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国学者辛德尔、波林和扎姆沃特归纳出,课程实施有三种取向,即“忠实取向”“相互适应取向”与“创生取向”。“创生取向”这是近些年来提倡的一种新的课程实施价值取向。这种取向认为,真正的课程是老师和学生联合创造的教育经验,课程实施本质上是在具体教育情境中创生新的教育经验的过程,已有的课程计划只是供这个经验创生过程选择的工具而已。新课程实施以来,研究并借鉴课程创生取向,是课程改革的需要,更是我们艺术特色教学课程改革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高中数学课程实施过程中,课程创生是一种重要的价值取向。这种取向认为,真正的课程是教师与学生联合创造的教育经验,课程实施本质上是在具体教育情境中创生新的教育经验的过程,既有的课程计划只是供这个经验创生过程选择的工具而已。定义中的经验主要是指学生与教师所体验到的参与者知识、形成的能力和个性特征,参与者具有一定的再创性。在高中数学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应采取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创生取向课程实施,就是以课程创生取向作为课程实施取向的课程实施,是指在教育情境中,教师与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与需要,在已有知识、经验、能力、技能、智慧的基础上整合既有的课程变革计划,联合发明、建造、创作并自然形成新的教育经验的过程。创生取向课程实施是教师、学生、课程设计者相互深度对话、深刻理解的过程,是师生关系深化发展的过程,是师生个性成长和完善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在大力倡导民主、开放、对话等现代课程理念的今天,教学过程已不再是教师对于教材的简单复制与灌输。从更为一般的意义上看,教学已成为师生在具体教学情境中,围绕教材所提供的材料和线索,共同合作、创造新的教育经验的过程(即互动生成过程)。教师是教材的开发者,  相似文献   

5.
创生取向课程实施:本质与涵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生取向课程实施,就是以课程创生为取向的课程实施,是指在教育情境中,教师与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与需要,在已有知识、经验、能力、技能、智慧的基础上整合既有的课程变革计划,联合发明、建造、构谋、创作并自然形成新的教育经验的过程。创生取向课程实施是教师、学生、课程设计者相互深刻理解、深度对话的过程,是师生关系深化发展的过程,是师生个性成长和完善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温骥媛 《贵州教育》2011,(19):27-30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作为一门主要由学校自主开发的校本课程,具有较强的开放性、自主性、实践性和生成性。它的实施过程,就是教师和学生在现实的教育情境中不断地创生新的教育经验的过程,就是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基于活动而不断生成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高中数学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中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以及探究创新能力,充分体现"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情境教学是适应当前教育改革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笔者现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就情境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谈了几点具体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正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学习数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潜能的开发与良好个性的发展。为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在实际的教学情境创设时,应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认知水平、内在需要,以及情境的创设载体。一、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凸显情境的生活性《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要求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相似文献   

9.
张娟 《家长》2023,(20):34-36
<正>初中道法教材设置了“经验运用”“阅读感悟”“拓展空间”等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栏目,为课堂情境教学提供了条件支撑,是落实教育目标的途径。但是,因为不同教育内容的情境内容存在差异,相应的教育内容也不同,若课程以及栏目之间没有顺畅的过渡方式,不同情境的快速转变则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重视情境链创设,应用情境链,将课程教育过程中多个教学栏目和情境串联起来,通过一条主线让学生在情境探索中学习,推动教育目标的实现,为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10.
新的课程改革对基于校本课程的情感教育课程开发提供了契机,传统的德育实际上无法取代情感教育。情感教育在实施中具有主体多元性、方法多样性、实施过程动态性及人情味等特点。情感教育的途径包括各种资源开发、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进行合作教学、创设情境等。情感教育课程的实施还需要进行教师培训和评价改革。  相似文献   

