评为优秀通讯员,被干部、战士誉为“团长通讯员”。他,就是军区某防化团团长刘桂成中校。 1980年之前,刘桂成任作训参谋时,看到一些老通讯员经常写稿,对实际工作很有推动作用。他想,作为一个军事干部,我也要结合自己的本职工作,为两个文明建设鼓与呼。于是,他拿起了笔。但接连写了几篇稿件寄出,都杳无音讯。他冷静地分析失败的原因,虚心向老通讯员  相似文献   

13.
《新疆新闻界》1986年第6期上,发表过一篇《用眼睛采访》的短文,读了颇有感触。这里写一点自己的体会作为补充。一位老记者和我合写的《自治区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和贸易洽谈会开幕》消息(载新疆日报1985年8月21日一版),在自治区首届好新闻评选中被评为一等奖,这是八十五篇获奖作  相似文献   

14.
吴福鸿,今天终于实现了自己多年的夙愿:用手中的笔一辈子沉歌最可爱的人。不容易呀,4年多来,他共在省级以上报刊见稿500余篇,连续4年被济南军区输卫报》评为“优秀通讯员”,连续3年荣立三等功,他所在团的报道工作连续4年名列全师第一,去年又被集团军评为“新闻报道工作先进单位”。他家在皖南山区,很偏僻,连寄封信都要跑到15里外的小镇,高考落榜后,他一满眼泪也没流,回到了山里。白天,把汗水撒在庄稼地里;晚上,把汗水撒在方格纸上。他听别人说,当兵的寄信可以不要钱,于是,他想起了当兵。穿上了军装,不久他便很幸运地调…  相似文献   

15.
一本本证书见证了他的荣誉,一篇篇刊发的稿件诠释了他新闻路上的印迹。自参加工作后,工作岗位在变,但他对新闻的热爱没有改变,工作之余,笔耕不辍,用自己对新闻事业的执著辛勤耕耘在方格间。他,就是河南省洛宁县广播电视局办公室副主任樊鹏琳。  相似文献   

16.
走在刀锋上     
毛姆写了一篇名叫《刀锋》的小说,人物原型是大哲学家维特根斯坦。这人原本也是一个富家子弟,当过兵,参加过世界大战,在战壕里思索人生的意义,然后勿勿写下自己的见解,在纸面上重新建立了自己的世界。他生活简朴,把所有财产捐献出去,室内据说能有一床一桌一椅而已。小说里,他最后选择出租车司机作为自己的职业。终老一生。  相似文献   

17.
1977年,单佐满穿上军装没过多久,一位干事到他所在新兵连选挑“笔杆子”,问他新闻由哪三部分组成。他回答:“导语、主体和结尾。”后花了一天时间采写篇消息算是干事对他的考核,结果合格,单佐满成了师宣传科报道组的一员。不到一个月,他采写的通讯《喜看红四台,又创新成绩》在原乌鲁木齐军区《战胜报》头版头条加按语刊出。这一年,他共发表新闻和文学作品60余篇。“我是从黄土地走来的农民儿子,父亲给予我忠厚、真诚、助人为乐的品性是我一生的精神源泉”。也正像他说的,无论当排长还是干事,单佐满始终没有改变自己对新闻…  相似文献   

18.
武警北京总队二支队新闻干事王济民从事报道工作11年来,先后42次获奖。例如——1989年,他采写的《捍卫法制尊严和共和国卫士ler文,发表在全国13家报刊上,在全国“神州之光”征文大奖赛中,荣获一等奖。1990年,他采写的《站在两个制高点上》、《前方后方共保平安》两篇稿,在亚运征文中分别荣获一、二等奖。1993年,他采写的《为人民服务诞生记》在全国几家报刊发表后,在全国范围举办的“毛泽东;永恒的话题”征文中荣获一等奖……为什么他能在短短的时间能获得这么多的奖?笔者采访这位年轻警官时,他说啥也不肯谈自己,笔者只好通过…  相似文献   

19.
人们都说,他是一支“笔杆子”。18年来,他的工作虽在不时地变化,但他执著勤奋地笔耕没有改变,理论文章、调查报告,在军内外报刊上发表了500多篇。了解他的人都知道,他的成功在于他执著笔耕的志向。1976年,他入伍来到部队后,尽管任务重,条件差,却始终坚持认真学习,不丢报道这一行。入伍第一年,他利用休息时间写了反映连队生活的稿件100多篇,年底只见了一篇。第二年,连队执行国防施工,他白天参加施工,晚上坚持在煤油灯下写稿到深夜。这年,他写的稿件在《前卫报》见了7篇。为此,他荣立了三等功,后来调到连部当了文书。营领…  相似文献   

20.
王玉山是幸运的,入伍4年多,做了4年新闻工作。翻阅他那300余篇稿的见报剪贴本和10多个获奖、立功证书,真叫人眼热!岁月的日历翻回到1990年2月,王玉山入伍来到某坦克师,当了一名坦克兵。军营丰富多彩的生活,激起了他写作的欲望。紧张的训练2余,他开始不停地写,思想自己的名字某一天能变为飘着油墨香的铅字。然而,两个月过去,草稿塞了~床头柜,报上依然不见他的名字。对此,战友们不理解,王玉山却暗暗为自己打气:一定要干出个样子来。终于,他写的第42篇稿子见报了!就凭这,他还成了连队的新闻人物。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