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2003年全国高考数学卷来看,考生总体反映“难”,题型新而奇;觉得很陌生,思路打不开.笔者认为,考生主要“难”在不适应试题的“起点较高、多题把关、不分层设问,考逻辑、抽象、概括、推理这些数学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2.
刊中报     
探一堂数学课上 ,我安排学生做练习题(五年制数学第五册练习十)。忽然这样一句悄悄话传入我的耳朵 ,“第12题是星号‘ ’题 ,不用做了。凡是这类题都很难 ,况且也不考。”我随之一震———星号“ ”题真有那么难吗?在习题中 ,星号“ ”题与其它题相比是有一定的难度。但实际上对于所有学生来说 ,星号“ ”题不一定都是难题。如果一道题带上了星号“ ”往往会使学生产生“难”的感觉 ,也容易形成一种“恐惧”心理。学习成绩好一点的学生或许会抽时间做一做 ,而学习差一点的 ,认为前面的题还不太熟练 ,更不用说星号“ ”题了。结果…  相似文献   

3.
从近几年高考诗歌题来看,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背诵题,考学生的记忆能力;第二类侧重考学生知识运用能力.一、背诵题分两种,一是通过默写考背诵.94年高考题中就要求学牛默写白居易的《忆江南》原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和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原句“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二是通过选择考背诵.例如90年高考第11题,学生如能背诵苏武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就会知道上片第三句和下片第二句都是十三字句,然后再计算出上片第三句和下片第二句缺少的字数是多少,再联系上下旬义,就可以选择答案“此恨凭谁雪,细看涛生云灭”依次填入甲、乙两处.这题出得好,好就好在它不是局限于单纯的背诵,而是让学生运用记忆的知识来做题.这种选择背诵题就比默写背诵题的要求更高一个层次.二、考知识运用能力的题型,大体有三种.1.运用课内知识来解题,考查学生举一反三的知识迁移能力.例如93年高考第10题,唐代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写我国传统佳节九月九日重阳节登高和插茱萸的活.表达了诗人思乡之情.“重阳”一  相似文献   

4.
【案例】 2002年初中升高中考试哈市32 中考场上××同学在考综 ,合科时焦虑地对父亲说我不 , :“想考地理题 父亲问: ××你 。” “为什么不考地理题 ××说 。” : 地理学科今年第一次考地理“ 。学科那么难我肯定考不好非得 , ,考砸了不可 ××的父亲找到 。”我说陈老师你快过去看 :“看××她不想考地理学科了怕 , ,地理学科考砸了 我找到×× 。”问她××你怎么了为什么不 :“ ?想考地理学科 ××说地理 。” :“学科中的地形气候太难学了我 ,怕考不好丢面子…  相似文献   

5.
一、 地 理思 想方 法 教 学 的必要 性 自 恢 复“3+X ”高 考 以 来 ,如 何 在 教 学 中 实 施 素 质 教 育 ,使学 生在 考 试中 能取 得 较 好 成绩, 一直 是 地理 教师 积 极 探 索的问 题。 高 考试 题重 在 考 查 对知识 理解 的 准确 性、深刻 性 ,重在 考 查 知 识 的 综 合 灵 活 运 用 。它着 眼于 知 识点 新颖 巧 妙 的 组合, 试题 新 而不 偏, 活 而 不 过难;着 眼 于对 地理 思 想方 法 、地理能 力的 考 查。 尤其 是 近 几 年的高 考试 题 加大 了对 考 生 应 用能 力 的 考 查 ,如 高 考《 考 试 说明》 中 指 出:“能…  相似文献   

6.
库化津《屈原自沉考》为屈原自沉是“殉国难”说立论,却拿不出一条可靠的史料作依据。本文详考了屈原自沉与“白起破郢”无关,并进一步证明为忧国而死无损于屈原是一位伟大的爱国志士。  相似文献   

7.
今年的全国高考理科数学试题 ,考哭了尖子生 ,好多考生称其“杀伤力太强” .仔细分析试题 ,发现其内容并未超纲 ,无怪题、偏题现象 .那么 ,试题究竟“难”在何处 ?笔者有幸参加了数学阅卷工作 ,了解了部分考生得分及出错的原因 ,发现学生所谓的“难”在于 :(1 )计算量大 .今年的全国理科数学试题 (旧教材卷 )计算量偏大 ,从选择题的第 (1 )题开始 ,几乎每道小题都要动手去算 ,仅靠心算完成的题目不多 ;解答题如理科第 (1 7) (2 0 ) (2 1 )题的计算量都不小 ,这对于计算能力较差的考生无疑是雪上加霜 ,致使部分考生客观题拿不到分数 ,解答题…  相似文献   

8.
《教育文汇》2007,(9):13-14
这是一道非常“经典”的号称“难死你的小学试题”:(1、3、7、8);(2、4、6);(5、9)——三组数字每组都因一个共同规律而归为一组。请说出这个规律。答案是,第一组注音都是平声;第二组入声;第三组为去声。绞尽脑汁分析其中的数学规律,谁能想到,考的却是拼音。诸如此类让小学生为难、家长发怵、大学生挠头的偏题、怪题、难题。  相似文献   

