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世界最简陋的“总统府”我第一次在波黑塞族控制区见到卡拉季奇是1993年7月,当时,中国记者对波黑的现场采访几乎还是空白。初到帕莱小镇,我不知道应当去找谁,便来到帕莱电视台。台长伊利亚·古吉瓦先生对我非常热情,我提出采访塞族议长克拉伊什尼克,他却说:“克拉伊什尼克还算不上我们的领袖,你第一次来,应当采访总统卡拉季奇。”  相似文献   

2.
记者与读者     
1986年春节,大年初二。我正坐在房里看电视,老父亲走到我跟前:“阿云,有一个女同志来给你拜年。”我站起来走到小客厅,没见人,却见桌上放着一网兜苹果。“哎,怎么走了?”老父亲也颇为奇怪,“她说她是一个医生,专门从汉口跑来看你。”“是她!”我惊叫了一声,毫不迟疑地提起苹果就往楼下追,没人,又往电车站  相似文献   

3.
5月9日《报刊文摘》转载一条新闻,标题抢眼:《李光耀夫人被隔离》,待到看内容,不过是“据《环球时报》4月30日报道,4月3日,李光耀夫人因肩膀僵硬,到国立中央医院检查。她在医生建议下做了超声波扫描。没想到,6天后,李家接到中央医院的电话,告知为李夫人做超声波检查的医生被发现感染非典,要求李夫人必须在家隔离观察10天”。为什么说这条新闻的标题“抢眼”呢?李光耀何许人也,新加坡前总理现“资政”,其社会地位、国内外威望,不是总统胜似总统,不是总理胜似总理,那么他的夫人当然不是第一夫人胜似第一夫人,这样人物的新闻,竟出现“被隔离”…  相似文献   

4.
当今世界上最令人关注的 热点之一就是波黑了。 而一提到波黑,人们自 然而然会联想到三个举足轻重的人物,那就是波黑穆族领导人伊泽特贝戈维奇,塞族领导人卡拉季奇和联合国秘书长驻前南地区特使明石康。他们对波黑局势的发展和波黑人民的命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994年 春,我有幸作为中国记者在血火交织的波黑作战地报道,并且采访了这三位赫赫有名的波黑风云人物。  相似文献   

5.
最近从报纸上读到一则有关市长“撵”记者的新闻,大意是这样的:在湖南省常德市直属单位支农工作会议即将举行之前,主持会议的市长程林义问一名扛着摄像机提前来到会场的电视记者:“你来干什么?又搞会议报道?”接着又说:“新闻报道要改革,要从会议中走出来,多报道事件,少报道会议,多报道群众,少宣传领导……”。听完市长的一席话,记者点点头,扛着摄像机走出了会场。市长“撵”记者,的确是一件新鲜事,令人回味。  相似文献   

6.
新闻榜     
《中国新闻周刊》2003,(44):14-14
布尔贾纳泽:新“铁娘子”主政格鲁吉亚 在一场名为“天鹅绒革命”的政治风波中,格鲁吉亚总统谢瓦尔德纳泽于23日晚宣布辞职,反对派领导人、前任议会议长尼诺·布尔贾纳泽根据法律代行总统职务。现年39岁的布尔贾纳泽有格鲁吉亚“铁娘子”的美誉,1995年开始从政,2001年11月当选为格鲁吉亚议  相似文献   

7.
“老通讯”     
汝南县老君庙镇宣传委员李月荣,从来没写过稿子,可是,人们都亲热地称她为“老通讯”。1984年,县委宣传部召开的新闻工作经验交流会宣布:老君庙镇全年发稿数量为“0”,全县评比倒数第一。参加会议的李月荣同志坐在会场的一角,半天没抬起头。会议结束后,她饭也没顾上吃,就赶回到镇政府,决心在下一年度内实现零的突破,登上领奖台!  相似文献   

8.
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4月2日报道,英国一些医院的医生对于濒临死亡的老年病人不是实施抢救,而是取消对他们的治疗,加速他们的死亡,目的竟是为了腾出床位,接待其他病人,完全违反了医生的职业道德。这见不得人的医院丑闻是一位28岁、名叫丽塔·帕尔的初级医生向该报披露的。在病房工作的第一个月,一位高级医生命令她撤销对一个89岁的中风病人的治疗。高级医生对她说:“我们需要病床,停止对他的治疗。”停止治疗后,到晚上老人出现呼吸短促,不久就死了。还有一次,一位90岁高龄的糖尿病人在一位护士说了“她早晚会死的”话后,被剥夺了基本的药物治疗。另一位  相似文献   

9.
当塞尔维亚选择了一条通往西方的路,卡拉季奇就从神话变成了负累拉多万·卡拉季奇,一个差不多被遗忘的名字。7月22日,塞尔维亚总统府发布简短声明,逃亡13年的波黑塞族前领导人拉多万·卡拉季奇21日晚已经在塞尔维亚被捕。  相似文献   

10.
昏睡整30载     
美国一名妇人安妮在昏迷三十年后清醒过来,发现世界已完全不同了。安妮住在佛罗里达州棕榈滩,1962年11月22日,肯尼迪总统遇刺身亡,当时五十岁的安妮则在同日晚上严重中风,之后便一直陷入昏睡状态,隔了三十年后,才醒过来。安妮醒来记得的第一件事就是肯尼迪遇刺,她的81岁丈夫沙比罗不想让她再整天想这件事,便开电视给她看,她提出要看“露茜与我”这个节目,但沙比罗告诉她说那个节目不但停拍了,连女主角露茜·波儿也已死去。一觉醒来便失去了三十年,令安妮觉得难以接受,她的医生也说这是一项奇迹,因为极少人能在昏睡三十年后还能清醒。在她中风之后,安妮瘫瘓了两年,沙比罗带妻子遍访名医也无效。经过多年努力后,他才能使安妮对“站起来”、“握着我的手”等简单命令作出反应。三十年来,  相似文献   

