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话说教案     
教案是教师在课堂上的施教方案。一节课讲授什么内容,重难点如何确定,教学环节怎样安排等,课前都得有所准备,否则就会重复、盲目、低效。“预则立,不预则废”有其道理。“备课”实际就是“预”,就是准备课。将备课的过程、思路等写出来,即是教案。可以说,教案是备课的一种外化,一种表现形  相似文献   

2.
一节成功的授课,备课这一环节尤为重要,是一节课的基础、关键。备课备什么?备课包括钻研教材、收集信息、了解学生、考虑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写教案等。  相似文献   

3.
教案是教师精心备课下的产物,是教师上课的大纲和蓝本.备课、写教案是教学五个环节中的重要一环,往往也是教师们花费时间最多、投入精力最大、重视程度最高的一环.写一个好的教案是上一堂好课的前提,这无疑已经成为每一位教师的共识.一堂课,能够按照教案预先精心编写的程序,不出差错,不出意外,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达到预期目标,是教师最为感到满足的事情,也是当前评价一节课成败好与坏的基本条件.然而,教案有时又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优秀教案可以有助于教师顺利完成课堂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4.
<正>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备课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上好课的前提和基础,是每一节课真正的起点。教师备课的成果最终体现在通过有效的研究和预设形成教案,再由教案来指导教学。但教案的呈现不能仅仅停留在字面上,还需要包含对教学深层次的预设,特别是对于潜在性的课堂生成要有一定的预见性,实现对于课堂教学的有效准备,这才是高效的备课。一、结合课标研读教材  相似文献   

5.
不管一个教师的教学经验多么丰富,备课多么深思熟虑、精雕细琢,都难免在课堂教学中出现事与愿违,甚至失误和疏漏的情况。如能在上完一节课后对教学设计和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将成功的经验、失败的教训、教后的感受、学生的反映等及时整理在教案的课后记中,并认真加以研究,作为日后改进教学的借鉴,就能使自己在教学工作中游刃有余。所以,记好课后记是教学中的再备课,是不可或缺的教学环节。写好课后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老师以为备课就是写教案,把教案中有关的项目填写完了,备课也就结束了,这是十分狭隘的备课观。备课当然要写教案,教案是教师课前精心设计应用于教学中的“备忘本”。教案使得教学有了依据,是实施教学的脚本,它能化无形为有形,化理论为实践,是教师心里备课的外化和具体化。  相似文献   

7.
教案是教师备课思路的体现.每一篇成功的教案,对一节课的教学来说,至关重要.但一直以来.教案都以统一、固定的格式约束着教师的备课,显得死板、教条.在教学实践中,我尝试使用下面几种灵活多变的教案,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针对提高教师备课能力,提出了几点理性思考。即要上好课,必须备好每一节课。备课要认真分析研究教材内容,写出教案。教案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教师的知识、能力、素质及在教学中的教学水平,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9.
周铭 《河南教育》2005,(7):24-25
编写优质教案是上好每一节课的首要环节。笔者认为,在新课程理念的关照下,优质教案的编写应符合以下要求:一、教案编写的出发点——以“学生”为本在传统教学方式下,备课编写教案的出发点是根据大纲要求,完成规定的知识传授目标。教学目标是针对教师的“教”制定的,教学过程也是以“教”为中心。教师备课就是为了熟悉大纲,吃透教材,更好地完成知识传授的目标。而实行课程改革后,编写教案的出发点是促进学生成长。教学目标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具有弹性。因此,应以是否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为编写教案的主线。教师备课…  相似文献   

10.
所谓教学后记就是课堂教学以后及时地把成功或失败的经验教训,简单地总结记录,也称课后笔记。教学后记同教案的重要性几乎是同等的。教案写于课前,教学后记记于教学实践之后,它是教案的延伸、补充和修正,也是有意识地积累教学经验的一种好形式。实践证明,不管是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还是初上讲台年轻教师,每上完一节课,或多或少都会发生课前所预想不到的问题,把这些问题及时记录下来,就可以作为今后备课的依据,逐步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一、记教学的成功点上完一节课下来,教师对自己设计的课堂程序,采用何种教学方法,总会发现其成功之处,如能及…  相似文献   