9.
《古代汉语》在汉语言文字专业自考科目中相对来说是比较难考的一门。笔者分析了最近两次的《古代汉语》自考试卷,发现作为基础的、最容易得分的第三大题“释词题”,多数考生得分很低。究其原因,是不了解自考测试重点所致。如果考生在这个题的复习上能抓住重点.有针对性的复习.是不难拿到满分15分(2003年1月卷)或10分(2003年10月卷)的。下面,本文就着重对2003年1月和10月的两次自考试卷的“释词题”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10.
段风华 《神州学人》2008,(10):22-25
树下,一个少年踮着脚。伸着脖子,盯着前面不远处的教室出神。教室里正在进行一场紧张的考试——大学招收工农兵学员,好不容易从教室里走出来一个老师,少年赶忙迎过去:“老师,里面考的什么呀?”“难不难?”或许是他脸上的执著打动了老师。老师停下来,告诉他说:“今天考数学,题目有……”老师刚一说完。少年就一把从树上折了一个树棍,蹲在地上就比画开了:“这个题我会做,你看,你看……”  相似文献   

11.
代仁会 《辅导员》2013,(17):29-30
词语知识复习,包括词性认识、色彩认识、近义词区别、词的语境义把握、成语使用、短语知识等。这每一项知识,认识不难,运用起来却不简单。长期以来,词语题是大型考试必考题,一般不考知识,主要考运用,属较大难度的题,复习时要有的放矢。1,连缀词语求理解。低年级学汉字,学成语,老师有一套系统的方法教我们,我们跟着学,记下来能运用即可。高年级不以识字解词为主,但每课都有生难字,生难词,是要求理解运用的。可是我们却反而做不好,做不了,成了负担。在课文中打过几次  相似文献   

12.
命题与教改     
我市91年中考是毕业、招工、升学三合一的多功能考试,涉及的范围广、考生多、影响大。根据市教育局党委指示精神,结合本学科的特点,我们在这次命题工作中,确定了这样的指导思想,即“出活题,考基础,分高低,促教改”。“出活题”就是要求题型在多变中求活见新;“考基础”就是根据初中语文教学大纲以及课本的要求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分高低”就是准确把握试题的难  相似文献   

13.
试题三例     
命好试题,不仅对搞好考试工作有直接影响,而且对促进教师明确教学指导思想,改进教学方法有很大作用。近年来,笔者欣喜地看到,不少同志在命题时,能紧扣《大纲》和教材,出了不少既考基础知识,又考学生能力的好题,与那些“死”题、偏题、难题、怪题大不一样。现举三例如下。1.把一丘7亩大的试验田平均分成9份,每份占  相似文献   

14.
曾志贵 《四川教育》2008,(12):42-42
教师在设计课堂作业时,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作业题是应该“难”一点,还是“易”一点?学生在做同一道题时,有的说“这道题好难”;有的却说“这道题好简单”。可见,“难”与“易”这一对矛盾问题具有普遍性和相对性。对于数学思维训练中的“难”与“易”,我们应该怎样去解决它呢?如何从“好难”向“好简单”转化呢?这就要求教师对这道题学生“难”在哪里有一个充分的认识,了解“难”的特殊性,运用唯物辩证法中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使“难”向“易”转化。  相似文献   

15.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人们观察事物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就各异.时下高考题是“迎着热点上”,抓热点并不难,难就难在抓角度.同样的热点,考查角度一变,就扑朔迷离起来,让人一头雾水.如’96第 36题和’97第39题,都是将国有企业改革、经济效益、两个根本转变综合在一起考,命题角度却摇身一变,前者取宏观角度,从我国汽车工业生产状况切入,后者则取中观与微观角度,从某市  相似文献   

16.
根据笔者多年的调查和随访,考生在考场的作文中会遭遇以下“红灯”:红灯1——面对生题、怪题。在考场上,遇见“难题”、“陌生题”是正常的,那么如何应对呢?其一,是冷静镇定,处“难”不慌,增强自信心。不妨这样自我安慰:“我感到难,别人未必觉得不难!”“我写不好,别人不定能写  相似文献   

17.
症状1.喜欢钻偏难怪题表现:许多同学认为攻坚阶段,就是做大量的偏、难、怪题,才能显示水平,才能拿下高考中的"压轴题"。解药:《考试说明》明确指出,不考偏题、怪题,建议大家别做无用功。只有坚持常规思维,掌握常规方法,  相似文献   

18.
我儿子正在读高二,考了一道历史题:成吉思汗的继承人窝阔台,公元哪一年死?最远打到哪里?第二问儿子答不出来,我帮他查找资料,所以到现在我都记得,是打到现在的匈牙利附近。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发现美国世界史这道题目不是这样考的。它的题目是这样的:成吉思汗的继承人窝阔台,当初如果没有死.欧洲会发  相似文献   

19.
黄艳兰 《中小学电教》2011,(10):137-137
如果说高考是“国考”,那么学业水平考试就是标准的“省考”。高考是选拔考试,目的是要为高校选拔不同层次的优秀学生,所以一定要有难度、有区分度才行;而学考是水平考试,目的是检测学生对学科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是否达标。它主要考基础题,少量中档题,不考难题。  相似文献   

20.
张晟 《海外英语》2006,(11):50-51
在平时的英语做题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考辨析词组或平时极易搞错的试题,如果基础掌握得不牢,一看到这些题就会“懵”了,其实只要你稍微动动脑筋,运用大胆的想象,就会发现这些题其实是不难的,甚至还很有趣哦。下面就小举几个例子:一、自编口诀法把英语中复杂的语法知识编成自己熟悉的一句口诀,不仅有趣,也会让你牢记该语法知识,真是两全其美啊。1.The day before yesterday,I bought a brush at the shop.A.cheap Chinese old writing B.cheap old Chinese writingC.old cheap Chinese writing D.Chinese old cheap writing注:选B。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