11.
<正>实施新课程以来,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依托情境,在情境发生、发展过程中学习数学,体验数学的价值"已是大家认可的重要的有效的教学方式。教学情境是指借助各种直观手段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应的有利于丰富学生感知、启迪学生探究、引导学生联想和想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为实现课堂教学目标服务的具体形象且富有情感性的教学环境和氛围。本文就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谈在课堂上如何创设教学情境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12.
王瑞木 《考试周刊》2013,(54):85-85
我国新课程的实施不仅是教材的更新、教学大纲的调整,而且是课程及教学理念的转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新课程下教学的重要目标。解决问题从根本上来讲是把前面已学的数学知识运用到新的情境中的过程,是一种对已掌握的数学概念、规则、方法和技能重新组合的创造性运用,是一种加深数学知识的理解并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过程。在解决问题教学中,让学生在自主探索活动中把已有学习经验迁移到新的情境中,主动恰当地选择应用策略,在教学情境中收集信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体验到数学的魅力与价值,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作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对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课程创生取向是课程实施的理想、未来与最终归宿。是指在教育情境中,教师与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与需要,在已有的知识、经验、能力、技能和智慧的基础上整合既有的课程变革计划,联系发明、建造、构谋、创作并自然形成新的教育经验的过程。它具有交互主体性、特重情境性、真切互动性、深度体验性、合作创造性和动态生成性等特点,对创生取向课程实施特点的探析有利于深入理解其概念及涵义,并能为其应用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陈颂 《地理教育》2005,(3):62-63
一、相互适应取向:"修改"和"加工"教材,链接INTERNET,延伸和拓展学习视野,促进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变革 相互适应取向认为,课程是可以调整和修改的,课程的实施过程是一个课程方案与教育情境 "协调中的变革"过程.其基本假设是:①课程方案与教育情境相互之间在实施中不断发生调整;②实施者对课程方案的调整与改造具有合法性与合理性;③课程方案与实施过程统一而不可分割;④应使用多种方法研究课程实施过程,质化方法与诠释学的方法等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一过程.因此,相互适应取向是由忠实取向的"计划的课程"走向了"修改的课程",摒弃"照本宣科"而强调教师根据具体实践情境和学生特点对课程方案进行调整和变动,包括了课程目标的调整,对教材内容的增删,对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等等.当然,这种调整和变动也包括课程实际情境为适应课程计划而发生的改变,但是这些调整和改变都是具有自主性、灵活性和适应性的.  相似文献   

15.
在教育教学逐步发展的过程中,不同的教学方法开始应用到课堂教学中。教师采用新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点的吸收,还可以将教学要点充分体现出来。课程改革的实施,促使情境教学逐渐成为教师青睐的一种教学方法。展开情境教学有利于促进学生在生活中学习知识,在体验中感受学习快乐。本文就情境教学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研究与实践进行简单论述。  相似文献   

16.
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是根据生物学科特点和当前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要求而实施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高中生物是一门与生活联系密切相关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只有有效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才会更容易让学生理解掌握记忆知识。在新的教学形势下,需要采用一定科学合理的策略进行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教学课程理念设置、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都要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特别要注重学生课堂生活化情境创设,通过生活化情境增加学生学习体验,以此达到生物知识点教学的目的。本文主要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实践与总结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就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实施策略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许婉琴 《家教世界》2022,(33):25-27
<正>“童课程”是我园正在完善的园本课程体系,其中班本化课程是重要的组成部分。相比较于探究性课程采用主题网络(每月一个大主题,年级组依据研学表生成两个子主题)的形式开展,班本化课程则是基于班级,从班级老师和幼儿的实际出发,将每个班级中的资源加以整合、创造、再利用,通过对园本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再设计等方法,由本班教师、幼儿、家长三方积极参与,在具体的教育情境中创生新的教育经验的课程。  相似文献   

18.
教学智慧是教师角色所拥有的独特品质,是教师在具体教学实践中体现出来的一种综合能力,是教师才能个性、课程修养、教学经验和具体教学情境相互作用的产物。近日《江西教育》编辑部转来几篇关于教学智慧的文章,笔者读了受益匪浅,让笔者进一步体会到教学智慧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不仅激发笔者对教学智慧的研究兴趣,也引发了笔者对教学智慧的思考。  相似文献   

19.
教师是课程变革的主体,是课程实施过程中最直接的参与者,新的课程改革成功与否,与教师是否适应新课程关系密切。新课程的实施过程就是教师进行调适或转型的过程。新课程实施效果如何,主要取决于教师对自身角色的正确认识和角色的有效转型。教师的角色转换问题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问题,它既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客,又是新课程改革的必要条件。新课程改革引起的教育观念、教学习惯、教学情境以及新的学习方式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教学智慧是教师角色所拥有的独特品质,是教师在具体教学实践中体现出来的一种综合能力,是教师才能个性、课程修养、教学经验和具体教学情境相互作用的产物.近日<江西教育>编辑部转来几篇关于教学智慧的文章,笔者读了受益匪浅,让笔者进一步体会到教学智慧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不仅激发笔者对教学智慧的研究兴趣,也引发了笔者对教学智慧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