11.
传媒     
墨西哥坎昆世贸部长级会议开幕日(9月10日),韩国农民李京海为抗议WTO的农业政策而在会场外自杀身亡。会场外大批示威者高举“WTO杀死农民”的标语游行,并高喊:“我们都是李!”李京海是韩国农渔业联盟前会长,曾任国会议员,他的激烈行动反映了韩国农业已面临不容再忽视的危机。 《亚洲时报》9月17日报道说,实际上,中国农民受WTO“自由贸易”影响的深远程度可能与韩国农民不相上下,但  相似文献   

12.
叙利亚总统阿萨德在位近三十年,在中东政治舞台上叱咤风云,素有“雄狮”这称。近年有关他去世的消息时有所传,对此他总是带着笑意说:“媒体已不止一次地报道我死了。”这一次,他不能再笑了,他真的走了。因心脏病突发,他倒在了电话机旁,当时他正在与黎巴嫩总统拉胡德通电话。他以“我们应该给下一代创造一个平安的环境和更美好的未来”这样发人深省的话语,结束了他作为政治家的一生。  相似文献   

13.
看拍摄电影《庐山恋》查尔斯·纳尔西亚他(灰上衣、白衬衫、没打领带)热情奔放地高呼:“啊,我爱你。”她(粉红色衣裙,项链上镶着一颗鸡心)兴奋得声音有点发颤地说:“再说……再说一遍。”他(坚定地)说:“我爱你,我爸爸和妈妈也爱你。”她(投入了他的怀抱)纵情地叫着:“亲爱的。”  相似文献   

14.
(一) 烦恼由心生,也由心灭 有一个制造各式成衣的商人,在经济不景气的波及下生意大受影响,因此他整天心情郁闷,每天晚上都睡不好觉。 妻子见他愁眉不展的样子十分不舍,就建议他去看心理医生。 医生见他双眼布满血丝,便问他说:“怎么了,是不是受失眠所苦?”商人说:“可不是吗!”心理医生开导他说:“这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你回去后如果睡不着就数绵羊吧!”商人道谢后离去了。  相似文献   

15.
中央电视台“正大综艺”节目的主持人杨澜,以她的清纯、质朴、反应敏捷,赢得了观众的好评。最近还被某杂志社推选为“当代青春偶像”。一位记者立刻拨通电话,把这个“喜讯”告诉了杨澜的父亲。——不料这位北京外国语学院的英语教授听到后却回答说:“这个消息对我们来说,是个坏消息。”为什么是“坏消息”泥?杨教授说:“杨澜不过是一个刚刚毕业的大学生而已,杨澜之所以能有今天的知名度,完全是由她的职业所决定的。现在外面有些人把她说得神乎其神,其实我看她节目主持得并不很好,还有很多不足。她自己也很不满足。我们总是提醒她要不  相似文献   

16.
子生 《新闻三昧》2006,(7):35-35
报载:美国科罗拉多州联邦高地市警察,日前在当地一家脱衣舞俱乐部查黄,当场逮捕的脱衣舞俱乐部“看门人”竟然是市长戴尔·斯帕克斯。经警方讯问,他说是为了缴纳自己高额的医疗保险费才“给色情场所看大门”,而且还跟这家脱衣舞俱乐部签约签到了2007年。事发后有妇女说他是色狼,要他“引咎辞职”,他在向议会做了说明之后,要求给自己放10个月的假,要求停止对他的“质询”。4月24日首都某家可算得上家喻户晓的名报,以这条新闻为素材发表了《“美国市长”为什么去看大门?》的“来论”,对中美两国官员与社会环境进行了一番比较:“要说在中国”,…  相似文献   

17.
不要想     
同事英忧心忡忡地告诉我,下午要去医院做个检查。“怎么了?”我关心地问。“我的两个肋骨之间有一个硬块。你看,就在这里。”她指给我看。“什么时候发现的?”“有一年了。我也看过医生,他们都说没事。但我就  相似文献   

18.
某单位召开年终工作总结表彰大会,与会人员已经到齐,但主持会议的同志却迟迟不宣布开会。这时,人们议论纷纷。于是,会议主持人说:“请大家再等一会,我们请的记者还未到,记者来了再开会!”这是日前听一位同行说的。说者虽然无意,但我却由此引起了一些感慨。“记者来了再开会”,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有  相似文献   

19.
新闻人物     
金大中:喜获和平奖 诺贝尔奖评选委员会宣布,将本年度诺贝尔和平奖授予韩国总统金大中。 评选委员会说,曾经面临过生命威胁和长期流放的金大中已经成为了韩国民主的代言人。1997年金大中当选为韩国民选总统,他的当选表明韩国已经无可争议地加入到了世界民主大家庭中了。作为总统,金大中在寻求建立一个巩固的民主政府的同时,还在努力维护韩国国内的安定和协调。 通过他的“阳光政策”,金  相似文献   

20.
关于精简会议,“巴蜀小议”从精简会议次教、材料、人员等不同侧面作了不少文章,可说是皆为良策。然而,要真正使这几个“精简”落实,我看关键是要减少会议经费。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钱卡住了,想多开会开不成了,想去“游”游不动了,想多印材料办不到了,想挤进会场沾点油水也无门了。有个单位,精打细算,今年下半年要开18个会,叫减硬是减不下来。后来财务上着急了,给领导亮了“红灯”:夸年的办公费只够开三个会,多一个也拿不出钱了。此招甚为有效,说这个“重要”、那个“重要”的18个会拧成了3个会,也把各项事情“打发”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