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体育是一种增进身心健康的社会实践和文化活动,通过身体和心理的协调,参与者有意识地塑造和美化自身,并不断完善。艺术是人类所创造的至高无上的精神产品之一,它集美学、文学、音乐、舞蹈等形式各异的文化活动于一身,具有美不胜收的艺术价值和审美魅力。民族传统艺术反映着民族的信仰和精神,是艺术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体育与民族传统艺术相互交织、互相融合,创造出独特的悬念之美、欣赏之美和精神之美。文章以体育与艺术的关系为视角,列举武术、音乐、绘画、戏曲等传统艺术因素在体育中的足迹和结合,以赛龙舟活动和那达慕大会为例,探析民族传统化体育特别是民俗传统体育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2.
"韵味"作为中国古典美学的一个范畴,涉猎范围包括文学、美学、绘画、书法、音乐、建筑、戏曲、影视等诸多领域。历经千载,从先秦到魏晋、从唐宋至明清,"韵味"已成为评判艺术作品价值高低的重要标准之一。"灵韵",作为本雅明提出的一个代表传统艺术特征的概念,主要建立在感性基础上,是区别西方机械复制艺术与传统艺术的集中体现。作为传统艺术的灵魂,"灵韵"与"韵味"与心理学、美学、哲学、绘画、书法等领域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笔者试就"韵味"与"灵韵"的相关材料进行综述,同时对其加以总结和阐释。  相似文献   

3.
西方音乐可以被看作是整个西方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在整个西方社会发展历史长河中产生、发展、成熟与不断演变的,与西方文学、绘画等艺术相互渗透、相互影响,与西方美学思想中闪现的哲学理念有密切联系.故从哲学这一高度出发,对西方音乐这一极具智慧的文化现象进行关照和思考,不仅有利于我们透过音乐现象去揭示音乐的本质,还有利于我们深层次把握音乐存在形式及其意义所在.由覃江梅著写,辽宁教育出版社2012年8月出版的《当代音乐教育哲学研究:审美与实践之维》一书,在对西方音乐审美哲学历史进行梳理的过程中,参照哲学解释学、后现代哲学、音乐人类学等学科,对西方音乐审美哲学与音乐教育哲学进行了新的历史语境的阐释,为中国音乐教育哲学研究与西方教育哲学研究构建了桥梁.结合笔者对全书阅览,发现三个显著特色: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绘画的审美意境,究其根源是受我国传统哲学的影响,文章通过对"混沌美"的审美趣味的分析,试图折射出我国传统艺术与人们的审美习惯、审美理想和心理结构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其高超的建造艺术为世人所称叹。苏州园林的艺术性可以以中国画之"三远"构图方法进行艺术审美,符合中国画之"三远"境界。以"三远"境界来欣赏《苏州园林》,是对《苏州园林》进行美学欣赏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戏曲是一门以表演为核心的综合艺术,艺术表演中的扮相服装讲究色彩与搭配,人物的妆容讲究程式性和装饰性,所以戏曲美学是一种具备声、色、情景的综合美学.美术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审美的能力和对艺术的兴趣为主要任务的教育,将中国传统戏曲艺术与小学美术教学进行整合,能够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将传统戏曲服饰与小学美术中的设计服饰内容进行整合,可以为传统戏曲艺术的传承寻找新的途径与思路,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美学.  相似文献   

7.
道家哲学以"道"为核心范畴和最高范畴.哲学乃美学之母.道家哲学主要是以"道"为本体的思维观、宇宙观、人生观对中国美学产生影响的.把握了"道"与中国美学的关系,也就说明了道家哲学与中国美学的关系."道"决定了中国人对艺术的本体认识;"道"形成了中华民族的审美思维定势;"道"的思维促进了中国古代艺术辩证法的发展;"道"奠定了中国艺术风格的审美取向.  相似文献   

8.
"本于自然,高于自然"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美学思想,它的产生与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和意识形态有着紧密联系,是"天人合一"、"君子比德"的哲学观念在生活环境创造上的体现.这个美学思想应和了古代文人的审美心理,为其流传千年影响深远奠定了文化上的基础.中国古典园林的这一基本美学思想与其他门类艺术的美学思想有共同之处,又因园林集空间与时间艺术为一体而有其特点.  相似文献   

9.
绘画题跋的审美具体表现在文学性和绘画性两方面.二者在艺术创作中因画家个体的选择不同呈现出不同面貌,但审美本质是共通的.中国绘画与文学都是直指心性的,诗文绘画之间密切结合并行发展.诗文外化为画面题跋形式过程中传统的哲学美学观念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中国戏曲以其"歌、舞、乐"三位一体的综合艺术形式,不仅展示了中国传统艺术独特的审美与艺术价值,而且还渗透了中国传统文化多方面的内容。文章从传统音乐、传统文学、传统观念这三个方面来探讨传统戏曲在高等学校艺术教育中的价值和意义,为传承我国传统文化提供一种思路与途径。  相似文献   

11.
戏曲是一门综合艺术。在戏曲文学剧本创作中,既有一般戏剧元素所具有的“故事”层面的创作,又蕴含了对以音乐性为代表的舞台表演的设计与呈现,这是戏曲艺术本体性得以完整实现的深层创作。以戏曲剧本创作为切入点,关注戏曲文本中音乐性特质,从戏曲文本中的音乐性语言、戏曲剧本的音乐性审美结构、不同剧种流派的戏曲剧本艺术特征等方面,对戏曲文本的文学性与以戏曲音乐为代表的舞台性的“双重美学建构”进行思考,探索当代戏曲剧本创作民族化和艺术化的审美创作路径,从而提升戏曲剧本创作的综合艺术水平。  相似文献   