11.
1.后记与备课是整体教案实施后,教学并没有终止,如果只注重课前的准备和课堂的表演,而忽视课后的反思,是很不利于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的全面提高的。况且,一个即使设计非常完美的教案,课前的准备十分充分,一旦赋予实施,由于课堂教学中有着许多复杂多变的不确定因素,往往会出现与教案的设计编写不相一致的教学事实。无疑,这要求教师在课后进行教学反思,反思课前的教学设计与实践相背的原因,以便于今后教学的鉴戒,因而就有了“教学后记”。它既是前一个教案的修正、补充部分,又是后一个教案的组成部分,是与备课不可分割的整体。2.后记是为…  相似文献   

12.
徐周明 《成才之路》2013,(28):76-76
备课是教师上课前的准备工作,是上好一节课的基础和前提。教师备课大致经历以下三个阶段。一、传统的备课模式——手写教案 传统的教案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再熟悉不过的,其格式大致包括:课题、课型、教学要求、重点、难点、过程。在传统的备课模式下,教师将课本、教案集、练习册进行加工整理,形成“三位一体”的教案,完成以传授知识为目标的准备工作,备课的完成以写好教案为标志。教师备详案的话,得花数小时。备课成了教师最辛苦、最重要的工作,牵制了教师大量的精力。传统的教案是延续了几十年的教育产物。在特定的教育环境下,它承载着教育的希望,  相似文献   

13.
一位老师请我看一下她的《兰亭集序》教案,看后我感到青年老师在备课上下的功夫很深,备课细致,预案做的也好,但备学生却不够,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高度统一不够好,于是我便为她稍作指点。因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高度统一,它既要求我们在教学中,  相似文献   

14.
教学型教研     
教学型教研一般以课例为载体,围绕如何上好一节课而展开,研究过程渗透或融入到教学过程,贯穿在备课、设计、上课、评课等教学环节之中,活动方式以同伴成员之间的沟通、交流、讲座为主,研究成果的主要呈现样式是文本的教案和案例式的课堂教学。课例研究的实践模式:  相似文献   

15.
<正>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成为众多教师不懈探索的问题。那么,就高中生物而言,如何才能提高其有效性呢?一、有效备课备课是教学的首要环节,也是教学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无论多么优秀的教学设计,都是教师备课的成果。要想上好一节课,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就必须进行有效的备课。那么如何有效备课呢?备课需要备学生、备教材、备教法。首先,要备好学生。因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  相似文献   

16.
一、教师备课中的认识误区与本领欠缺笔者在教学岗位听过许多优秀课,深感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坛春秋,人才辈出。然而也看到、听到一些关于备课、上课的错误理解和糟糕表演。有的认为:"教材简单,没啥备头,照书本讲,依书本练,就行了。"这种人备一节课花半小时都嫌多。曾看过一份"精简"的教案:  相似文献   

17.
教学后记——教师自我完善和自我提高的重要手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学后记 ,又称课后记 ,简称后记。它是教师在按照教案进行教学后 ,及时根据上课的实际情况 ,对该教案和课堂教学状况作出的客观评价与总结 ,并附写在该教案后面的文字记载。一个称职的教师 ,除了课前要认真备课、写好教案、顺利完成每节课的教学任务外 ,课后还要对每节课的教学进行认真反思 ,及时分析和总结 ,再在教案后面认真写出每节课的教学后记 ,记上在教学过程中成功 (或精彩 )之处和不足 (或失败 )之处 ,这样既有益于教学经验的积累、备课能力的提高 ,也有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长进 ,更有利于改进教学方法和实施素质教育。而教案中的这…  相似文献   

18.
王毅 《科学教育》2009,(3):43-44
1 教案前的准备 常言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备好课,必须做大量的准备工作。所谓教案前,也就是教师备课前的准备工作。备课不等于写教案,而写教案则是备课的集中体现。人们常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学工作也是这样,不备课就等于打无准备之仗。所以教案前的准备是上好课的前提。  相似文献   

19.
当制定好学期教学计划和单元教学计划之后,就要着手编写教案(又称课时计划)了。教案是课堂教学的计划书,教师在备课中所考虑的教学活动的各种设想,就是通过它明确地体现在文字之中的。教师在编写教案的过程中,对原有的教学设想作进一步的推敲、设计,使之更加条理化、系统化了。在准备一节课的教案时,第一件事是要确定这节课应该让学生学到什么,也就是要选择好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选定应该在钻研大纲、精读教材的基础上,再根据单元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具体情况来确定。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注意:(1)教学目标应非常清晰  相似文献   

20.
张宏宇 《黑河教育》2010,(11):62-62
写教案对于美术教师来说并不陌生,但要想写好每一节课的教案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写好教案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和保障,它直接关系到这节课的成功与失败。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谈关于写教案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