12.
"天人合一"在我国哲学领域一直是探讨之根本性命题,由这一思想发源而来的"天人合一"哲学思维模式不仅在哲学上占有重要作用,且与中国传统音乐美学艺术精神具有若干通性。儒、道两家乐论美学思想里不乏"天人合一"思想,这一思想不仅成为主客体音乐审美品评之间的一种主导境界,更传达出本体存在的人生境界和一种行而上之审美韵味。  相似文献   

13.
昆曲艺术是中国传统戏曲音乐最具代表性的一种,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学、艺术等价值,凝聚着丰富的美学内涵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蕴。第七届北京传统音乐节大师班讲座之七——北昆《双思凡》,通过昆曲表演艺术家张正芳先生的亲历口述,对昆曲的优秀传统剧目《双思凡》70年前创作历程与当下传习、复排记忆进行文本的呈现,反思当下昆曲传承发展寂寥的现状,从而引导社会群众正确看戏、听戏、学戏的审美价值取向。深深体会传统文化需要传承之精神,用心领会感知昆曲艺术古人之情怀,这也正是中国戏曲文化精神于当代的一种人文回归。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的山水园强调与绘画的互渗与交融,往往将绘画原则转借到园林的建造上,使园林艺术与山水画艺术有机地统一起来。中国古代山水园讲究诗情画意,通过“画境”、“生境”和“意境”来营造园林的境界。中国古代的山水园林侧重“水石入画”,对水石极为重视,对水石的处理手法非常丰富,掇山叠石形式多样。中国古代的山水园林被称为“文人园”,它将诗文、词曲、书画、金石、戏曲等摄入其中。中国古代山水园林的综合美更突出地融入绘画、文学和书法因素。正是这些艺术因素的介入,才丰富和浓化了中国园林的景观艺术和美学意蕴。因此中国山水画理论在古代的山水园林设计中具有及其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传统音乐文化的流变一直是音乐学者研究和探讨的话题.这些或是历史的自然淘汰,或是被迫的人为选择,都使得传统音乐文化现象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或多或少的改变.尤其是当代社会受到"商品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传统音乐艺术形式被进行"商品化"的包装.实景园林版昆曲《牡丹亭》作为其中较为典型的一个重要音乐文化变迁现象,着实应该引发今人对这种包装下新的戏曲音乐表现形式进行深入的思考.本文是针对论文《实景园林昆曲<牡丹亭>》中虚实关系这一章节而引发的以下思考,从戏曲的舞台变迁、音乐艺术的"商品化"、不变的商品属性与审美、消费需求等方面来探讨传统音乐文化的流变现象.  相似文献   

16.
徽学研究自上世纪80年代兴起以来虽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是仍然缺少美学维度的考察.徽州人创造了丰富灿烂的审美文化,蕴育着丰富的美学思想,徽州的文学、戏曲、绘画、篆刻、雕刻、建筑等艺术凝聚着徽州人的审美趣味和美学追求;徽州的美学家们在不同的艺术领域中表达出自己的美学观念.重视徽学研究的美学维度,对于把握徽州人的精神创造性、有效阐释徽州的文学和艺术作品、发展当代审美文化以及进一步深化徽学研究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意境"作为中国传统古典美学中最具有民族特色的核心范畴,一直是中国传统艺术孜孜追求的最高美学境界之一.而戏曲是一门综合的舞台艺术,它集文学、音乐、舞蹈、美术于一身,在各方面都体现出了"泛美化"的特征.戏曲在表演过程中体现了虚实相生、情景交融的意境美.长久以来,人们对中国传统戏曲理论研究更多关注文本范畴,对于场上演出关注却明显不够,本文将着重从戏曲舞台表演角度来探讨戏曲意境的生成问题.  相似文献   

18.
美学是研究人对现实和审美关系的科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艺术,但不研究艺术中的具体表现问题,而是研究艺术中的哲学问题,因此被称为"美的艺术的哲学"。美学的基本问题有美的本质、审美意识同审美对象的关系等。音乐美学(Aesthetics of Music)是从音乐艺术总体的高度研究音乐的本质和内在规律性的基础理论学科。  相似文献   

19.
形与神在戏曲美学范畴中是基础,同时也是最重要的一组概念。戏曲表演中形与神的关系,正如中国古典诗词和绘画中那种情景交融的创作和表达方式,将客观景物融于主观的情思之中,从而达到充满意境的艺术效果。从中国传统美学中提炼和总结出的虚实关系,在戏曲舞台创作中得到了充分的化用,使其更具有戏曲自身的艺术特色。虚实结合、虚实相生的美学创作原则,为戏曲艺术的创作,拓展了广阔的空间和无限的可能。戏曲美学范畴中的内外论,在戏曲演员的表演中表现得最为突出。戏曲的表演是体验与表现的统一,是一种内与外的和谐统一。功和法是包涵于戏曲技艺之中的元素,演员通过外在的技术手段将表演技巧与艺术境界融为一体,创造出更完美的舞台形象,力求达到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20.
"中和"是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范畴,也是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重要审美范畴。与作为西方文化精神表征的和谐美不同,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中和美是中国艺术家饱含生态意识的存在之思。中国传统绘画艺术对中和美的追求可以划分为四个层面:人与自我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自然生命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表现宇宙生命的广大和谐是艺术家追求的最高审美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